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面中学高二年级上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下表反映了1500~1800年欧洲部分国家船只抵达亚洲的数量变化(单位:艘)这一变化反映出( )
A. 亚洲成为欧洲争夺的重心 B. 工业革命完成对市场需求
C. 海上殖民霸权转移的趋势 D. 欧洲在亚洲赚取大量金银
欧洲资本主义的发生与发展大致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对外扩张方式各有侧重,以下对应殖民侵略主要方式变化的是( )
A. 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早期殖民 B. 早期殖民→资本输出→商品输出
C. 早期殖民→商品输出→资本输出 D. 商品输出→早期殖民→资本输出
某同学在整合历史笔记时,主要有“汽船与火车”、“共产主义”、“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荒凉的村庄”“道德败坏”“经济自由”等内容。此笔记涉及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 工业革命的影响 B.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对峙
C. 社会主义的诞生 D. 东方与西方世界之间的矛盾
1894年,中国进口货物中鸦片为2 994.7万海关两,占进口货总值的21.1%;棉纺织品为4 965.3万海关两,占进口货总值的35.3%。而在此之前,进口鸦片的比重要比棉纺织品多。由此可以推知,当时( )
A. 朝廷不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B. 洋布已成为国人必需品
C. 列强经济增长方式逐渐转变 D. 抵制鸦片成为国民共识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B. 无产阶级的辛勤劳动
C. 改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D. 电气发明的广泛应用
1808年,美国纽约州政府通过法案,授权利文斯顿和富尔顿在纽约州水域拥有30年的汽船经营特许权,其他州则进行报复性的措施,纷纷立法禁止其他州的船.只进入本州。美国联邦法院对此进行裁决,认为纽约州建立汽船垄断的法律与联邦法律相抵触,判决其无效。这一裁决( )
A. 确立了联邦法院最高司法权 B. 阻碍了新式交通工具的推广
C. 有利于统一自由市场的建立 D. 体现了邦联制下的司法原则
下表为1820~1913年主要工业国家在世界工业中的比重表(%),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1820年
50
15—20
——
10
1870年
32
10
13
23
1896-1900年
20
7
17
30
1913年
14
6
19
36
A. 科技水平是影响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B. 独立战争促进了美国工业的迅猛发展
C.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德国开始发展工业
D. 法国的工业发展始终呈现为倒退状态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一些超大企业在设立自己的科研机构和信息网络的同时,还派出大量人员收集信息和推销产品,使生产与市场需求配合更密切。这反映了垄断组织( )
A. 加剧了国际市场的竞争 B. 使企业生产的计划性增强
C. 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发展 D. 克服了自由放任政策弊端
19世纪末,美国的许多发明具有“为女性而设计”的特点,如缝纫机装饰了大量卷草花纹,打字机外壳上喷绘了吸引女性的花纹。这反映出当时( )
A. 女性在社会分工中的重要性凸显 B. 女性成为工业品的消费主体
C. 女性彻底摆脱了家庭生活的束缚 D. 女性审美观受印象派的影响
二战结束以后,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新变化,出现了英国的混合市场经济,法国的计划指导型经济.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日本的政府主导型经济等经济模式。这些经济发展模式都( )
A. 反映了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B. 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具体体现
C. 与凯恩斯主义背道南驰 D. 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1950年以后的20年里,大多数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持续的高增长率使经济定期波动的特点大为改观。西欧在1952年和1958年出现两次衰退,但每次衰退的程度都很轻,衰退后都继之以更高的增长率。这主要得益于( )
A. “自由放任”政策推行 B. “福利国家”的规模缩小
C. 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D. “新经济”增长模式出现
下表为二战后美国部分科研机构设立的时间表,该表可以用来说明二战后美国( )
A. 科技发展服务于冷战战略 B. 用国家力量确保发展优势
C.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D. 致力于全面推进知识经济
一位学者在一次讲座中说,“该措施不仅为工匠、非熟练工人和建筑业者创造了就业机会,还给成千上万的失业艺术家提供了形形色色的工作,这一笔钱经过工人的口袋、通过不同渠道和消费,又回到了资本家手中,成为以政府投资刺激私人消费和个人投资的‘引动水’”。“该措施”的重要作用有( )
①缓和了社会矛盾??
②减轻了政府财政负担??
③增加了就业机会?
