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第2课时(课件 20张PPT+视频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4.2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第2课时(课件 20张PPT+视频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11-05 10:08:47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第2节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第2课时
浙教版
初中
消化道:
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场所.
消化腺:
分泌消化液(含有消化酶),消化食物
唾液腺、
胰腺、
肝脏、
胃腺、
肠腺
位于消化道外面的大的消化腺
位于消化道壁内的小消化腺
唾液
胰液
胆汁
胃液
肠液
(淀粉酶)
(多种酶)
(没有消化酶)
(蛋白酶)
(多种酶)
消化系统的组成
复习: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消化系统具有三方面的功能:
1.将食物分解成能被身体利用的小分子化合物
2.将这些小分子化合物吸收到血液中
3.将消化后产生的食物残渣排出体外
消化
消化的类型:
1、物理性消化:只改变食物的形状和大小但不改变食物的分子结构。如牙齿的切、咬,胃的蠕动等。
2、化学性消化:改变了食物的分子结构。
如蛋白质被消化分解成氨基酸,糖类被消化分解成葡萄糖,脂肪被消化分解成脂肪酸和甘油。
食物的消化过程
唾液腺


胃腺
肠腺


口腔

食道
小肠
大肠
循环系统
食物
淀粉
蛋白质
脂肪
唾液
葡萄糖
氨基酸
脂肪酸
甘油
胃液
肠液
粪便
胰液
胆汁
淀粉
葡萄糖
蛋白质
氨基酸
脂肪
脂肪酸
甘油
1.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和脂肪消化后的最终产物是什么?它们被初步消化的场所分别是什么?
2.胃壁中,与食物消化有关的消化腺及分泌的消化液有哪些?主要消化的营养物质是什么?
3.除肠壁上肠腺分泌的消化液进入小肠外,还有哪些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流入小肠?这些消化液与哪些营养物质的消化有关?
淀粉、蛋白质和脂肪消化的起始部位和终止部位、参与消化的消化液、消化后的最终产物:
比较项目
淀粉
蛋白质
脂肪
起始部位
终止部位
参与的消化液
最终的消化产物
口腔

小肠
小肠
小肠
小肠
唾液、肠液、胰液
胃液、肠液、胰液
胆汁、肠液、胰液
葡萄糖
氨基酸
甘油和脂肪酸
少量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少量水、无机盐和酒精
水、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思考:
1.你认为在消化道中哪些部位具有吸收作用?其吸收的主要部位是什么?为什么?
消化道中具有吸收作用的:
胃、小肠、大肠。
2.各部分能够吸收哪些营养物质?
3.你认为这些营养物质进入什么地方?
4.你能够解释“吸收”
的概念吗?
循环系统,由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
吸收是指营养物质通过消化系统的管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5.营养物质被人体吸收后,人体怎样利用它们的?

无机盐
维生素
氨基酸
葡萄糖
甘油
脂肪酸
①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
②作为体内化学反应的溶剂
构成细胞的成分
对人体的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
②构成细胞的成分
①在细胞内分解释放能量
③葡萄糖
糖元
肝脏
④转化成脂肪
①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
②分解释放能量
①合成人体成脂肪贮存
②构成细胞的成分
③分解释放能量
酶的催化作用
食物的化学消化离不开各种消化液的作用,那么消化液中真正起作用的物质是什么呢?科学家通过长期的研究发现这种物质就是酶。
酶不仅是食物化学消化的“
功臣”,生物体内的大多数化学反应都要依赖酶的作用。酶在参与化学反应前后,其化学性质不变,因此,酶被称为生物催化剂。
酶:酶是活细胞(生物体细胞)制造的具有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
思考:
酶不同于一般的化学催化剂,那么,酶的催化作用具有哪些特点呢?
活动:
研究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
1、收集唾液。
2、制备淀粉溶液。
3、将3
支试管分别编为A、B、C。在3
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
淀粉溶液2
毫升。
4、向A
试管内加入2
毫升唾液溶液,轻轻振荡;向B
试管内加入2
毫升蒸馏水,轻轻振荡;向C
试管内先加入1
毫升5%
盐酸溶液,再加入2
毫升唾液,轻轻振荡。
5、同时放入37℃水中水浴加热。
6、约经5~10
分钟左右,取出试管,分别往3支试管滴加1
滴体积分数为0.4%
的碘酒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A
试管

B
试管
;C
试管

溶液不显蓝色
溶液显蓝色
溶液显蓝色
思考:
3、设置B试管的目的是什么?
2、A试管中溶液不变蓝色说明
提供酶催化所需的温度
设置对照组
(或唾液淀粉酶在37℃时催化效率最佳)
B试管中溶液变蓝色说明

