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卷(提升篇)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20贵州遵义】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可携带的物品是(
)
A.纸巾
B.鞭炮
C.汽油
D.酒精
【答案】A
【解析】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能携带易燃易爆物品,酒精、鞭炮和汽油属于易燃易爆物品。故选A。
2、【2020辽宁抚顺】下列不属于化石能源的是(
)
A.煤
B.太阳能
C.石油
D.天然气
【答案】B
【解析】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能源,太阳能不属于化石能源,故选:B。
3、2019年3月30日,四川凉山因山脊的一棵云南松被雷击起火而引发森林火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云南松为可燃物
B.雷击使温度达到云南松的着火点
C.开辟隔离带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D.可以喷洒干粉(NaHCO3)进行灭火
【答案】C
【解析】A.云南松为可燃物,故正确;B.雷击使温度达到云南松的着火点,故正确;C.开辟隔离带是通过隔离可燃物灭火,故错误;D.碳酸氢钠受热会分解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正确。
故选:C。
4、【2020辽宁抚顺】为减少“白色污染”,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焚烧废弃塑料
B.重复使用塑料袋
C.用布袋代替塑料袋
D.使用微生物降解塑料
【答案】A
【解析】A、焚烧废弃塑料,产生一些有毒有害气体,会污染环境,做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B、重复使用塑料袋,减少白色污染,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用布袋代替塑料袋,减少了塑料袋的使用,可以减少白色污染,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使用微生物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2020广东广州】火灾救援离不开化学知识,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在大火蔓延路线前清理出一片隔离带,大火会逐渐熄灭。该灭火方法的原埋是(
)
A.隔绝氧气
B.隔离可燃物
C.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D.以上都有
【答案】B
【解析】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使燃烧因缺少可燃物而停止燃烧。故选B。
6、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氨气
B.氢气
C.氮气
D.二氧化碳
【答案】B
【解析】根据爆炸是由于急速的燃烧在有限的空间而引起的,因此要满足燃烧的条件,气体必须是可燃性气体遇明火,
A、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A错;
B、氢气具有可燃性,因此氢气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B正确;
C、氦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C错;
D、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D错。
故选:B。
7、【2020江苏南京】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
A.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
B.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
【答案】B
【解析】酸雨主要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被雨水吸收溶解而成。故选B。
8、【2020四川雅安】为了节能,燃烧前常将汽油(含C8H18等)喷成雾状,目的是(
)
A.减少O2消耗量
B.增大汽油与空气的接触
C.降低汽油着火点
D.升高汽油着火点
【答案】B
【解析】为了使汽油充分燃烧,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缸可以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从而促进充分燃烧。故选B。
9、将石油加热炼制,不可能得到的产品是( )
A.煤焦油
B.润滑油
C.柴油
D.煤油
【答案】A
【解析】石油属于混合物,它是由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机油等沸点不同物质混合而成的,石油通过分馏即可得到上述物质。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可生成焦炭、煤焦油、煤气、焦炉气等产物,煤气、煤焦油、焦炉气均属于煤加工的产品。
A.煤焦油属于煤加工的产品,故选项符合题意。
B.润滑油属于石油加工的产品,故选项不合题意。
C.柴油属于石油加工的产品,故选项不合题意。
D.煤油属于石油加工的产品,故选项不合题意。
故选:A。
10、【2020湖南衡阳】燃烧与人类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釜底抽薪——移除可燃物
B.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C.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
D.架空篝火——使木材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答案】B
【解析】A、釜底抽薪利用移除可燃物的方法来实现灭火,选项正确;
B、电器着火用水浇灭,易引起触电事故,可在切断电源后用棉被或土覆盖灭火,选项错误;
C、钻木时摩擦释放热量,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发生燃烧,选项正确;
D、架空篝火可以使木材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促进木材的燃烧,选项正确,故选B。
11、【2020江苏连云港】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降低氧气浓度使煤燃烧的更充分
B.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可以灭火
C.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燃烧
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燃烧获得的
【答案】B
【解析】A、增大氧气浓度可以使煤燃烧的更充分,故错误;
B、灭火的原理是破坏燃烧的条件,降温至着火点以下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故正确;
C、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可以是缓慢氧化,不一定是燃烧,故错误;
D、人类利用的能量大部分都是通过燃烧获得,还有一部分可通过太阳能、风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获得,故错误。
故选B
12、俗话说“人要实心,火要空心”,下列对“火要空心”的目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B.隔绝空气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移除木柴使火熄灭
【答案】A
【解析】从燃烧的条件可知,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越激烈,所以“火要空心”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火烧的更旺。
故选A。
13、【2020湖北宜昌】“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下列发电方式可能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A.太阳能发电
B.风力发电
C.潮汐力发电
D.燃煤发电
【答案】D
【解析】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潮汐发电都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煤炭发电生成二氧化硫,烟尘等污染物,污染空气,故选:D。
