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知识点串讲+专题测试(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0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知识点串讲+专题测试(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1-05 14:29:1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单元总结】
考试说明内容:百家争鸣;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明清儒学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
儒家:孔子(仁、礼)孟子(仁政
性善论)荀子(儒法并重、礼法并施)道家:老子(道是万物之源、辩证法、无为而治),庄子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各诸侯国、秦朝最重视法家:韩非子(法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百家争鸣:中国封建文化的基础和源头,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汉代儒学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外儒内法影响:儒学开始成为正统思想;思想专制阻碍了科技文明的进步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程颢、程颐、朱熹):理存在于万事万物中;“格物致知”陆王心学(陆九渊、王守仁):“心即理也”
明清儒学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民主思想:批判封建专制和封建思想(宋明理学)
【思维导图】
(?http:?/??/?www.21cnjy.com?)
【知识梳理】
1、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①、各诸侯国政治改革的需要;
②、私学兴起,相对自由的学术风气的影响;
③、封建经济的产生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④、自然科学的发展提升了人们的认识水平。
2、列举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并作扼要评价。
儒家:孔子
哲学思想——思想核心是“仁”、“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政治思想——①、主张“为政以德”(含民本思想);
②、提出“正名”主张。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习要实事求是、“学而时习之”、“学思结合”、“当仁不让于师”。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价——①、当时未受重视,后经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被推崇为“圣人”
孟子
政治思想——“仁政”(核心)、“民贵君轻”。
哲学思想——“性善说”。
道德思想——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人格精神——要求人们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

价——①、《孟子》一书被当作经典,后列为“四书”之一。
②、建立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仁政”,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
③、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学说,被尊为“亚圣”,对传统文化产生很大影响。
荀子
哲学思想——①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义)

“性恶论”(但教育可使人由恶变善)
政治主张——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

价——①、基本继承了儒家思想,但很长时间不为正统儒家重视。
②、作为战国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影响深远。
道家:老子
哲学思想——①、“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否定“天命论”。
②、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面及转化)。
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价——①、中国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
②、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庄子
哲学思想——①、“齐物”(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
②、“消遥”(对事物变化要采取旁观、超然的态度)。
③、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须顺从自然
文学成就——寓言、散文蕴涵深邃的哲理智慧和神奇的浪漫主义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
法家:韩非
思想主张——①、主张法、术、势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②、认为历史是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

价——①、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
②、其思想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在西汉以后1000多年中,法儒结合,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21cnjy.com
墨家:墨子
思想主张——“兼爱”、“非攻”、“尚力”、“节俭”

价——①、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
②、曾被广泛吸收,战国以后不再受重视。
3、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有什么重要意义?
①、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②、促进了文化思想的繁荣;
③、推动了社会变革的进程。
4、简述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
①、春秋末产生,其创始人是孔子,提倡“仁”“礼”的学说,但未被统治阶级所重用。
②、战国时初步发展,孟子主张“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使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
5、西汉董仲舒是怎样发展儒家学说的?在汉代,儒学为什么能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1)发展:董仲舒将道家(黄老之学)、
(?http:?/??/?www.21cnjy.com?)阴阳家、法家思想融合在一起改造传统儒家思想,形成新儒学,新儒学主要增加了四方面的内容:①
天人感应;②
君权神授;③
三纲五常;④
大一统。
(2)、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
①、新儒学对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有积极作用(根本原因)。
②、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③、汉武帝通过起用儒士参政、兴办太学和地方郡学、将儒家经典确定为教科书等措施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6、理学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兴起来的?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哪些人?
(1)兴起背景:①、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
②、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三教合一)的主张,儒学吸收了佛、道精神,得到新的发展;
③、到宋代,逐渐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融合儒、道、佛三家的新儒学系统,即理学。
(2)、代表人物: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陆九渊;明朝——王守仁(王阳明)
7、概述宋明理学的主要内容(宋明理学家是怎样发展儒家学说的?)如何评价宋明理学的历史作用?
