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教案设计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欣赏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了解他们的艺术特色和发展概况, 并能对石窟有代表性的作品的形象塑造与艺术效果进行分析。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莫高窟的彩塑与壁画艺术,提高学生对敦煌艺术的欣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我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认识到艺术品的珍贵,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传承美术文化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敦煌莫高窟彩塑和壁画的主要艺术成就的认识。
难点:对石窟艺术作品所传达的审美理想与情感的感悟。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学生通过查资料做以下准备:
(1)收集汉代丝绸之路资料
(2)晋末、南北朝、唐朝的社会状况。
(3)1900年的中国。
(4)《九色鹿》的美丽传说。
二、导入:
提问1:欣赏《千手观音》
(05年的春晚上获得舞蹈组第一名的作品《千手观音》。尤为难得的是,这是由聋哑人表演的,竟能如此地与音乐合拍、动作协调,令人感叹他们对生命的热爱和人生的不屈、勤奋!)
提问2:哪位同学能谈谈这个舞蹈是根据什么人物创作的?
(这个舞蹈是根据敦煌佛教人物创作的古典舞蹈。千手观音音乐典雅,意境端庄祥和、风格古朴,把敦煌的艺术魅力发挥的淋漓尽致)
欣赏《敦煌宣传片》。
提问3:通过欣赏这段录像你从中了解了敦煌的哪些方面?
总结:现在就让我们的思绪回到两千多年前的汉代,领略敦煌艺术的博大精深。
三、讲授新课:
1、 介绍敦煌的地理位置(坐落在河西走廊。----------看张骞出使西域的地图。
提问4:河西走廊指的是哪?“河”是哪条河?
介于祁连山脉和北山山脉(包括龙首山、合黎山等)之间的狭长低地,东西长约1200公里。走廊底部海拔多在1200—1500米之间,以敦煌一带地势最低。因其位于黄河以西,故被称为河西走廊。
提问5:西域指的是?
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即今巴尔喀什湖东、南及新疆广大地区
大夏----阿富汗
提问6:怎么发音大月氏(古读dà rou zhī,现读dà yue zhī) -----哈撒克
大宛------伊朗
自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敦煌成为交通枢纽。同时也是印度楗陀罗文化、希腊文化和我国中原文化汇合地,所以敦煌不仅是中国而且是世界古代文化艺术的宝库)。
2、教师简述佛教的传入。
提问7:三大宗教是指?
佛教(包括喇嘛教)、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新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的创始人各是谁? 伊斯兰教,穆罕默德。。基督教:耶稣。 佛教:释迦牟尼
提问8:佛教起源于哪个国家?
源于印度,至今有2500年的历史。敦煌自西汉张骞同西域开始就成为东西方的交通枢纽。印度的佛教经过中亚传入今天的新疆,并逐渐东进到达敦煌。大致在东汉之时,佛教已进一步传到中原地区,为国人多崇信。在魏晋时期,内地就已形成洛阳、建业两个佛教中心。佛教逐渐被统治者所利用,因其宣扬因果报应迎合了广大民众的心理,所以日益发展,信徒月来越多,庙宇林立,逐渐成为中国的主要宗教。当年从丝绸之路来到敦煌的佛教高僧,有的则长期住在敦煌开坛说法以宣传教义,有的将佛经译成汉文,公元4世纪以后,佛教在敦煌已打下了相当好的基础。
四、引导观察,欣赏评述。学生自己阅读书上的文字介绍,教师提问
(一)石窟艺术
(1)石窟艺术包括哪三方面? (建筑、雕塑、壁画)
(2)源于哪个国家? (印度)
(3)石窟本来的用途是什么?(佛殿和僧房)
(4)什么时期石窟艺术极为兴盛?(魏晋南北朝)
(5)四大石窟艺术?(甘肃天水麦积山、山西大同云冈、河南洛阳龙门、敦煌莫高窟)
A.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南郊12公里处的伊河两岸。经过自北魏至北宋400余年的开凿,至今仍存有窟龛2100多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3600余品,多在伊水西岸。唐代是龙门石窟造像最盛时期,我们看到书上的是最大的一组雕塑群——奉先寺,龛南北宽36米。东西长41米。龛内主尊卢舍那坐佛释迦牟尼像,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佛像头部饱满秀丽,轮廓极为优美,表现佛的庄严雄伟与睿智慈祥,突破佛经束缚,融近中国女性优美的外部特征,其形象与记载的武则天相貌相吻合,宛如高贵慈祥的中年女性.在佛的两侧分别侍立弟子菩萨\天王\力士等八尊高10米以上的造像以及高6米的供养人造像.比例上有意缩短下身,使之不超过主尊,又有利于人们仰视时感到协调.整体是对称布局,是唐代石刻的经典.