④刺激了社会消费。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历史上美国政府曾经两次宣布美元贬值,1933年,美元贬值约30%;1973年,美元贬值10%。美元两度贬值的相似之处是( )
A. 整顿银行,恢复货币信用 B. 拉动内需,刺激国内消费
C. 减少干预,应对经济危机 D. 有利出口,开拓国际市场
供给侧改革是目前我国经济改革的热门话题,有专家提出可以用大规模减税、削减开支、紧缩货币的方法来推进供给侧改革,对此最有历史借鉴价值的对象是( )
A. 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经济 B. “黄金时代”的美国经济
C. 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经济 D. 二战后初期的日本经济
《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俄罗斯人在诉说》中说:戈尔巴乔夫所说的“改革”,在俄文中的原意为“改造”“重建”等,其竭力推行的改革与中国新时期所进行的改革有着本质和方向上的不同。这里的“不同”是指( )
A. 是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 是否加大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力度
C. 是否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D. 是否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下表统计了苏联八年间某种粮食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年份
1955
1957
1959
1960
1962
种植面积(万公顷)
2000
2100
2200
2800
3500
产量(万吨)
1800
1100
5500
1000
1800
A. 苏联经济结构严重失调 B. 农业发展要遵循自然规律
C. 经济发展要敢于打破思想禁锢 D. 宣告农业改革已彻底失败
1928年,斯大林主张通过征收农民的贡税,汲取资金进而发展重工业,异见者被扣上“右倾”的帽子;1929年4月,政治局委员乌格兰诺夫提出,"纺织工业在国民经济生活中起着重大作用”,“是一-只能下金蛋的母鸡”。由此可知,当时的苏联( )
A. 逐渐形成了斯大林模式 B. 在工业化模式上存有争议.
C. 忽略了市民的直接利益 D. 国民经济的比例严重失调
1931年苏联进口机器设备约占全世界设备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1932年上升到二分之一,1932年在苏联工作的外国技术人员约2万人。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新经济政策的延续 B. 服务工业建设需要
C. 西方国家积极支持 D. 计划经济体制优势
1929年1月,苏联政府先后在一些大中城市对居民实行食物和生活用品的配给制,后扩大到全体城市居民。到1935年1月,苏联开始取消面粉、面包的配给制,并在1936年取消了所有商品的配给制。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当时苏联( )
A. 计划体制被逐步打破 B. 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C. 人民的建设热情高涨 D. 产业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据中新社布鲁塞尔2017年2月22日电,世贸组织宣布《贸易便利化协定》正式生效,要求各成员提高跨境贸易的透明度,减少货物进出口的程序,促进中小企业参与到全球价值链之中。据此可知,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 )
A. 巩固区域集团化 B. 消除国际竞争
C. 推动贸易自由化 D. 促进国际合作
《金融战争与美元霸权》作者谭智元认为,表面看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是美元的灾难,其实相反,美元从此获得了黄金的生命,而不是和黄金共享生命。美国依靠独步全球的经济总量,垄断了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地位,偷取了黄金的生命,建立了全球美元经济独裁。作者旨在说明( )
A. 美元取代黄金成为国际货币 B. 美元进一步强化了国际货币地位
C. 美国利用黄金实现经济独裁 D. 美国依靠经济优势垄断国际贸易
197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关于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法案提议。此后,在美国的推动下,北美自由贸易区宣告成立。如今,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如果美国无法达成好的协议来更新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美国将退出现有的NAFTA协议。以上变化说明( )
A. 现今美国坚决抵制区域集团化 B. 主权国家利益影响一体化进程
C. 区域集团化更利于发展中国家 D.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开始建立
1968年3月14日,伦敦黄金市场的成交量达350-400吨的破纪录数字。美、英、法等8国经过协商后决定,不再维持黄金官价,黄金市场听其自由上涨。但是,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仍可按黄金官价以美元限量向美国兑换黄金。这表明( )
A. 黄金市场投机现象严重 B. 东西方市场体系矛盾加深
C. 美元的霸主地位受到冲击 D. 西欧经济共同体力量增强
2014年,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达成广泛共识,取得重要积极成果。双方支持对世界银行投票权结构进行定期审议,美方承诺尽快完成对2010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和执行董事会改革方案的国内审批。这表明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A. 为解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贸易争端而设立
B. 是布雷顿森林体系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
C. 长期被欧美垄断的局面将有所改观
D. 有助于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向市场放权、为企业松绑,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
--摘编自李克强《在上海部分省市经济形势座谈会上的讲话》
运用中外近现代史的史实,对材料所述政府职能与市场活力的关系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材料中所述政府职能与市场的关系进行认证;也可以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关系,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1500年前后开辟的新航路是西欧殖民扩张之路,也是西欧发展之路。 (20分)
