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课件(30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课件(30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1-05 21:51:29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初中历史
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目标1:通过材料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目标2:把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口号及主要内容(重点)
目标3:掌握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会客观评价新文化运动。(难点)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背景1
辛亥革命后,帝制结束,民国初兴,此时,政治势力裂变纷争,思潮言论喧嚣撞击,西方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日渐形成一种思潮,影响日益扩大,为广大的知识分、尤其青年学生所接受。
辛亥革命后思想界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民主、平等、自由等观念影响日益扩大。
背景2
1912年,袁世凯下令尊祟伦常,要“全国人民格守礼法”;
1913年,他又颁发“尊崇孔圣”的通令,孔教会联名上书众、参两院请定孔教为国教,开始把尊孔活动推向高潮;
1914年袁世凯下令全国恢复“祭孔”;
1915年又正式恢复学校的尊孔读经,并亲临孔庙祭孔……
袁世凯在做什么,目的是什么?
尊孔复古,复辟帝制。
背景3
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
胡适
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认定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从根本上改造国民性。
阅读下列材料,你可以得到什么信息?
“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是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这篇旧思想布满中国,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国共和国体,将这班反对共和的伦理文学等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得干干净净不可。否则不但共和政治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招牌,也是挂不住的。”
——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
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认为共和制度之所以不能真正实现,是因为中国缺少一场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批判。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地点、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
时间
地点
标志
主要阵地
《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
1915年
上海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代表人物
先驱:陈独秀
陈独秀(1879—1942)
原名乾生,安徽怀宁人。
早年参加辛亥革命。
1915年自创办的《青年杂志》。
1917年2月发表《文学革命论》。
在新文化运动的各阶段都发挥巨大作用。
1921年7月当选为中国共产党总书记。
1927年被撤销总书记职务。
1932年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叛徒刑13年。1937年8月被释放。1942年5月27日病逝。
新文化运动期间,发表《孔子与宪法》,指出孔子是“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揭露将孔教载入宪法是“专制复活之先声。
李大钊
(
1889年-1927年)
胡适
(1891年-1962年)
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著名学者、哲学家、文学史家、诗人。
1917年回国任北大教授,投身新文化运动,是该运动早期领导者之一。
鲁迅(1881-1936)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制度进行猛烈地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阅读教材人物扫描:说说北京大学为何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什么是旧道德和新道德?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内容1
01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旧三从四德
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三从四德是旧时束缚和压迫妇女的封建礼教。
男人也要有三从四德
三从,是太太外出要跟从,太太的话要听从,太太讲错要盲从。
四德(与得同音)是太太化妆要等得,太太发怒要忍得,太太生日要记得,太太花钱要舍得。
——胡适
旧道德指的就是以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为核心的儒家伦理学说。
新道德是男女平等、自由、个性解放等资产阶级的道德观念。
《一个贞烈的女孩子——阿毛的故事》
父亲让女儿饿死。饿到第四天,女孩哭着喊饿,她的父亲循循善诱地说:“阿毛,
你怎么这样的糊涂?我自从得了吴家那孩子的死信,就拿定主意叫你殉节。成你一生名节,做个百世流芳的贞烈女子。又帮你打算叫你绝粒。我为什么这样办呢?因为上吊服毒跳井那些办法,都非自己动手不可,你是个14岁的孩子,如何能够办到的?我因为这件事情,很费了踌躇,叫你坐在屋子里从从容容地绝粒而死。这样殉节,要算天底下第一种有体面的事,祖宗的面子,都添许多的光彩,你老子也沾你的光,更不用说了。你要明白,这样的做法,不是逼迫你,实在是成全你,你不懂得我成全你的意思,反要怨我,真真是不懂事极了!”……
阿毛在第七天饿死了。县官送来一块匾,上题四个大字—一“贞烈可风”。
贞节牌坊
徽州贞节牌坊群
“属孝贞烈节六万五千零七十八名”
封建思想束缚国民头脑
旧礼教、旧道德是精神枷锁
徽州贞节牌坊群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内容1
01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对旧礼教、旧道德攻击最猛烈的代表人物是谁?
鲁迅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
内容2
02
提倡民主与科学
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什么?
民主
德先生
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用以反对封建专制
科学
赛先生
包含自然科学和西方的社会科学理论,以及对事物看法的科学态度。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内容3
03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文言文
才学疏浅
恐难胜任
恕不从命
白话文
干不了
谢谢
读完这两段话,哪一个读起来更顺口、更通俗易懂?新文化运动要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用哪一种语言更容易普及到大众之中?
精华:
糟粕:
1.刚健自强、刻苦勤劳
2.天下大同、以天下为任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4.天人和谐
5.“民本”与“德治”
6.尊老爱幼
1.纲常礼教“存天理、灭人欲”
2.“三从四德”
3.“八股取士”
4.迷信思想
5.奴才意识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阅读课本,结合下列材料,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中华民族终于迎来了瑰丽的精神日出。
材料二
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所谓坏的就是绝对的坏;所谓好的就是绝对的好。
——毛泽东
材料三
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尽管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它仍然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A、《敬告青年》
B、《每周评论》
C、《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D、《民报》
2.
我们纪念新文化运动,是因为它大力提倡(  )
A.自强、求富  B.自由、平等 
C.民主、科学  D.民族、民权
C
C
3.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是(