14、【2020湖南郴州】2019年11月9日是第28个全国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日,主题是“防范火灾风险,建设美好家园”。下列有关防火、灭火做法正确的是(
)
A.油锅起火立即用水浇灭
B.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尽量向顺风方向奔跑
C.在大火蔓延的前方砍伐出一条隔离带是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
D.电线老化短路起火,应立即用水扑灭
【答案】C
【解析】A、油的密度比水小,油锅着火,用水浇,油会浮在水的表面继续燃烧,火不但不会熄灭,反而会因水的流动而扩大燃烧面积,应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起到灭火的目的,不符合题意;
B、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尽量向逆风方向奔跑,而不是顺风,不符合题意;
C、在大火蔓延的前方砍伐出一条隔离带,可以清除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是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符合题意;
D、电线老化短路起火,不能用水扑灭,容易触电,应先切断电源,然后进行灭火,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表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标志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A、图中所示标志是爆炸品标志,故选项错误。
B、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燃放鞭炮标志,故选项正确。
C、图中所示标志是节约用水标志,故选项错误。
D、图中所示标志是塑料制品回收标志,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6、【2020黑龙江牡丹、鸡西】下列做法不符合“节能降耗、保护环境”这一主题的是(
)
A.合理和综合利用煤和石油
B.研制太阳能电池、海洋电池等
C.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粮食产量
D.推广垃圾分类、回收和处理
【答案】C
【解析】A、煤与石油等矿物燃料的燃烧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来源,应合理使用,故此选项错误;
B、太阳能、海洋能等属绿色能源,使用能有效地防止环境污染,故此选项错误;
C、大量使用化肥与农药虽然能提高粮食的产量,但其对环境的污染特别是土壤水源的污染也是严重的,故此选项正确;
D、垃圾的分类回收是有效防止环境污染的方法,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C。
17、【2020辽宁抚顺】如果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要沉着应对。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油锅中的油着火用水浇灭
B.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C.家中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
D.遭遇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远离着火区域
【答案】D
【解析】A、油锅中的油着火用锅盖盖灭,水不能扑灭油着火,反而引起油滴的飞溅,导致火势的蔓延,故A错误;
B、室内起火不能开门窗,会加快气体流通,加剧火势,故B错误;
C、燃气容易和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打开排气扇容易产生静电,电火花,发生爆炸,故C错误;
D、遭遇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吸入有毒有害气体,且远离着火区域,故D正确。
故选:D。
18、【2020黑龙江哈尔滨】下列关于资源、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上的总水储量很大,且淡水约占全球水储量的96.5%
B.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中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约为78%
C.防止金属的腐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唯一途径
D.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许多其他能源,如氢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
【答案】D
【解析】A.球上的总水储量很大,但淡水资源并不充裕,淡水资源仅占地球总水量的2.5%,选项说法错误;
B.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中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约为0.94%,选项说法错误;
C.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除了防止金属的腐蚀外,还有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寻找金属的代用品等,选项说法错误;
D.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许多其他能源,如氢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9、【2020重庆B】如下图所示,水中的白磷能否燃烧与鼓入的气体和水温有关,表中能使白磷燃烧的选项是(
)
选项
气体X
水温/℃
A
氧气
5
B
氮气
40
C
二氧化碳
80
D
空气
80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燃烧的三要素是可燃物、氧气、温度到达着火点
A、水温5℃,未达到白磷40℃的着火点,故不能燃烧,A选项错误;
B、水温到达了着火点,但氮气不支持燃烧,故B选项错误;
C、水温到达了着火点,但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故C选项错误;
D、水温到达了着火点,且空气中含有21%的氧气,因此白磷会燃烧,D选项正确;
故选D。
20、【2020湖北黄冈】下列有关说法:①CO2是污染空气的成分之一;②为减少“水华”现象发生,提倡使用无磷洗衣粉;③为防止酸雨产生,建高烟囱排烟;④使用含碳量低的物质生活就是“低碳”生活;⑤煤、石油、天然气、可燃冰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⑥合金、塑料、合成橡胶都是合成材料;⑦“白色污染”是由废弃塑料引起的。正确的组合是(
)
A.②⑤⑦
B.①③④
C.③④⑦
D.②④⑥
【答案】A
【解析】①污染空气的气体有CO、SO2、NO2等,二氧化碳是空气的一种成分,没有列入空气污染物,错误;
②“水华”或“赤潮”是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的一种生态现象,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一种特征,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含有大量氮、磷的废污水进入水体,是引起藻类大量繁殖的主要因素,为减少“水华”现象发生,提倡使用无磷洗衣粉,正确;
③为防止酸雨产生,把工厂的烟囱加高没有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不会减少酸雨的产生,错误;
④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就是指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错误;
⑤煤、石油、天然气、可燃冰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正确;
⑥塑料、合成橡胶都是合成材料;合金属于金属材料,而不是合成材料,错误;
⑦“白色污染”是由废弃塑料引起的,废旧塑料引起的环境污染属于白色污染,正确。
故选A。
二、填空题(5小题,每空2分,共36分)
21、【2020山西阳泉】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规模最庞大、保存最完整的石窟,有“丝路明珠”之称。石窟中的雕像容易受到酸雨腐蚀,形成酸雨的一种有害气体是_____,减少酸雨形成的一种举措是________。
【答案】
(1).
