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联盟校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
知,墨子对事物的认知没有绝对
辩证地看待了前提和
的关系,这表明墨家思
想蕴含朴素辩证法思想,故选B项。墨家指出对事物的认知的观点并不代表它
这并不意味着墨家认知事物具有偏执
除C项;材料中没
墨家的辩证法来自道家,排除D项
材料意思是仗侍实力来使人服从的,不能让人心悦诚服,只有以德服人、尊重人,别人才会心悦诚服,故
在材料
所处的年代早于赢政执政时期
项不正确
董仲舒吸收阴
学说为其理论寻找依据,认为自然界中阳气占据主导地位,那么在人类社会中阳性
居于统治地位,其日的是用这套理论来确立统治者与被统治者
绝对权威,因此
显与董仲舒提出这一观
不符
说法的依据不
项由材料
不能
D由材料信息结
知识,汉代儒学家普遍研究天象,这实际上是受到“天人感应
思想的影
理学家吸收的不仅有外来的
果,而且还有传统的文明成果,从而创造性地发展
使传统儒学不再是“信条式”的,而是有思辨性的思想,故选B项
D两项虽符合理学特点,但均不是
材料主
D材料中李贽所言意在反对歧视女
反对封建礼教男尊女卑的传统,所以选D项
排放的还有刀
战斧等类似的战争功能,这说明
火药已成为重要的战争武器,故
确。材料并不
明火药的“发明”“运用”及火药武
除B、C、D三项
帝的“权威
知,戊戌变法中康有
光绪帝的支持推行变法,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故C项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把矛头指
B项不正确
材料可知,陈独秀把“自
治的国民政治”作为“吾国欲图
生存”的必要条件
判断,材料表达了陈独秀对民主政治的追求
D材料中赵元任与胡
国古文字存废的
国文言易
教授”,需要考虑的是语
胡适的文学
知,上述
文言,还是其他某种形式进行创
答案
才料主旨不符;B、C两项与胡适
的主张不符
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参考答案第
B从表中内容看,俄国从多个角度发展
匕较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译本较少,对
多于研究,理解存
化
说明相对俄
央乏更深人的研究,故B项正确。A、C、D三项在材料
教训”“忽视
毛泽东认为中共应吸取在国民革命中忽视军队
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及大谈¨遵道德、重公义,法律至宝,法制为贵”可知,苏格拉底
法律的权
威就是其人生的价值,故选C
项在材料中未涉及;材料未提及“民主”“社会精英”,故
明的人文主义精神
该影片要表达的主题
观变亻
思想变化相关
纪
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这
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随着工业革命带来的经济的巨大发展,人们的精神追求也随之变化,故
两项为幸福观的表现
地位:儒家
被统治者重视。(2分
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大一统
不同原因:战国时期,政局混乱,儒家仁政、爱民思想不符合各国统治者
兵的需要
建立后,统治
者需要维护社会稳定,儒家仁政、爱民思想满足了其加强思想控制以及君主专制的需要。(4分
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伴随着西方侵略的
先进技术和思想文化也为先进的
所了解
的:挽教民族危亡,探求
单纯学
科技的
用”思想的
前严重,维新
张通过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实现国家强盛,挽教民族
分,其他答案
原因:古希
到顶峰,人在社会中的地位突
明成
实质:借古代文化之名,宣传资产
束缚,解放思
想主张:反对天主教
张信仰上帝,保留宗教;宣扬自
等;实行开明君
(2)观点:既相信宗教
教分
权与制衡。(6分)
体现:德意志依
宪法
主立宪制;美
权分立的原
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参考答案第邯郸市联盟校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人民版必修三第1—6专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墨子指出:对事物的认识,有的是前提肯定,结论也肯定;有的是前提肯定,而结论否定;有的是前提否定,结论也否定;有的是前提否定,而结论肯定。这表明
A.墨家文化侧重于认知事物
B.墨家思想蕴含朴素辩证法思想
C.墨家认知事物具有偏执性
D.墨家汲取了道家的辩证法思想
2.《孟子.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可见,孟子主张
A.践行勤俭爱民
B.注重道德培养
C.反对赢政霸政
D.实行以德治国
3.董仲舒认为:“天地之常理一阴一阳,孤阳不生,孤阴不长;阳主生,阴主杀;阳贵而阴贱,天之制定。”其提出这一观点是为了
A.弘扬民族文化
B.神化封建制度
C.树立君主权威
D.宣扬“天人感应”
4.汉代儒学家普遍对天文历法感兴趣,并有所研究。李约瑟也说:“天文和历法一直是‘正统’的儒家之学。”这是因为当时新儒学宣扬
A.格物致知求科学之真
B.皇帝代表天统治天下
C.君权神授,三教合一
D.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5.理学家们吸收、利用传统的文明成果和外来的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使道德信条式的传统儒学理论体系变成了以哲学形而上学为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这说明理学
A.思想核心是伦理道德
B.是思辨化的儒学体系
C.超出了传统儒学范畴
D.吸收了佛、道思想精华
6.李贽曾说:“不可止以妇人之见为见短也。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子之见尽短,又岂可事?设使女人共身面生列于共...则恐当世男子视之,皆当羞愧流汗,不敢出声矣。”李货在此批评的是
