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大家族》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探索宇宙,教材从孩子们熟悉的月球入手,学习中逐步提升学生对月球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关注与科学有关问题的积极性,解开宇宙神秘面纱。太阳是离我们最近的恒星,地球也是太阳系大家族中的一颗行星,了解太阳系是人类迈向宇宙的第一步,本课从引导学生将视角指向茫茫宇宙的目的的出发,由认识地球公转,引向认识太阳系的成员和组成,了解地球公转形成了四季的变化,关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太阳系的运动规律,初步认识宇宙。
学情分析:
本课知识对于六年级学生而言,大多数同学已经通过各种渠道初步了解到了一些关于太阳系的知识,但知识缺乏整合,只需要有目标地进行前置性的预习即可,本节课需要特别用心的地方是四季成因和探究太阳系中行星的运动规律;就学习技能而言,六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不少科学探究方法,对学习科学兴趣浓厚,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实验,就可以顺利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太阳系及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
2、知道四季的成因。
过程与方法:
能够用模拟实验探究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和行星公转周期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和茫茫宇宙相比人的个体的渺小。
2、意识到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不断发展,不断向未知领域探索的。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协作、勇于探索的精神及交流、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组成太阳系的主要天体。
教学难点:
探究行星与太阳系之间距离和行星公转周期的关系。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师准备:橡皮塞、钩码、温度计、有关太阳的图片、文字及影像资料等。
学生准备:细绳子、笔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谈话导入: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幅美丽的星空图,你想到了什么?
(2)帮助学生认识三类星:恒星、行星和卫星。学生面对满天繁星展开想像的翅膀,并能说说自己对宇宙天体的认识,尤其对恒星、行星、卫星三类星的认识。(评价:大家的课外知识很丰富,老师也需要向大家学习)
(3)激趣:你们向往神秘的宇宙太空吗?你们想探索神奇的宇宙奥秘吗?让我们一起乘上宇宙飞船飞上太空来探索宇宙的无穷奥秘吧!
【设计意图】由满天繁星引入本课,从学生看到的满天的星星谈起,调动学生的原有认知,一些学生从一些课外的资料上已经掌握了关于星星的知识,引出恒星、行星、卫星的概念,为本课学习扫除概念上的障碍,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认识四季的成因。
1、出示三球仪。
提问:太阳、地球、月球是怎样运动的?(学生发言)
师:月球绕地球转、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绕太阳公转,地球公转一圈的时间是多长呢?(365天)
提问:我们生存的地球一年有四季变化,这是怎么形成的呢?
2、学生讨论、分组实验:观察太阳直射、斜射的差异。
(评价:真了不起,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今天的难题。)
3、学生观图,了解地球绕日转动的不同时期的变化。
4、组织学生交流:通过观察你发现四季形成的原因了么?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位置发生变化,所以温度也存在差异。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小组开展对比试验,合作探究阳光照射角度对被照物体温度的影响,进一步观察图片,理解四季的成因。
三、让学生自主探究有关太阳系的知识。
?(1)师:哪位同学知道,太阳周围除了地球和月球以外,还有什么天体?
学生自由回答。
谈话:看来同学们对太阳系已经有了一定了解,为了更清楚地认识太阳系的成员以及它们的运行特点,下面我们就看一看太阳系星体的运行情况吧。
?(2)出示一些关于太阳系的资料,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太阳系。
仔细观察太阳系以及太阳系中行星的运行轨迹,看看能发现什么。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得越多越好,并且能用一些办法记住八大行星及其排列顺序。
(评价:大多数小组的讨论很激烈,一些小组的想法很独特,让老师很佩服,现在请他们小组起来汇报展示。)
?(3)汇报交流,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提问:A、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记住八大行星及其排列顺序?
B、除了八大行星外,太阳系中还有哪些成员?C、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太阳系的组成。
【设计意图】学生能对搜集到的有关太阳的各种信息进行总结、评价,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四、探究行星与太阳系之间距离和行星公转周期的关系。
1、问题:我们知道地球绕着太阳公转一周是一年的时间,那其他行星公转周期有多长呢?
学生猜测。(评价:猜测是科学发现的前奏,你们已经迈出了精彩的一步)
我们接下来研究这个问题。我们怎么研究呢?
学生讨论实验方法:问题——假设——实验——结论
交流实验材料及实验步骤,实验要求。如:实验员:举过头顶是为了安全、也便于观察;捏塑料管的手不要晃动,用力要均匀,不能碰到绳子,注意下面的绳长保持不变。(教师示范)
计时员,即计数员,按表时要看清橡皮塞的位置,再次转到该位置时为1圈。数到第10圈立即停表。(让一名学生演示,教师示范测量)
记录员:要及时记录橡皮塞转动10圈所用的时间。测试三次后,要计算出平均值。
观察员:要观察塑料管下绳长保持不变。
(评价:集体智慧的力量真大,把这个问题的方方面面都想到了,坚持下去,大家都是小小科学家。)
2、小组实验,填写记录单,讨论发现。
问题 ?
假设 ?
实验情况记录
绳长(行星与太阳之间的距离) 时间(秒)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最后结果
20厘米 ? ? ? ?
40厘米 ? ? ? ?
60厘米 ? ? ? ?
结论 ?
3、交流汇报,小结。
4、出示资料:这是一份科学家测量的八大行星公转周期的资料,你发现了什么?
生:行星离太阳距离越远,行星的公转周期越长。
师:这更加验证了我们的实验结论是正确的。
实验结论:距离太阳越远,行星旋转越慢;距离太阳越近,行星旋转越快。
(评价:大家总结的很正确,科学家总不忘在研究后整理实验材料,很多小组就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好。)
【设计意图】学习科学,必须有一定的实验能力。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记录、整理记录资料等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是不可能仅靠教师的讲解来获得,而必须在相应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得到发展,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通过设计实验,分析结果等能锻炼和培养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在研究原因、结果、形成概念的过程中,要进行概括、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归纳能力、分析能力;在实际操作中,还能培养组织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因此,只有通过实验,才能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学科、用科学的能力。
五、自我检测:
1、月球绕着(??)转地球在(??)的同时又绕着(??)公转,公转一圈时间为(??) 。
2、太阳系中八大行星是(??)、(??)、(??)、(??)、(??)、(??)、(??)、(??)。
3、在太阳系中,行星围绕(??)转动,卫星围绕(??)转动
4、通过本课学习,你有什么什么收获,心中有产生了哪些疑问?
六、拓展延伸:收集有关太阳的资料,概括相关知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课后继续探究,了解太阳系更丰富的内容,把自主探究的兴趣延伸到课后。
板书设计:
?
???????????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行星离太远距离越远,公转周期越长)
太阳系大家族???卫星
???????????????小行星
???????????????彗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