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一)》说课课件和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一)》说课课件和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1-10-17 15:58:58

文档简介

《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一)》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的课题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第一节《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一)》。下面我从背景分析、教学目标设计、课堂结构设计、教学媒体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设计等六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背景分析
1、学习任务分析
平行四边形性质是在学行线和全等三角形,中心对称之后编排的,是平行线和三角形知识的应用和深化。通过探究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的过程中,渗透学生类比,分类,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是在利用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让学生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及性质。
突破重点的方法: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分组交流,学会用类比的方法,归纳出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接着让学生操作,从直观上得到性质,最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推理论证得到性质。
2、学生情况分析
首先是学生心理特征,八年级学生具有好奇、好动、好表现的特点。我们的课堂教学就要创设生动的数学情景,抓住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进一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其次是学生的知识特征,本班学生动手能力强,合作交流能力融洽,但在归纳概念和性质时不够严密,而且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上都比较薄弱。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步步引导,处处设疑,让学生主动交流,并通过教师的指导归纳,形成概念和定理。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突破难点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利用多媒体展示图形的变换,并进行推理论证。使学生由直观的视觉认识提升为感性认识,最后上升为理性认识。
二、教学目标设计
根据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确定: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2)了解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能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的实际问题。
②数学思考: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③解决问题:
通过学生的数学体验得出性质的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④情感与态度目标:
在应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应用,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媒体设计
A:动手操作法:布置学生准备好平行四边形纸片进行实验操作,分组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B、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在课题的引入使用了非富的图片,创设情景。在探究平行四边形概念和性质的过程中使用了几何画板直观、生动地反映图形变换。在应用新知时显示活动内容,增强教学的条理性和形象性,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
四、课堂结构设计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可采取学导式的教学结构:
五、教学过程:
环节 教 学 设 计 设 计 意 图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先整个班级分成六个小组,在教师的引导下,研究如下活动:活动一: 问题:下面的图片中,有你熟悉的哪些图形?并说说他们有什么特征? 创设情景,从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新知识学习作好铺垫。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活动二:观察归纳 两组对边都不平行 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边不平行 (3) 两组对边都平行观察、讨论:(1)比较三个图形的对边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你是怎样得到的?(2)用简洁的语言刻画第三个图形的特征,并与同伴交流  教师小结: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3)想想我们实际生活中还有那些平行四边形?(学生举例后,教师课件展示。)(4)提出问题:那些平行四边形有什么量上的关系呢?(引导学生讨论对边,对角) 让学生亲身经历从实际背景中抽象成几何图形,通过观察、比较、交流、归纳得到概念.虽然学生小学时已接触过平行四边形,但对于概念的本质属性的理解并不深刻,要求举出生活中的图形。从中感受发现的乐趣,形成应用意识.引导学生不仅从图形位置关系来研究问题,还要从数量上去讨论,为“活动三”做铺垫!
活动三 操作活动用一张半透明的纸复制你刚才画的平行四边形,并将复制后的四边形绕一个顶点旋转180度,你能平移该纸片,使它与你画的平行四边形ABCD重合吗? 并用多媒体使用了几何画板及动画演示,直观、生动地反映图形变换。 学生动手操作,发展学生动手能力。 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四 性质的探究及证明(1)通过以上活动,你能得到哪些结论?(2)四边形ABCD对边、对角分别有什么关系?归纳: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并用几何语言描述: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CD, AD=CB (3)能否证明上述的结论呢?(学生讨论,利用三角形全等来论证)教师归纳, 证明:如图,连接AC。∵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AD∥BC∴∠1=∠3 ∠2=∠4又知AC是公共边∴△ADC≌△CBA∴AD=BC AB=CD ∠B=∠D(同学自己动手证∠BAD=∠DCB) 让学生利用旋转、中心对称等旧知,在操作、探索、交流中获得平行四边形性质,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①规范学生几何语言。②使学生明白图形定义不仅可以作为图形的一种判定方法,又是图形性质之一要求学生推理论证,培养学生几何推理能力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活动五:学以致用,知识的应用(1)例题讲解例1、如图,小明用一根36m长的绳子围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场地,其中AB边长为8m,其他三边的长各是多少? 这是一道课本的题目,目的是让学生着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达到学以致用。
运用知识体验成功 (2)课堂练习1.如果已知平行四边形一个内角的度数,能确定其它三个内角的度数吗?说说你的理由。2.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求:(1)∠ADC,∠ BCD的度数。(2)边AB,BC的长度。想一想:小明和小东经常在一块等腰三角形的草坪上玩耍,一天他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如图草坪等腰△ABC,AB=AC,他们两人同在D,然后小明沿AC的平行线DE(点E在AB上),EA走向A处,小东沿BA的平行线DF(F点在AC上),FA走向A处,当他两个步行速度一样时,他们同时到达A点,并且在BC边上不断改变D点位置。在步行速度一样时,到达A处的时间也完全一样,你知道为什么吗?说说你的理由。 这组练习形式多样,学生面对这些问题,能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尤其是“想一想”有助于学生切实感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真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课外延伸发展设计 活动六:课外延伸 1、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像,结合平时的观察利用平行四边形设计美丽的图案,并把自己的作品全班展示。2.这是老师收集的优秀设计作品:(用课件展示用平行四边形设计的优秀作品) 让学生尝试着利用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去设计作品,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促使良好数学观的形成。
归纳小结形成结构 1、在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中,你学习到了什么知识和方法,有什么感想和收获?2、在学习过程中,你发现自己有想错的地方吗?你对自己哪些表现和想法比较满意?3、你心里还存在什么疑惑?请学生们想想这节课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的呢?提出平行四边形对角连线有什么性质? 通过这个环节,一方面使教师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另一方面为下一节课做铺垫。
课后巩固分层作业 必做题:P90习题19.1 第1,2题;选做题:继续利用平行四边形设计美丽图案,表达你的美好愿望。(优秀作品将粘贴)提高题: (解决问题)农民李某想发展副业致富,经考察地形后,在耕地旁边的荒地上开垦一平行四边形形状的鱼塘。能测得∠B=1200,量得AD=50米,AB=80米。请你帮助李某计算一下鱼塘的对边AB、CD之间的距离及这个鱼塘的面积。 由于学生水平的差异,对不同的学生做不同的要求,让每个同学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这是“新课改”的要求和呼唤。
六、教学评价设计
本节课我始终贯彻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并且紧密围绕着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展开,注意突出了新课程、新标准对于学生观察、动手和创新能力的要求。主要表现以下三点:
1.注重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以实际生活中的图片引入,通过动手画图和实验探索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掌握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本节课通过探究及其相关应用来体现这一基本思想。
3.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附:板书设计
课后巩固,分层作业
归纳小结,形成结构
课外延伸,发展设计开放设计
运用知识,延伸拓展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7分钟
15分钟
5分钟
3分钟
5分钟
课题: §19.1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
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4、性质证明 5、例题讲解
几何语言:……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6、课堂练习
几何语言:……
         (共30张PPT)
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一)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第一节
背景分析
教学目标设计
课堂结构设计
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媒体设计