SO2/NO2;
(2).使用清洁能源/用天然气替代煤(合理即可)。
【解析】形成酸雨的气体是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等,它们能与水反应生成酸;
减少酸雨,可以通过使用清洁能源,用天然气代替煤,使用脱硫煤等。
22、合理运用燃烧与灭火的原理,对保障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1)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是
,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起来,可用的灭火方法是
。
(2)着火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势跑离着火区域逃生,理由是
(选择序号填空)。
A.湿毛巾可防止吸入灼热的气体灼伤呼吸道
B.湿毛巾会吸收CO
C.地面附近的有毒气体相对较少
【答案】(1)降温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用湿抹布扑盖。(2)AC。
【解析】(1)用水扑灭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可用湿抹布铺盖,利用了即可以隔绝空气,又可以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灭火的目的。故填:降温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用湿抹布扑盖。
(2)水蒸发吸热,所以湿毛巾可防止吸入灼热的气体灼伤呼吸道;但是湿毛巾不能吸收一氧化碳;有毒气体受热温度升高,密度减小而上升,所以地面附近的有毒气体相对较少;故填:AC。
23、【2020湖南湘潭】随着人类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成为越来越迫切的需求。请回答:
(1)目前,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
、石油和天然气,它们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目前,我国的一些地区正在使用乙醇汽油(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这样做的优点有_____(填字母序号)。
A
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
B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3)为缓解全球性能源危机,人们正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请列举出一种新能源______。
【答案】(1).煤;不可再生;(2).AB;(3).太阳能(或地热能、风能、潮汐能、氢能等)
【解析】
(1)目前,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和天然气,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2)A、由于乙醇是可再生能源,所以使用乙醇汽油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选项正确;
B、乙醇不含氮、硫元素,燃烧不会产生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选项正确;故选AB;
(3)为缓解全球性能源危机,人们正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潮汐能、氢能等。
24、在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1)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根据实验图示和资料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信息: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
①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
。
②烧杯中水的作用一方面
,另一方面
。
(2)为了防止失火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害,加油站等场所常贴有图2图标,其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
(填字母序号)。
【答案】可燃物;
(1)①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②使热水中的白磷隔绝了氧气;给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提供了热量;
(2)B。
【解析】在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故填:可燃物;
(1)铜片上的红磷虽然具有可燃性且与氧气接触,但是其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所以没有发生燃烧;故填: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②烧杯中水的作用一方面是使热水中的白磷隔绝了氧气;另一方面给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提供了热量;故填:使热水中的白磷隔绝了氧气;给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提供了热量;
(2)A.是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标志;B.是禁止吸烟的标志;C.严禁烟火的标志;D.禁止携带火种的标志;故填:B。
25、【2020天津】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
(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_____。
(2)煤燃烧时排放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_____。为减少环境污染,我国已大力推广使用脱硫煤。
(3)为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科学家采取新技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C2H4)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乙醇可作燃料。现有一定量乙醇与一定量氧气混合于密闭容器内,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16.2g水,同时得到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25.2g,参加反应的乙醇的质量为_____g,混合物中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_____(填最简比)。
【答案】(1)天然气;(2)酸雨;(3);(4)13.8;1:20。
【解析】(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故填:天然气;
(2)煤燃烧时排放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为减少环境污染,我国已大力推广使用脱硫煤;故填:酸雨;
(3)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为乙烯(C2H4)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填:;
(4)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与乙醇中氢元素的质量相等,则乙醇的质量为:=13.8g;13.8g乙醇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13.8g××100%=7.2g;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则生成一氧化碳的质量为25.2g-x。
x≈24g
则一氧化碳的质量为:25.2g-24g=1.2g,则混合物中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1.2g:24g=1:20。
故填:13.8;1:20。
三、实验与探究(2小题,每空2分,共14分)
26、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如图是某化学活动小组围绕探究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而设计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装置的优点是什么______________?(答一点)
(2)通过实验中现象可得出燃烧的条件是什么______________?
