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李白诗三首》课件(语文版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 李白诗三首》课件(语文版必修2)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0-17 19:22:4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81张PPT)
梦游天姥吟留别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字太白,号谪仙,唐代杰出大诗人,人称诗仙,是浪漫主义诗歌的集大成者;代表作有《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赠汪伦》、《行路难》等等。与杜甫合称“李杜”。
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于唐武后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在西域的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从二十五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其间曾因吴钧等推荐,于天宝初供奉翰林。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受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政治抱负未能实现,使他对当时政治腐败,获得较深认识。天宝三载,在洛阳与诗人杜甫结交。安史之乱中,怀着平乱的志愿,曾为永王幕僚,因兵败牵累,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飘泊困苦,卒开当途。
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
吟: 是诗体名称,属于歌行体。
特点:
1、篇幅较多,容量大。
2、平仄没有近体诗那样严格。
3、用韵较灵活,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几句转一韵。4。以七言为主,杂有长短句式。
留别:
是自己要走了,写诗赠给留住在此地的朋友。
海客
瀛洲
天姥
越人
微茫
明灭
五岳
赤城
拔、掩
实在
雄伟




突出
梦游天姥吟留别
入梦
醒觉
梦境
飞度
长嗟
月夜
清晨
白昼
黄昏
所见所闻所行
所见所闻
所见
所闻
所见所闻
清幽
雄伟
秀美
神异
(承上启下)
梦游天姥吟留别
行乐……
心愿
(承上而叹)
自由自在
原因
不慕权贵
点明题旨
梦游天姥吟留别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
我欲因之梦吴越:
栗深林兮惊层巅:
虎鼓瑟兮风为马:
失向来之烟霞: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势拔五岳掩赤城:
烟涛微茫信难求:
二、默写出李白要求“民主自由”的名言警句
代神游天姥山的愿望
使……惊,使动用法
演奏
代上文神异的景象
低头;服侍
超过
的确、确实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
感谢各位
光临指导
梦游天姥吟留别
蜀 道 难
李 白
李白(701--762)
字太白,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
此曲只应天上有
请欣赏音乐:
《蜀道难行》
噫吁唏,危呼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噫吁唏,危呼高哉!
西当太白有鸟道,
可以横绝峨嵋巅。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1
栈道1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2
青泥何盘盘,
百步九折萦岩峦。
剑门关
夫 当 关
万 夫 莫 开
词类活用
猿猱欲度愁攀援
使人听此凋朱颜
砯崖转石万壑雷
侧身西望长咨嗟
通假字
所守或匪亲
文言句式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愁:为动用法,译为“为……发愁”)
(凋:使动用法,译为“使……凋谢”)
(转:使动用法,译为“使……滚动”)
(西:名词作状语,译为“向西”)
(匪:同“非”)
(介词结构后置)
重要实词
  危乎高哉(形容词,译为“高”)
不与秦塞通人烟(名词,山川险要的地方)
  可以横绝峨嵋巅(动词,可译为“横渡,横穿”)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动词,译为“迂回,绕道”)
  锦城虽云乐(云:动词,说;乐:动词,可译为“享乐”)
重要虚词
  难于上青天(介词,译为“比”)
  开国何茫然(多么)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尚且)
  但见悲鸟号古木(只)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为什么)
写作年代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初诗人在长安之时。《唐摭言》第七卷中有如下记载:“李太白始自西蜀至京,名未甚振,因以所业贽谒贺知章。知章览《蜀道难》一篇,扬眉谓之曰:‘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 ’”书的作者王定保是唐末进士,活了八十多岁,一生只有此作,其说当有根据。再验之于诗,亦可证明此说可靠:其一,诗中写蜀道,先提太白山,次说青泥岭,再说剑阁,最后说到锦城即成都,这些都是由长安入蜀的必经之地,而且被排列得如此有序,决非偶然;其二,诗中又多次出现“西”字,如“西当太白”“问君西游”“侧身西望”,如果诗人当时不在长安,就不会这么说。
开篇:一显主旨句
一叹 高 : 难 行
蜀道之始
蜀道高峻
二叹 险: 可 畏
景物凄清——
山恶水险
以“何时还”起
二显主旨句 照应
三叹战祸之烈:
申戒
剑阁险要
人祸之惨——以“ 早还家”结
结尾:三显主旨