平行四边形性质是在学行线和全等三角形,中心对称之后编排的,是平行线和三角形知识的应用和深化。通过探究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的过程中,渗透学生类比,分类,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是在利用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让学生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性质
背景分析
突破重点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分组交流,学会用类比的方法,归纳出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接着让学生动手操作,从直观上得到性质,最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推理论证。






首先是学生心理特征,八年级学生具有好奇、好动、好表现的特点。我们的课堂教学就要创设生动的数学情景,抓住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进一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其次是学生的知识特征,本班学生动手能力强,合作交流能力融洽,但在归纳概念和性质时不够严密,而且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上都比较薄弱。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步步引导,处处设疑,让学生主动交流,并通过教师的指导归纳,形成概念和定理。




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背景分析
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利用多媒体展示图形的变换,并进行推理论证。使学生由直观的视觉认识提升为感性认识,最后上升为理性认识。
突破难点
教学目标设计
根据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确定: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的实际问题。
②数学思考: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③解决问题:
通过学生的数学体验得出性质的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④情感与态度目标:
在应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应用,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设计
A:动手操作法:布置学生准备好平行四边形纸片进行实验操作,分组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B、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在课题的引入使用了非富的图片,创设情景。在探究平行四边形概念和性质的过程中使用了几何画板直观、生动地反映图形变换。在应用新知时显示活动内容,增强教学的条理性和形象性,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媒体设计
课堂结构设计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运用知识、延伸拓展
课外延伸、发展设计
归纳小结、形成结构
课后巩固、分层作业