(3)请列举出通过破坏该条件达到灭火目的实例________________。(答一点)
【答案】(1).减少生成五氧化二磷对空气的污染(合理即可);(2).燃烧需要氧气,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木材着火用水浇灭(合理即可)
【解析】(1)该实验是在密闭的容器内进行的,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不会扩散到空气中造成污染;(2)在实验中发现,烧杯的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试管中的白磷发生了燃烧,证明了燃烧需要氧气;而试管中的红磷没有发生燃烧,证明了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隔绝氧气可以灭火,如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降温至着火点以下也可以灭火,如木材着火用水浇灭;隔离可燃物也可以灭火,如做饭结束后,关闭燃气阀门等。
27、化学课上我们曾经观察过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很快燃烧,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该实验主要利用了铜片良好的
性,燃着的白磷熄灭后,去掉铜片上的白色固体,可看到铜片表面变黑,该黑色物质是
(填化学式);
(3)烧杯中的水在实验中没有起到的作用是
(填序号).
A、作反应物
B、隔绝空气
C、升高温度.
【答案】(1)4P+5O22P2O5;
(2)导热,CuO;
(3)A
【解析】(1)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故填:4P+5O22P2O5;
(2)铜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传递热量,铜片表面变黑是因为铜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故填:导热,CuO;
(3)此组实验烧杯中的热水可以为白磷的燃烧提供热量,还可以为水中的白磷隔绝氧气.
故填A。
四、分析与计算(1小题,共10分)
28、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取其样品25g,向其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至无气体生成,加入的稀盐酸与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试计算:
(1)产生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实验结束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8.8g
80%
36.3%
【解析】(1)根据图像解答;(2)(3)根据产生气体的质量求出碳酸钙的质量及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从而求出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由图可知,产生气体的质量为8.8g;
(2)设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y。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111
44
x
y
8.8g
EMBED
Equation.DSMT4
x=20g
y=22.2g
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80%
(3)实验结束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36.3%
答:(1)产生气体的质量为8.8g;(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80%;(3)实验结束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3%。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卷(提升篇)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20贵州遵义】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可携带的物品是(
)
A.纸巾
B.鞭炮
C.汽油
D.酒精
2、【2020辽宁抚顺】下列不属于化石能源的是(
)
A.煤
B.太阳能
C.石油
D.天然气
3、2019年3月30日,四川凉山因山脊的一棵云南松被雷击起火而引发森林火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云南松为可燃物
B.雷击使温度达到云南松的着火点
C.开辟隔离带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D.可以喷洒干粉(NaHCO3)进行灭火
4、【2020辽宁抚顺】为减少“白色污染”,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焚烧废弃塑料
B.重复使用塑料袋
C.用布袋代替塑料袋
D.使用微生物降解塑料
5、【2020广东广州】火灾救援离不开化学知识,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在大火蔓延路线前清理出一片隔离带,大火会逐渐熄灭。该灭火方法的原埋是(
)
A.隔绝氧气
B.隔离可燃物
C.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D.以上都有
6、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氨气
B.氢气
C.氮气
D.二氧化碳
7、【2020江苏南京】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
A.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
B.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
8、【2020四川雅安】为了节能,燃烧前常将汽油(含C8H18等)喷成雾状,目的是(
)
A.减少O2消耗量
B.增大汽油与空气的接触
C.降低汽油着火点
D.升高汽油着火点
9、将石油加热炼制,不可能得到的产品是( )
A.煤焦油
B.润滑油
C.柴油
D.煤油
10、【2020湖南衡阳】燃烧与人类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釜底抽薪——移除可燃物
B.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C.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
D.架空篝火——使木材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11、【2020江苏连云港】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降低氧气浓度使煤燃烧的更充分
B.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可以灭火
C.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燃烧
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燃烧获得的
12、俗话说“人要实心,火要空心”,下列对“火要空心”的目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B.隔绝空气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移除木柴使火熄灭
13、【2020湖北宜昌】“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下列发电方式可能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A.太阳能发电
B.风力发电
C.潮汐力发电
D.燃煤发电
14、【2020湖南郴州】2019年11月9日是第28个全国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日,主题是“防范火灾风险,建设美好家园”。下列有关防火、灭火做法正确的是(
)
A.油锅起火立即用水浇灭
B.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尽量向顺风方向奔跑
C.在大火蔓延的前方砍伐出一条隔离带是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
D.电线老化短路起火,应立即用水扑灭
15、表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标志是( )
A.