C试管中溶液变蓝色说明

淀粉已被唾液淀粉酶消化分解
淀粉没有被唾液淀粉酶消化分解
或蒸馏水对淀粉不起作用,淀粉还在
盐酸使唾液淀粉酶失去了活性
1、为什么需将试管放入盛有37℃温水的烧杯中?
人体中有很多种酶,不同的酶催化体内不同的化学反应。酶具有高效性,它可以使人体细胞内的各种反应迅速进行,保证各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酶又具有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某一种或某一类化学反应。人体细胞中如果缺乏某种酶或酶不足时,就会发生代谢紊乱,并可能出现疾病。例如,白化病(如图)就是体内缺乏一种促使黑色素形成的酶引起的一种先天性疾病,表现为全身皮肤、眉毛、头发等都呈白色,眼睛怕光等症状。
酶的特点:
高效性
专一性
多样性
思考:
影响酶催化的因素有哪些?
温度、酸碱度(pH)
探究: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
1、假设:温度可能会影响酶的催化作用。
2、制订实验计划:
如果温度高低对酶催化作用有影响,那么,下列实验步骤即能证实:
(1)
取3支洁净的试管,编为1~3号,分别加入2毫升1%淀粉溶液。另取3支洁净的试管,编为4~6号,分别加入1毫升新鲜的唾液淀粉酶溶液。
(2)将6支试管的1号和4号,2号和5号,3号和6号编为3组,分别放入0℃、37℃和70℃左右的水中,水浴5分钟。
(3)将各组试管中的唾液淀粉酶倒入同组的1%淀粉溶液中,充分摇匀后,再分别放回原温度的水中,水浴5分钟。
(4)
往3组试管中分别滴入1滴碘液,然后摇匀。
(5)
观察并记录3组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
3、
3组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
1号试管(0℃)中溶液变为蓝色;
2号试管(37℃)中溶液不变蓝色。
3号试管(70℃)中溶液颜色变为蓝色;
结论:温度会影响酶的催化作用,最适宜唾液淀粉酶的温度是37℃。
4.表达与交流:
(1)针对本实验的结果,绘制一个坐标图,大致表示出酶的催化作用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2)除了温度以外,你认为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还有什么?能否再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加以研究?尝试与同学交流并完善你的设计方案。
酶的活性
序号
项目
试管
1
2
3
1
注入新鲜的淀粉酶溶液
1毫升
1毫升
1毫升
2
注入蒸馏水
1毫升
——
——
3
注入氢氧化钠溶液
——
1毫升
——
4
注入盐酸
——
——
1毫升
5
注入可溶性淀粉溶液
2毫升
2毫升
2毫升
酶的活性
假设:
酸碱度可能会影响酶的催化作用。
观察3只试管的变化
1号试管注入蒸馏水,滴入碘液后不变蓝。
2号试管注入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碘液后变蓝色。
3号试管注入盐酸,滴入碘液后变蓝色。
结论:
酸碱度会影响酶的催化作用。
课堂小结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比较项目
淀粉
蛋白质
脂肪
起始部位
终止部位
参与的消化液
最终的消化产物
口腔

小肠
小肠
小肠
小肠
唾液、肠液、胰液
胃液、肠液、胰液
胆汁、肠液、胰液
葡萄糖
氨基酸
甘油和脂肪酸
酶的特点:
高效性
专一性
多样性
影响酶催化效率的因素:PH、温度
2、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组成示意图,对图中④小肠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可以分泌胰液
B.人体最大的消化腺
C.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D.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1、“民以食为天”,关于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蛋白质不经过消化就可以直接被吸收
B.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C.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
D.肝脏分泌的胆汁,不含消化酶
A
课堂练习
D
3、如图为唾液淀粉酶活性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唾液淀粉酶能消化分解淀粉
B.唾液淀粉酶在b温度时活性最强
C.温度a和c时的酶活性基本相同
D.温度由a到c过程中酶活性逐渐增强
D
4、如图是淀粉在人体某器官内的消化过程示意图,其中a表示淀粉分解形成的产物,M表示器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a表示麦芽糖,则M可表示口腔
B.若a表示葡萄糖,则M可表示胃
C.若a表示葡萄糖,则M中起作用的消化液是唾液
D.若a表示麦芽糖,则M中起作用的消化液是胃液
A
3.实验表明,酶的活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溶液的酸碱度(pH值)等。下面的实验是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为研究酶的活性和溶液的酸碱度之间的关系而设计的,具体的实验过程是:准备5支含有等量酶溶液且溶液pH值各不相同的试管,每支试管都加一块0.5cm3大小的正方体凝固蛋白块,然后将5支试管同时放置在25℃室温条件下处理,记录各试管内蛋白块的消失时间。实验结果如下:
(1)酶活性最强时的pH值是______。
(2)在人的消化道内,能分泌本实验酶的部位是______。
(3)请你根据实验结果,帮助生物兴趣小组总结出溶液的酸碱度(pH值)与酶活性之间的关系。
2

酶的活性受到溶液的酸碱度(pH值)的影响,在一定的pH值范围内,随着溶液pH值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渐增强;但超过一定的pH值时,随着溶液pH值的升高,酶的活性反而逐渐减弱。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