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6课《花之歌》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6课《花之歌》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11-05 22:24: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花之歌》教学设计
? 课题:《花之歌》
?课型:欣赏
?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
? 本节课是人音版《音乐》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
?《花之歌》是德国作曲家古斯塔夫﹒兰格的钢琴代表作之一,它以淡雅清纯的钢琴音色,能够使人联想到沁人心脾的花香和娇艳多姿的花容。全曲的基本情绪庄重优雅,但又不失活泼明朗。全曲由三个不同情绪的音乐主题以回旋曲式的结构(ABACA)构成,虽然篇幅短小,配器简洁,但整首曲子却如芳馨的花朵发出淡淡的幽香,令人回味无穷。体验音乐中描绘大自然百花争艳的美妙。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音乐素养已经基本成型,体验音乐、感受音乐的活动能力进一步增强,但是在参与音乐表演方面有些腼腆,主动性反而有所欠缺,尤其是我现在支教的郊区小学,由于家庭重视程度及师资等多方面原因,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方面与城区孩子尚有很大距离,本课例尝试用探索的方式,唤醒孩子心中沉睡的音乐感觉,用合适的体验方式将学生慢慢地引入到音乐意境中来,让孩子自主表达心中的音乐。
?教学目标:
? 1)分段聆听三个音乐主题,体验三拍子的律动感,感受音乐的抒情性。
? 2)听辨钢琴音色,感受乐曲不同乐段在力度、情绪等方面的变化,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
3)通过不同的肢体语言来感受三个主题乐段的情绪,听辩出乐曲的主题顺序。
?教学重点:听辩乐曲的情绪及主题顺序,培养内心的音乐感觉。
?教学难点:
(1)三个主题乐段的辨析。
?(2)用不同的律动进行表达内心的音乐情绪。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纸和笔进教室
(2)手风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 一、听辨乐器,感受音乐。
? 聆听A乐段,听辨演奏乐器并用肢体表现音乐。
【设计意图】感受乐曲三拍子的特点,听出演奏乐器。
二、分段聆听,不同表现
?1.聆听A乐段,并自然晃动表现音乐
? 2.第二次聆听,学生感受乐曲的力度、情绪等音乐元素。
?3..第三次聆听,听相同的旋律再次出现力度的变化。
4.模唱A乐段
? 5.跟着A乐段音乐,师生一起边模唱边用动作表现音乐。
? 【设计意图】农村薄弱学校的孩子平时接触音乐不多,体验钢琴音乐的机会就更少,通过几遍的聆听,让孩子加深对钢琴音色的记忆;通过肢体语言、模仿哼唱、画旋律线等多种形式来重点赏析A乐段,也让学生较多地感受了三拍子的律动感。
? (2)聆听B乐段
? 1、把AB两个乐段放在一起聆听,意在让学生加深对A乐段的印象并分辨AB两个乐段的情绪变化。
? 2、第二次聆听B乐段,学生随音乐设计律动自由表现音乐。
? 3、第三次聆听B乐段,师生一起表现B段音乐。
? 4、第四次聆听,孩子自由表达内心的音乐听觉。
?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聆听,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柔和素雅的色彩,表达音乐形象,感知音乐情绪。
?(3)聆听C乐段?
1、初次聆听C乐段,初步感受音乐情绪。
? 2、第二次聆听C乐段,启发学生随音乐用纸设计动作表现自己心中的音乐,教师点评。
? 3、第三次聆听C乐段,老师带领学生一起用纸自由表现音乐。
? 4.对比聆听A乐段和C乐段,用设计好的动作进行表现。
?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聆听,让学生充分感受乐曲节奏活泼、旋律流畅的特点,引导学生用“纸张”随音乐创编动作来表现音乐,体会音乐的流动感。
?三、完整感受乐曲并听出ABCD的演奏顺序
? 1、分组后完整听赏乐曲,要求相应的组用相应的律动来表现音乐,同时请积极感受音乐并为它命名。
?2、揭示乐曲名称,简介乐曲表达的意境。
? 3、再次完整聆听乐曲,学生分成三组,用不同的动作变现乐曲,让部分学生记录?A、B、C的出现顺序。
【设计意图】
通过完整聆听并记录乐曲演奏顺序,让孩子进一步感受乐曲质朴优雅的旋律,体会乐曲幽静温馨的气氛。为乐曲命名,拓展了孩子音乐思考的想象力,激励孩子以后多欣赏美妙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