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 题 黄色和蓝色的画 课型 造型·表现 课时 1
教材简析 本课与上一课《红色的画》构成一个色彩单元,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三原色中的黄色和蓝色,感受原色给人带来的纯正与鲜艳的美感。编者有意将这两种颜色放在一起,旨在让学生感受黄色的活泼、温馨与明快,品味蓝色的凉爽、清净与深沉,从而体会这一动一静的色彩美,体验色彩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对生活中色彩的感知能力。
学情分析 黄色和蓝色这两种色彩与学生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学生经常会用大面积的蓝色来表现海底和天空,用黄色表现沙漠和秋天等内容。因此,学生对黄色的画和蓝色的画早有亲身体验,容易激发对色彩的感受与情感。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色彩的兴趣。
教学目标 K&S 认识三原色中的黄色和蓝色。能够运用色彩的深浅对比突出主体,创作一幅以黄色或蓝色为主的画面。感受黄色和蓝色带给人们的不同美感,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
P&M 通过游戏、体验、对比等方法,激发学生对色彩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感受色彩的丰富变化,发现深浅对比在画面中的作用,感受黄色和蓝色的画的不同美感。
A 感受色彩的丰富变化,体验色彩学习的乐趣,培养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黄色和蓝色的画,感知黄色和蓝色带给人的不同美感及其在画面上的运用,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
教学难点 主体与背景的色彩对比关系以及同类色之间的深浅对比。
课前准备 课件、多媒体软件、平板电脑。
教学过程预设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导入 课前激趣:
教师播放两段大自然的声音音频,请学生聆听并思考:你能由这个声音联想到什么颜色?
(二)导入、板书部分课题。 学生聆听、感受并积极回答。 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新授
感受黄色和蓝色。
播放一位学生的奇妙之旅小短片,启发学生用词语表达对色彩的感觉。
学生观看、回答。 激发学生的联想,体会黄色和蓝色带来的独特美感。
(二)作品解析与欣赏
1、分析名作《向日葵》和《山湖远望》的颜色关系。
(1)根据《向日葵》提出问题:
作品主要用了哪种颜色?
你能找到多少种黄色?(讲授邻近色知识点。)
作品中除了黄色还能找到哪些颜色?(利用课件提炼出主色与其它色的比例图,讲授点缀色知识点。)
小结。
(2)根据所学知识找到《山湖远望》中的邻近色与点缀色。
2、感受深浅对比的美感。
利用课件更换《向日葵》作品的背景,请学生分析哪一幅效果更好?说明理由。
小组成员结合平板电脑中的图片相互讨论。
小组代表再利用白板将作品中的邻近色与点缀色提炼出来。
学生分析得出主体与背景的颜色应当有深浅对比关系。
感受、学习黄色和蓝色的丰富性,以及与画中其他色彩的关系,解决教学重点。
体会深浅对比在画面中的作用,解决教学难点。
作品欣赏 1、艺术史中抽象形式的黄色和蓝色的作品赏析。
2、学生作品赏析。 学生赏析。 引导学生开阔审美眼界与创作思路。
教师示范 教师利用绘图软件Sketch Book示范如何创作一幅蓝色的抽象画。 学生认真观看学习。 启发学生尝试全新的绘画创作方式。
艺术实践 请学生利用平板电脑尝试创作一幅黄色或者蓝色的抽象画作品。 学生大胆创作实践。 体验创作的乐趣。
欣赏评价 自评、师评、互评。 学生利用电子书包上传作业,进行评价。 培养学生欣赏评价的能力。
课后延伸 播放Specdrums音乐指环视频。展示科技创新中色彩与音乐的融合。 学生观看、感受。 启发学生关注色彩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板书设计 黄色和蓝色的画
温暖 明亮 热烈 清爽 寒冷 宁静
邻近色 点缀色
深浅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