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_月___日,星期_ ____
课题 5.4、运动的相对性 第( )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在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的时候选择参照物的重要性;
(2).学会判断在选择不同参照物时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了解运动的相对性;
过程和方法 (1)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了;
(2)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语言来描述物理原理,在教学中运用吟诵古诗词的手法,增强物理教学的人文气息,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机械运动,物体运动或静止的相对性。
教学难点:
参照物的概念及参照物的判断。
教具 学具 投影,电脑,白板等
教 师 活 动
一、引入:
1、视频:刻舟求剑
2、、视频: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
3、教师播放视频:地球自转、烟花绽放,布朗运动。
我们处在一个运动变化的世界中,从微观的粒子到宇宙中的天体,都在不停的运动着
得出:世界是运动的
但是同学们眼前的白板、讲台、课座给你什么感觉?
这就涉及到这样的话题:如何科学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
二、新课
(一)运动与静止
请同学们分析图5-35小明和小华的话谁对,谁错?
1、小明和小华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2、小明和小华的判断依据分别是什么?
然后请学生回答小明和小华的观点。
学生回答的很流畅,但老师有个困惑。同一辆火车为什么二位学生分别得出了运动或静止看似矛盾的不同的结论。
3、把这个问题编成一道选择题:
A 小明对 B小华对 C都错 D 都对
学生分小组讨论2分钟:如何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教师归纳引导,给学生以填空形式得出概念:
1、在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时,被选来作为标准的另一个物体,叫做(参照物)。
2、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3、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教师总结: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要经历三个过程:
(1)确定被研究的物体
(2)选择参照物
(3)判断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是否改变。
教师总结:
我们在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的时候,应该说: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或是静止的。培养科学的态度。
再回首分析求剑者的问题出在哪里?
在<刻舟求剑>的寓言故事中,楚人之所以没有通过 “刻舟”而求得“剑”。是由于他认为“剑”相对与“记号”是( )(静止/运动)的,而实际上“剑”相对与运动的船上的“记号”位置是发生了( )(改变/不变)。因而“剑”相对与“记号”是( )(静止/运动)的。
师生共同分析学生白板上的问题。
二、运动的相对性
1、仔细欣赏P118图5-37中的二张图片。第一张,诗人抬头望月。第二张,诗兴大发。诗人说了句什么?
同学们,诗人一般都很懂物理,才会写出很美,很自然的境界。
我们一起从物理学的角度交流一下。书本上的“游云西行,而谓月之东驰”,是指以_______为参照物,云向西行; 以_______为参照物,月向东驰; 以岸上的人为参照物,月亮是________,云是_________ 。
总结方法和注意点:
在说明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必须选定参照物,通常我们默认地面为参照物。
2、继续欣赏诗词中的运动和静止。
多媒体展示:望 天 门 山
作者: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唐朝一名诗人曾写过这首著名的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迎面来;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这首词中哪些句子体现出诗人对动和静的认识。
3、继续欣赏画家用形态和色彩描绘的运动。
有趣的运动相对性。
(1) 议一议:
据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m高空飞行时,顺手抓住了一颗德国制造的飞行的子弹,你相信吗?在什么情况下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并回答。
其他学生补充并完善。
自然引出相对静止。
思考:要满足什么条件两物体才能相对静止?并请学生举一例。
(2)图片和视频检阅仪仗队。
(3)说东话西
例1:一辆正在向东行驶的自行车能否说它是向西运动?
例2:坐在向东高速行驶的汽车里的人,看见前面一个骑自行车的人正在向西运动,那么骑自行车的人实际上是( )A、向西运动的; B、向东运动的 C、骑自行车的人是静止的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例3:在田径比赛的4100米接力中,公认的强队偶尔会因交接棒时的失误而与冠军失之交臂。
你能给他们提出什么样的建议?
三、生活 物理 社会
在现代社会,运动的相对性,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动画演示:空中加油。
中国已成为继美英俄法之后第5个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国家。空中加油是衡量现代空战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国防实力的象征。那么成功实现空中加油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2、1997年5月12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一颗“东方红三号”同步卫星,它在太空遨游时,地面上的人看起来好像静止在赤道上空,这是什么缘故呢?原来同步卫星在赤道平面内,沿着圆周轨道,自西向东绕着地心旋转(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周期为24小时),也就是说同步卫星相对地面是静止的。
3、投影:风洞中的飞机。
将飞机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让风迎面吹来,可模拟飞机在空中的飞行情况。
4、投影图片: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以及相关材料。
5、投影:小鸟撞飞机
这一事实说明了什么?
