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天平天国运动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和经过。
2.知道《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内容及重要影响。
3.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进步性和失败的原因。
教学目
学习目标
“洋人好比一只鹰,黄毛高鼻绿眼睛。鹞鹰凶恶怕弓打,洋人怕的红头军。”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谣里所说的“红头军”指的是什么吗?
太平军
教学目
导入新课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1)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2)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加深;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农民的反抗斗争不断在各地发生。
(3)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西方宗教思想的影响。
1.背景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2.准备
洪秀全于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并积极传教,发展会众两千多人。
洪秀全(1814—1864年)
广东花县人,多次科举未中。
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并积极传教,发展反清力量。
创立“拜上帝会”
2.早期准备:创立拜上帝会
(1)目的:
推翻清朝的统治。
洪秀全与冯云山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在山区贫苦农民中发展会众两千多人,其中包括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骨干分子。
(2)宣传: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的宗教理论是农民平均主义,儒家大同思想和西方基督教义的结合。这一特点的形成和洪秀全的自身经历,所受教育分不开的。他用宗教理论表达反清思想,对于没有文化的农民来说更容易接受,但也体现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小知识
3、时间:
1851年1月11日
领导人:
洪秀全(天王)
国号:
太平天国
起义军:
太平军
地点:
广西桂平县金田村
金田起义
永安建制
东王
西王
南王
北王
翼王
萧朝贵
韦昌辉
冯云山
石达开
杨秀清
洪秀全称“天王”。攻克永安后,封诸人为王。所封诸王均受东王节制。永安建制标志着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太平军将士的形象
全体将士蓄发易服,头裹红巾。
金田起义时,广西巡抚周天爵在一封信中写道:
“于是二月初一日出省,带兵一百名,如驻马嵬坡,皆不愿走也;路上募一百名,又如石壕吏,未走先哭。”
出征之际,士兵居然如同徘徊在屠宰场门口的猪羊,说什么也不愿上路.
这段话说明了什么?
说明清军涣散,太平军勇猛无敌。
材料研读
二. 定都天京
1.发展形势
1852年春,从永安突围北上,攻克武昌,队伍发展至50万人。
1853年春,放弃武昌,沿长江东下。
1853年,攻占南京,并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
太平天国金殿
2.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内容
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目的
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评价
虽因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而在实践中难以实行,但它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对于发展和鼓舞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起了积极作用。
《天朝田亩制度》产生的根源
①社会根源:鸦片战争后人民身受双重压迫,广大人民无地、少地,负担沉重;
②历史根源:“等贵贱,均贫富”一直是历代农民起义的奋斗目标;
③阶级根源: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生产力,提不出新的思想,纲领只能反映其迫切的现实愿望,在小私有基础上追求平等、平均思想。
知识拓展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不能实现的原因是什么?
《天朝田亩制度》体现的是一种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这种不顾生产劳动的具体情况和实际差别,企图一律拉平,必然会阻碍或破坏生产力的发展,不符合实际,所以难以实现。
材料研读
3.北伐西征
目的
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
北伐
曾逼近天津,最后全军覆灭
西征
取得巨大胜利,掌握了安徽、江西、湖北东部和江苏部分地区。
影响
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北 伐 形 势 图
太平军西征形势图
重大事件
历史意义、评价
金田起义
永安建制
占领南京
定都天京
北伐、西征
归纳小结
标志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正式建立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太平天国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三、天京陷落
1.天京事变
(1)时间:
(2)性质:
(3)原因
(4)过程:
(5)影响:
1856年。
领导集团的一场血腥内讧。
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意图篡位。结果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太平军损失惨重。
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1.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
2.无法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2.重整国政
天王
洪秀全
军事指挥
总理朝政
《资政新篇》
没有实施
取得浦口、三河大捷,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军事上的不利局面
目的:
改变不利局面
《资政新篇》
太平天国后期的纲领性文件。1859年洪仁玕到达天京,被封为干王,总理朝政。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上主张。但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未能付诸实践。
《资政新篇》未能实施的原因
①太平天国后期,清军一直对太平天国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军事斗争的形势异常紧张,太平天国的领袖无暇顾及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这是《资政新篇》没能实施的客观原因。
②19世纪50~60年代,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虽已开始解体,但其速度异常缓慢,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必要的劳动力、资金、市场等社会条件,中国并不具备。这是《资政新篇》未能实行的根本原因。
3.安庆陷落
1860年,曾国藩的湘军包围安庆,陈玉成和李秀成救援失败,安庆陷落。后陈玉成被俘。李秀成率军克杭州,逼上海,遭到李鸿章淮军和洋枪队的抵抗反扑。
曾国藩
李鸿章
“洋枪队”的头子华尔
华尔率领的洋枪队
为什么中外反动势力能够勾结起来?
因为太平天国运动威胁到了他们的利益
1860年夏天,太平军将领李秀成率军进攻上海。上海官绅与西方侵略者勾结,雇佣美国人华尔组织“洋枪队”,对抗太平军。太平军在上海附近的青浦,大败洋枪队。1862年9月慈溪战役中华尔被太平军击毙。
李秀成画像
4.天京陷落
1862年,湘军围困天京。李秀成率军回师救援,激战40天,未能解除湘军对天京的威胁。
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湘军冲入城内,天京陷落。
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教训: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救中国。
合作探究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有什么教训?
主观原因:中外势力的联合绞杀
客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拓展点
太平天国运动具有新的时代特征
新背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任务:既要反封建又要反侵略
新内容: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方案
新困境:遭到中外势力的联合镇压
太平天国运动
时间:1851——1864
领导者:洪秀全
政权初步建立:永安封王
都城:天京
革命纲领:前期《天朝田亩制度》
后期《资政新编》
全盛时期:西征胜利
由盛转衰:天京事变
打死洋枪队头目:华尔
失败标志:天京陷落
性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教学目
课堂小结
1.洋人好比一只鹰,黄毛高鼻绿眼睛。鹞鹰凶恶怕弓打,洋人怕的红头军。“红头军”的领袖是( )
A.关天培 B.林则徐
C.华尔 D.洪秀全
D
2、太平天国正式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政权的标志是( )
A.金田起义 B.永安建制
C.定都天京 D.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C
教学目
课堂练习
3. 太平军某将领回忆自己在1862年指挥的一段战事时,自豪地说:“有巡抚李鸿章到上海,招集洋鬼,与我交兵……那时洋鬼并不敢与我见仗。战其即败。”这位将领是( )
A. 秦日纲 B. 陈玉成 C. 李秀成 D. 石达开
4. “人无贵贱皆兄弟,物论多少一秤分。铲除鞑虏建天国,剿灭妖言传真经。”是指中国近代的( )
A三元里人民抗英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C
B
5、某校举办了“写中华之荣耀,书民族之正气”的影视巡演活动,以下是入选的影片:
(1)如果按上述影片发生的历史顺序进行巡演,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
(2)从这些影视资料中可以了解到近代列强发动的哪两次战争?发动者分别是哪个国家?
(3)请回答C影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
A
B
C
D
DACB
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英国法国
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和外国资本
主义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谢谢
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