提问:观音是男还是女?
早期经由印度传入时为男性,后敦煌石窟中的观音塑像转为无性(非男非女,是女身却又长着蝌蚪胡子),衍至隋唐,观音(与阿弥陀佛的“右胁侍”大势至菩萨一致)变为丰腴秀美的女性(因而当时有“菩萨如宫娃”之说)。
提问:在中国传统中说的是男戴观音女戴佛,其实据佛经记载,每个人从先天一生下来就有位菩萨或佛在守护你,佛教是人类文明最珍贵的精华,过去经商的、赶考的等等都是男子,常年出门在外,最要紧的是平安。观音可保平安,同时人们也希望在其保护下,生活顺利、事业顺心、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玉文化中的观音是经过几千年来中国人的提炼以佛教中的观音大士与道教中的王母娘娘和融合所形成现在我们所见到的女身形态。 佛也就是弥勒佛——未来之佛,能带给人们福气、祥和之气,以祈盼美好的明天。
B.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依山山开凿,始于北魏文成帝和平元年(公元460年).现存大的洞窟21个,小的32个,佛龛1100个,造像51000余身.主要是北魏时期的作品.共开凿30多年.图中大佛高13.5米,庄严慈祥.其高超的艺术技巧和宏大的气魄,艺术成就极高,为云冈石窟艺术的代表作..成为云冈石窟的象征.
C. 甘肃天水麦积山:因山形似农家麦垛而得名.其崖壁上雕刻有硕大的佛像和密如蜂房的洞窟.始建于十六国后秦(公元384_417).洞窟从山脚下一直开到80米的半山腰,形成巨大的洞窟群.洞窟全靠架设在崖壁上的凌空的栈道通达,可以想象当初开凿的艰难.现寸洞窟194个,壁画1300余平方米.雕塑7200余身,.多以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为原形,造像各式各样,表情十分生动.
(二)敦煌莫高窟简介
敦煌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是我国也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敦煌石窟包括莫高窟、西千佛洞和榆林窟。其中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的莫高窟,俗称千佛洞,是敦煌石窟的代表.那为什么它会得到如此美誉呢,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走近敦煌莫高窟。
学生看书回答问题:
1、开凿于哪一年?(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
据记载,当时有位德行高超的和尚乐囫柱杖西游至沙鸣山脚下,正当夕阳西下\五彩缤纷之际, 乐囫远远望去,只见金光中千佛闪耀,或坐或立,心有所悟,便由此坚信这里定是一块佛教圣地,随即住了下来,他四处化缘,请人在三危山的陡壁上开凿了第一个佛窟.后来有位法良禅师请人凿了第二个洞窟,此后随着朝拜者的增多,当地统治者的大力提倡,洞窟越凿越多,逐渐形成规模.
2.历时多少年?(1000多年)
3.连连看:来自莫高窟的数据。
492个? ?? ?? ?? ?? ?? ?? ?? ?? ? 洞窟
45000平方米? ?? ?? ?? ?? ?? ?? ?壁画
4000余身? ?? ?? ?? ?? ?? ?? ?? ? 飞天
2400余身? ?? ?? ?? ?? ?? ?? ?? ???彩塑
飞天壁画? ?? ?? ?? ?? ?? ?? ?? ?? ?敦煌莫高窟的标志
公元366年? ?? ?? ?? ?? ?? ?? ?? ?开凿
4.通过这些数据,你了解到了什么?(内容丰富、规模宏大、历史悠久)
(通过对所要欣赏的事物进行整体的感知,让学生说说对这一作品的感受、印象,再由教师引导深入观察、欣赏。使学生既懂得从细节处欣赏艺术品,也懂得从整体上感受其气势。)
(三)建筑
按分布可分为南区和北区.南区长1000米,是保存下来的壁画和彩塑造像最为集中的洞窟.洞窟均相互呲连且层层相叠,最多处为五层相叠.格局为前店后窟.北区是供僧人或百姓居住的地方.
