四川省广安烈面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地理试题 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广安烈面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地理试题 PDF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83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11-04 16:27: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烈面中学高 2019 级 2020 年 10 月月考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叙述正确的是( )
①跨南北半球 ②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③大部分位于中纬度,没有热带
④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⑤东临太平洋,海岸线长,有利于对外交往和合作以及发展海洋事业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下表为我国陆地领土四端的经
四端点 ①端点 ②端点 ③端点 ④端点
纬度位置表,据此回答2~4 题。
2.②端点是我国陆地领土的 经纬度 4°N, 49°N, 53°N, 40°N,
( ) 位置 112°E附近 135°E附近 123°E附近 73°E附近
A.最西端 B.最东端
C.最北端 D.最南端
3.③端点所在省份为人类提供的非可再生资源主要是( )
A.土地资源 B.森林资源 C.水资源 D.石油资源
4.④端点所在省级行政区的地理特征是( )
A.“三山夹两盆”的地形分布特征 B.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C.农业以“河谷农业”为主 D.南部地区的河流流量很大
2020年2月,当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肄虐之时,日本、韩国的华人华侨等团体捐助物资上写的“山
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等文字,打动了无数人。后米,中国向日本提供的病毒
试剂盒上写到“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中国向韩国大市运送爱心口罩的货车悬挂着新罗旅唐学者崔
致远的名句“道不远人,人无异国”。聊聊数字,映射出三国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据此完成5~6题。
5.中国与日本、韩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道义相通,不会因为国家不同而产生距离”是民
众的期望。这里的“水”指的是( )
A.渤海和东海 B.东海和黄海 C.东海和南海 D.渤海和黄海
6.从自然地理角度看,“风月同天”中“风”的含义是( )
A.季风(气候) B.文化传统 C.日月星辰的统称 D.风俗习惯
7.北回归线自西向东依次穿过我国南部各省,下列排列正确的是( )
A.台、粤、贵、云 B.云、台、粤、贵 C.云、桂、粤、台 D.云、粤、闽、台
8.下列省区轮廓与其对应的简称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假设某地域内每个居民的重量都相等,在该地域全部空间平面上力矩达到平衡的点就是人口
重心。当人口分布状况发生变化,人口重心就会有相应的移动。从一个时期人口分布重心的
移动轨迹中,可以看出全地域人口分布变化
的总趋势。下图为“我国汉族和少数民族人
口重心迁移示意图”。读图,完成 9~10题。
9.下列关于我国人口重心迁移趋势的判断,
正确的是( )
A.①表示少数民族人口重心迁移
B.相对于少数民族,汉族人口重心南迁移
趋势明显
C.少数民族人口重心迁移西迁明显
D.人口重心的迁移与经济重心迁移没有关系
10.我国少数民族分布人口重心大致位于( )
A.江南丘陵 B.青藏高原
C.四川盆地 D.东北平原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地域辽阔,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
华文化。根据下图完成11~13 题。
11.下列关于图中斜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B.是我国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
C.是汉族与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分界线 D.是我国人口的分界线
12.图中字母所在地区与下列民俗文化相关错误的是( )
A.②地的传统民居是窑洞 B.①地是朝鲜族的聚居区
C.④地有傣族庆典泼水 D.③地喜欢吃麻辣的食物
13、我国高原中,地面起伏不大,除几条山脉外,很多地方是一望无际的原野,这个高原是( )
A.黄土高原 B.青藏高原 C.云贵高原 D.内蒙古高原
读山脉地理坐标示意图,完成14~16 题。
14.山脉②为( )
A.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C.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
D.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分界线
15.山脉③是( )
A.太行山 B.小兴安岭 C.大兴安岭 D.天山
16.位于地势第二阶梯内部的有(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右表为某地气候相关数据。
