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兴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20×3=60分)
蚯蚓具有喜温、喜湿的生活习性,最适宜的温度为20-27℃,此时能较好地生长发
育和繁殖。下图为我国某地秸秆菌业循环利用模式图。据此完成1~2题。
1. 若充分考虑气候特征,下列地区中适宜推广该生产模式的是
A.三江平原 B.塔里木盆地 C.雅鲁藏布江谷地 D.江南丘陵
2. 该生产模式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有
① 增加农民收入 ② 增加就业机会,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
③ 促进农业生产结构多元化 ④ 优化农村能源消费结构,保护生态环境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滴滴出行”是一款综合性的网络约车软件,具有查找附近可用车辆、规划最优出行路线等功能。据此,回答3~4题。\
3. 滴滴出行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有(?? )
① GIS ② RS ③ GPS ④数字地球
A.① ② B.① ③ C.② ④ D.③ ④
4. 网络约车软件的推广(?? )
A.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 B.促进城市交通资源利用率的提升
C.实现绿色出行,解决城市拥堵 D.投资巨大,产品更新换代周期长
下图示意青藏铁路沱沱河附近区域的地形图,图中的沙障主要由铺在地上的石方格、柵栏等障蔽物建成,图乙表示图甲所示区域的气候要素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5-6题。
5.图甲中沙障发挥主要作用的时间及原因是
A.夏季气温高,冰川大量融化带来的泥沙会掩埋铁路
B.夏季降水多,暴雨山洪及其带来的泥沙会冲毁铁路
C.春季气候干燥,大风多,随风带来的泥沙会掩埋铁路
D.春季气温回升,积雪大量融化带來的泥沙会掩埋铁路
6.图中河流
A.水位季节变化大,日变化小
B.河中沙洲数量夏季多,冬季少
C.水位年际变化小、日变化大
D.P处河流水量小于Q处
读“中国可利用风能时数分布图”,完成7-9题。
7. 下列应是我国风能资源开发重点地区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8. 图中显示我国风能资源的分布特点是(? )
A.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北方地区及沿海地区
B.主要分布于我国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C.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高寒气候区
D.我国广大的内陆地区均是风能贫瘠地区
9. 山东半岛是我国最早进行风电建设的地区,其发展风电最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是
A.临海,风能资源丰富B.经济发展快,能源匮乏
C.经济基础雄厚,科技力量强D.人们的环保意识强
读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河流特征及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A.渭河南岸无大支流——地转偏向力影响
B.泾河自西北流向东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C.洛河含沙量小——流经地区植被覆盖率高
D.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发源于高原
11.图中泾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是
A.加固大堤,治理“地上河” B.引水灌溉,发展农业
C.修建水库,梯级开发 D.合理采矿,保持水土
读“德国与我国湖南省简图”,完成12--14题。
12.德国与我国湖南省相同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A.河流众多,水源充足 B.典型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C.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D.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以平原为主
13.下列有关甲、乙两区域的对比分析,正确的是
A.甲区域较乙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人口稀少
B.甲区域较乙区域科技先进,现代制造业发达
C.乙区域较甲区域城市化速度快,城市化水平高
D.乙区域较甲区域种植业单产高,商品率高
14.甲区域北部以畜牧业为主,乙区域北部以种植业为主,造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水源 B.地形 C.气候 D.土壤
稀土矿是广泛应用于电子、新能源等重要领域的战略资源。我国的稀土资源储量曾占世界的85%,由于盲目开采和大量出口,目前仅占世界的30%,但出口量却占世界的90%以上。我国从1973年开始出口稀土初级产品,平均每吨产品创汇仅0.42万美元。长期以来由于稀土开采工艺低下,稀土矿区环境污染严重。完成15--16题。
15.我国稀土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①过量开采,运输压力大 ②破坏土地资源,环境污染严重
③以初级产品为主,价格低、创汇少 ④技术水平低下,开采量有限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6.合理开发利用稀土资源的有效措施是
①加大科技投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②禁止开发利用,防治环境污染
③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④实施环保标准,加强矿区土地复垦与绿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 ?由于发展先后的差异,我国东西部发展具有巨大的互补性,东部沿海“腾笼换鸟”与中西部“筑巢引凤”两出大戏的帷幕几乎同时拉开。据此完成17-18题。