简单介绍相对速度。
学 生 活 动
观看视频
学生谈一些初步想法:
观看视频后再分析归纳:世界是运动的。
学生齐声回答:
静止。
阅读P117《教材》
2分钟
讨论:如何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学生回答问题。
并说简单的理由。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选择题学生发表意见。
学生回答
概念填空。
学生齐声回答:
运动和静止概念。
学生上白板完成填空。
师生共同分析学生白板上的回答。
学生齐声回答:
游云西行而谓月之东驰。
学生完成填空
并讨论。
学生欣赏诗词并思考,讨论。
学生分析,回答完成填空。
学生上白板完成填空。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
其他学生补充回答
学生回答。
学生举例。
学生边欣赏边回答。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
相对静止。
速度相同,方向相同。
学生通过观看空中加油的动画,仔细观察加油过程中加油机和受油机的运动特点,能准确判断出两者必须保持相对静止
学生通过对同步卫星中“同步”一词的释疑,激发了对探究高科技现象中物理问题的兴趣。
学生完成填空。
并分析原理。
学生阅读航天知识。
学生回答: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学生举例。
学生归纳:
设计意图
通过一正一反二个视频。一个是动画片,一个是新闻报道,很符合学生的胃口。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从微观到宏观再到生活
得出:世界是运动的。
引出课题:运动的相对性.
根据运动和静止的定义,让学生尝试对情景进行分析.
如何科学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
学生通过合作,获得哪些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人格的整体培养。有利于形成一个内聚力强的和谐的班集体。更是激活物理课堂。
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
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认识由模糊到清晰。
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物理知识。
增强物理教学的人文气息,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通过欣赏诗词让学生知道物理是美的。大自然是美丽的。
欣赏语文诗词中的运动和静止。
学科间相互渗透。
名画家如何在美术中体现运动。
学生感官收到震撼。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人格的整体得到培养,这些学生往往会受益终生让物理课成为学生心灵自由飞翔的土地,成为学生心灵泉水充分奔涌的原野,成为学生自由的论坛,使学生的思维、创新等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培养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互助合作的精神,有利于形成一个内聚力强的和谐的班集体。更是激活物理生本课堂。
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快乐的,愉快的学习。
使学生学会一题多变。
激活物理生本课堂
增加学生的军事和国防知识。
通过对“东方红三号”同步卫星和空中加油机的原理讨论,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提高了爱国热情。
增加学生对高科技的一些了解和认识。
了解目前我国航天技术的高速发展。大大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了爱国热情。
通过介绍运动的相对性的应用,增强学生了学习的趣味性,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板 书 设 计
四、运动是相对的 一、运动与静止
用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另一个物体,叫做参照物。
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二、运动的相对性
教 学 反 思
本节课由问题讨论的方式与学生小组合作方式相结合,学生人人参与,有21位同学回答问题或上白板答题,并且有30多次学生集体回答。各个层面的学生都参与了回答问题。当二(1)班的二位学困生黄阳和张阳也能准确地回答出问题时,班里的其他同学很震惊。黄阳和张阳二位同学也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学生整堂课都保持着极高兴趣。通过让学生观察生动的视频、通过有趣的图片、问题讨论、列举实例,引导学生结合思考问题,由浅人深地提高对运动概念的认识,然后过度到“参照物”的讲解;最后通过讨论得出参照物的概念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课堂中师生一起去感觉、认识、探索、分析、概括,重视了学生间的交流合作,加强了学生间友好相处。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活跃了课堂气氛,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场所。整堂课学生笑声不断。 学生通过愉快地学习,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语言来描述物理原理,在教学中运用吟诵古诗词的手法,增强物理教学的人文气息,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人格的整体得到培养,这些学生往往会受益终生让物理课成为学生心灵自由飞翔的土地,成为学生心灵泉水充分奔涌的原野,成为学生自由的论坛,使学生的思维、创新等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培养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互助合作的精神,有利于形成一个内聚力强的和谐的班集体。更是激活物理生本课堂。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创造和谐、宽松、民主、自由、平等的学习气氛,配置主体性学习的各种资源,重视教学的整体功能,促使学生主动地去筛选,获取信息,通过启发(而不是单一的灌输)引导学生内在的教育需求,借助有趣和有效的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使物理生本教学“动”起来,“活”起来。
当然我也认真仔细地看了几篇自己的录像课。也发现了平时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例如语言不够精简,时而会有些口头语,甚至有时有些罗嗦,老担心有的学生没听明白。通过这次录像课使我受益非浅。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愉快地学习,让课堂充满欢声笑语也是我多年来一直的追求。我将为之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