(1)、主要内容:程朱理学:①、“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主宰万物;
②、“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③、要把握“理”,就要“格物致知”(接触万事万物才能明“理”)
陆王心学:①、陆九渊认为“心即理也”,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
②、王守仁“致良知”学说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21教育网
(2)、历史作用:①、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②、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
(?http:?/??/?www.21cnjy.com?)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21·cn·jy·com
8、李贽有哪些进步思想?
(1)、哲学思想:指出万物皆源于矛盾的阴阳二气,并非生于“天理”,从而否定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www.21-cn-jy.com
(2)、政治思想:①、否认孔孟学说的权威性,鞭挞程朱理学的虚伪性;
②、肯定追求物质享受合理性,主张个性自由发展,反对盲从统治者的意志
③、主张男女平等。
9、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有哪些?
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倡导言论自由,建立监督机构。
②、学术上,主张“经世致用”。
③、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出“工商皆本”。
10、明清时期的思想家是怎样改造和发展儒学思想的?
他们从儒学思想中吸取了有益的营养,又不拘泥于传统儒学,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具体表现是:
①、黄宗羲继承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批判旧儒学“君为臣纲”的封建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崭新思想命题。【来源:21·世纪·教育·网】
②、顾炎武反对道学空疏浮泛的学风,主张发挥孔子的“博学于文,行已有耻”的积极思想。他踏实钻研学问,提倡到实践中求得真知。21·世纪
教育网
③、王夫之虽然坚持以儒家
(?http:?/??/?www.21cnjy.com?)六经为自己的治学原则,但绝不盲从。他反对“天命论”和“生知论”,主张物质是第一性的,物质不断变化是万物发展的规律,是一位杰出的唯物思想家。www-2-1-cnjy-com
【重点突破】
 1、汉代新儒学和先秦儒学的区别与联系:

经过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与先秦儒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继承、发展先秦儒学的基础上,最终取得统治思想的主流地位。2-1-c-n-j-y
继承:先秦儒学宣扬的“礼”
“仁”
“仁政”
“民本”为新儒学所继承;
发展:经过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能够取得
(?http:?/??/?www.21cnjy.com?)统治思想的主流地位,主要增加了“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和“三纲五常”的理论,强调深化王权和等级名分,符合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同时,新儒学又增加了“大一统”思想,(博采众家之长)并融合了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的一些思想。适应汉武帝时期的政治需要。21
cnjy
com

新儒学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由此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2、程朱理学与陆王新学的异同
(1)、程朱理学和心学都是宋明理
(?http:?/??/?www.21cnjy.com?)学的突出代表。两者都是对儒家思想的发展,是儒学发展的重要阶段;两者的思想实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其分歧只是理学范围内的分歧,其在基本思想主张方面有一致性,其思路也只是五十步与百步之别。其区别之处在于求理的方式不同,分别是格物致知和发明本心。【来源:21cnj
y.co
m】
(2)、程朱理学强调“理”是世界
(?http:?/??/?www.21cnjy.com?)的本原,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体验“天理”的存在,最终贯通明“理”,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思想;心学主张“心即是理”,认为人天生具有良知,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是主观唯心主义。【出处:21教育名师】
3、明清之际君主批判与启
(?http:?/??/?www.21cnjy.com?)蒙运动中的君主批判的不同?对社会变革方面的作用有何不同?19世纪末20世纪初康有为和孙中山对君主专制的态度与明清之际的君主批判有何不同?【版权所有:21教育】
明清之际的君主批判主要侧重于对
(?http:?/??/?www.21cnjy.com?)君主的批判,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限制君权的设想,它在当时文化专制统治下没有成为主流思想,因此没有促进明清社会的转型;而启蒙运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是继文艺复兴之后近代人类历史上的第二次思想解放。启蒙思想家主要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批判(集中力量批判了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对未来资本主义提出了很多构建,如君主立宪、三权分立、社会契约。他们宣扬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等思想原则得到广泛传播,形成了强大的社会思潮,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描绘了未来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宏伟蓝图,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对法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9世纪末期康有为主张通过改革的方式用君主立宪来代替君主专制。20世纪初期孙中山主张通过革命的方式摧毁君主专制,建立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其主要原因在于19世纪末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4、儒家思想取得正统地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取得主导地位)的原因:
(1)、儒学从根本上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需要。
(2)、儒家思想强调人们对社会的关注,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也为广大民众所追求与信仰。
(3)、儒家思想有不竭的生命力还在于它能不断吸取其他思想的先进部分,也能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适应性的调整,故为统治阶级所喜爱。21
cnjy
com
5、传统儒家文化的现代意义:
(1)、儒家思想的道德规范意识是现代社会公德意识培养的一个主要渠道;
(2)、儒家思想所提倡的大一统思想,对维护安定统一的社会状况和推进祖国的统一大业具有极大的现实指导价值;
(3)、儒家思想的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对于当今政治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4)、儒家思想所推崇的以和为贵的思想,对于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护和谐的社会秩序有重要作用;
(5)、还有儒家思想所提倡的民本、农本思想对于今天的"三农"问题的解决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6)、中国的儒家思想在世界上
(?http:?/??/?www.21cnjy.com?)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是中国文化象征,在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曾被启蒙运动的领袖人物伏尔泰大加赞扬和介绍。2·1·c·n·j·y
6、如何正确对待传统儒家文化。对待传统儒家文化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应该是古为今用,批判继承:
(1)、对那些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优秀价值原则,可以转化为时代精神来继承。
(2)、对有些内容可抽去其封建性的思想内核,提取其有用的精神因素,使之成为今天新
文化建设有用的思想要素。
(3)、对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必须否定和抛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1、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不包括
A.社会处于新旧制度交替的变革时代
B.思想家著书立说的政治环境比较宽松
C.私人授徒讲学在当时蔚然成风
D.封建地主阶级治国模式大体确定下来
【答案】D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http:?/??/?www.21cnjy.com?)有: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各诸侯国对人才的渴求,社会政治环境宽松;私人讲学之风兴起等等。封建地主阶级治国模式的确定是在秦朝时期,因此D项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21教育网
2.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②奠定中国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 
③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④是该时期生产力发展的反映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D
【解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
(?http:?/??/?www.21cnjy.com?)通过材料不难发现,本题凡是含②均是错误的,“百家争鸣”
当然不能奠定中国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所以本题答案是D.①③④。“百家争鸣”
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百家争鸣”是是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反映。2·1·c·n·j·y
3.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
(?http:?/??/?www.21cnjy.com?)书记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在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www-2-1-cnjy-com
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   C.温故知新   D.当仁不让于师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
“有教无类”意即不分贫富贵贱,所有人都有权利接受教育,这体现了教育的公平公正原则。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4.从孔子到孟子到荀子,始终贯穿的一条思想主线是(

A.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B.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
C.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
D.通过学习和实施法治,可以使小人变为君子,普通人成为圣人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而通过材料
(?http:?/??/?www.21cnjy.com?)并结合所学知识孔子、孟子和荀子思想主张的共同点是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属于孟子的思想主张。B选项属于“兼爱”思想,是墨子的思想主张。D是法家思想主张。因此选择A。
5.为响应党中央厉行节约的号召,许多学校加
(?http:?/??/?www.21cnjy.com?)入到反对“舌尖上的浪费”的“光盘行动”中。早在战国时期,某一思想流派在提出“兼爱”、“非攻”的同时,就倡导“节俭”、“节用”。该思想流派的创始人是
A.老子
B.墨子
C.荀子
D.韩非子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兼爱”、“非攻”、“节俭”、“节用”是墨家墨子的思想。所以答案选B。
6.在当时(见下图)的中国存在的文化现象是(

(?http:?/??/?www.21cnjy.com?)
