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阿房宫赋》课件(语文版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阿房宫赋》课件(语文版必修3)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81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0-17 19:24:24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36张PPT)
(一)解题
阿房宫,秦始皇所建造的宫苑,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阿房村。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因其前殿所在地为阿房,故称“阿房宫”。当时动用的役夫七十余万,工程浩大,耗费民力财力极多,加剧了当时的社会危机,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秦亡后,此宫为项羽所焚,现尚存夯土台基。
这是一篇借古讽今的赋体散文,阐明这个历史教训,就是杜牧在赋中所要表现的讽喻意义。
赋,是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始于战国赵荀卿的《赋篇》,汉代成为一种特定的文学体裁。至唐代已散文化,称“文赋”“散赋”。其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各个阶段。它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描写事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而于结尾部分常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
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铺采摛文指赋的形貌。
秦阿房宫是在阿房宫遗址上兴建的,艺术地再现阿房宫前殿、兰池宫、六国宫室、长廊、卧桥、磁石门、上天台、祭地台等众多建筑,气势宏伟,锦绣壮观。充分体现了杜牧《阿房宫赋》中所渲绘的"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二川溶溶,流入宫墙"的景象。每天在殿阁内外演出《秦皇登基大典》、《派将出征》、《横扫六合》、《荆轲刺秦》、《徐福东渡》、《秦皇选妃》、《七国宫女舞蹈》等大型节目。使游人充分领略"歌台暖响,舞殿冷袖"的秦宫古韵。是理想的影视基地和教学基地。同时有文物展览、娱乐垂钓、宫廷餐饮、休闲渡假、皇宫龙舟等服务。苑区内外楼阁辉映,水波碧翠,巨殿晚照,钟鼓交鸣,朝歌暮舞,肴馔飘香,秦风秦韵,使人陶醉。
【作者简介:】杜牧, 字牧之, 号樊川, 晚年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称他为“杜樊川”。京兆万年人, 太和三年进士及第, 由于性情刚强、直陈利弊, 得罪当权, 所以不为重用, 使他有怀才不遇的感觉, 于是浪迹于江湖, 饮酒赋诗以自遣, 他作诗技巧甚高, 文字鲜明华丽, 却又充满对人生的感慨,后世认为杜牧的诗豪迈气慨,在晚唐中自成一格,为别于杜甫, 世称“小杜”,又因他与李商隐齐名,称为“小李杜”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这时的唐王朝,藩镇割据,拥兵自重,宦官专权,民不聊生。唐敬宗李堪年少即位,好游乐,务声色,大兴土木,不理朝政。本文就是作者23岁时有感于时政而写的。这篇赋体散文,借古讽今,通过描述阿房宫的兴建及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王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阐述了天下兴亡的道理,向唐朝同事者提出了警示,表达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民的情怀。
思考:
1.全文共四段,主要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这四段之间的内容和结构关系是怎样的
2. 作者写作本文的背景和目的何在? 请用原文中的一个字来概括作者的写作目的。
阿房宫赋 杜牧
六王毕,四海一统一;蜀山兀光秃,阿房出。短句。简练。 开篇便气势不凡,先声夺人。叙来历。
覆压覆盖三百余里,隔离遮蔽天日。凌云蔽日,气势宏伟。广。骊山北构从骊山向北构筑而西折,直走趋向咸阳。二川渭水、樊川溶溶,流入宫墙。外在形势。依山傍水。巧夺天工。
全景。“流入宫墙”一句,自然过渡,下写阿房宫的本体构筑。建筑特点。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楼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廊檐。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描写。外观。细致。实写。盘盘焉盘旋,囷囷焉曲折,蜂房水涡像蜂房一样密集,像水涡一样回环,矗不知乎几千万落!何其多也。挥洒。长桥卧波,未云何龙?桥如龙。复道行通过空,不霁何虹?道似虹。故作疑问,构成对句,意境迷离。高低冥昏暗迷分辨不清,不知西东。神奇瑰丽。想像。虚写。虚实结合。
歌台暖响歌,春光融融暖;舞殿冷袖舞,风雨凄凄冷。 互文。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借写歌舞的冷暖,描绘阿房宫里的怪现象。夸张。衬托。见其宏大宽广。
此段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何其宏伟。
本段语言极富表现力:
 “毕”、“一”、“兀”、
“出”四个字揭示了秦始皇
统一中国以后的骄纵享乐,
饱含着几十万劳动者的无数
辛苦和血泪,寓情于叙,爱
憎强烈。
多少楼台烟雨中