17.“良禽择木而栖”,河南能够吸引浙江产业转入的因素是
①劳动力成本②土地价格③科技力量④资源条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8.“腾笼换鸟”对中西部省区产生的有利影响有( )
①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市场繁荣 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带动环境质量提高
③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 ④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扩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读图,回答19--20题。
19.黄河金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是
①是我国中、西部的接合点,是华北、西北、中原的接合部,也是山西、宁夏、河南三
省区的接壤地区
②已经形成的铁路、公路、航空综合运输骨架,可以通华北、联西北
③能源、矿产、农业和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④是三省重要的粮食和棉花生产基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中央鼓励各地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区域经济合作,建设黄河金三角协调发展综合试验区
的意义有
①探索省级边缘区协调发展的对策,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步伐
②通过区域协调规划,优化基础设施和生产力布局,推动资源有效利用和深度开发
③可以优先接受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
④可以以此为平台辐射中西部地区的广大市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综合题(40分)
21.阅读我国江苏、安徽等地区图文资料后,回答问题。
资料一:盐城拥有江苏省最长的海岸线、最大的沿海滩涂、最广的海域面积,同时也是丹顶鹤的家园、麋鹿的故乡,在沿海滩涂上建有麋鹿和丹顶鹤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誉为“东方湿地之都,仙鹤神鹿世界”。
资料二:“皖电东送”工程每年可从安徽淮南(我国重要能源基地)向上海输电500亿度。
资料三:南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承接了上海转移而来的部分纺织工业和钢铁工业。
(1)分析盐城湿地广布的原因。(6分)
(2)说明实施“皖电东送”工程对上海市地理环境的影响。(6分)
(3)概述南通承接上海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8分)
2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叙利亚人口稠密,地形以高原为主,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丰富,但工业发展落后,经济以农业为主,出产小麦、棉花、葡萄、油橄榄、无花果等,出口棉花与小麦,是中东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下图为叙利亚及周边地区图。
材料二 ?下图为塔尔图斯和巴尔米拉气候资料图。
1.比较该国东部和西部地区地势、气候特征的差异。(4分)
2.幼发拉底河沿岸是叙利亚重要的棉花产地,试分析其棉花生产的自然优势条件。如
果该地区大面积种植棉花可能会产生哪些环境问题?(8分)
3.为了促进叙利亚的工业发展,根据该国资源状况,分析说明该国可以发展哪些工业
部门。(8分)
华兴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参考答案
答案:1.D; 2.B
解析:1.江南丘陵年均气温较高,有利于蚯蚓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也有利于沼气发酵,多样的地形有利于发展农业的多种经营。
2.该生产模式有利于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农业生产结构多元化等;保护生态环境属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该生产模式虽然能增加就业机会,但能否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需要综合考虑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和剩余劳动力的数量才可判断。
.答案:3.B; 4.B
解析:3.软件可以查找附近可用车辆,这需要定位,采用了GPS技术,③对,而规划出行路线需要分析,采用的是GIS技术,①对,故选B。
4.这款软件投资不大,出行方式依然是打车,没有改变出行方式也不是绿色出行,只是打车的效率更高了,提升的是交通资源利用率,故选B。
答案:5.C 6.C
【解析】5. ABD、石方格、栅栏等障蔽物能阻隔风与松散沙层的接触,起到减弱风沙侵蚀、防止风沙掩埋铁路的作用,但对暴雨山洪、融雪洪水没有多大阻碍,ABD错误;
C、根据图乙可知,青藏铁路沱沱河段春季降水少,升温快,地面干燥,多大风,易出现严重的风沙灾害,图中的沙障能起到减弱风沙侵蚀、防止风沙掩埋铁路的作用,C正确。
6. A、图中河流主要补给类型是冰雪融水,受气温对融雪的影响,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日变化大,A错误;B、由于夏季融雪量大,河流水位高,河中沙洲夏季出露在外的数量少,B错误;
C、河流主要补给类型是冰雪融水,因此该地河流水位年际变化小、日变化大,C正确;D、河流从P 处流往Q处,但P处河水流至Q 处后分成了两股,故Q处河流水量小于P处,D错误。
答案:7.C; 8.A;9.C
解析:7.从图中可以看出;丙地的风能资源十分丰富,且距离经济发达地区较近,所以,应是我国风能资源开发重点地区。
8.从图中的数值可以看出,我国的北方地区和沿海地区的风能资源比较丰富。
9.山东半岛是我国最早进行风电建设的地区,其发展风电最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是经济基础雄厚,科技力量强,因为风能发电站需要的资金较多,也需要较高的技术。
.答案:10.B; 11.D