三,l.分三层:第一层叙述蜀国长期闭塞的状况、已寓高山阻隔之意,“四万八千岁”为夸张叙述;第二层描述秦蜀之间重山叠岭的地貌,“有鸟道”寓无人行之意。第三层叙述蜀道来由。第二问:表现人和自然间的斗争以及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赞扬了神力和开路者的勇力。
2.此题涉及点面结合的写法和夸张的运用,也表现了诗人想象的丰富和奇特。①“上有”四句写的是“面”即蜀道的整体形象;“青泥”四句写的是“点”,即青泥岭的情况,这是点面结合。②“六龙回日”“扪参历井”是诗人的想像。
全诗最后一段写剑阁,对天宝初年的唐朝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在风云变幻,险象丛生的惊险氛围中,最后写到了蜀中要塞剑阁。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30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他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目的在于劝人引以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这既是描写蜀道猛兽,又是影射政治黑暗的双关语句,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为诗篇增加了现实的内涵、深厚的意蕴。
诗的寓意
关于这首诗的寓意,历来解释纷纭,莫衷一是。
一说:剑南节度使严武欲加害于房、杜甫,这首诗系为担心房、杜安危而作。此说出自唐末范摅所著《云溪友议》一书,为《新唐书·严武传》所采用,但不足信。按:严武镇蜀共两次,时间都不长。第一次自肃宗上元二年(761)冬至宝应元年(762)夏,如真有此事,则当发生在此期间,但除范说外,没有其他史料可以证明这一点,从杜甫这期间的诗作中也找不到佐证。至于第二次镇蜀,已在代宗广德二年(764)之后,这时李白已经故去(房亦病卒),如真有此事,也跟李白无关了。
一说:为讽刺章仇(Zhāng Qiú,复姓)兼琼而作。此说出自宋沈括《梦溪笔谈》,也缺乏根据。按:章仇兼琼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至天宝五载(746)期间曾任剑南节度使,是个善于媚上取宠的人,没有反叛中央朝廷的行径。
一说:为讽谏唐玄宗在安史之乱中幸蜀而作。此说出自元萧士(yūn)《分类补注李太白集》的注语中,其说甚详,各句均依此作了解释。主要之点是,仿杜甫《北征》中以“君”称唐肃宗(如“恐君有遗失”“君诚中兴主”)之例,认为这首诗中“问君西游”的“君”指的是唐玄宗。这就纯属臆测了。
明人胡震亨在《李诗通》对以上三说曾予批驳,且自创新说云:
中 “兼琼在蜀,无据险跋扈之迹可当斯语(按:指‘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而言)。而严武出镇在至德(唐肃宗第一个年号)后,玄宗幸蜀在天宝末,与此诗见赏贺监(指贺知章),在天宝初者,年岁亦皆不合。则此数说似并属揣摩。愚谓《蜀道难》自是古相和歌曲,梁、陈间拟者不乏,讵必尽有为而作 白蜀人,自为蜀咏耳。言其险,更著其戒,如云‘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风人之义远矣。必求一人一时之事以实之,不几失之凿乎 ”(文中着重号系编者所加。)
我们认为胡震亨的说法很有道理,“言其险,更著其戒”七字尤其下得精确,如据文直解并联系安史之乱前后蜀地动乱频仍的情形,就可以看出诗人的用意很可能正是这样。跟那些用“一人一时之事”来解诗的做法相比,胡的见解确实高明得多。
总结
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
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李白正是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
唐以前的《蜀道难》作品简短单薄,李白对这一乐府古题有所创新和发展,他运用了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等参差错落,长短不齐的句式,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韵脚也不断变化,适合表现自由不羁的气魄,描写蜀中险要环境,一连三换韵脚,极尽变化之能事。这对他表现丰富奇特的想像和笑傲现实的浪漫主义精神也起到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作用。
谢 朓 楼
【谜面】
桃 红
【谜目】
遥对唐代诗人一
【谜底】

诗中无敌,酒里称仙,
才气公然笼一代;
殿上脱靴,江头披锦,
狂名直欲占千秋。
蓬莱文章建安骨

青莲居士谪仙人
◆谗起七言,千古才人千古恨
◆狂到世人皆欲杀 醉来天子不能呼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一读课文,理解词句
要求:
1、结合注释,逐句理解课文的大意(不懂的词句可与周围同学讨论)。
2、把课文译成现代白话文。
翻译方法:
1、直译为主。文白对应,一一落实。如:“弃我去者”译成:舍弃我逝去的昨天。
2、“者”“之”等文言词语不保留。
3、部分单音节词扩展成双音节词。如“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中的蓝色字分别扩成“舍弃”“逝去”“挽留”。
综上所述,第一句可译成:舍弃我逝去的昨天已不可挽留。
朗诵听读比较
再读课文,把握感情
要求:
1、研读各句中的加点词,结合作
者的生平、写作背景,揣摩作者的
思想感情。
2、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作者感情变化过程。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①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②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③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④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⑤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⑥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①无可奈何、 →②③④豁达自信、