“覆压”言其广,“隔离”言其高,“构”、“折”、“走”、“流”,又使巨大的建筑群动了起来。
以龙喻桥,以虹喻道,再配上“卧波、行宫”,将静物写活。又故作疑问,构成对句,意境迷离。
“歌台、舞殿”互文,又突出反映了受尽欺凌和侮辱的宫女们的痛苦心情。
   这些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为下文揭露秦始皇骄奢淫逸的生活作了铺垫。
第一段: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
(1)交代建宫背后的巨大耗资。
(2)写宫之宏伟规模。
(3)渲染宫内的宏伟、豪华、奇丽、壮观。
(4)写宫中人物活动
妃嫔媵嫱来自六国,王子皇孙来自六国,辞楼下殿,辇来于秦。俘虏而至。朝歌夜弦弹琴,为秦宫人。地位低微。写六国之人被俘被辱。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镜如明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鬟似绿云。渭流涨腻,弃脂水也;弃脂涨渭。烟斜雾横,焚椒兰烧香料也。如烟似雾。 奢华。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响。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息。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久久伫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极言时间之长,而竟不得见 。
写宫人生活。描写生动。
既表现出宫女命运的悲惨,也揭示了秦始皇生活的奢华。
燕赵之收藏收藏的金玉珍宝,韩魏之经营所营之宝,齐楚之精英精品。珍贵的金玉,几世几年久。积蓄不易 ,剽掠掠夺其人民,倚叠如山多。搜刮殆尽,民不堪命矣。
一旦不能有,输运送,运输来其间。鼎动词。视宝鼎如。把宝鼎看作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连续不断。到处都是。,秦人视之,亦不甚惜。不惜而竟如斯。
上文写人之受辱,此段转而写物之被践踏。又是极写秦之奢靡之状。
前文极力铺叙,写尽秦之奢华淫逸。也写尽六国人之悲惨。为后文议论设伏。
写阿房之瑰丽,不是羡其奢华,正以此见(表现)骄横敛怨之至,而民不堪命也,便伏有不爱六国之人意在。所以一炬之后,回视向来瑰丽,夫复何有?以下因痛悼之,为人警戒,尤有关治体。
长安回望绣成堆
第二段:铺叙统治者生活的荒淫、奢靡
(1)写供玩乐的宫人来源。
(2)极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
(3)从珠宝陈设写荒淫,揭示其抢掠行径
第一部分:由外到内,由楼阁建筑到人物活动,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极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
嗟乎唉!由上文铺叙转感叹。议论。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人同此心。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心同此理。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奈何。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天怒人怨。
独夫“独夫”二字,写尽怨望之情。之心,日益骄固。怨望。怨恨。以其非但不改,反而变本加厉故也。
戍卒叫一声喊,函谷举被攻占,被占据,楚人一炬放一把火,可怜焦土可惜都化作一堆焦土。
奈何取之尽锱铢尽取,用之如泥沙奢用?尽而奢若此,奈何。
瓦缝参差参差不齐。写多,多于周身之帛缕?奈何奈何!
(奈何使)钉头磷磷多,多于在庾之粟粒?奈何!
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奈何!奈何!
直栏横槛栏杆,直、横,写多多于九土之城外城郭内郭?奈何!
管弦呕哑多,多于市人之言语 ?奈何!奈何!!奈何!!!
本段语言同样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以“嗟乎”开头,转入议论。先说人心相同,应该互相体谅。
一句设问是对秦始皇穷奢极欲、强取豪夺的有力谴责。接着,摆出秦始皇的罪证,以六个排比分句,运用比喻,紧紧扣住阿房宫,进行强烈的对照描写,绘出了一幅幅秦始皇“劳民伤财”的触目惊心的图画。最后三句将独夫之骄固与人民之怒形成鲜明对照,说明了秦灭亡的到来的必然性--“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这些短句相连,短促有力,生动的表现了秦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之速,摧枯拉朽之势,火山爆发之烈。“可怜焦土”又与上文的壮丽描绘形成鲜明对照,再一次为下文的议论造势。
第三段:指出秦必亡之命运。
(1)斥责统治者只图私利,不顾民生,横征暴敛,挥霍无度的罪行。
(2)痛斥秦始皇纵欲纷奢,以致众叛亲离。
(3)简练概括地写出了秦始皇荒淫无道,导致了农民起义、宫殿被焚的后果,进而走上了自取灭亡的道路。
“嗟夫”后用假设语气要说明什么?
阐述论据,指出爱民与长治久安的息息相关。
自己研读第四段,要求:
说说秦(还有六国)灭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作者写作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
其原因是“不爱其人”。
其目的是“鉴”,即:借古讽今,要唐帝国吸取秦亡的教训,向唐敬宗提出委婉的警告。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呜呼”一词用在段首有什么作用,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呜呼”之后的四句话说出了一个什么道理?