A.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C.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
4.新文化运动中,大力号召提倡白话文的是(

A、蔡元培
B、李大钊
C、胡适
D、鲁迅
C
5.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是( 
 )
  ①李大钊 ②陈独秀 ③鲁迅 ④胡适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
6.下列是一位同学默写的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正确的是(  )
  ①提倡民主 
②提倡新道德 
③提倡科学 
④提倡新文学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
  
D
D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但是新文化运动前期领导者是资产阶级中先进的知识分子,他们忽视人民群众,运动只在少数知识分子的圈子里,没有和政治运动紧密结合,减弱了它的实际效果,它仍然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及著作;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基本内容、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
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世纪初期,在北大的讲坛上,有从海外归来的、西装革履的大力宣传新思想的进步人士;也有拖着长辫子、身穿马褂的满口之乎者也的封建遗老,他们相互抨击对方的思想观点,出现了激烈的思想冲突。为什么会有这样奇怪的现象出现呢?
二、讲授新课: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组讨论:新文化运动是在什么的背景下兴起的?
提示:
①政治:以北洋军阀为首的反动势力妄图复辟帝制(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地社会性质,没有使中国独立富强)。
②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③思想: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与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行径势不两立。
播放视频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历史。
指导学生归纳新文化运动的时间、标志、代表人物、阵地等基本要素。
提示:①新文化运动的时间是1915年;②新文化运动的标志是《新青年》的创办;③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是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北京大学和《新青年》。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归纳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提示: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文学革命
2.总结强调: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和科学,就是要提倡新的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民主思想,来反对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是属于思想革命。提倡白话文,建设新文学,即文学革命。就是要通过简单、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去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科学,从而扩大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力。
教师展示材料:
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
总结: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是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民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存在对中西方文化绝对的肯定或否定。
4.教师展示材料:
“对于外国文化,排外主义的方针是错误的,应当尽量吸收进步的外国文化,作为发展中国新文化的借鉴;盲目搬用的方针也是错误的,应当以中国人民的实际需要为基础,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同样,既不是一概排斥,也不是盲目搬用,而是批判中接受它,以利于推进中国的新文化。”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结合材料,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东西方文化?
总结: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辩证取舍,择善而从。这样,才是全面、客观的结果,这才是学习历史的价值所在。学习历史要努力以史为鉴,学以致用,辩证地看问题。
5.启发学生思考:新文化运动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提示: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有一定的片面性,但仍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三、课堂小结:
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里反封建的一次激烈斗争,反映了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的强烈愿望,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里的延续。它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弘扬了民主、科学的思想,使中国出现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也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