→ ⑤⑥ 、 。
三读课文,表现感情
四读课文,欣赏品味
要求:
1、选出你最欣赏的句子,说说理由。
2、与同桌作交流。
如对文章最后一句作赏析,具体过程为: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先引用诗句),人生在世,不能活得称心如意,不如明朝散发,驾舟漂流江湖。(再解释或翻译诗句)
作者妙用范蠡lí “驾扁舟,泛五湖”的典故(接着研究句式、修辞、用典、表现手法或词语特点)表示与黑暗现实决绝。格调慷慨悲凉,虽有无限哀伤苦闷,却并不消极无力,感情激昂奔放,脍炙人口。(最后概括作者感情,总体评价)
赏析思路:
可从语言和立意两方面加以赏析。
☆ 欣赏歌曲
总结课文
要求:
请简要总结作者的思想感情
和本文的语言特色。
拓展延伸:
朗读李白诗歌中的名句,说说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
3、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zūn空对月。 《将进酒》
4、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hāo人(见识浅陋的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
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油天姥吟留别》
课后作业:
继续收集李白诗歌中的名句,并谈谈体会。
课文歌曲.wma
李白的可贵之处在于,尽管他精神上饱受着苦闷的重压,有无限的哀伤,但并没有因此放弃对理想的追求,诗中仍贯注着豪迈慷慨的情怀。
思想情怀
与感情的多变相对应,结构上腾挪跌宕。
语言色调明亮。如“长风万里”,“酣高楼”,“青天”,“明月”等,涤荡着一股清越之气,昂扬着一种豪迈之情。
艺术特色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诗的开头二句是破空而来,体现他的诗中发兴无端的特点。不写叙别,不写楼,却直抒郁结,道出心中烦忧。长短结合,今昔对比,郁闷之情喷薄而出,反映李白对朝政的日趋腐败和个人的遭遇愈趋困窘,所引起的强烈精神苦闷。
突然一转创造出新的境界。借“长风万里送秋雁”的壮美景色,抒畅饮高楼的豪情逸致。既点饯别主题也展示了诗人豪迈阔大的胸襟。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
中间小谢又清发。
承高楼饯别分写主客双方。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自己的文章清新秀丽,充满着豪放自信乐观的情调。
进一步渲染双方的豪兴。“欲上青天揽明月”,不仅是诗人酒酣之时的兴之所至,更是他崇高理想和远大抱负的真实流露。这两句笔酣墨饱,淋漓尽致地把“长风万里”的境界推向 了昂扬的情绪高潮,烦忧在这想象中似已烟消云散。
俱怀逸兴壮思飞,
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然而,诗人从幻想中回到现实里,就更强烈地感觉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诗人的愁思汹涌,恰似谢眺楼前滚滚东流的宛溪水,刀斩更流,酒浇更愁,诗人极欲摆脱忧愁,可又无计可除。“抽刀断水水更流”的起兴,把心中深重的烦愁生动地表现出来。此两句写饯别时的感叹,为全诗的又一大转折。
放浪不羁、倔然不仕,表示与黑暗现实决绝,对应了首句。格调慷慨悲凉,虽有无限哀伤苦闷,却并不消极无力,感情激昂奔放,脍炙人口。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谗起七言,千古才人千古恨
天宝初,李白奉诏入京,供奉翰林。他用诗赞美杨妃美貌如花,娇俏动人,只有汉宫中的赵飞燕可比。传说高力士却故意在杨玉环面前挑拨,李白在朝廷就呆不下去,玄宗终于“赐金放还”,李白就结束了不到两年的待诏翰林生活,他的第一次从政也就此宣告失败。
狂到世人皆欲杀
李白晚年因接受唐肃宗的弟弟永王李璘的邀请,加入其幕府,并为其写过一些歌功颂德的诗歌。后李璘兵败被杀,李白也受到牵连,身陷囹圄,流放夜郎,当时的处境是“世人皆欲杀”。
谢朓,南北朝时齐朝诗人。
在文学史上,他的诗有“继汉开唐之功”。狂傲的李白也“一生低首谢宣城”。
李白曾多次来宣城,登此楼凭吊,赋诗抒怀。故该楼又被为“谢公楼”、“谢眺楼”。
韵译:
弃我逝去的昨日已不可挽留,
乱我心绪的今日多叫人烦忧。
长风万里吹送秋雁南来时候,
对此情景正可开怀酣饮高楼。
你校书蓬莱官,文有建安风骨,
我好比谢朓,诗歌亦清发隽秀。
我俩都怀逸兴豪情,壮志凌云,
想攀登九天,把明月摘揽在手。
抽刀吹断江水,江水更猛奔流,
想要举杯销愁,却是愁上加愁。
人生在世,不能活得称心如意,
不如明朝散发,驾舟江湖漂流。
此联上下联说的均是李白平生最为人拍手称道叫绝的地方,因为“诗中无敌,酒里称仙”,所以他获得了两个非常美的名字,知道吗? 能谈谈对他这两个美名的理解吗?“殿上脱靴”,知道这个传说吗?由此可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不向权贵低头,铁骨铮铮,我行我素、纵情诗酒,狂放豪侠。
酒是李白生命的一个部分,他要用酒来化解心中苦闷,来表达他“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铮铮铁骨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狂傲豪放。李白“斗酒诗百篇”,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亮,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如果说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高峰的话,那么,李白无疑就是站在这座高峰之顶的巨人。尊李白为酒仙,尊李白为诗仙,李白当之无愧。
因为他不““不摧眉折腰事权贵”因为他“狂名直欲占千秋”,他的人生很不得意,常遭贬谪,因此他又获得了另外一个美称,知道吗?
掌握李白的三个美名就掌握了他的为人、经历和作品创作的主题,在他的作品中不难看出他作为“诗仙”的自信、“酒仙”的豪放和“谪仙”的苦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