材料一 ?1492年11月1日,哥伦布船队在古巴海岸登陆时曾向土著居民明确表示:“远征军司令来此目的乃寻找黄金。”他还对西班牙国王和王后说,“臣向二位陛下保证,普天之下,无任何地方比这里景色更美丽……臣以为此地除天主教徒外,陛下不应准许任何异国人染指其间,因为发扬光大基督教乃吾人此行之初哀和目的”。 ——摘編自孙家堃译《哥伦布航海日记》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极大地鼓舞了人们从事科学探索的勇气,成为近代西欧科学革命的直接动力。航海家以自己勇敢的航海探险活动验证了大地是球形这一假说……破除了人们对基督教神学的迷信,使一些人不再盲从任何所谓的金科玉律式的教条与理论。
——摘編自夏劲、陈茜《中西两种科学文化背景下的郑和下西洋和地理大发现之比较》
材料三? 17世纪初以后,美洲的甘蔗、烟草、棉花、咖啡、香料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园迅速发展。……这些经济作物是欧洲市场上急需的进口原料。为满足欧洲市场的需要,增加出口,就迫切需要输入更多的奴隶以提供劳动力,扩大生产……众多的奴隶专卖公司应运而生,他们建起严密的贩奴组织系统,甚至动用军队,以保障其垄断贸易的权利。罪恶的奴隶贸易激起了奴隶的抗争和世界人民的谴责。
——中央电视台《世界历史》解说词
请回答:
据材料一,指出哥伦布远洋航行的目的。(4分)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西欧其他两位同样对新航路开辟作出重要贡献的航海家。(4分)
据材料二,从科学与思想两个方面说明新航路开辟的意义。(4分)
(3)据材料三,概括17世纪初以后世界经济出现的新现象。(6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新现象对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所起的主要作用。(2分)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俄(联)和美国都对各自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和创新。阅读下列材料: (18分)
材料一我们必须退却,而要诚实地面对我们国家今天所遇到的形势。这个伟大的国家将坚持下去,并将获得新生和繁荣。……这个国家需要行动,而且现在就行动起来。
──罗斯福就职演说(1933年3月4日)
材料二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其生产率,……应当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这种国家收集粮食、原料和饲料的方法。……如果不在工业和农业之间实行系统的商品交换或产品交换,无产阶级和农民在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就不可能建立正确的关系,就不可能建立十分巩固的经济联盟。
──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电视政论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请回答:
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我们国家今天所遇到的形势”是什么?为此,美国采取了什么对策?这对美国和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指出其实质。(10分)
材料二表明苏俄对以往哪一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据材料概括其调整的目的。(4分)
(3)据材料三和材料一所反映的时代,分别指出苏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经济政策调整的突出特点。(4分)
高 二 历 史 月 答 案
1——10 C C A C C C A B A B
11——20 C B B D C C B B B B
21——25 C B B C C
二、非选择题
26.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政府一定程度的放权可以促进市场活力的倍增。
故答案为:
示例一
关系:政府一定程度的放权可以促进市场活力的倍增。
探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要求政府转变职能,向企业放权,市场经济获得较快发展,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建立和完善;苏联(俄)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转变也是政府放权,市场活力得到提升;苏联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过程中均出现政府权力下放,市场活力相对提升的现象;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后,各国纷纷对市场放权,弱化了政府对经济干预的力度,促成经济的复苏和发展。所以政府一定程度的放权可以激发市场的活力,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示例二
关系:政府适度干预经济可以促进经济有序发展。
探讨:美国罗斯福新政中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改变了市场经济下企业的无序竞争带来的生产过剩,促成美国渡过经济危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促成资本主义出现“黄金时期”。中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始终强调政府的宏观调控的重要性,中国实现了快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提出新经济政策,运用“宏观调控与微观自主”结合的办法,使美国经济出现难得的增长。但是,面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政府不能过多干预经济,应该尊重市场发展的规律,否则有适得其反的危险,这种例子屡见不鲜。
27.(1)目的:寻找黄金;传播基督教。(4分)航海家:迪亚士、达·伽马、麦哲伦。(4分)
(2)意义:科学方面——近代西欧科学革命的直接动力;思想方面——破除了对基督教神学的迷信。(4分)
(3)新现象:美洲种植园经济迅速发展;世界性贸易进一步发展;奴隶贸易公司出现。(6分)主要作用:满足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促进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2)
28.(1)不断恶化的经济、政治危机;(2分)罗斯福新政;(2分)美国经济从此进入一种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体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4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2分)
(2)余粮收集制(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提高农业生产,巩固工农联盟。(4分)
(3)苏:利用市场机制(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美:国家干预经济发展。(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