A.道教出现
B.儒学兴起
C.罢黜百家
D.理学诞生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片等历史
(?http:?/??/?www.21cnjy.com?)素材,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图片信息,可知,此时期属于春秋战国时期。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B项表述正确,符合史实,此时期儒学兴起并不断发展。A项属于东汉时期,C项属于西汉时期,D项属于宋明时期,可知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7.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目标: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先秦诸家思想中能分别体现这两种和谐的是(
)
A.道家、法家
B.法家、墨家
C.儒家、法家
D.道家、儒家
【答案】
D
【解析】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
(?http:?/??/?www.21cnjy.com?)要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这是分别是道家和儒家的思想,由此排除A、B、C两项。老子开创了道家学派,庄子是道家的集大成者,他认为人与天“不相胜”,天指自然,人指人为,人为是对自然的破坏,无利而有害,因此人应顺应自然,孔子主张仁,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的理解和体贴他人,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个观念在《庄子》中得到了更完善、丰富的表达,相比较而言,D项更准确。
8.有学者将春秋战国时期的几种思
(?http:?/??/?www.21cnjy.com?)想流派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据此分析,其中“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的思想主张是
A.“仁”和“仁政”
B.“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C.以法治国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全面归服自
(?http:?/??/?www.21cnjy.com?)然的隐士派”是道家学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是法家学派、“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是儒家学派;A是儒家思想、B是道家思想、C是法家思想、D是儒家思想。所以答案选B。
9.“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这一主张属于:
A.道家
B.法家
C.儒家
D.墨家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道家主张清静
(?http:?/??/?www.21cnjy.com?)寡欲、无为而治;法家主张法治,依法治国,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儒家主张仁,以德治民;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等。题干的意思是如果用暴政来统治人民,重则造杀身之祸,甚至亡国;轻则也会使国家受到削弱,处于危险境地。很明显应是儒家的主张,反对法家的苛法。所以应选C。
10.吕思勉先生在《中国政治史》中写
(?http:?/??/?www.21cnjy.com?)道:“小康之世,所以向乱世发展,是有其深刻的原因的。世运只能向前进,要想改革,只能顺其前进的趋势而加以指导。先秦诸子中,只有……最看得出社会前进的趋势。”文中省略部分的思想流派应该是(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答案】D
【解析】从材料的内容可知,省略的思想流
(?http:?/??/?www.21cnjy.com?)派应是法家。法家主张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今世胜过前世;主张法治,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这种主张符合战国时期社会发展的趋势。所以应选D。
11.先秦一位思想家说,“君无术则蔽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此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这位思想家是(
)www.21-cn-jy.com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韩非子
【答案】D
【解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
(?http:?/??/?www.21cnjy.com?)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法、术、势”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韩非子的典型的思想主张,所以在做本题时一定要注意材料中的“法、术”等关键字眼即可,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
12.以下是某位学者对春秋战国时期道、儒、墨、法四家的评价。学派与评价对应正确的是
①关注社会,留下的是公平与正义:平等、互利、博爱
②关注人生,留下的是人生态度:真实、自由、宽容
③关注国家,留下的是治国理念:公开、公平、公正
④关注文化,留下的是文化价值:仁爱、正义、自强
A.①道家 ②儒家 ③墨家 ④法家   B.①儒家 ②道家 ③法家 ④墨家
C.①墨家 ②道家 ③法家 ④墨家   D.①法家 ②墨家 ③儒家 ④道家
【答案】C
【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①关注社
(?http:?/??/?www.21cnjy.com?)会,留下的是公平与正义:平等、互利、博爱,与墨家的兼爱等思想相符;②关注人生,留下的是人生态度:真实、自由、宽容,与道家的人生态度相符;③关注国家,留下的是治国理念:公开、公平、公正,法家关注国家建设,故属于法家学说;④关注文化,留下的是文化价值:仁爱、正义、自强,与儒家提倡的“仁”相符,属于儒家,故此题应选C项.