读表可知,影响该地气温特征
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植被
右图为北京、南京、哈尔滨和海口四城市气温年变化曲线
图。读图回答18~19 题。
18.根据图中信息判断,我国气温分布特点是( )
A.夏季普遍高温,温差小 B.夏季普遍高温,温差大
C.冬季普遍寒冷,温差大 D.冬季普遍低温,温差小
19.形成四地气温年变化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天气状况
读“我国部分地区 1 月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完成 20~
21 题。
20.图中 a 点的温度可能是( )
A.-10℃ B.-11℃ C.-13℃ D.-14℃
21.下列关于图中石家庄与太原温度不同原因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受太行山阻挡,石家庄受冬季风影响小
B.两地的纬度差异造成温度不同
C.石家庄位于沿海地区,冬季气温较高
D.太原地处谷地,地势低,气温高
22、关于我国经济各部门的分布,描述正确的是( )
A.铁路网东部稀疏,西部密集 B.东部畜牧业为主,西部种植业为主
C.工业中心东部少,西部多 D.高新技术产业多依附于大中城市
图中序号①②③④表示我国四个城市平均海拔和
1 月均温。据此23~25 题。
23.①②③④四个城市依次是( )
A.乌鲁木齐、石家庄、武汉、成都
B.乌鲁木齐、石家庄、成都、武汉
C.石家庄、成都、武汉、乌鲁木齐
D.石家庄、乌鲁木齐、武汉、成都
24.①②③④四个城市降水量季节变化最小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5.①②③④所在的区域农业各具特色,其中( )
A.①所在的地形区以水田农业为主
B.②所在的地形区以种植春小麦为主
C.③所在的省级行政区以灌溉农业为主
D.④所在的省区西部农业地域类型垂直差异明显
读“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回答 26~27 题:
26、根据雨带在 I、III 地区的时间,可以推论,在一般年份,雨带
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 )
A.4~6 月 B.6~7 月 C.6~8 月 D.5~8 月
27、如在 7 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I 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 )
A.南旱北涝 B.南北皆旱
C.南涝北旱 D.南北皆涝
图中阴影地带是表示我国某两种地理事物转变、
交错分布的一个地带。据此回答28~29 题。
28 该阴影是哪两种干、湿区的过渡地带( )
①湿润 ②半湿润 ③半干旱 ④干旱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9.该阴影地带是我国( )
①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的分界线 ②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③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④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分界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右图是长江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
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30~31 题。
30.长江干流②河段的特征是( )
A.水流平缓,河道弯曲 B.水量丰富,流速急
C.江水浑浊,泥沙多 D.峡谷幽深猿声啼
31.与图中其他省区相比,甲省区输出的最具优势的农产品是( )
A.柑橘 B.稻米 C.天然橡胶 D.棉花
我国近年进行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涉及学科门类最齐全、技术最先进、阵容最强大的
三江源科考活动,并取得圆满成功。据此回答32~33 题。
32、三江源地区是我国主要大江大河的发源地,素有“中华水塔”之称。三江主要是( )
A. 长江、黄河、澜沧江 B. 金沙江、澜沧江、怒江
C. 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 D. 长江、黄河、怒江
33、科考队员途经格尔木北侧,
所见到的湖泊最有可能是右图
中的 ( )
A. A B. B
C. C D. D
34、锡林河是流经内蒙古自治
区东部的一条内流河,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00 毫米,降水集中在 6—8 月,4 月存在
春汛,但伏汛不明显。该区域典型的自然景观是( )
A.森林 B.草原
C.荒漠 D.湿地
35、一定时间内的河流径流总量平铺在流域地面的水
层深度叫径流深度。下图是“我国某地气温、降雨量
和所在流域径流深度统计图”。读图判断该流域河流
夏季补给来源主要是雨水和( )
A.湖泊水 B.地下水
C.冰川融水 D.沼泽水
36、下列煤矿与所在省区组合正确的是( ) 资源
A.峰峰一河南 B.阳泉一山西 种类 甲 乙 丙 丁
C 六盘水一四川 D.攀枝花一云南 省区
右表反映了我国四个省区煤炭、太阳 川 ★★ ★ ★★★★ ★★★★
能、天然气和水四种资源的丰歉程度(★ 陕 ★★★★ ★★★ ★★ ★★★
号越多代表资源分布越丰富),据此完成 新 ★★ ★★★★ ★★★★
37~38 题。 粤 ★ ★★ ★★★★ ★
37、读表,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
A.甲——煤炭 乙——天然气 丙——水资源 丁——太阳能
