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上生物 6.4植物的呼吸作用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七上生物 6.4植物的呼吸作用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11-04 19:56: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植物的呼吸作用》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生物学》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6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第四节课的教学内容。植物的呼吸作用是植物体的重要生理活动,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植物体的各种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呼吸作用。不仅植物细胞能进行呼吸作用,动物细胞和细菌等微生物的活细胞也能进行呼吸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人体的呼吸现象很熟悉,但对植物体有没有呼吸作用却不是很了解。正是这种似懂非懂的状态构成了学习动机第一要素---强烈的探知欲。另外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开始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这种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感性经验的支持。通过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大增加。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2、描述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3、说出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能力目标:
1、在活动中让学生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2、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观察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表达力、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创新和分工合作的探究意识,发扬团结协作精神,体会合作的乐趣。
2、关注与植物呼吸作用相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分析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
2、分析呼吸作用需要氧气的实验
3、说出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教学难点
分析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
五、教具准备:
菠菜,黑色塑料袋,吸管,试管,止水夹,澄清的石灰水,锥形瓶,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小组合作学习、实验法
七、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
ppt展示问题
1、什么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定义)?
2、光合作用的表达公式是什么?
3、光合作用的意义是什么?
小组讨论思考并回答:
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贮存了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2、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3、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回顾第三节知识、梳理知识体系

导入新课 大多数动物是通过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的呼吸道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等废气,来维持生命活动,那么,没有明显呼吸道的绿色植物是如何进行呼吸的呢?
体会人体的呼吸作用。
从学生熟悉的呼吸现象入手,引导学生思考植物是否具有呼吸作用。
教授新课 1、实验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2、演示实验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得出结论
3、植物细胞的呼吸作用及呼吸作用的实质
4、呼吸作用的意义 提出问题:
1、有什么现象可以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呢?
演示并提出问题;
2、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3、为什么两名同学同时向试管内吹气,却出现了不同的现象?
4、为什么不同袋中的气体使试管中的液体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呢?
5、为什么燃烧的小木条伸入到不同的锥形瓶中出现了不同的现象?
提出讨论问题:
6、实验用的塑料袋为什么是黑色?用白色的塑料袋可以吗?
通过以上两个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
提出问题
呼吸作用的实质
播放一段视频。
介绍实验的准备过程及操作流程。
演示人体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1、随机取一袋蔬菜,将吸管插入盛有澄清的石灰水的试管中,移开止水夹,轻轻地挤压塑料袋,观察液体有无变化。
观察并回答问题:
2、把燃烧的小木条分别伸入两个锥形瓶中时,一个小木条上的火苗熄灭了;另一个小木条继续燃烧。
准备实验的同学给出提示:
1、2号试管中分别装入了澄清的石灰水和清水。
3、分析现象,得出二氧化碳的特性。
4、分析并推测袋中装的蔬菜是怎样处理过的,再打开塑料袋验证自己的推测是否正确。
5、分析得出:伸入到2号锥形瓶中的小木条上的火苗会熄灭,是因为没有氧气支持燃烧,伸入到1号锥形瓶中的火苗继续燃烧是因为有氧气支持燃烧。从而推测出锥形瓶中装的蔬菜是怎样处理过的。
小组讨论思考回答问题
6、分析得出:黑色塑料袋能避免光合作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消耗,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更明显。
植物体活细胞能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阅读教材P106总结呼吸作用的实质
思考并回答
呼吸作用的意义:植物体的各种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呼吸作用。 1、培养学生掌握科学实验的一般方法和思路;
2、探究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3、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二氧化碳的特性: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析总结植物的呼吸作用。
培养自学能力
总结呼吸作用的意义。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 学生讨论、思考总结、补充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帮助学生梳理和构建知识体系。
课堂练习
PPT展示习题
思考并回答问题。 课堂教学效果检测
课外延伸 将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储存在冰箱的冷藏室中的原因。 思考并回答问题。
课后探究:温度对植物呼吸作用的影响。 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做好铺垫。
八、教学预设:
本节课着重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小组合作、动手实验、演示讲解和讨论交流为课题主线。教师完全扮演导演角色,仅在必要时予以提示和补充。这节课课前准备较多,课上的活动也多,在教师积极引导和控制下这将会是最大的亮点,但由于学生的经历和经验有限,如果师生任何一方准备不足,都会成为失败的一课。因此课前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准备,一定要做足、做够、做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