“呜呼”一词领起全段,表现了作者对历史教训的深痛感触,加强感彩,起到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的作用。
“呜呼”之后的四句话提出论点,阐明兴亡自取的道理。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一句有什么深意?
提醒唐统治者不要重蹈亡秦的覆辙。
第四段:讽谏唐王李堪勿蹈秦始皇覆辙。
(1)引历史教训,指出六国和秦灭亡的原因。
(2)讽谏唐王朝勿悲剧重演。
一、找出文段中的名词动用、名词作状语、动词作名词、数词作动词。
第一段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四海一
2、骊山北构而西折
3、未云何龙
4、不霁何虹
5、歌台暖响
动,统一
状语,从骊山;向北、向西
动,出现云(龙)
动,出现虹
名,歌声
1、六王毕
2、北构而西折
3、不霁何虹
4、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5、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动,完了,结束
动,架木做屋
动,雨止初晴
指建筑物向中心区攒聚;指屋角互相对峙
古今异义,指天气
下页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勾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昂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广

滔滔不绝
绵延起伏
楼密
一、交代背景,点出地理环境。鲜明对照,揭示了始皇的纵奢极欲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形态各异,美不胜收,感慨万千,非笔墨能尽
三、对偶、排比,极写宫内楼台殿阁的宏伟、豪华,桥梁复道的奇丽、壮观。
二、夸张,规模的宏伟
宫殿的趋向
座落地势
规模
四、侧重写人之感受:亲疏各别,冷暖不均。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镜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水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俪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比喻,形容头发的黑密
用作名词,收藏的金玉珍宝
深远
动,到
通“曼”,久
用作名词,经营的金玉珍宝
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动词
二、极写秦人的掠夺之甚,倾泄了强烈的斥责和愤慨之声。
一、比喻精彩,想象奇特,具体描绘,夸张渲染,写尽了始皇的骄奢淫逸和宫女的不幸命运。既充满了对宫女的同情,更表达了对暴君的揭露和控诉。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镜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水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俪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下页
第三段
对 比
反 问
以常理和反问指责秦统治者只顾个人享受,不顾百姓死活,横征暴敛、挥霍无度的罪行。
第三段




农民起义
势不可当
迅速猛烈
对比
灭亡迅速,怵人心目
然而秦以区区之地,
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第四段
作者认为天下兴
亡的关键是什么?
段落最后一句
在全文中的作
用是什么?
仁爱
写作目的:以之鉴唐及后世
杜牧工诗、赋及古文,以诗的成就为最高。
后人称为“小杜”,以别于杜甫。
杜牧尤善七律和绝句,他的诗或写自然风物,或抒个人情怀,或咏史讽时,无不语言清丽而意蕴隽永,于拗折峭健之中,见风华掩映之美。
他和李商隐齐名,有“小李杜”之称。
沈德潜《艺概》卷二:
杜樊川诗雄姿英发,李樊南诗深情绵邈。
诗歌欣赏: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江 南 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几首诗歌的作者是晚唐时期的诗人杜牧。
从这几首诗歌中我们约略可以知道:
杜牧善于将个人对国
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熔铸于诗情画意之中。他的诗歌作品与晚唐气象紧密结合,同样也体现了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精神。
泊 秦 淮
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宫人冢
尽是离宫院中女,苑墙城外冢累累。
少年入内教歌舞,不识君王到老时。
江南春绝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此诗由江南春景追想南朝盛日,寓兴亡之感于写景之中,含蓄有味。
前两句春意盎然,更使后两句之感慨深邃隽永,耐人寻味。
讨论:
《阿房宫赋》、《过秦论》《六国论》相比较,
它们在立论上的共同特点和独创性表现在哪里?
共同特点是:都以秦与六国的兴亡为论题,都针对当时朝政
有为而发,规劝当政者要引以为鉴。
各篇的独创性是:
 1、贾谊论秦亡,在历史上首先揭示了秦亡的根本原因是
“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的道理。
 2、苏洵论六国之亡,第一次从“六国破灭”的内部因素
的角度来立论,对这些内部因素的分析又是全方位的,涉及
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多方面,而且处处显示了自己的
独到见解。
 3、《阿房宫赋》,可以说是用赋的形式来写议论文,这
写法本身就具有独创性;其次,作者选择了一个具体、形象
的事物作为立论的角度,把阿房宫作为秦始皇骄奢淫逸的象
征,作为秦始皇压榨人民的见证,作为秦王朝覆灭的标志,
这种立论的方式更具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