A.宗法观念
B.消极无为
C.忠孝观念
D.封建礼教
7.目前火药武器出现的最早例证被发现于中国一处墓穴(约建于1128年)墙壁的浮雕里,与它
一同排放的还有刀剑战斧等。这一发现说明
A.当时火药已成为重要的战争武器
B.火药发明、完善于我国宋代
C.当时火药已在战争中大规模应用
D.宋代火器种类已相当完备
8.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有一场运动在维持现行政治秩序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借“君权”推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同时,推动了意识形态领域和社会领域的同步变革。据此可知,这场运动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9.
1916年2月,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一文中指出:“吾国欲图世界的生存,必弃数千年相传之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也。”这表达了陈独秀
A.对地方自治的认可
B.对传统道德的批判
C.对愚昧迷信的抵制
D.对民主政治的追求
10.在1915年“文学科学研究部”的年会上,赵元任先生提出“吾国文字能否采用字母制”,而胡适则提出“如何使吾国文言易于教授”的疑问。围绕这思考,胡适提出的解决方法是
A.发起五四运动
B.采用拼音文字
C.普及小学教育
D.提倡白话创作
11.下表介绍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中俄两国的传播和发展情况。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当时
俄国
1883-1903年
以普列汉诺夫、列宁为代表的俄国马克思主义者从本体论、认识论、逻辑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等多个角度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并对马克思主义从哲学到科学社会主义学说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和发展
中国
1918-1921年
建党前夕,比较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译本仅四五本,其余多为节译的片段或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介绍;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存在着简单化、片面化的理解
A.马克思主义已成为时代主流
B.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缺乏深人的研究
C.中俄对理论认识的差距源于国情不同
D.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深受俄国影响
12.毛泽东在总结国民革命的教训时说,在北伐过程中,我们忽视了对军队的争取,片面地着重于民众运动。有鉴于此,毛泽东提出了
A.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
B.根据地建设的理论
C.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
D.控制民众运动的观点
13.苏格拉底即使在被自己同胞不公正地判处死刑之时仍大谈“遵道德、重公义,法律至宝,法制为贵",认为人生价值莫过于此。这说明苏格拉底
A.始终践行“美德即知识"
B.对民主缺陷感到无奈
C.坚定地捍卫法律尊严
D.无声地反抗社会精英
14.影片《王子复仇记》改编自歌剧《哈姆雷特》,1948年5月4日在英国首映,被时人称为“一部关于“人’或‘个人
’的幽暗童话"并于当年获得第13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这部影片能够获此殊荣可能是因为其
A.揭露了教会的虚伪
B.歌颂了人性的伟大
C.挑战了教皇的权威
D.积极倡导禁欲主义
15.中世纪的欧洲,人们普遍认为,人类的幸福来自上帝的恩赐,而物质的享受只是世俗的、虚幻的幸福。19世纪的西方,享乐幸福论流行,主张物质需要的满足高于一切。人们幸福观的变化与诸多因素有关,下列解释较为合理的是
A.启蒙家“理想"蓝图已实现
B.人们追求精神和物质的享受
C.西方享乐思想流行较普遍
D.人文精神的弘扬解放了思想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日:“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
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孟子日:“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荀子日:“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故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
材料二
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
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摘编自董仲舒《春秋繁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孟子、荀子的共同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这些思想主张在当时的政治地位。(6分)
(2)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朝儒家思想的基本主张。并结合材料一,指出汉朝与战国时期儒家思想政治地位不同的原因。(6
分)
17.
