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故事二则精品资料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庄子》故事二则精品资料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7.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3-17 20:56:00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郑重声明
本系列资料系原创之作,版权归作者所有,现授权21世纪教育网运营,仅供21 世纪教育网的用户下载。未经本人书面授权,严禁任何个人、公司(或网站)对该系列资料进行转载或镜像。其它网站转载该试题亦属盗版行为,本人有权追求其法律责任!
下载其他辑资料可以点击此链接http://gaokao.21cnjy.com/H/13/98/V16469.shtml ( http: / / gaokao.21cnjy.com / H / 13 / 98 / V16469.shtml )
下载本作者的其他精品资料可以点击http://www.21cnjy.com/user/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http: / / www.21cnjy.com / user / 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庄子〉故事两则》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2、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归纳相关的文言现象。
3、领略两则故事中的旨趣。
4、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自学能力。
5、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阅读品位。
【教学重点】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归纳相关的文言现象。
2、领略两则故事中的旨趣。
【教学难点】
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双方的辩论思维。
2、庄子和惠子之间的关系到底怎么样?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古时有一个人,才学和品质都为人之首,到大限之日时,很多弟子极伤心,竟呜咽有声,情不自禁。大师笑道:“你不是不明白: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死生为伴,通天一气,你又何必悲伤?”
弟子道:“生死之理,我何尚不明。只是我跟随您至今,受益匪浅,弟子却无以为报。想先生贫困一世,死后竟没什么陪葬。弟子所悲者,即为此也!”大帅坦然微笑,说道:“我以天地作棺椁,以日月为连壁,以星辰为珠宝,以万物作陪葬。我的葬具岂不很完备吗?还有比这更好更多的陪葬吗?”弟子道:“没有棺椁、我担心乌鸦、老鹰啄食先生。”大帅平静笑道:“在地上被乌鸦、老鹰吃掉,在地下被蝼蚁、老鼠吃掉二者有什么两样?夺乌鸦、老鹰之食而给
这个大师就是庄子!2400年前,就有这样非凡的见识!
二、庄子与《庄子》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年),名周,宋国蒙(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曾做过宋国蒙地方的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相传,庄子自幼聪明好学,与惠施为同学、挚友,曾南游楚越,探访古风,率性认真,崇尚自然,非毁礼法,傲视王侯。贫寒而又有志节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从此终身不仕,退隐江湖,以编草鞋为生,寓言传道,著书十余万言。。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三、听读文章,整体把握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直译课文;
2.归纳相关文言现象;
3.把握故事的寓意。
四、文章直译
(一)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吗?鹓鶵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鹓鶵,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
(二)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鯈(tiáo)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五、检查自主、合作学习情况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他们的语气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惠子相梁 (2)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3)非梧桐不止
(4)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5)于是鸱得腐鼠 (6)鱼出游从容 (7)是鱼之乐也
学生明确:(1)相:名词用作动词。做宰相。(2)国:国都、京城。(3)止:栖息。(4)安:疑问代词,怎么。(5)于是:在这时,与现代汉语中表意不同。(6)从容:安闲自由;现在多指“在危险面前冷静不慌忙”。(7)是:这。
3.翻译句子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注意“国”及语序倒的翻译)
于是鸱得腐鼠: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口赫我邪:”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
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
六、研讨与探究
1.庄子讲鹌鸨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鹓刍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庄子将自己比作鹓刍,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
2.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3、两人辩论的结果且不论谁输赢,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他们的人生态度不同,结合前一篇试作分析。
——《惠子相梁》中,惠子利欲熏心,以自己的心思猜度庄子,却不知庄子清高自守,视爵禄如“腐鼠”,避之惟恐不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七、拓展延伸
阅读下文,请直译,然后说说庄子于惠子的关系:
庄子送葬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①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斲之。匠石②运③斤成风,听④而斲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⑤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斲之。虽然,臣之质⑥死久矣!’自夫子⑦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注释:①郢:春秋战国时楚国的国都。“郢人”指楚国都城里的某人。 垩:石灰 慢:通“墁”,涂抹。 ②匠石:工匠名。 斲:削,清除。 ③运:挥动。 斤:斧头④听:任凭。 ⑤宋元君:宋国国君。 ⑥质:对手。 ⑦夫子:指惠子。
指名翻译,教师明确:(庄子给亲朋送葬,经过惠施的坟墓,回头对随从的人说:“郢人在他的鼻尖上涂象苍绳翅膀那样大小的白土子,让匠石把白点砍掉。匠石运斧如成风,声声作响地砍它,砍尽了白土子而没伤鼻子,郢人站立面不改色。宋元君听到此事,召匠石说:‘试试为我砍一次看看。’匠石说:‘我以前砍过,但是,我砍的对象已经死很久了。’自从先生死了后,我没有对手了,我没有辩论的对象了!”)