5分钟
17分钟
15分钟
5分钟
3分钟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活动一:
问题:下面的图片中,有你熟悉的哪些图形?
两组对边都不平行
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边不平行
两组对边都平行
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
活动二:
观察归纳
让学生亲身经历从实际背景中抽象成几何图形,通过观察、比较、交流得到概念.
教学过程
用简洁的语言刻画出第三个图形的特征。
学生举例回答后,老师课件展示一些平行四边形的实例
对于概念的本质属性的
理解并不深刻,
要求举出生活中的图形。
让他们从中感受发现的乐趣
,形成应用意识.
活动三
探求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1、边的数量关系
2、角的数量关系
O
A
B
C
D
操作活动:拿你准备好的两个一样的平行四边形纸片,在它们的中心钉上一个图钉,将其中绕着它们的中心旋转180度,这两个平行四边行完全重合了吗?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A
D
C
B
平行
且相等
相等
互补
∠A=∠C,∠B=∠D
AB∥CD,AD∥BC


∠A+∠B=180°
能否证明上述的结论呢
教学过程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活动四:
性质
探究
及证明
证明:如图,连接AC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CD,AD∥BC
∴∠1=∠3 ∠2=∠4
又知AC是公共边
∴△ADC≌△CBA
∴AD=BC AB=CD ∠B=∠D
(同学自己动手证∠BAD=∠DCB)
要求学生推理论证,
培养学生几何推理能力
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教学过程
运用知识,延伸拓展
活动五:
例1、如图,小明用一根36m长的绳子围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场地,其中AB边长为8m,其他三边的长各是多少?
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CD AD=BC
∵AB=8cm
∴CD=8cm
又AB+BC+CD+AD=36cm
∴AD=BC=10cm
这是一道课本的题目,目的是让学生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达到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
运用知识,延伸拓展
活动五:




课堂练习:
1.如果已知平行四边形一个内角的度数,能确定其它三个内角的度数吗?说说你的理由。
2.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求:
(1)∠ADC,∠ BCD的度数。
(2)边AB,BC的长度。
这组练习形式多样,学生面对这些问题,能主动尝试多角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运用知识,延伸拓展
活动五:




想一想
小明和小东经常在一块等腰三角形的草坪上玩耍,一天他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如图草坪等腰△ABC,AB=AC,他们两人同在D,然后小明沿AC的平行线DE(点E在AB上),EA走向A处,小东沿BA的平行线DF(F点在AC上),FA走向A处,当他两个步行速度一样时,他们同时到达A点,并且在BC边上不断改变D点位置。在步行速度一样时,到达A处的时间也完全一样,你知道为什么吗?说说你的理由。
有助于学生切实感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真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
课外延伸,发展设计
活动六:




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像,结合平时的观察利用平行四边形设计美丽的图案,并把自己的作品全班展示。
让学生尝试着利用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去设计作品,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促使良好数学观的形成。
想象空间
教学过程
课外延伸,发展设计
这是老师收集的优秀设计作品:
观察与欣赏




活动六:
教学过程
课外延伸,发展设计
观察与欣赏
本环节设置图案欣赏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以及其中包含的数学思想——将图形进行适当的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等变换,可以设计美丽的图案。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归纳小结,形成结构
1、在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中,你学习到了什么知识和方法,有什么感想和收获?
2、在学习过程中,你发现自己有想错的地方吗?你对自己哪些表现和想法比较满意?
3、想想这节课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的呢?提出平行四边形对角连线有什么性质?
通过这个环节,一方面使教师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另一方面通过学生谈收获不仅对本节课知识进行总结,而且也让学生总结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增加学习数学的信心,形成能力结构。
教学过程
课后巩固,分层作业
必做题:P90习题19.1 第1,2题;
选做题:继续利用平行四边形设计美丽图案,
表达你的美好愿望。(优秀作品将粘贴)
提高题: (解决问题)农民李某想发展副业致富,经考察地形后,在耕地旁边的荒地上开一平行四边形形状的鱼塘。能测得∠B=1200,量得AD=50米,AB=80米,请你帮助李某计算一下 鱼塘的对边AB、CD之间的距离及这个鱼塘的面积。
由于学生水平的差异,对不同的学生做不同的要求,让每个同学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这是“新课改”的要求和呼唤。
1.注重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以实际生活中的图片引入,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验探索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掌握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本节课通过探究及其相关应用来体现这一基本思想。 3.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教学评价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课题: §19.1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
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4、性质证明 5、例题讲解
几何语言:……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6、课堂练习
几何语言:……
         
2009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