13.假如你是西汉中期的一位学生,想去长安投考太学,那么你做考试准备时所必学的内容包括
①《诗经》
②《春秋》
③《道德经》
④《礼记》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
(?http:?/??/?www.21cnjy.com?)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学西汉中期的一位学生,想去长安投考太学”。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讲授儒家经典,因此你必须要学的是①②④,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4.在当今,能成为博士,是众多莘莘学子的追求,也是一个人学识水平的证明,但汉代的“博士”含义却和今天不一样,它是指21·cn·jy·com
A.汉武帝设立的专事研究、传播“五经”的教官
B.儒家学派的弟子
C.有很高的学问并博闻广记的士人
D.泛称有高深学问,帮助皇帝出谋划策的官员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
(?http:?/??/?www.21cnjy.com?)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汉代的“博士”
是指汉武帝设立的专事研究、传播“五经”的教官,这与后世博士指有很高的学问并博闻广记的士人有很大差异,所以答案选A,B
C
D三项与上述史实不符,“五经”
博士的设置有助于儒学文化的发扬光大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和巩固。
15.宋明理学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D.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答案】C
【解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
(?http:?/??/?www.21cnjy.com?)难发现,宋明理学当然不能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也不能实现社会和谐,“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只是宋明理学的目的之一,但不是根本的目的,不是根本出发点,根本出发点只能是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让理学能够不断地发扬光大,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
16.儒家的经典“四书”是指
A.《诗经》《礼记》《论语》《大学》
B.《春秋》《易经》《孟子》《中庸》
C.《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D.《大学》《中庸》《易经》《周书》
【答案】C
【解析】本题比较容易,解题的关键是
(?http:?/??/?www.21cnjy.com?)回忆教材知识。儒家经典中的“四书”是由南宋理学家朱熹整理提出的,包括:《论语》、《孟子》、《中庸》、《大学》四本书,朱熹逐一对其进行注释,著有《四书章句集注》。“四书”和《四书章句集注》成为明清时期科举考生必学的经典。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17.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王守仁所
(?http:?/??/?www.21cnjy.com?)说的“良知”,既是道德意识,也指最高本体。他认为,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故A项符合题意。
C项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属于格物致知,是程朱理学的观点。B、D两项本身说法表错误。21·世纪
教育网
18.下列有关宋时期程朱理学的描述,错误的是:
A.是儒、道、佛三家思想融合的产物   
B.二程的理学学说有唯心的一面
C.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 
 
D.成为北宋起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答案】D
【解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
(?http:?/??/?www.21cnjy.com?)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不难发现,程朱理学并不是在北宋起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程朱理学是儒、道、佛三家思想融合的产物,二程的理学学说就是唯心主义哲学,所以肯定有唯心的一面
,程朱理学之所以能发扬光大根本原因就是因为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
19.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共同之处是(
)
A.批判君主专制
B.反对经世致用
C.提倡重农抑商
D.主张学习西方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http:?/??/?www.21cnjy.com?)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掌握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共性。结合所学,三人均批判君主专制,
故选A。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0.《诗话中华上下五千年》记载:“著书立说顾炎武,宁死不为清朝官。经年编写《日知录》,教诲世人道德观。”其“道德观”是指(
)
A.经世致用,保天下有责
B.忠君爱民,保国有责
C.仁孝当先,舍生取义
D.存天理,灭人欲
【答案】A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顾
(?http:?/??/?www.21cnjy.com?)炎武的主张:反对宋明理学、主张经世致用。与此相关的知识点还有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其它主张如反对宋明理学、主张工商皆本、反对君主专制等也需要掌握。顾炎武主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学以致用。故选A。BCD皆为宋明理学的主张。
21.观察下图,该著作的最精彩之处在于(
)
(?http:?/??/?www.21cnjy.com?)