小结:惠子死后,庄子再也找不到可以对谈的人了。在这短短的寓言中,流露出纯厚真挚之情。能设出这个妙趣的寓言,来譬喻他和死者的友谊,如此神来之笔,非庄子莫能为之。
八、课堂小结
这两则故事集中表现了庄子的思想和《庄子》散文的寓言特色,形象生动,耐人寻味,如甘醴似琼浆,让人百品不厌。希望大家课后阅读《庄子·秋水》,全面了解庄子,包括他的人生观、政治观、社会观,探究庄子与孔孟的区别。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郑重声明
本系列资料系原创之作,版权归作者所有,现授权21世纪教育网运营,仅供21 世纪教育网的用户下载。未经本人书面授权,严禁任何个人、公司(或网站)对该系列资料进行转载或镜像。其它网站转载该试题亦属盗版行为,本人有权追求其法律责任!
下载其他辑资料可以点击此链接http://gaokao.21cnjy.com/H/13/98/V16469.shtml ( http: / / gaokao.21cnjy.com / H / 13 / 98 / V16469.shtml )
下载本作者的其他精品资料可以点击http://www.21cnjy.com/user/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http: / / www.21cnjy.com / user / 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庄子》故事两则 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训练
1、《〈庄子〉故事两则》,均选自________。庄周,是________(朝代)哲学家,是诸子百家中________ 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2、《惠子相梁》中比喻巧妙贴切,“鹓鶵”比喻________,“鸱”比喻________ ,“腐鼠”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惠子相梁( )(2)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 ) (3)是鱼之乐也( ) (4)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
4、翻译下列句子。
(1)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2)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5、就《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这则故事看,惠子觉得每个人无论如何不会知道第三者的心灵状态,对此,你是否赞同?为什么?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
大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昔
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 ”大宗意乃解。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
(选自《贞观政要》)
1、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答:
2、皇后谏言中讲到晏子历数养马人的罪状,晏子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答:
3、文中有几句活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线标示出需要加际点符号的位置。
大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4、对对联。
上联: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
下联: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
张良奇遇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
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 ”去,曰:“后五日早会。”
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 ”去,曰:“后五日复早来。”
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榖城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
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 (2)父去里所
(3)为其老,强忍 (4)良业为取履
2、下列加点的词语注音或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有一老父,衣褐(hè,粗布短衣)
B.孺子(rúzǐ,孩子,年轻人)
C.强忍(qiáng,勉强)
D.长跪履之(lǚ鞋子。这里作动词用,替老人穿鞋)
3、下列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有一老父,衣褐(名词作动词用,穿)
B.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名词作状语,修饰“游”)
C.良殊大惊,随目之(名词作动词用,看)
D.良因怪之,跪曰:“诺。”(名词作动词用,怪异)
4、翻译下列句子。
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
5、下列对文意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黄石老人走到张良跟前时,鞋子掉到了桥下。老人是故意这样做的。
B.老人把鞋子掉下桥去,又要张良下去取回来。张良认为这是在戏弄他,很生气,几乎要动手打老人。
C.张良因为看到老人年纪大,只好强忍着走下桥去取鞋。
D.为了得到那本《太公兵法》,张良按照老人的话,一连三天早早地来见老人,而且一天比一天来得早,以此来表示白己的诚心。
参考答案
一、
1、《庄子 秋水》 战国 道 2、志向高洁之士(文章中喻庄子) 醉心功名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文中比喻惠子) 功名利禄 3、(1)动词,做宰相(2)前“吓”为拟声词,后“吓”为动词,吓唬(3)这(4)怎么 4、(1)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2)白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5、略。
能力提高
1、(1)按季节时令而发洪水(2)认为(3)面朝东(4)轻视2、C
3、这是说的我啊。
4、不要自以为是,不要有点成就就沾沾自喜,不要坐井观天,须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要虚怀若谷.
