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语文上册《16太阳》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本文运用的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
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尝试运用说明方法描述事物。
3.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欲望。
教学重点: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尝试运用说明方法描述事物。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欲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
复习回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太阳》一文主要围绕“太阳”写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太阳的特点;二是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找学生回答并板书)
2.
太阳有哪些特点呢?
(生齐答,教师适时操作课件)
3.
课文从哪些方面来写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呢?
(教师适时操作课件)
二、精品细读,了解本文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一)学习第1~3自然段。
1.我们知道太阳离我们居住的地球很远很远,那到底有多远呢?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它说清楚的呢?请同学们细读第1自然段,从文中找出太阳距离地球很远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生:“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教师适时操作课件)
师:课文在介绍“远”这个特点时,如果不用数字,只说距离“很远很远”,好不好?为什么?(教师适时操作课件)
生1:如果不用数字,只说距离“很远很远”,会给人一种很笼统模糊的印象。用数字说明两者的距离,十分准确。
生2:这些数字精确、清楚,有科学依据,真实可靠。
师: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太遥远了,我们仅从数字上是无从得知的。但课文又很巧妙地运用了一个方法介绍,让我们了解得更具体。课文假设了两个例子:步行到太阳上去;坐飞机到太阳上去。(教师适时操作课件)
师:这两个例子让你心中产生了什么想法或感叹?
生:用人们熟悉的例子来说明,学生很容易理解。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生:齐读句子。
2.课文是怎么介绍“大”这个特点的?找出相关句子。如果只说“很大很大”,好不好?为什么?
生1:“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生2:这是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师:地球是我们熟知的事物,在我们的印象中地球已经很大了,作者拿太阳和地球做比较,太阳的体积约为地球的一百三十万倍呢!这就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拿我们熟悉的事物做参照物,就很容易了解说明对象的特点。(教师适时操作课件)
3.课文是怎么介绍“大”这个特点的?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生1:“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生2:“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
师:这分别是打比方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这样的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呢?(教师适时操作课件)
生:打比方能把事物的特点说明得具体、生动、形象,易于理解,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师小结:作者在介绍太阳的特点时,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把太阳“远、大、热”的特点说得很具体、通俗,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今后在说明
事物时要注意学习运用这些说明方法。太阳离我们那么远,它与我们的关系是不是也很远呢?
生:不是。
师:为什么?能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吗?
生: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二)学习第4~7自然段。
默读第4~7自然段,回顾:课文从哪些方面来说明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生:课文是从太阳同动植物、同人类生活的关系、同气象的关系以及同防治疾病的关系这几个方面来说明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1.第4自然段讲太阳和动植物及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课文列举了哪些动植物?又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生:庄稼、树木、鸟兽虫鱼等。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师:“有了太阳……,如果没有太阳……”这是从正反两个方面比较来写太阳的作用,这是什么说明方法?(教师出示课件,展现有太阳情况下的植物生长的图片。)
生:这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师:将两种相同或不同类别的事物、现象等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就是作比较。(教师适时操作课件)
2.第5、6自然段讲太阳和气象的关系,是通过云、雨、雪、风的形成来说明的。(教师出示课件,展现雨、雪、风的形成的动画图片。)
3.第7自然段讲了太阳和防治疾病的关系。
4.第8自然段总结太阳和人类的关系。是从正反两方面来说明的。
出示课件:
第一句“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这是从正面说的。
第二句“如果没有太阳……自然也不会有人。”这是从反面说的。
在从正反两个方面说的基础上,又把上面所有的内容归结为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教师适时操作课件)
5.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对“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的理解。
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太阳带来的。也就是说,太阳和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小练笔:太阳对我们这么重要,有什么话想对太阳说呢?请写出来。)
三、布置作业。
1.
练习写《太阳的自述》,恰当地使用说明方法,使文章通俗易懂。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太阳》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介绍了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在学习时,我们一方面要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人类与太阳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兴趣;另一方面要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学生对科普说明文还比较陌生,对其写作方法所知甚少,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上有一定的难度。针对这些情况,我设计了一个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环节。运用太阳图片和太阳活动录像,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太阳的“远、大、热”的特点,使他们的形象思维得以发展。太阳与地球的关系,文中的表述概括性很强,学生不易理解,这时多媒体的运用,使文字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学生小组讨论激烈,最后汇报时,发言积极,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为了让学生能更了解这个远离我们的恒星,我上网查找了很多关于太阳的图片,并物尽其用,将这些图片做成了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在听了同级老师的课之后,我针对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教案做了修改,例如:学生在概括太阳的三个特点时,由于老师引导不够,学生不会用简洁的词语概括,花在这一环节的时间较多,在说明太阳与人类的关系时,设计的问题不够明确,学生花在这一环节的时间也较多,小组讨论后的效果不明显。因此我对教学设计和课件都做了修改。在我上课时,我先用后羿射日的故事导入,引起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然后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故事不可能发生的有力证据,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太阳的三个特点“远、大、热”,并适时总结说明文中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在讲解第二部分太阳与人类的关系时,我遵循新课标中“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大胆地放开手让学生根据自学提示从文中找相关句子,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意见,汇报时教师做简单总结就可以了,这样既能锻炼学生自学的能力又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填表格的任务,这既是对重点内容的强调,又是对所学内容的总结。
一节课下来,我发现学生学有所获,基本上达到了我预定的教学目标,但也存在不足的地方。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设置的环节比较多,以至于有些细节问题没有处理好,在时间的安排上前松后紧。而且,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应多巡堂,检查学生掌握知识。(共21张PPT)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同学们,我离你们很远很远,我很大很大,我的温度很高很高,现在你们了解我了吗?
请同学们自由读1-3自然段,看看课本是怎么把特点写清楚的?读后分组讨论。
米
人走:3500年
坐飞机:二十几年
列数字
意思:这么远,箭射不到。
以反问的形式回应了上文。
远
其实,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拿地球跟太阳作比较,突出地说明了太阳的体积之大这一特点。这种说明方法就是作比较。
打比方
列数字
魅力大舞台
1、长颈鹿的个子真高啊!足足有5米高。
2、鲸鱼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
3、旗杆多高啊,足足有三层楼高。
列数字
打比方
作比较
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
默读第4-7自然段,边读边想:太阳与我们有哪些关系?
有了太阳,地球上的庄稼和树木才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鸟、兽、虫、鱼才能生存、繁殖。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
从正反两方面说明太阳的重要性
地面上的水被太阳晒着的时候,吸收了热,变成了水蒸气。空气上升时,温度下降,其中的水蒸气凝成了无数的小水滴,漂浮在空中,变成了云。云层里的小水滴越聚越多,就变成了雨或雪落下来。
水
水蒸气
小水滴
云
雨、雪
太阳
太阳光有杀菌的作用,我们可以利用它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太阳和我们的关系这么密切,你有什么话想对太阳说呢?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一写。
练习写《太阳的自述》,恰当地使用说明方法,使文章通俗易懂。
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