A.将儒、佛、道三教合流
B.将心学发展到顶峰
C.敢于批判封建君主专制
D.提出工商皆本思想
【答案】C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应明
(?http:?/??/?www.21cnjy.com?)确《明夷待访录》是黄宗羲的代表作,再根据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判断该著作最精彩之处在于敢于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答案为C。
【出处:21教育名师】
22.梁启超在评价一位儒
(?http:?/??/?www.21cnjy.com?)学大师的著作时说,“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他评价的这部书应是(
)
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
B、朱熹的《四书集注》
C、孔子的《论语》
D、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
(?http:?/??/?www.21cnjy.com?)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其政治主张是实行君主立宪制,反对君主专制。A、B两项作者分别为董仲舒、朱熹,是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的,可以排除。C项孔子的言论也是为了维护君主统治的。因此本题选D,黄宗羲强烈地批判君主专制,为近代中国的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
23.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的中国思想界,“以复古开新的模式完成了集古代思想之大成。”所谓“复古开新”,主要体现在
①先秦民本观念复兴
②工商皆本思想提出
③君主专制受到批判
④经世致用思潮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
(?http:?/??/?www.21cnjy.com?)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复古开新”。先秦民本观念在明清之际思想中有所体现,这是“复古”;工商皆本思想、批判君主专制、经世致用思想的形成都可体现“开新”。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24.人们总是希望有一个“好皇帝”,依靠
(?http:?/??/?www.21cnjy.com?)他拯救众生。因此,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皇帝及皇权的长期统治便凝聚成人们对皇帝敬畏的世俗宗教意识。农民战争并不反对这种意识,企图用一个“明君”去代替“暴君”。
较早对这种意识提出质疑的是(
)
A.孟子
B.董仲舒
C.黄宗羲
D.孙中山
【答案】C
【解析】孟子希望统治者施行仁政以维护统
(?http:?/??/?www.21cnjy.com?)治,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
因此A项和B项错误;黄宗羲是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猛烈抨击,尖锐地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
“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限制君权,因此C项符合题意。孙中山是近代民主革命家,不是“较早”的。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来源:21cnj
y.co
m】
25.关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
B.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
C.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
D.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
(?http:?/??/?www.21cnjy.com?)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本题属于否定式选择题,A表述正确,如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主张关注民生;C表述正确,如顾炎武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D表述正确,如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B表述不对,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在政治上并没有超出开明君主的范畴。所以B正确。21
cnjy
com
2、材料解析题(共3大题,满分50分)
26.(20分)在中国灿烂的文
(?http:?/??/?www.21cnjy.com?)明发展进程中,儒家思想是极其重要的一条支流,几千年来不断为中华文明注入活力,并沉淀出深厚的内涵文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http:?/??/?www.21cnjy.com?)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
(?http:?/??/?www.21cnjy.com?)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版权所有:21教育】
——《汉书》
材料三
朱熹认为:“一事不
(?http:?/??/?www.21cnjy.com?)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材料四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http:?/??/?www.21cnjy.com?)为万民,非为一姓也。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黄氏(黄宗羲)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
(?http:?/??/?www.21cnjy.com?),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同)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1)在周游列国和讲学时,孔子主要宣扬了哪些政治和教育思想?(4分)
(2)材料二中的“臣”是谁?针对“师异道,人异论,
(?http:?/??/?www.21cnjy.com?)百家殊方,指意不同”这一状况,此人提出了什么主张?这一主张被当时的最高统治者采纳后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8分)
(3)依据材料三,说明朱熹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不同?(4分)
(4)依据材料四,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体现了“新见”?(4分)
【答案】(1)政治思想:主要宣扬“仁”的学说,主张“德治”(为政以德);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
(2)臣:董仲舒。
主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影响:巩固国家政治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确立(或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促进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任答2点给2分)
(3)朱熹主张“格物致知”,即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
王守仁主张“致良知”,即通过自我反思,回复良知。
(4)“新见”:反对君主专制(君臣分治);君臣平等。
26.(10分)要建立和谐的社会秩序,就必须对人性有一个了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认为:“恻隐之心
(?http:?/??/?www.21cnjy.com?),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材料二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论物矣。”
——李蛰《焚书》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欤。”(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各从所好,各驰所长”。
——李贽《藏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孟子的人性观是什么,为此他提出如何建立和谐社会?(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李贽对人性的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政治背景。(6分)
【答案】(1)人性善。通过“仁政”来建立和谐社会。
(2)强调人的正当私欲,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原因: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社会矛盾尖锐。2-1-c-n-j-y
27.(20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子日:“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
(?http:?/??/?www.21cnjy.com?)而众星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日:“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胆小怕事),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论语》
材料二
战国时期的孟子在
(?http:?/??/?www.21cnjy.com?)回答梁惠王关于强国之道的求问时,指出:“地方百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长上,可以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材料三
(董仲舒建议)《
(?http:?/??/?www.21cnjy.com?)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四
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也。
(?http:?/??/?www.21cnjy.com?)若失却童真,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见:见识)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见尽长,女子见尽短,又岂可乎?
