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
一.选择题
1.小烧杯中盛有含石蕊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烧杯中溶液颜色变化的顺序是( )
A.紫色﹣﹣红色﹣﹣蓝色 B.蓝色﹣﹣紫色﹣﹣红色
C.蓝色﹣﹣红色﹣﹣紫色 D.紫色﹣﹣蓝色﹣﹣红色
2.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Na2CO3+2HCl═2NaCl+H2O+CO2↑
B.2NaOH+H2SO4═Na2SO4+2H2O
C.CO2+2NaOH═Na2CO3+H2O
D.Fe+CuSO4═Cu+FeSO4
3.下列实际应用中,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
①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②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
③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④用稀氨水涂抹在蚊子叮咬处(分泌出蚁酸)止痒.
A.①②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③④
4.为完全中和某一盐酸溶液,需用10克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如果改用10克质量分数为10%的KOH溶液,反应后的pH值( )
A.大于7 B.小于7 C.等于7 D.无法判断
5.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种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不同离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表示氯离子
B.表示钠离子
C.可用适量硝酸银溶液和足量稀硝酸进行检验
D.此反应的实质是和结合生成水分子
6.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pH=2的稀盐酸至过量。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B.
C.D.
7.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后,下列实验能证明两者恰好完全中和的是( )
A.滴入适量FeCl3溶液,溶液变黄,但无沉淀生成
B.滴入几滴酚酞试液,酚酞试液不变色
C.测得反应后溶液中Na+与Cl﹣的个数比为1:1
D.滴入适量AgNO3溶液和稀硝酸,观察到有白色沉淀
8.如图是稀 HCl 和 NaOH 溶液反应的 pH 变化曲线图,据图分析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将 NaOH 溶液滴入稀盐酸中
B.a克是指加入 NaOH 溶液的质量
C.A点时,溶液的溶质为 NaOH、NaCl
D.B点表示稀盐酸和加入 NaOH 溶液质量相同
9.室温时,随着向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逐滴加入 Ba(OH)2 溶液,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变化如图所示(忽略溶液温度的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c 点烧杯内液体的不能导电
B.b 点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
C.b 点溶液中有两种溶质
D.d 点溶液中的微粒只有两种
10.小乐按图示操作进行酸和碱反应的实验,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①中NaOH溶液易潮解和变质,需密封保存
B.②中酚酞试液变红,其原因是溶液中存在Na+
C.③中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水
D.⑤中浓硫酸的稀释中,甲物质是水
11.过氧化钙(CaO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O2+2H2O═2Ca(OH)2+O2↑,在鲜活鱼的长途运输过程中,向水中加入少量过氧化钙的作用是( )
①保持水中适量的氧气②除去鱼排出的二氧化碳③使溶液的pH变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12.小晨在完成如图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试验后,想判断加入的稀硫酸是否过量,他取出部分反应后的液体,利用下列方法进行判断,不可取的是( )
A.加入镁条,是否有气泡产生
B.加入少量氢氧化钡溶液,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C.加入少量氢氧化铁,红色固体是否消失
D.利用pH试纸,结果是否小于7
13.小明同学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研究中和反应时,忘记了滴加酸碱指示剂。为了确认滴加的盐酸是否已经过量,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用某种试剂进行检验。下表是小明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其中不正确的是( )
实验方案
使用的试剂
判断的方法
A
铁粉
如果有气泡产生,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B
pH试纸
如果pH<7,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C
硝酸银溶液
如果有白色沉淀产生,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D
紫色石蕊试剂
如果溶液变成红色,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A.A B.B C.C D.D
14.室温下,将稀盐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利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绘制出溶液温度随加入盐酸的质量而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
B.在A处溶液中加入石蕊,溶液呈蓝色
C.B处溶液中存在的粒子是Na+、Cl﹣
D.B到C的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减小
15.如图为三种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与对应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反应的曲线。在 a、b、c三条曲线所示的实验中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速率不一定相同
B.若用酚酞做指示剂,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C.化学反应实质都是H+和OH﹣结合成水
D.溶液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b>c
16.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后,下列实验能证明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的是( )
A.滴入适量FeCl3溶液,溶液变黄,但无沉淀生成
B.滴入几滴酚酞试液,酚酞试液不变色
C.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不变色
D.滴入适量AgNO3溶液和稀硝酸,观察到有白色沉淀
17.下列各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表示向一定量硫酸铜和硫酸混合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B.表示加热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C.表示向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烧杯中不断加入双氧水
D.表示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18.反推是科学学习中的常用方法,下列相关反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溶液的特点是均一、稳定,则均一、稳定的物质不一定是混合物
B.活泼金属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则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不一定是金属
C.碱性溶液的pH>7,则pH>7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D.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酸与碱的反应
19.烧杯中盛有x溶液,逐滴加入(或通入)y物质,烧杯内液体的pH变化如图所示。则符合该变化的一组物质是( )
x
y
A
NaOH溶液
稀HCl(过量)
B
稀H2SO4
BaCl2溶液(少量)
C
Ca(OH)2
CO2(适量)
D
稀NaOH
H2O
A.A B.B C.C D.D
20.为了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是否放热,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夹持等固定装置图略),针对该实验目的,下列评价或改进,错误的是( )
A.若观察到红墨水向右移,则说明该实验一定有放热现象
B.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可改用氢氧化钠固体
C.在打开活塞a之前应先打开橡皮管上的止水夹
D.为了使实验更具有说服力,可用氢氧化钾溶液再次实验
二.填空题
21.在三支试管中各盛有少量的A、B、C无色溶液,分别滴入石蕊试液后,A溶液呈紫色,B溶液呈蓝色,C溶液呈红色.则A、B、C三种溶液的pH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22.现有白纸、溶质量分数为(A)10%的NaOH溶液(B)5%H2SO4溶液(C)5%的紫色石蕊试液.试设计《“雨”落叶出红花开》的趣味实验,现在白纸上用玻璃棒蘸取(填序号,下同) 画出花,再蘸 画出叶,将白纸挂上墙,用 向纸上一喷即可.实验的化学原理是 .