B.甲——煤炭 乙——太阳能 丙——水资源 丁——天然气
C.甲——天然气 乙——太阳能 丙——水资源 丁——煤炭
D.甲——天然气 乙——煤炭 丙——水资源 丁——太阳能
38、与新疆相比,四川乙资源贫乏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较高,正午太阳高度角小
B.地壳运动频繁
C.多阴雨雾日
D.地质时期曾是森林茂密的地区
黄壁庄水库(见下图)位于海河流域,地处滹沱
河干流的出山口。该水库总库容 12.1 亿立方米,流域
面积 23400 km2;流域蒸发量存在东西差异。白洋淀是
中国海河平原上最大的湖泊。读下图,回答39~40 题。
39.结合所学知识推测,黄壁庄水库蓄水量最小值出现在( )
A.1 月 B.3 月 C.5 月 D.10 月
40.影响白洋淀周边农业生产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干旱 B.水土流失
C.土地盐碱化 D.风沙
读我国不同地区某农作物的生长周期示意图,
完成 41~43 题。
41.该农作物最可能是( )
A.小麦 B.水稻 C.棉花 D.大豆
42.图中甲地区为( )
A.黄土高原 B.河西走廊 C.华南地区 D.长江中下游平原
43.据图可知该农作物( )
A.主产区为青藏地区 B.地区适应性强
C.在西南地区产量最高 D.华北地区生长期短
稻谷是主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主要任务。据此
完成 44~46 题。
44.我国北方地区的优质稻谷产区是( )
A.塔里木盆地 B.河西走廊 C.华北平原 D.东北平原
45.每年需要大量调入稻谷的省(区)是( )
A.黑龙江省 B.广东省 C.湖南省 D.江西省
46.该省(区)调入大量稻谷的主要原因是( )
A.大面积退耕还湖,种植面积减少
B.农业结构的调整,种植面积减少
C.全球气候变暖,种植环境的改变
D.灌溉水源不足,不宜大面积种植
47.读我国某区域循环经济示意图,该区域可能
位于我国( )
青藏高原 B.塔里木盆地 C.东北平
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48、下列关于长江沿岸工业地带主要工业部门说法正确的是( )
A.武汉-煤炭,炼铝
B.湘、赣地区-钢铁、轻纺
C.宜昌-电力
D.六盘水-火箭发射基地
读“我国工业分布略图”,完成 49~50 题。
49.该工业可能是( )
A.煤炭工业 B.电力工业
C.瓶装饮料工业 D.高技术产业
50.该工业对东部城市的主要意义是( )
①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②提供居民食品
③供给工业原料 ④提供能源保障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我国甲、乙两个工业区分布图,完成51~52 题。
51.制约图中甲、乙两个工业区发展的共同限制性因素是
( )
A.劳动力 B.水源 C.能源 D.交通
52.关于两个工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工业区以原料导向型工业为主
B.乙工业区以技术导向型工业为主
C.都以石化、钢铁工业为主
D.都存在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一位外国朋友来到中国旅游后,感慨地说:“中国真大啊!短短的十几天内,没有登高
山,就让我感受到一年四季的变化……”据此完成 53~54 题。
53.这位游客出游的季节最可能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54.若这位游客乘火车旅行,最可能途经的铁路干线是( )
A.陇海 兰新线 B.浙赣 湘黔线
C.京广 京包线 D.京哈 京广线
读“我国某地区东西和南北铁路干线示意图”,回 55~56 题。
55.图中京广铁路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56.图中东西向的铁路干线分布有我国重要的工业地带,位于这个带上的工业基地是( )
①武汉钢铁、轻纺工业基地 ②洛阳机械工业基地 ③上海综合性工业基地
④甘肃石油化学工业基地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如图为沪昆高铁示意图。据此完成
57~58 题。
57.沪昆高铁没有经过的省份是( )
A.江西 B.浙江
C.江苏 D.贵州
58.关于沪昆高铁沿线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省喀斯特地貌广布
B.乙省位于我国西部经济带
C.丙省外来务工人员多
D.丁省地形以平原为主
如图示意我国部分铁路的分布情况。读图,完
成 59~60 题。
59.⑤~⑥铁路沿线的车站,使用的新能源最可能
是( )
A.风能 B.地热能 C.太阳能 D.水能
60.下列关于①~④铁路沿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④沿线经过温带森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
B.①~②沿线所属地区,地势低平,气候温和湿润,多内流河
C.②~③沿线跨越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其高新技术产业发达
D.③~④沿线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条件是热量
二、读图分析题。
61、图为我国地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
各题。(10 分)
(1)图中①地形区位于我国第_____阶梯,
试从外力作用角度说明其成因。(2 分)
(2)简述②地形区的地貌特征,并说明原
因。(4 分)
(3)图中用数字代表的地形区中,某同学暑假期间打算去欣赏石林和溶洞景观,其最适宜去
的是_____地,欣赏雪域高原风光最适宜去的是_____地。(2 分)
(4)甲、乙、丙、丁四座山脉中,为两省界山的是_____,该山脉为_____省和_____省的分界
