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是北京
教学内容:
欣赏《故乡是北京》、
教材分析:
歌曲《故乡是北京》——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全国各族人民衷心敬仰的圣地,《故乡是北京》这首歌曲倾吐了生长于北京的人们对乡土怀恋的情绪。歌曲既描述了北京古城的传统景物,也展现了现代都市的风貌,使人感到情真意切,朴实而贴近生活。歌曲的旋律吸取了京剧和京韵大鼓的音乐素材,赋予了歌曲浓郁、鲜明的地方色彩。?
合唱《东方明珠》——东方明珠塔如黄浦江上升起的一颗明珠,镶嵌在东方的一颗宝石,她代表了上海今日的辉煌。歌曲从轻弱柔美的合唱声中开始。旋律平稳并缓缓上升,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被水波轻轻托起,并冉冉升上蔚蓝苍穹。在两小节过门后,由女声独唱,中间插入了女声伴唱,表现了欣慰、自豪的感情。接着,速度转快,节奏扩展一倍,在节奏活跃的间奏后,女声独唱的旋律再次出现,还加入了女声合唱和混声合唱,更丰富了歌曲的表现力,表现了人们喜庆胜利的欢乐心情和再创辉煌的坚定决心。
教学目标:
1、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感受作品流露出的对故乡的思念和热爱之情,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个性与创造才能,抒发热爱故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2、对比分析作品表现的角度、风格、情绪及感情,初步了解同一种情感态度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来表达;
3、尝试演唱《故乡是北京》较能体现京韵的乐句,学习用笛子吹奏《东方明珠》第二部分曲调;
教学重点:
1、感受作品流露出的对故乡的思念和热爱之情;
2、参与音乐欣赏与实践活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个性与创造才能。
教学难点:
对比分析作品表现的角度、风格、情绪及感情,尝试演唱《故乡是北京》第二乐段,学习用笛子吹奏《东方明珠》第三部分曲调。
教学流程预设:
一、话说家乡,激发情感——激情
1、谈话导入:学生讲述自己的家乡。
2、投影课题——家乡美
二、作品赏析,触动心弦——动情
(一)聆听《故乡是北京》
1.听一听:谈话导入,初听歌曲
(大屏幕展示聆听要求,并出示思考问题)
聆听要求:用心聆听,用心感受,用心思考!
思考一: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怎么样的?
思考二:歌曲可以分为几部分?
2.想一想:分析理解歌曲的演唱形式和结构。
歌曲的演唱形式:独唱——独唱按照声音的分类又可以分为女声、男声和童声独唱,这首歌曲是属于——女声独唱。
歌曲的结构:ABA,歌曲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包含三个乐句,每句的节奏都是先紧后松,在长音上加入京胡伴奏,这正是戏曲音乐的特点;
第二部分速度增快,节奏紧凑,情绪激动;
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再现,音乐、歌词和第一部分一样,但节奏扩展了一倍。
3.说一说:复听歌曲第二乐段,感受歌曲的京韵,理解歌词内容。
4.唱一唱:体验歌曲的京韵。
这首歌曲的旋律除了有现代音乐的要素,还吸取了京剧和京韵大鼓的音乐素材,歌曲中有很多拖腔,像这样的歌曲我们可以称它为——戏歌。
指导学生学习演唱“不说那……”这一乐句,并尝试着表演。
(二)聆听《东方明珠》
1.地方标志性建筑导入
2.初听全曲,投影思考问题。
思考一: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怎么样的?
思考二:歌曲可以分为几部分?
播放歌曲
设问一:这首歌曲的情绪怎么样? (深情、浪漫)
设问二:歌曲的演唱形式有独唱、合唱、齐唱等,那么这首歌曲在演唱形式上是怎样处理的?
师生讨论:这首歌曲先是合唱、然后是女声独唱,中间还有女声伴唱,最后是女声独唱和合唱同时进行。
设问三:歌曲可以分为几部分?请说说你是怎么分的?
第一部分:歌曲从轻弱柔美的合唱声中开始,旋律平稳并缓缓上升,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被黄浦江的水波轻轻托起并冉冉升上蓝天;
第二部分:在两小节间奏后,深情浪漫的女声独唱进入,表现出了人们为这梦幻般的建筑感到欣慰、自豪的感情;
第三部分:在节奏活跃的间奏后,女声独唱的旋律再次出现,但节奏却扩展了一倍,而且在这里还加入了合唱,丰富了歌曲的表现力,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再创辉煌的坚定决心。
3.奏、唱歌曲第三乐段,感受歌曲表达的思乡之情,体验合唱艺术的魅力。
生自由练习吹奏——个别学生示范演奏——齐奏(教师钢琴伴奏)——全体起立,怀着崇敬的心情演唱第三乐段。
4.小结:对东方明珠的赞颂,不仅是一个人、一群人,而是祖祖辈辈对家乡、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三)比较分析,回味无穷
师:启发并引导学生对比两曲描述的角度、风格、情绪及情感有何异同。
屏幕显示,学生分析:
歌曲 角度 风格 情绪 情感
故乡是北京 城市 戏曲风 热情激动 对家乡、对祖国的思念和赞美。
东方明珠 标志建筑 民族风 深情浪漫
三、课堂小结,拓展升华——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