23.如图体现了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质,请回答有关问题.
(1)在如图D中的圆圈内填入适当的化学式 .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图中所体现的化学反应 .
24.人类的日常生活离不开酸、碱、盐三类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山药中含有碱性皂角素,皮肤沾上会奇非难忍。你认为可涂厨房中的 来止痒;
(2)①酸奶; ②肥皂水; ③食盐水;是生活中常见的三种物质。酸奶能使紫色石器试液变红,肥皂水显碱性,食盐水的pH=7,它们的pH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填序号);
(3)在树木上涂刷含有硫黄粉的石灰浆,作用是 。
(4)服用含有氢氧化铝的药物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5.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后,为了证明盐酸已完全反应,可以取样加入 (填试剂名称)来检验,为了证明氯化钠和硫酸钠混合溶液中含有的两种酸根离子的存在,你的方法是 。
26.NaOH与HCl的反应无明显现象,某化学兴趣小组为证明NaOH与HCl发生了化学反应,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1)小倩在试管中加入约2ml稀NaOH溶液,滴入2滴酚酞溶液,振荡,溶液变为红色,然后向该试管中倒入稀盐酸,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证明NaOH与HCl发生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小娜使用与小倩相同的试剂,通过改进上述实验中某一步的操作方法,不但证明NaOH与HCl发生了反应,还能验证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小娜改进的实验操作中关键的一点是 ;
(3)H2S(其溶液称为氢硫酸)与HCl化学性质相似,请写出氯硫酸与Ca(OH)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7.在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实验时,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图所示。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该实验操作是将 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3)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ag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写化学式) 。
(4)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bg时,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呈 色。
28.将稀盐酸慢慢滴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温度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在滴加的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由图可知,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3)图中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三.实验探究题
29.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均可验证酸与碱能发生反应:
(1)根据实验一回答: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加入稀盐酸后的实验现象是 ,验证了酸与碱能发生反应;
(2)实验二通过两只试管中的现象对比,可以判断稀盐酸与 Ca(OH)2能反应,该实验除需控制所加水和稀盐酸的温度、体积相同外,还需控制 相同;
(3)实验三中,加入X可验证稀硫酸与碱能发生反应,符合此条件的 X 是下列物质中的 。
A.酚酞溶液 B.CuO C.Na2CO3D.Ba(NO3)2
30.如图所示,某兴趣小组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时,向烧杯中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一会后,发现忘记滴加指示剂。甲同学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
请写出该中和反应方程式: 。
(1)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甲同学:“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溶液呈中性”。
猜想二:乙同学:“反应后氢氧化钠过量,溶液呈碱性”。
猜想三:丙同学: 。
甲、丙两位同学经过讨论后觉得乙同学的猜想不正确,两位同学的理由是: 。
(2)设计并进行实验: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甲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观察颜色变化并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pH (填“>”、“=”或“<”)7
猜想一不成立
31.如图1所示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实验研究。
(1)随着盐酸不断滴入,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随着盐酸不断滴入,烧杯中溶液温度变化如坐标图2所示。某时刻测得溶液的温度是32℃,请判断b点时溶液的溶质是 (不包含酚酞);
(3)请用文字解释整个过程温度变化的原因 ;
(4)当溶液的温度为38℃时,可证明溶液不含氢氧化钠的实验方法是 (填选项)。
A.品尝烧杯中溶液的味道
B.用手沾取烧杯中溶液并体验是否有滑腻感
C.往烧杯中再滴加氯化镁溶液并观察现象。
D.往烧杯中再滴加硝酸银溶液并观察现象。
四.计算题
32.在一烧杯中盛有20.4g Na2CO3和NaCl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B点时,烧杯中溶液的pH 7(填>、=、<)。
(2)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
(3)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烧杯中为不饱和溶液(常温),通过计算求出其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B; 2.B; 3.D; 4.B; 5.D; 6.D; 7.C; 8.C; 9.A; 10.C; 11.A; 12.B; 13.C; 14.C; 15.D; 16.C; 17.B; 18.C; 19.C; 20.B;
二.填空题
21.C<A<B; 22.B;A;C;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 23.H2O;HCl+NaOH=NaCl+H2O; 24.食醋;①③②;防治病虫害;Al(OH)3+3HCl═AlCl3+3H2O; 25.石蕊试液;取少量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稀硝酸和硝酸钡溶液,观察现象; 26.NaOH+HCl═NaCl+H2O;将稀盐酸倒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改为逐滴加入稀盐酸至红色恰好完全消失;H2S+Ca(OH)2=CaS+2H2O; 27.NaOH+HCl=NaCl+H2O;氢氧化钠溶液;HCl、NaCl;红; 28.减小;放热;NaCl;
三.实验探究题
29.2NaOH+CuSO4=Cu(OH)2↓+Na2SO4;蓝色沉淀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了蓝色;氢氧化钙粉末的质量;A、B; 30.NaOH+HCl=NaCl+H2O;两种物质反应后稀盐酸过量,溶液显酸性;氢氧化钠有剩余,反应后溶液滴入无色酚酞溶液不会出现无色的现象,而溶液会变红;<; 31.减小;氯化钠、氯化氢;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放出热量;反应停止,热量散发到空气中(或加入稀盐酸起到冷却作用);C;
计算题
32.(1)<;(2)10.6g(3)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