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诗六首》课件(语文版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诗六首》课件(语文版必修3)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9.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0-17 19:24: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08张PPT)
基础自主预习
助读资料链接
知能创新导学
情感价值提炼
素能综合检测
9.“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两句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孤城落日,衰草连天,有着鲜明的边塞特点的阴惨景色,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
7.“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横行”一词有何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者的感情是复杂的:一方面,对将军们破敌卫国,建立功勋,寄予希望;另一方面,又为他们骄恣蛮干,邀功求赏,深抱隐忧。意味着将军们恃勇轻敌。
4.这首诗具有浪漫主义风格,试举出两种表现手法,并概括其艺术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大量运用神话传说和夸张的描写,表现了李凭的箜篌声具有“惊天地而泣鬼神”的艺术效果。
12.最末二句,诗人深为感慨道:“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提到李将军有何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汉代威震北边的飞将军李广,处处爱护士卒,使士卒“咸乐为之死”。这与那些骄横的将军形成多么鲜明的对比。诗人提出李将军,既紧扣全篇主旨,又给读者留下无穷回味,意义尤为深广。诗歌以李广终篇,意境更为雄浑而深远。
1.诗歌前两句俯仰古今,其目的是抒发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人怀古伤己,抒发知己难遇,生不逢时之感(或抒发孤独悲伤之情)。
校园电视台要做一期“走进自然怀抱”专题节目,请你为这期节目写一段文质兼美的“导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示例一:远离尘世的喧嚣,追求纯美的舒适,走进自然,亲近生命。
示例二:春有春的温静,夏有夏的热情,秋有秋的沉稳,冬有冬的肃穆,四季轮回,大自然以她博大的胸怀拥抱你我,走进自然,亲近生命。
一、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怆然(chuànɡ) 赏赐(cì)
绝域(yù) 海隅(yù)
B.青霭(ǎi) 特殊(shū)
逶迤(wéi) 众壑(hè)
C.樵夫(jiāo) 锦瑟(sè)
瀚海(hàn) 女娲(wā)
D.神妪(yù) 芙蓉(rónɡ)
江娥(é) 惘然(wǎnɡ)
【解析】选D。A.“隅”读yú;B.“逶”读wēi;C.“樵”读qiáo。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金伐鼓下榆关 伐:攻打,动词。
B.大漠穷秋塞草腓 穷:深。
C.山围故国周遭在 故:过去的,原来的,形容词。
D.吴丝蜀桐张高秋 张:弹奏,动词
【解析】选A。伐:击,敲,动词。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最接近的一项是( )
A.男儿本自重横行
B.天子非常赐颜色
C.李凭中国弹箜篌
D.石破天惊逗秋雨
【解析】选D。A项,古义:纵横驰骋,勇战疆场。今义:行动蛮横,倚仗势力做坏事。B项,古义:荣耀、面子、褒奖。今义: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C项,古义:即国中,诗中指京城长安。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独怆然而涕下 连词,表修饰关系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连词,表转折关系,却
C.某所,而母立于兹 代词,你的
D.黑质而白章 连词,表修饰关系
【解析】选D。连词,表并列关系。




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望帝春心托杜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战士军前半死生,___________________。……君不见沙场征战苦,_____________________。
庄生晓梦迷蝴蝶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只是当时已惘然
美人帐下犹歌舞
至今犹忆李将军
6.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辽宁日报》近期推出了“百姓亲历”栏目,该栏目下有“聆听历史的回声,触摸时代的脉搏”两句话。同样,中央电视台也推出了“图说天下”栏目,请你按照以上句式,也为这一栏目写两句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回放无声的历史,追寻激荡的情怀。
示例2:展现图片的精彩,倾听历史的回声。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一款网络游戏登上了武汉小学教材,走进了小学课堂。上课时老师会教学生们怎么注册这款游戏,怎么使用游戏里的功能。学生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当地媒体报道称,该游戏进教科书标志着其安全性获得了湖北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肯定,本来反对孩子玩游戏的一些家长也就此打消了疑虑。
而网友们对此则议论纷纷,赞成与反对的声音都有。
(选自《南方都市报》2009年3月31日,有删改)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不得超过2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以上报道你是如何看待的?请简述。(不得多于3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网游”登陆小学生教材,是喜是忧
(2)①这是网络时代的教育进步,与时俱进;②这很荒唐,小学生自制力不强,推荐游戏给孩子们极有可能产生负面影响。③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推荐好游戏比孩子们自己去找坏游戏要好。(以上几种说法,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8.下面是从一封信中摘取的一段话,其中有四处用词不当,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大伯的信和特产俱已收到,看到这些家乡特产,我又忆及大伯对我一贯的关心和爱戴,真是不胜感激。至于您托我为您的犬子毕业联系工作一事,我定会鼎力相助,请您放心。俗语云:“来而不往非礼也。”过几日,我将托人惠赠给您一件礼物,相信您会喜欢。
(1)将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
(2)将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
(3)将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
(4)将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
答案:(1)爱戴 爱护(2)您的犬子 令郎(3)鼎力相助
尽力而为(4)惠赠 敬赠
9.“帷飘白玉堂,簟卷碧牙床”采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效果?试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比喻。帷幕、簟席都是织纹细密而质地轻软的物件,把细雨比成帷幕、簟席,既体现出细雨的密致形状,也描画了细雨随风飘洒的轻灵姿态。
10.试简要分析两首诗在艺术手法和创作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微雨》的妙处在于借人的感受进行侧面烘托。而《细雨》的手法全属正面铺写,发挥了比喻及想象的功能,联想丰富,意境优美,更多浪漫情味。
11.除夕之夜,诗人不写大红灯笼而写“寒灯”,这一意象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寒灯”两字,渲染了旅馆的清冷的气氛,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凄寂。
12.沈德潜评论第三句说“作故乡亲友思千里外人,愈有意味”。为什么说“愈有意味”?请作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中写故乡的亲人在这除夕之夜想念着千里之外的“我”,其实,是写诗人思念自己的故乡和亲人。这样写,把深挚的情思抒发得更为委婉含蓄,因而“愈有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