(四)壁画
敦煌莫高窟洞内四壁与洞顶全部是彩绘墙壁,现存45000多平方米.如果把这些壁画按照自身的高度连接起来,可以形成一个长达30公里的大画廊.艺术表现力强,内涵丰富.
1.壁画的种类:佛像画.故事画.经变画.供养人画.装饰图案五类.
(1)佛像画:包括佛\菩萨\阿罗汉等,虽然是想象中的宗教人物,但画工们按照自己的审美理想比较自由的去创造出更接近人间的形象.
(2) 故事画:有复杂的情节,涉及佛教\道教与社会生活场面,对观众有强烈的吸引力,描写也是非常精彩的.占比例较大的佛教题材故事画有:
A.佛传故事:描绘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乘象入胎
第329窟(唐塑)讲的是释迦牟尼投胎的故事,净饭王的王后摩耶夫人有一天晚上梦见一个天神乘着一头六牙白象自天而降,惊醒后感觉异常,怀孕在身,后来生下太子悉达多,这就是释迦牟尼。“释迦”是他的族姓,“牟尼”是“圣者,圣人”的意思,是人们对他的尊称。这幅画上布满了天神和五彩祥云,这种热烈而宣扬的场面,加强了主题画面的气氛。
B.本生故事: 描绘释迦牟尼的前世或前世若干的种种善行,如月光王施头\呲尸王割肉救鸽等
“鹿王本生”是说释迦牟尼前生是一只九色鹿王,他救了一个落水将要淹死的人反被此人出卖的故事。
尸毗王割肉贸鸽:
古印度有一个大国,这个国家土地肥沃,人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国王名叫尸毗王,是一个胸怀宽广,爱民如子的国王。他心好佛法,立誓普救众生。?一天,有只老鹰在追逐一只鸽子,老鹰紧追鸽子不舍,鸽子生命危机,飞来飞去无处躲藏,最后,飞到尸毗王的腋下,请求国王的保护。老鹰追来抓不到鸽子,就对尸毗王说:“这个鸽子是我的美食,我现在饥饿难忍,请国王把鸽子交给我吧”?尸毗王说:“我曾许愿,拯救一切生灵,现在鸽子寻求保护,我怎么能见死不救,让它去送死呢?”老鹰冷笑说:“大王既然爱惜一切生灵,如果我吃不到东西,就会饿死,难道我就不该得救吗?”?尸毗王说:“我可拿其它食物给你吃”老鹰答到:“我只吃新鲜血肉,别的食物一概不吃”?尸毗王暗想,我不能救一命,害一命,看来,只有用我的肉来换取鸽子才能同时救下两条生命。于是,他下令手下取来利刀,割下自己腿上的肉喂鹰,但老鹰又说道:“国王既然要以自身的肉来代替鸽子,那么我也不敢多要,只要和鸽子一样重量的肉。”?尸毗王传令取来一秆秤,一头放上鸽子,一头放上割下的肉。奇怪的是,国王全身的肉都已割尽,还是不及鸽子的重量,国王十分纳闷,于是他忍着剧痛,奋力坐到秤盘上。这时,天地动摇,众天神都被尸毗王普救众生的善行所感动,齐声赞叹,并撒下无数天花。忽然,老鹰和鸽子都不见了,原来是帝释天和大臣化成老鹰和鸽子来试尸毗王的诚意和信心,最后帝释天以神力使尸毗王的身体恢复了原状。
萨埵太子舍身饲虎本生?