(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英国为首的西方殖民主义侵略者的隆隆炮声,在客观上为中国人推开了一扇观察与了解“天朝大国”以外世界的门窗。中国在与西方世界屈辱的接触过程中,也开始了步履维艰的近代化进程。站在中国近代史开端的中华民族有识之士和广大中国人民,开始反思封建专制主又统治制度的没落与腐朽,为维护民族尊严、捍卫国家主权,与西方侵略者展开了长期的不屈斗争,为挽教民族危亡、探求民族强盛之途,开始了艰难的探索。
——据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等整理
材料二
一般而言,近代思潮主要是以作为时代主导意识的观念形态的变化为其演进标志。在我们看来,将鸦片战争前后、甲午战争之后、五四运动前后和20世纪30年代的理论观念形态的变异或发展,看成中国近代思潮演变的几个阶梯,从其前后的延续和区别中把握思潮的总趋势可能是有意义的。
——摘编自彭明、陈教《近代中国的思想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走上了解和学习西方道路的背景及目的。(7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思潮演变的总特征。并选择近代思潮演进的一个事例予以说明。(8分)
18.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海成为古希腊人同外界交往的主要通道,航海业的发展促进了希腊商业的发达,希腊人与外界的交往日趋频繁,这使希腊形成一个开放的社会,逐步形成了古希腊人自由、开放、质朴的性格。特别是民主制度在希腊各邦相继建立之后,自由更是希腊人所渴望和追求的。希腊文明和其他文明一样,也借鉴了其他文明的成就为自己所用。希腊人把神话中的诸神赋子了人性,使其人格化,众神更加生动逼真。从古希腊人让众神地位平等,到希腊人的多神崇拜,可以看出,希腊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世俗文化。
——摘编自孙凤玲《浅析古希腊的人文主义思想》
材料二
文艺复兴,虽然许多新成就的基础是古典文化,但是它们很快地超越了希腊、罗马影响的范畴。文艺复兴包括一些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理想和看法,使文艺复兴印上了一
个独特社会的标记。总的说来,这些理想和看法中特别突出的是乐观主义、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
——摘编自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第二卷
(1)根据材料一,分析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产生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主要内涵。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的实质,并说明文艺复兴时的“乐观主义、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反映的当时欧洲社会发展的主要需求。(6
分)
19.
(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伏尔泰以怀疑论为武器,把上帝拉下了信仰的宝座。他从前门否定了基督教的上帝,却又从后门引进了“钟表匠的上帝”和“赏善罚恶的上帝”。伏尔泰发出了“自由平
等”的呐喊,在他看来,这种自由包括人身自由,言论和出版自由、信仰自由。伏尔泰所拥护和要求的平等实质是机会平等、人格平等。他认为,专制政体易导致专断,其和政体易产生骚乱,只有一个强有力的哲学王来统治国家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和使人民享有充分的自由、
平等。
——摘编自杨芳《理性之光论伏尔泰的启蒙思想》
材料二
虽然孟德斯鸠承认上帝万能,但他同时认为,“虽然他(上帝引者注)洞烛一切,却不经常运用这一机能”,“有一君主,不知道他的大使在某一重要事务上将做些什么;如果他愿意知道,他只要命令大使,按照某一方式行事,那么他将知道,事情将按照他的计划进行”。他强调说,教会权力和世俗权力的本质和界限,是决不能加以混淆的,而必须加以严
格区分,这是“人民安定的基础”。“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
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讼权,则一切
便都完了。”通过分权使这三种权力互相制约、互相制衡,从而保障政治自由。
——摘编自全松柏《理性与偏离--
孟德斯鸠启蒙思想简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伏尔泰的思想主张。(6
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孟德斯鸠的思想观点。(6
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伏尔泰与孟德斯鸠的国家制度主张在欧美国家实践中的体现。(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