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诗三首》课件(人教版必修4)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诗三首》课件(人教版必修4)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0-17 19:26: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短歌行》创作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 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在赤壁大战前夕,酒宴众文武,饮至半夜,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57岁的曹操有感此景而横槊赋此《短歌行》。
随着《三国演义》的广泛流传,我们认识中的曹操是个不折不扣的“奸雄”,而历史中曹操又有“忠臣贤相”、“杰出英雄”的美称,究竟曹操是个怎么样的人呢?
曹操个人档案
姓名:
性别:
生卒年月:
籍贯:
国家:
身体状况:
职业:
爱好:
座右铭:
称号:
呦呦
子衿
譬如
鼓瑟
可掇
越陌
度阡
三匝
吐哺

yōu
jīn

duō

dù qiān

tǔ bǔ
当歌
几何
苦多
何以
悠悠
沉吟

可掇
阡陌
相存
契阔
三匝
厌深
归心
谈讌
对着
多少
苦于
用什么
长久
低声吟诵
艾蒿
采取
田间小路
问候
久别重逢
通“宴”欢宴

满足
人心归顺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请举例说明诗句流露出曹操的什么思想感情?并指出诗中的修辞手法。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人生苦短的感叹
—年华易失的苦闷
—思慕贤才的情怀
—贤才难得的忧愁
—求贤难得的惶恐
—访求贤才的态度
绕数三匝,何枝可依?
—难觅贤才的孤独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广纳人才的真诚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爱才之情的殷勤
类比
比喻
比喻
比喻
比喻
起兴
“曹公古直,甚有悲凉句。”——钟嵘· 《诗品》
“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毛泽东
“志深笔长,梗概多气。”——刘勰· 《文心雕龙》
悲凉沉雄、慷慨激昂、感情丰富、意味深远
古今向来对曹操的诗都有很高 的评价。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予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建安诗人大都经历了汉末的离乱,所作诗歌主要是因事而发,悲壮慷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建安文学在悲壮慷慨的基调中,感伤离乱、悲悯人民和慨叹人生相联系,从而激起及时建功立业的政治豪情,显得“志深笔长”、“慷慨多气”,是沉着的品格的典型代表。这一独特的风格使得它被后世称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三国演义》和戏剧舞台里曹操的性格特征是阴险、奸诈、残暴。这和曹操在《短歌行》等诗句中透露出的情操是否有极大的反差。形成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研究性探讨:
1、小说体裁因素
E、《三国演义》题材七实三虚,有些虚构故事的影响
2、历史上民族关系因素
C、宋朝的民族关系紧张;元代蒙古族入主中原,对汉人实行高压政策 ,人心思汉。
3、三国戏和评话本的人民创作性因素
B、反对“暴君”、“奸相”造成的民不聊生,生活贫困。
4、《三国演义》作者因素
A、尊奉儒家朱熹的体系,未遵循司马迁的体例
《短歌行》中透露出的曹操形象与传统的评价存在极大反差的原因:
……
……
煮豆燃豆箕,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七步诗
曹植简介:
字子建,世称陈思王,曹操第三子,著有《曹子建集》,代表作《洛神赋》、《名都赋》、《赠白马王彪》。
他是建安时期成就最大的作家,钟嵘称为“建安之杰”,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他的风格以曹丕继位为界,前期以宴饮游乐为主,后期以抒忧发愤为主。钟嵘评价其艺术特色为“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白马篇》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
英勇无畏的爱国少年英雄形象。
《白马篇》从哪几个方面来塑造少年英雄形象?
外在美
内在美
游侠身世 豪侠英武
勤练武艺 武艺高超
为国杀敌 英雄业绩
弃家保国 视死如归
名望高
武艺高
功劳高
品德高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是写马吗?为什么?
不是。骏马配英雄,英雄驭骏马,表面写马,实际写人,把游侠少年叱咤风云的英姿展现在读者眼前。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用了设问。
这一部分仅仅是作者客观的记述吗?为什么?
不是。“扬声沙漠垂”还包括作者对少年的赞扬。
写少年武功高强,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既是 “扬声沙漠垂”的重要原因,也为后半部分卫国杀敌作了铺垫。
这八句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用了铺陈的手法。
请同学们品味一下这段动作描写的成功之处,并指出原因?
用词准确,选了破、摧、接、散四个动词
从静和动两方面和左右上下四个不同方向展现了少年武艺高超的形象。
比喻恰当。
既写出了比猴猿更敏捷的身手,又写出比豹螭更勇剽的气势。
表现人物仅仅写他的外在美够不够?作者作了怎样的处理?
不够。作者把人物放到战斗场面中加以刻画。
第三部分哪一句话最能表现少年的英雄气概?为什么?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一个“蹈”字,一个“凌”字,写出长驱直入、锐不可挡、排山倒海之势,尽现为国征战,蹈死不顾之勇。
英雄为什么能够左凌右蹈呢?
除了武艺高超之外,主要还是英雄的品德高。
最后一部分作者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和修辞方法来表现英雄弃家保国、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有何好处?
铺陈手法,淋漓尽致,极写英雄精忠报国的英雄肝胆。
连用两个反问句,把这种爱国感情表现得更强烈, 显示义无反顾的气概。
请同学们把这两句话改成陈述句,体会一下感情有何不同?
这首诗仅仅是描写一位少年英雄吗?为什么?
不是。因为这首诗写在曹植的前期,当时也才华横溢,胸部怀大志,这首诗实际上也抒发了曹植想要建功立业的理想。
学了本文之后,你认为有什么可借鉴之处?
1、少年的爱国精神,但是首先要有过人的本领,所以现在要好好学习。
2、准确的用词,四个准确的动词。
仔细阅读下面一篇短文《雨中护伞》,文中有些动词用得不够准确,请你改得更生动一些。同时,请你说出此文的成功之处?
一个充满活力的少女,生来一副男孩子性格,请你通过一段描写(以动作描写为主)来表现她的性格。
雨 中 护 书
放学已有十多分钟了,雨还在下着。“家中生病的母亲怎么样了?”“反正十分钟就能骑到家!”想到这里,他把书 在怀里, 出了教学楼。他在雨中半 着身子,遮护着书包,快步跑向自己的自行车——这种半弯着腰,向前猛跑的形象,倒有几分战士在弹雨中冲锋的劲儿。冲到车前, 出一只手,掏出钥匙,打开车锁,却发现上车变得困难。他先用左臂抱紧书包,右手去扶车把,右腿高高抬起也只能从大梁上跨过,右脚踩住了脚蹬,左脚一次一次向后面蹬地,车走了起来,于是用右手掌握着平衡和方向,左脚用力一跳,屁股向上一抬,终于坐在了座上骑动了——身子始终向前俯着,左手把书包紧 在胸前——书包里的书总算是安全了。