故事讲:古印度大车国的国王,有三个王子,最小的名叫摩诃萨埵 ,一天,他们弟兄三个骑着马到山中游玩,山林中景色优美,三个王子玩的特别高兴,在他们回家的路上,经过一个山谷,看到一只老虎带着七只刚出生不久的小虎饥饿难忍,母虎因此欲将自己的小虎吃掉,七只小虎面临死亡的威胁,三个王子见此情景,都特别难受,但却想不出救助它们的办法,萨埵暗自决定要救活老虎,于是他谎言支走了两个哥哥,脱光衣服,躺在地上让老虎吃他,可是老虎太饥饿了连吃他的力气也没有,于是萨埵爬到山顶上,找了一根尖锐的竹刺,用竹刺刺破了自己的喉咙,纵身跳下山崖,摔死在老虎的面前,老虎舔了他身上流出的血后,恢复了力气,带着七只小虎把他吃了。? 萨埵的两个哥哥久等弟弟不来,感觉情况不妙,慌忙返回山中寻找,只看见一堆白骨,二人伤心欲绝,慌忙骑马回宫报信,国王和夫人赶到山林,抱尸痛哭。最后二王子收拾萨埵的遗骨,起塔供养。
C.因缘故事: 描绘释迦牟尼成佛后度化众生的种种事迹,如五百强盗成佛
古印度摩迦陀国有五百个强盗,经常结伙拦路抢劫,滥杀无辜,使该国与它国的道路中断,波斯匿王派兵征剿,强盗战败,国王擒贼审判,处以酷刑,剜眼、割鼻、削耳,放逐荒野,强盗们痛苦悲哀。佛听说后怜悯他们,给强盗们施法,吹雪山香药入强盗们的盲眼内,使五百强盗眼睛复明,身体康复,眼睛复明后的强盗们立见佛陀,求佛说法后,剃度出家,隐居在荒芜人烟,野兽出没的山林中,潜心修行,成无上正觉而登佛国。
D.史迹故事:描绘佛教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灵应事迹等
東 晉 時 期 , 江 南 發 現 有 兩 個 石 佛 像 浮 在 水 面 , 岸 邊 僧 人 和 民 眾 紛 紛 向 它 們 下 跪 禮 拜 ; 因 傳 說 佛 像 顯 靈 是 預 告 華 北 將 有 大 亂 , 故 佛 像 為 避 戰 亂 而 浮 江 南 下 。 果 然 不 久 五 胡 亂 華 , 西 晉 滅 亡 , 而 佛 法 則 將 大 興 於 江 南 。有 一 年 中 國 亢 旱 , 隋 文 帝 親 自 禮 迎 曇 延 法 師 入 宮 , 求 解 天 旱 的 方 法 。 在 宮 中 請 曇 延 法 師 登 上 御 座 , 讓 他 以 帝 皇 的 坐 向 面 南 向 隋 文 帝 及 大 臣 講 授 佛 法 ; 問 得 天 旱 成 因 後 , 文 帝 便 親 自 祈 雨 , 並 對 佛 教 更 加 禮 。
(3) 经变画:指各种佛经的变相或变现.即形象化的意思.实际就是佛经的图象化.
欣赏:
<西方净土变中之舞乐>是唐代最流行的题材.构图上宏大严整,色彩灿烂,想象力极其丰富.其中的飞天的形象给人美的享受.
飞天:佛教中的神仙。据佛经上说她们居住在风光明媚的宝山上,不食酒肉,专才百花香露,散天花雨,放百花香.每当乐鼓齐鸣,天花飘缀佛说法的庄严深刻,她们就出现在天空.这说明她们是西方极乐世界中最美好的神灵之一.她们是靠飘带翱翔天空的.)
提问:A西方净土指的是什么?
B图中表现的是什么?
C特点? (用线简练流畅,色调柔和.
(4)供养人画.:出钱修建窟的人,他们把自己的像画在壁上,表示这窟里的佛\菩萨都是他们供养的.
<都督夫人太原王氏供养像>:是唐代供养像中规模最大的一副.画面汇总的王氏被刻画得”丰肌腻体”,她头上抛家髻,饰鲜花小梳.人物刻画得细致真实,整体造型富有装饰性.