——李贽《焚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政治主张。(4分)根据材料二,说明孟子是如何继承并发展孔子学说的。
(2)根据材料三,说明董仲舒对待孔子学说(儒学)的态度,(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的原因(4分)
21cnjy.com
(3)据材料四,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6分)并指出李贽思想形成的经济背景。(2分)
【答案】(1)以德治国;礼治。(2分)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省刑罚,薄税敛。(2分)21
cnjy
com
(2)肯定儒家学说。(2分)儒家的“仁政”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董仲舒的思想适应了专制主义和大一统的需要;统治者的政策。(3分)
(3)基本主张:反对将儒学教条化;提出“童心说”;反对歧视妇女;经济背景:商品经济的发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1、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不包括
A.社会处于新旧制度交替的变革时代
B.思想家著书立说的政治环境比较宽松
C.私人授徒讲学在当时蔚然成风
D.封建地主阶级治国模式大体确定下来
2.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②奠定中国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 
③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④是该时期生产力发展的反映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3.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
(?http:?/??/?www.21cnjy.com?)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在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21教育网
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   C.温故知新   D.当仁不让于师
4.从孔子到孟子到荀子,始终贯穿的一条思想主线是(

A.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B.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
C.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
D.通过学习和实施法治,可以使小人变为君子,普通人成为圣人
5.为响应党中央厉行节约的号召,许多学校加
(?http:?/??/?www.21cnjy.com?)入到反对“舌尖上的浪费”的“光盘行动”中。早在战国时期,某一思想流派在提出“兼爱”、“非攻”的同时,就倡导“节俭”、“节用”。该思想流派的创始人是21·cn·jy·com
A.老子
B.墨子
C.荀子
D.韩非子
6.在当时(见下图)的中国存在的文化现象是(

(?http:?/??/?www.21cnjy.com?)
A.道教出现
B.儒学兴起
C.罢黜百家
D.理学诞生2·1·c·n·j·y
7.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目标: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先秦诸家思想中能分别体现这两种和谐的是(
)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道家、法家
B.法家、墨家
C.儒家、法家
D.道家、儒家
8.有学者将春秋战国时期的几种思想流派分别
(?http:?/??/?www.21cnjy.com?)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据此分析,其中“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的思想主张是
A.“仁”和“仁政”
B.“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C.以法治国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出处:21教育名师】
9.“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这一主张属于:
A.道家
B.法家
C.儒家
D.墨家
10.吕思勉先生在《中国政
(?http:?/??/?www.21cnjy.com?)治史》中写道:“小康之世,所以向乱世发展,是有其深刻的原因的。世运只能向前进,要想改革,只能顺其前进的趋势而加以指导。先秦诸子中,只有……最看得出社会前进的趋势。”文中省略部分的思想流派应该是(
)【来源:21cnj
y.co
m】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11.先秦一位思想家说,“君无术则蔽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此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这位思想家是(
)www-2-1-cnjy-com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韩非子
12.以下是某位学者对春秋战国时期道、儒、墨、法四家的评价。学派与评价对应正确的是
①关注社会,留下的是公平与正义:平等、互利、博爱
②关注人生,留下的是人生态度:真实、自由、宽容
③关注国家,留下的是治国理念:公开、公平、公正
④关注文化,留下的是文化价值:仁爱、正义、自强
A.①道家 ②儒家 ③墨家 ④法家   B.①儒家 ②道家 ③法家 ④墨家
C.①墨家 ②道家 ③法家 ④墨家   D.①法家 ②墨家 ③儒家 ④道家
13.假如你是西汉中期的一位学生,想去长安投考太学,那么你做考试准备时所必学的内容包括
①《诗经》
②《春秋》
③《道德经》
④《礼记》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4.在当今,能成为博士,是众多莘莘学子的追求,也是一个人学识水平的证明,但汉代的“博士”含义却和今天不一样,它是指
A.汉武帝设立的专事研究、传播“五经”的教官
B.儒家学派的弟子
C.有很高的学问并博闻广记的士人
D.泛称有高深学问,帮助皇帝出谋划策的官员
15.宋明理学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D.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16.儒家的经典“四书”是指
A.《诗经》《礼记》《论语》《大学》
B.《春秋》《易经》《孟子》《中庸》
C.《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D.《大学》《中庸》《易经》《周书》
17.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
18.下列有关宋时期程朱理学的描述,错误的是:
A.是儒、道、佛三家思想融合的产物   
B.二程的理学学说有唯心的一面
C.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 
 
D.成为北宋起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19.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共同之处是(
)
A.批判君主专制
B.反对经世致用
C.提倡重农抑商
D.主张学习西方
20.《诗话中华上下五千年》记载:“著书立说顾炎武,宁死不为清朝官。经年编写《日知录》,教诲世人道德观。”其“道德观”是指(
)2-1-c-n-j-y
A.经世致用,保天下有责
B.忠君爱民,保国有责
C.仁孝当先,舍生取义
D.存天理,灭人欲
21.观察下图,该著作的最精彩之处在于(
)
(?http:?/??/?www.21cnjy.com?)