——陶渊明
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的字词,疏通文意。
2、 解读诗人的思想和诗歌的主旨。
3、 简单了解诗歌的艺术风格。
陶渊明
开创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又名:潜
字:元亮
自号:五柳先生
谥号:靖节先生
东晋最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情感真实,诗味醇厚,风格平淡,语言清新自然。
请同学们欣赏诗歌朗读,同时解决难读的字词和注意朗读的节奏和感情。
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误入尘网中, 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少年时期
适应
天性,本性
田园生活
尘世的罗网,这里指仕途
笼中鸟
池中鱼
水潭
开荒南野际, 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
守住愚拙,指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
模糊,昏暗
轻柔而缓慢地飘升
村落
枝头
门庭
世俗的杂事
空室
闲暇
动词,遮蔽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官场生活
田园生活
“归园田居”这个标题告诉了我们那些信息?题眼是那个字?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1、从何而归?
官场
尘网、樊笼
对官场的厌恶
2、为何而归?
(1)本性爱田园
(2)官场黑暗,无自由,无法实现抱负、理想,作者归隐田园为独善其身
如何理解“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说明作者身在官场,而心系田园的心情,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对自由的向往。
3、归向何处?
园田
找出描写田园生活情景的句子?
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1、描绘出怎么样的田园生活?
2、运用了什么表现什么手法呢?
闲适、祥和、幽美的田园生活
白描、融情于景、以动写静
白描:描写景物的时候
以简洁、质朴的语言,粗线条勾画景物轮廓的方法。
4、归去如何?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轻松,和平,怡然自得




田园:
方宅 草屋
榆柳 桃李
村庄 炊烟
狗吠 鸡鸣
官场:
尘网
樊笼
闲适、幽美
归 园 田 居


黑暗
归纳诗歌的写作特点:
一、运用白描的手法
二、运用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三、运用以动写静的手法
四、运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喻
五、语言平浅自然
谢 谢
指 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