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大生产》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初一年级学生音乐知识、技能技巧薄弱,演唱歌曲时表现力不够;歌唱方法和习惯在养成阶段;识别音乐作品的能力有限。但学生们乐意积极参到学习中来。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把知识融入音乐实践中学习,避免单纯的知识教学,机械的技能训练,适当注意自身体系的循序渐进内容的完整。让学生在感受体验音乐的过程完成音乐知识与歌唱技能的积累。
【教材分析】
《军民大生产》是根据甘肃东部的打夯号子《推炒面》的曲调填写而成,表现了当年陕甘宁边区军民响应党中央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踊跃投入开荒生产的热烈情景,后被选入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改为现在的五段词,表现开荒、纺线、习武等劳动生活场景,歌曲中富有劳动特色的衬词渲染了歌曲热烈、欢腾的气氛,其具有“一领众和”的劳动号子的特点,节奏坚定有力,表现了边区军民的乐观精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够热情演唱歌曲《军民大生产》,体验掌握劳动歌曲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内合作,互助等学习方法和过程,增强学生对去歌曲的理解和敢于创新的能力。能够自己根据歌曲曲调创编新的劳动号子歌词并演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军民大生产》,体验劳动歌曲带来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的兴趣。
【教学重点】热情的歌唱歌曲,学习劳动号子的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通过小组内合作,互助等学习方法和过程,让学生较好的表现歌曲
【教学方法】体验 探究 合作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三、教学流程
程序 教师活动 预计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想像在集体重体力劳动的过程中发出的声音 (嘿 哟 嘿唑)。 用生活中的声音激起学习热情
基础训练 1 气息的练习
2 发声练习
跟老师一起进行训练
“嘿 哟 嘿唑” 规范学生的歌唱技巧
新课 1、聆听歌曲《军民大生产》范唱,熟悉歌曲的旋律 找出歌曲的节奏特点?(节奏较为固定,号子节奏与劳动节奏紧密结合,律动感强)
1、初步体验,为下面的歌曲学习打基础。
歌曲教学 视唱曲谱边打拍子边唱,在唱的过程中解决学生容易出错的节奏和音准等 升音记号 、切分音、重音记号 民族五声调式 商调式
2、发现并回答问题:
歌曲为几拍子歌曲?强弱规律是什么?音乐情绪怎样?
2∕4拍子;强-弱;热烈的,积极的,乐观的
对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解决旋律节奏难点
师生合作 师领生齐 体验并提炼劳动号子的特点:劳动号子,产生并运用于劳动,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的民间歌曲。最常见的演唱形式是一领众和,领唱者往往是劳动的指挥者 将知识融入到活动中,学生在参与中提炼总结劳动号子的特点。
生生合作
齐唱《军民大生产》
分组由女声、男生领唱 其他齐唱的方式熟悉旋律节奏,并感受音乐情绪(用填充歌曲变换速度等方式提示学生在情绪上的变化)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背景与作者介绍 6、聆听《推炒面》讲解歌曲背景和介绍作者
通过对原生态音乐的聆听感受音乐学会尊重劳动者
拓展与升华 根据《军民大生产》的旋律,自己作词创造一首小曲,内容不限,曲名自拟,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表现能力。
五、小结:
劳动是光荣的劳动也是辛苦的,呼吁同学们爱劳动,尊重劳动者。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了音乐,让我们热爱音乐、热爱生活,我们饱含热情的再一次演唱《军民大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