A.将儒、佛、道三教合流
B.将心学发展到顶峰
C.敢于批判封建君主专制
D.提出工商皆本思想
22.梁启超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
(?http:?/??/?www.21cnjy.com?)说,“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他评价的这部书应是(
)
21cnjy.com
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
B、朱熹的《四书集注》
C、孔子的《论语》
D、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23.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的中国思想界,“以复古开新的模式完成了集古代思想之大成。”所谓“复古开新”,主要体现在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①先秦民本观念复兴
②工商皆本思想提出
③君主专制受到批判
④经世致用思潮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4.人们总是希望有一个“好皇帝”
(?http:?/??/?www.21cnjy.com?),依靠他拯救众生。因此,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皇帝及皇权的长期统治便凝聚成人们对皇帝敬畏的世俗宗教意识。农民战争并不反对这种意识,企图用一个“明君”去代替“暴君”。
较早对这种意识提出质疑的是(
)【版权所有:21教育】
A.孟子
B.董仲舒
C.黄宗羲
D.孙中山
25.关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
B.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
C.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
D.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材料解析题(共3大题,满分50分)
26.(20分)在中国灿烂的文明发
(?http:?/??/?www.21cnjy.com?)展进程中,儒家思想是极其重要的一条支流,几千年来不断为中华文明注入活力,并沉淀出深厚的内涵文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http:?/??/?www.21cnjy.com?)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
(?http:?/??/?www.21cnjy.com?)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
材料三
朱熹认为:“一事
(?http:?/??/?www.21cnjy.com?)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材料四
故我之出而仕也
(?http:?/??/?www.21cnjy.com?),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黄氏(黄宗羲)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
(?http:?/??/?www.21cnjy.com?)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同)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1)在周游列国和讲学时,孔子主要宣扬了哪些政治和教育思想?(4分)
(2)材料二中的“臣”是谁?针对“师异道,人
(?http:?/??/?www.21cnjy.com?)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这一状况,此人提出了什么主张?这一主张被当时的最高统治者采纳后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8分)21
cnjy
com
(3)依据材料三,说明朱熹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不同?(4分)
(4)依据材料四,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体现了“新见”?(4分)
26.(10分)要建立和谐的社会秩序,就必须对人性有一个了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认为:“恻隐之心,人
(?http:?/??/?www.21cnjy.com?)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材料二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论物矣。”
——李蛰《焚书》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欤。”(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各从所好,各驰所长”。www.21-cn-jy.com
——李贽《藏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孟子的人性观是什么,为此他提出如何建立和谐社会?(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李贽对人性的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政治背景。(6分)
27.(20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子日:“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
(?http:?/??/?www.21cnjy.com?)其所而众星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日:“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胆小怕事),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21·世纪
教育网
——《论语》
材料二
战国时期的孟子在回答梁惠王
(?http:?/??/?www.21cnjy.com?)关于强国之道的求问时,指出:“地方百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长上,可以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21
cnjy
com
材料三
(董仲舒建议)《春秋》大一统
(?http:?/??/?www.21cnjy.com?)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四
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
(?http:?/??/?www.21cnjy.com?)本也。若失却童真,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见:见识)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见尽长,女子见尽短,又岂可乎?
——李贽《焚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政治主张。(4分)根据材料二,说明孟子是如何继承并发展孔子学说的。
(2)根据材料三,说明董仲舒对待孔子学说(儒学)的态度,(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的原因(4分)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据材料四,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6分)并指出李贽思想形成的经济背景。(2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