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课件(共18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课件(共18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05 14:49: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
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
先秦 左丘明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选自《左传》)
本篇文化常识
1、选自《左传》,这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十五年间的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2、爵位: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早在周朝就开始了。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以“公”为例,就有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国君、诸侯别称,春秋后期周天子没什么地位,各诸侯在礼仪上用的器物、奏的音乐都比较混乱,好多都用天子的,所以称呼也就混乱了。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规定“朕”为皇帝专用,但“寡人”的称呼,有诸侯用于自称,一直持续到西汉初年。
5.执事:办事的官员,文中可用作对对方的敬称。
6.东道主:东道主原意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因当时郑国在秦国之东,接待秦国出使东方的使节,故称“东道主”。后以“东道主”指请客的人。现也指某项赛事的主办国家、城市或单位。
1.写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

(1)无能为也已  通________, ____________
(2)共其乏困 通________,_____
(3)秦伯说 通________,______
(4)失其所与,不知 通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矣”
句末语气词
“供”
供给
“悦”
高兴
“智”
明智
2.解释下列句中加颜色的实词

(1)且贰于楚也:_________________
(2)朝济而夕设版焉:_____
(3)何厌之有:______
(4)唯君图之:_________
(5)微夫人之力不及此:_________
答案
有二心,从属二主
渡河
满足
仔细考虑
如果没有
3.解释下列加颜色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妻子。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泛指主人。
答案
出使的人。
那人,指秦穆公。
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4.解释下列多义词
越国以鄙远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蜀之鄙有二僧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

因人之力而敝之
摄敝衣冠
曹操之众原来疲敝
答案
轻贱
疲劳,困乏 
把……当作边邑
目光短浅
边境
损害
破旧的
5.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1)夜缒而出: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越国以鄙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邻之厚,君之薄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因人之力而敝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又欲肆其西封: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使动用法,使……灭亡。
名词作动词,把……当作边邑。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侵损。
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
形容词作动词,损害、伤害。
名词作状语,向西。
6.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邻之厚,君之薄也
行李之往来
子犯请击之
辍耕之陇上
顷之未发
夫晋,何厌之有
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答案
助词,取独不译
助词,取独不译
助词,取独不译
代词,秦军
动词,到
词尾,不译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答案
表承接
表承接
表转折,却
表并列 
表顺接
表修饰,译为“地”
今急而求子
夜缒而出
朝济而夕设版焉
黑质而白章
拔剑撞而破之
吾尝终日而思矣

①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 (拿,来,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 (表顺承,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目的连词,来)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把,介词)
⑥以乱易整(用)
⑦阙秦以利晋(用来)
答案

①子亦有不利焉 (语气词,表陈述)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代词,为什么)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兼词,从哪里)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语气词)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代词,指代“使者”)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指示代词,那)
③失其所与,不知 (代词,自己的)
④吾其还也 (表示祈使语气,还是)
7.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邻之厚,君之薄也
以乱易整,不武;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2)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3)夫晋,何厌之有
答案
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判断句
状语后置句
宾语前置句
(4)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烛之武)辞曰
(烛之武)许之
敢以(之)烦执事
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
(晋)许君焦、瑕
阙秦以利(于)晋



答案
省略句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_________,______;以乱易整,不武。 (《烛之武退秦师》)

四、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答案
失其所与
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