解析:10.图中渭河南岸无大支流,因为其南面是秦岭山脉,受地形的影响;泾河自西北流向东南,因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洛河流经黄土高原,含沙量大,流经地区植被覆盖率低;图示地区河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
11.泾河位于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是合理采矿.保持水土;"地上河”位于黄河下游;梯级开发主要在黄河上游河段;区域水资源短缺,引水灌溉来发展农业会加剧水资源紧张状况
答案:12.A; 13.B; 14.C
解析:12.德国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大部分地区终年温和多雨;湖南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13.甲区域位于德国,乙区域位于我国湖南省,甲区域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城市化水平高.科技先进.现代制造业发达;相对甲区域来说,乙区域经济较落后.城市化水平低,科技水平较低.人多地少.农产品商品率低
14.甲区域北部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不适宜种植农作物,而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多发展乳畜业;乙区域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优越,多发展种植业。
答案:15.C;16.D
解析:15.由材料可知,我国稀土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过量开采,储量减少;不合理开发,造成土地破坏;环境污染严重;技术水平低;以初级产品为主,价格低,创汇少等问题,故选C。
16.针对我国稀土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应当加大稀土新材料研制和开发的投入;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对资源进行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在资源生产过程中要保护好土地,对遭受破坏的土地要及时展开复垦;实施严格的环保标准,加强环保措施,防治资源开发利用中产生的环境污染;提高稀土出口价格等,故选D。
答案:17.B 18.C
【解析】17.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河南地处中国中部地区,能够吸引浙江产业转入的因素是劳动力和土地价格低,资源丰富。科技力量是东部较发达地区的优势,①②④正确,③错误。故选B。
18.本题主要考查产业转移的影响。产业转移对于转入地而言,可以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市场繁荣;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①③正确;对于转入地而言,产业转移的同时,污染也会跟着转移,因此会加重对转入地的环境污染;工业化的进行会占用大量的土地,导致耕地面积减少,②④错误。故选C。
.答案:19.C; 20.D
解析:19.黄河金三角地区是我国东、中部的接合点,是华北、西北、中原的接合部,也是山西、陕西、河北三省区的接壤地区已经形成的铁路、公路、航空综合运输骨架,可以通华北、联西北此区域能源、矿产、农业和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是三省重要的粮食和棉花生产基地。
20.建设黄河金三角协调发展综合试验区的意义可从几个方面分析:①探索省级边缘区协调发展的对策,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步伐;②通过区域协调规划,优化基础设施和生产力布局,推动资源有效利用和深度开发;③可以优先接受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④可以以此为平台辐射中西部地区的广大市场。
21.(1)沿海地势低洼,排水不畅;降水较丰富;河水泛滥;海水倒灌。
(2)缓解上海市能源紧张;改善上海市能源消费结构;改善上海市大气质量;促进上海市经济发展;带动基础设施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3)距离上海近,地理位置优越;距消费市场近;水陆交通便利;土地成本较低;劳动力成本较低。
【解析】(1)考查区域湿地广布的原因,可从气候、地形、水文和土壤角度作答。盐城位于东部季风气候区,降水较丰富,且区域内河网密度,地表水充足;但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加上沿海地区,海水倒灌,湿地广布。
(2)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输入区的影响,主要有缓解区域能源紧缺的状况、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促进区域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3)考查产业转移的转入地优势区位分析,包括转入地与转出地之间的地理位置优势;市场条件方面。南通靠近主要消费市场;交通条件方面,临近长江,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成本和土地价格相比上海市均占优势。
22.答案:1.东部地势北高南低,西部地势南高北低;东部降水较少,气温年较差较大(西部降水较多,气温年较差较小)。
2.自然优势条件:夏季高温,热量充足;晴天多,日照时间长;高原地形为主,地势平坦;靠近河流,灌溉水源充足。
3.石油资源丰富,可以发展石油开采或石油化工工业;利用棉花和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纺织工业;盛产粮食、水果,可以发展食品(或水果)加工业;利用港口,可以发展临港出口加工业。
解析:1.根据河流流向判断地势起伏情况;根据降水、气温资料可知两地区气候特征差异。
2.从热量、光照、地形、水源等方面分析棉花生产的自然优势条件,从干旱的气候特征出发推断大面积种植棉花带来的环境问题。
3.从农业、石油资源方面入手分析叙利亚适宜发展的工业部门,注意从文字和图例中提取有用信息,防止信息遗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