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滑课教案
教 学
目
标 1.通过情境引导学生愉悦地参与轮滑活动,并培养学生对轮滑的兴趣。
2.复习和巩固轮滑的基本姿势,初步学会轮滑压步转弯动作。
3.发展学生的腿部力量及平衡、协调能力。
4.提高学生通过合作来设计游戏场地和创编轮滑游戏的能力。
教学 内容 主题:《战狼》 器材 轮滑装备、圈、标志筒
内容:轮滑、轮滑游戏
教学 程序 情境和教学内容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场地
设计 设计的意图
说明
一 暖
身
活
动
5
分 《学习特种兵》
1.站队、行军
(排队、慢跑热身)
2.进山野战训练
(模仿举枪走、端枪跑、骑马跑、射击、伏击等)
3.隐蔽
(跑的过程中,教师发令,学生做出轮滑的基本姿势“隐蔽”
4.陆地跳跃
(轮滑基本姿势的跳跃) 1.设计学习解放军的情境,提高学生的精神面貌
2.用战狼的情境,引导学生跑步上山
3.发出隐蔽的信号后,学生迅速作轮滑基本姿势
4.轮滑基本姿势的跳跃 1.练习走与跑
2.在游戏情境中,做轮滑基本姿势
3.练习小组的隐蔽动作
4.小组基本姿势跳跃动作 1.?
2.分散在场地 1.本班学生性格活跃,轮滑又是一项危险性的运动,通过设计展示的情境提高学生注意力。
2.用战狼的故事引导学生跑步进行热身活动
3.用隐蔽、陆地跳跃等活动强化学生基本姿势,提高平衡的能力
二 着
装
3
分 1.配戴轮滑装备
2.教师讲故事
(教师侦察员机智走成圆圈的故事,突出交叉步) 1.指导学生换装备
2.教师讲侦察员机智走成圆圈的故事 1.学生在指定的位置换轮滑鞋、护具
2.边换边听故事 在场地四周坐着换 在学生着装的同时,教师通过故事,渗透本课教学的重难点——交叉步,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提供基础
三 辅
助
活
动
6
分 1.半蹲前进
(模仿在丛林里半蹲前进,结合大风吹,小风吹进行)
2.快速隐蔽
(穿轮滑鞋做基本姿势)
3.踩地前进
(双支撑的滑行动作)
4.丛林追击
(围绕一定路线双支撑滑行) 1.启发学生体验半蹲走
2.走与滑的过程中,强化基本姿势
3.带领学生绕一定的路线滑行 1.穿轮滑鞋的踏步走
2.基本姿势练习
3.双支撑滑动
4.双支撑滑行
通过穿轮滑鞋走、双支撑滚动前进、双支撑滑行的练习,使学生体验滑动的感觉,提高保持平衡的能力。
四 学
习
活
动
10
分 学习压步转弯动作
1.设计情境,引出目标
2.围着圆形“地堡”滑动
3.转弯练习 1.师:同学们,山路崎岖,在转弯时怎么滑
2.设计圆形场地引导学生练习
3.帮助学生获得知识
4.设计情境,引导学生分组追击敌人 1.探讨尝试转弯的方法
2.体会交叉步
3.体验平衡动作
4.练习圆形路线滑行
5.练习集体滑行 ?
?
?
?
?
?
?
? 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师通过设计情境,引导学生探究的方法,使学生逐步掌握压步转弯的方法,并在练习中体会要点,巩固提高。
五 游
戏
活
动
9
分 1.《穿越雷区》
?
2.《包围敌人》 1.说明游戏规则、方法
2.提出安全要求
3.观察指导
4.监督学生活动
5.鼓励评价 1.布置地雷
2.探讨过地雷区的方法(曲线绕过、跳过、分腿过)
3.练习
4.集体跑成两个圆形、8字形 1.
布置场地,设计穿越“地雷区”的游戏,引导学用不同的方法(绕、跳、转),创造性地穿过地雷区,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同时转弯的技巧在游戏中巩固应用。
六 创
想
活
动
4
分 在音乐的伴奏下,学生自由组合,创编一段组合动作,或者游戏。 1.启发学生自编自创轮滑组合活动
2.参与学生的讨论与练习 1.创编轮滑游戏
2.创编轮滑舞蹈等 散点式站位 营造宽松的环境,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创编轮滑舞蹈和组合活动。
七 总结活动3分 1.小结
2.评价 1.总结学生创作的情况
2.总结本节课学生的表现 1.自我总结
2.谈体会 散点式站位 对本节课进行总结。(略)
平均心律 练习密度 心理负荷 课后小结及教学反思
120次每分钟 78% 良好 ?
课后点评
本节课是一节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课,他抓住了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利用的这一个环节。关注了基本技术+特长、学生发展+兴趣的两大组合,以巩固轮滑的基本姿势和初步学习转弯压步为目标,设计了《战狼》的教学情境,教学目标明确,有技能、有情感、有心理和社会适应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是围绕着教学的目标来设计、安排的。有思想、有层次、由浅入深。
本课的特点:
① 在情境中巧妙地设疑、启发、引导学生的思维,肢体运动与思维活动有机的结合。
② 给学生创造了“自我设计,自我创造,自我展示”的空间,让学生大胆的尝试,学生非常的投入,学生的兴趣,参与的激情都非常的高。
③ 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在教师组织引领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展示,关注着学生的个体差异。
④ 教师不断的变换练习的组织形式,来调整课的运动负荷。
⑤ 对教材的理解比较深、非常生活化,有情,有境,注重了教材的发展。
⑥ 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间的互动,教师评价的及时、真切,教师真情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