二、
(一)
1、(唐)太宗因爱马暴死欲杀养马宫人,经皇后劝谏才改变主意。
2、劝谏齐景公不要杀养马宫人。
3、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4、宽对即可。
示例:①艺高胆大,悟空勇斗魔 ②义盖云天,关羽私放曹
③多愁善感,黛玉悲葬花
(二)
1、(1)处所,这里指张良身边。
(2) 表示大概的数目。
(3) 因为 (4)替(老人)
1、C
2、D
3、老人走了一里路左右,又回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年轻人可以教育!五天后早晨,跟我在这里再见面。”
4、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13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十课
云南省泸水县民族中学段国春制作
【教学目标】
1.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2.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归纳相关的文言现象。
3.领略两则故事中的旨趣。
4.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自学能力。
5.拓宽阅读视野,增加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阅读品位。
【教学重点】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归纳相关的文言现象。
2.领略两则故事中的旨趣。
庄子简介
名周,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自幼聪明好学,与惠施为同学、挚友,曾南游楚越,探访古风,率性认真,崇尚自然,非毁礼法,傲视王侯。贫寒而又有志节的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从此终身不仕,退隐江湖,以编草鞋为生,寓言传道,著书十余万言。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庄子
听读文章,整体把握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直译课文;
2.归纳相关文言现象;
3.把握故事的寓意。
文章直译
(一)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吗?鹓鶵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鹓鶵,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
(二)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文章直译
检查自主、合作学习情况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他们的语气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惠子相梁
(2)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3)非梧桐不止
(4) 安知鱼之乐
(5)于是鸱得腐鼠
(6)鱼出游从容
(7)是鱼之乐也
相:名词用作动词。做宰相。
国:国都、京城。
止:栖息。
安:疑问代词,怎么。
于是:在这时。
从容:安闲自由。
是:这。
3.翻译句子
(1)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
(2)于是鸱得腐鼠
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
(3)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口赫我邪
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4)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5)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
研讨与探究
1.庄子讲鹓鶵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鹓鶵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庄子将自己比作鹓鶵,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
2.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3、两人辩论的结果且不论谁输赢,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他们的人生态度不同,结合前一篇试作分析。
第一则中,惠子利欲熏心,以自己的心思猜度庄子,却不知庄子清高自守,视爵禄如“腐鼠”,避之惟恐不及。
第二则中,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拓展延伸
阅读下文,请直译,然后说说庄子于惠子的关系: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①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斲之。匠石②运③斤成风,听④而斲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⑤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斲之。虽然,臣之质⑥死久矣!’自夫子⑦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注释:①郢:楚国的国都。“郢人”指楚国都城里的某人。 垩:石灰 慢:通“墁”,涂抹。 ②匠石:工匠名。 斲:削,清除。 ③运:挥动。斤:斧头④听:任凭。 ⑤宋元君:宋国国君。 ⑥质:对手。 ⑦夫子:指惠子。
庄子给亲朋送葬,经过惠施的坟墓,回头对随从的人说:“郢人在他的鼻尖上涂象苍绳翅膀那样大小的石灰,让匠石把白点砍掉。匠石运斧如成风,声声作响地砍它,砍尽了石灰而没伤鼻子,郢人站立面不改色。宋元君听到此事,召匠石说:‘试试为我砍一次看看。’匠石说:‘我以前砍过,但是,我砍的对象已经死很久了。’自从先生死了后,我没有对手了,我没有辩论的对象了!”
惠子死后,庄子再也找不到可以对谈的人了。在这短短的寓言中,流露出纯厚真挚之情。能设出这个妙趣的寓言,来譬喻他和死者的友谊,如此神来之笔,非庄子莫能为之。
课堂小结
这两则故事集中表现了庄子的思想和《庄子》散文的寓言特色,形象生动,耐人寻味,如甘醴似琼浆,让人百品不厌。希望大家课后阅读《庄子·秋水》,全面了解庄子,包括他的人生观、政治观、社会观,探究庄子与孔孟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