(5) 装饰图案
<407窟三兔飞天藻井>
A.\这是位于洞穴顶部的壁画,相对于上幅壁画色彩的柔和典雅,该壁画的色彩又有什么特点?(色彩华丽、对比强烈)
B.你能从造型和线条方面来说说三兔飞天藻井的艺术特色吗?
C这幅壁画给你什么感受?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师总结:敦煌壁画以北朝和唐代为最盛。北朝壁画多“本生故事”,宣扬一种彻底的牺牲精神。北朝的时代是一个战乱的时代,民生多灾多难,备受苦难的人民把理想寄托在这些佛教理义上。到了唐代社会安定,壁画宣扬的良辰美景恰是对盛唐繁荣的现实世界的一种折射,作品充满健康、乐观的情调。
(五)彩塑:
所在的沙鸣山是由沙土\小石和钙质胶结物等凝合而成的玉门系砾岩,石质和年差,不宜直接雕刻,因此聪明的古代匠师便在开凿好的洞窟壁上,因地制宜地采用壁画和雕塑彩绘两种艺术手段,创造出瑰丽多姿的艺术品,被世人成为佛教艺术的殿堂.
1彩塑相关知识:
(1).敦煌彩塑包括佛、菩萨、天王、力士\飞天\供养人等
有高达33米的雄伟浑厚的大佛像;最小的只有十几厘米,比手掌还小。敦煌莫高窟的彩色塑像神态各异,造型逼真。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其中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看到这一尊尊栩栩如生的彩塑,游人无不赞叹。
(2).敦煌彩塑的发展史:(看视频)
? ?早期:从北朝前期继承秦汉雕塑深沉宏大而形成的浑朴单纯,到北魏后期南方“秀骨清像”的造像风格风靡北方;
? ?中期:隋唐两代,彩塑规模宏大、造型生动、绚烂多姿;
? ?晚期:包括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形神、塑工和敷彩均已失却了盛期的活力。
? ?结合中国历史的发展,可以得出敦煌彩塑的盛衰史与中国佛教艺术的变迁是一脉相承的。
(3)、敦煌彩塑是怎样以自己的造型特点,在中国雕塑史和佛教造像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 ?敦煌彩塑虽然都要受到佛教模式的制约,但艺匠们还是发扬了我国民间雕塑艺术的优秀传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审美理想,塑造了大量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使敦煌彩塑在中国雕塑史和佛教造像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欣赏
(1)菩萨(384窟,唐)
A.菩萨地位仅次与? B,特点? C,反映出什么?
(2)菩萨(45窟,唐)
(3)阿难陀(45窟,唐)
A 是谁的侍从? B.有什么称誉? C,他的特点?
(4)285窟
体形修长,面相清瘦,身着中式大衣袍.,体现出典型西魏时的特点.
(六)、藏经洞的发现与被盗经过
莫高窟在明代一度荒废,至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以后,又受到人们的注意。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道士王圆箓发现"藏经洞",洞内藏有写经、文书和文物四万多件。此后莫高窟更为引人注目。
1.1907、1914年英国的斯坦因两次掠走遗书、文物一万多件。
2.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从藏经洞中拣选文书中的精品,掠走约5000件。
3.1910年藏经洞中的劫余写经,大部分运至北京,交京师图书馆收藏。
4.1911年日本人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从王道士处,弄走约600件经卷。
5.1914年俄国人奥尔登堡又从敦煌拿走一批经卷写本,并进行洞窟测绘,还盗走了第263窟的壁画。
6.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用特制的化学胶液,粘揭盗走莫高窟壁画26块。这些盗窃和破坏,使敦煌文物受到很大损失。
(七)、发挥
同学们都爱好旅游吧,今天在课上来一次敦煌模拟旅游——台上的是导游,台下的是游客。哪一个旅游团先来介绍。 学生分组,由一名同学代表全组上前解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结协作的能力)
五、小结:教师对于学生的表现和参与给予鼓励和表扬。
同学们,(放张大千作品) 一切伟大的艺术,都不会只是呈现自己单方面的生命。为什么甘肃艺术家在这里撷取了一个舞姿,就能引起全国性的狂热?为什么张大千举着油灯从这里带走一些线条,就能风靡世界画坛?正因为他们触动了许多人心底的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