B.
C.
D.
16、【2020黑龙江牡丹、鸡西】下列做法不符合“节能降耗、保护环境”这一主题的是(
)
A.合理和综合利用煤和石油
B.研制太阳能电池、海洋电池等
C.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粮食产量
D.推广垃圾分类、回收和处理
17、【2020辽宁抚顺】如果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要沉着应对。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油锅中的油着火用水浇灭
B.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C.家中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
D.遭遇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远离着火区域
18、【2020黑龙江哈尔滨】下列关于资源、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上的总水储量很大,且淡水约占全球水储量的96.5%
B.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中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约为78%
C.防止金属的腐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唯一途径
D.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许多其他能源,如氢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
19、【2020重庆B】如下图所示,水中的白磷能否燃烧与鼓入的气体和水温有关,表中能使白磷燃烧的选项是(
)
选项
气体X
水温/℃
A
氧气
5
B
氮气
40
C
二氧化碳
80
D
空气
80
A.A
B.B
C.C
D.D
20、【2020湖北黄冈】下列有关说法:①CO2是污染空气的成分之一;②为减少“水华”现象发生,提倡使用无磷洗衣粉;③为防止酸雨产生,建高烟囱排烟;④使用含碳量低的物质生活就是“低碳”生活;⑤煤、石油、天然气、可燃冰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⑥合金、塑料、合成橡胶都是合成材料;⑦“白色污染”是由废弃塑料引起的。正确的组合是(
)
A.②⑤⑦
B.①③④
C.③④⑦
D.②④⑥
二、填空题(5小题,每空2分,共36分)
21、【2020山西阳泉】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规模最庞大、保存最完整的石窟,有“丝路明珠”之称。石窟中的雕像容易受到酸雨腐蚀,形成酸雨的一种有害气体是_____,减少酸雨形成的一种举措是________。
22、合理运用燃烧与灭火的原理,对保障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1)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是
,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起来,可用的灭火方法是
。
(2)着火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势跑离着火区域逃生,理由是
(选择序号填空)。
A.湿毛巾可防止吸入灼热的气体灼伤呼吸道
B.湿毛巾会吸收CO
C.地面附近的有毒气体相对较少
23、【2020湖南湘潭】随着人类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成为越来越迫切的需求。请回答:
(1)目前,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
、石油和天然气,它们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目前,我国的一些地区正在使用乙醇汽油(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这样做的优点有_____(填字母序号)。
A
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
B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3)为缓解全球性能源危机,人们正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请列举出一种新能源______。
24、在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1)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根据实验图示和资料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信息: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
①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
。
②烧杯中水的作用一方面
,另一方面
。
(2)为了防止失火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害,加油站等场所常贴有图2图标,其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
(填字母序号)。
25、【2020天津】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
(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_____。
(2)煤燃烧时排放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_____。为减少环境污染,我国已大力推广使用脱硫煤。
(3)为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科学家采取新技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C2H4)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乙醇可作燃料。现有一定量乙醇与一定量氧气混合于密闭容器内,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16.2g水,同时得到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25.2g,参加反应的乙醇的质量为_____g,混合物中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_____(填最简比)。
三、实验与探究(2小题,每空2分,共14分)
26、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如图是某化学活动小组围绕探究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而设计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装置的优点是什么______________?(答一点)
(2)通过实验中现象可得出燃烧的条件是什么______________?
(3)请列举出通过破坏该条件达到灭火目的实例________________。(答一点)
27、化学课上我们曾经观察过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很快燃烧,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该实验主要利用了铜片良好的
性,燃着的白磷熄灭后,去掉铜片上的白色固体,可看到铜片表面变黑,该黑色物质是
(填化学式);
(3)烧杯中的水在实验中没有起到的作用是
(填序号).
A、作反应物
B、隔绝空气
C、升高温度.
四、分析与计算(1小题,共10分)
28、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取其样品25g,向其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至无气体生成,加入的稀盐酸与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试计算:
(1)产生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实验结束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