线。(2 分)
62.下图是我国某区域地形剖面和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 分)
(1)图中 A 山脉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该山脉的名称是 ,请列举A 山脉的三条
地理分界意义。(4 分)
(2)城市①比贵阳纬度位置高,但在夏季成为我国著名的“火炉”城市,试从自然角度解释
说明其成因。(3 分)
(3)乙地区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请用图中数据等信息资料加以说明。(3 分)
6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
列要求。
水稻是一年生禾本科
植物,性喜湿热。40°-45°N
之间的区域,被称为“黄金
水稻带”,是优质稻米的主
要产区。位于“黄金水稻带”
上的吉林省近年来加大了
水稻种植力度,目前水稻种
植面积 1200 多万亩。下图
示意吉林省积温及水稻主要产区分布。
(1)推测吉林省的地势特征,并说明判断理由。(3 分)
(2)松花江上游河段,除结冰期长外还有哪些水文特征。 (3 分)
(3)与中部相比,分析吉林省西部水稻种植较少的自然原因。(2 分)
(4)从气温角度分析吉林大米较南方优质的主要原因。(2 分)
64、读“我国三大自然区(四大区域)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将我国划分为三大自然区的依据是____ ____。其中 II 自然区名称是
_____________。(2 分)
(2)受自然条件影响,Ⅱ区与Ⅲ区的农业生产以_____业为主,Ⅰ区的农业生产以____业为主。
(2 分)
(3)塔里木河位于图中的______区域,简述塔里木河的水文特征。(4 分)
(4)如果让你在图中Ⅰ、Ⅱ、Ⅲ三个区域中,根据气候特点,选择种植三种农作物(水稻、
青稞、棉花)中的一种,你会选择哪种作物?请说明理由。(2 分)
Ⅲ区域选种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烈面中学高 2019 级 2020 年 10 月月考地理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60分。)
1~5 CBDAB 6~10 ACCBC 11~15 DBDBD 16~20 CCAAC
21~25 ADAAD 26~30 BCBDA 31~35 CABBC 36~40 BBCCC
41~45 ACBDB 46~50 BDCBD 51~55 BDDDB 56~60 BCACA
二、读图分析题。
61、(10 分)
(1)三 (1 分) 黄河、海河等河流携带泥沙冲击而成(1 分)
(2)特征:千沟万壑,支离破碎。(1 分)
原因:黄土土质疏松,(1 分)地表植被缺乏,(1 分)夏季多暴雨,(1 分)流水侵蚀严重(1
分)(其它答案可以酌情给分,共3 分)
(3)④(1 分) ③(1 分)
(4)丙(1 分) 江西 福建(1 分)
62、(10 分)
(1)秦岭;(1 分)
地理界线意义:①中国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秦岭以北暖温带,以南亚热带)(1 分)
②渭河平原和汉水谷地的分界线(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分水岭)(1 分)
③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以北为半湿润地区,以南为湿润地区)(1 分)
④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1 分)
⑤界线以南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以北以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1 分)
⑥界线以南以水田为主,以北以旱地为主(1 分)(其它答案可以酌情给分,共 3 分)
(2)地处长江河谷地带,地势低,地形闭塞,热量不易扩散;(1 分)夏季受副高控制,晴
多雨少,太阳辐射强,气温高;(1 分)地处夏季风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焚风效应明显。
(1 分);城市热岛效应增加了炎热程度。(1 分)(其它答案可以酌情给分,共 3 分)
(3)大部分地区平均海拔在 500 米以下,地势低平;(1 分)冬季气温在 0℃以上,有利于农
作物越冬;(1 分)夏季平均气温接近 30℃,夏季风带来丰沛降水,年降水量 1000 毫米以上,
雨热同期(或高温多雨),利于作物生长;(1 分)长江及其支流可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可
缓解旱情。(1分)(其它答案可以酌情给分,共 3 分)
63、(10 分)
(1)东南高,西北低。(1 分)理由:松花江干流大致由东南流向西北;(1 分)积温东低西
高。(1 分)
(2)流量较大;(1 分)含沙量较小;(1 分)流速较快;(1 分)流量和水位的季节变化较大
(1 分)。(其它答案可以酌情给分,共3 分)
(3)水稻需水量大;(1 分)西部降水较少,河网稀疏,灌溉水源不足。(1 分)(其它答案可
以酌情给分,共2 分)
(4)气温低,水稻生长周期较长;(1 分)冬季寒冷漫长,病虫害较少。(1 分)(其它答案可
以酌情给分,共2 分)
64、(10 分)
(1)地貌/地形和气候(1 分)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1 分)
(2)畜牧(1 分) 种植 (1 分)
(3)Ⅱ (1 分) 流量小;(1 分)夏季水量大(夏汛);(1 分)冬季易断流;(1 分)夏
季河流含沙量较大等(1 分)。 (其它答案可以酌情给分,共 3 分)
(4)青稞;(1 分) 高寒,适合耐寒作物青稞生长。(1 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