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什么是聚落?
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
越来越多的居所聚集起来,并建有各种公共设施,人们在这里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就构成了我们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聚落的分类
乡村聚落
城市聚落
农村
牧村
渔村
林场
一、乡村和城市
房屋
道路修建情况
商店的多少
学校的多少
医院的多少
有无农田
有无果园
有无鱼塘
自然景观改变的大小
密集度
高度
乡村
城市
小
大
小
大
差
好
少
多
少
多
少
多
有
无
有
无
有
无
小
大
自学:比较乡村与城市景观的差异
思考
1、如果让你选择居住地,你认为具备怎样自然条件的地方才够理想?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哪些地区聚落分布较密集?
二、聚落与环境
1、聚落的形成
聚落
土壤肥沃
地势平坦
水源充足
交通便利
资源丰富
优越的地理环境
2、聚落的规模、密度
在一些平原地区,聚落规模较大,密集。
在山区,有的聚落沿山麓、谷地、河流延伸成条带状落规模小,聚落稀少。
3、聚落的建筑风格与环境
1、可选择的建筑材料:
木头、草、冰、土、石头、毛毡、砖、竹子……
2、建房原则:
因地制宜、经济实用
3、每小组选择一个地区
搭房子
小组合作探究:
假设你生活在这些地区,你将选择什么材料、搭建成什么样式的房屋呢?
西亚
内蒙古草原
北极圈附近
热带雨林地区
1
3
4
2
竹楼
热带雨林地区
草 屋
树屋
高架屋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地区全年炎热多雨,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就地取材,下层空着或放杂物,养牲畜,上层住人,因为上层风大凉爽,还可以避免潮湿。
在热带沙漠地区,白天炎热,昼夜温差大,当地的房屋具有厚墙、窗小的特点。厚墙可以减少传入的太阳热量,小窗可以减少吹进的热风。
热带沙漠地区
温带草原地区:
蒙古包
蒙古包是用特制的木架做“哈那”(蒙古包的围栏支撑),用两至三层羊毛毡围裹而成,之后用马鬃或驼毛拧成的绳子捆绑而成,其圆形尖顶开有天窗“陶脑”,上面盖着四方块的羊毛毡 “乌日何”,可通风、采光。
圆形结构
封闭严密
容易拆卸
避开强风
昼夜温差大
适合游牧生活
气候干燥,草原广阔,以游牧为主
寒带地区
寒带地区终年严寒,就地取材搭建冰屋,冰房子,
很低矮,无窗户,保温效果好。
可以抵挡极地寒风,形成独特的人文景观。
冰屋
三、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安徽黟县西递村
丽江古城
水城威尼斯
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是人类文明的具体体现。
房屋是聚落的细胞,道路是聚落的血管,住民是聚落的神经。建筑是人类文化的纪念碑,人们总是通过建筑的各种形式来表达各种文化理念因此,因而任何聚落不论怎样简单或多么复杂,民居就成为一个聚落最有其特色的代表 。
活动
完成教材P82活动2
练 习
1.一般说来,城市聚落比乡村聚落( )
A.规模小 B.建筑物大
C.道路稀少 D.医院少
2、聚落分布比较密集的地区,一般位于( )
A内陆高山地区 B 荒漠地区
C 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 D 河流上游地区
3、东南亚的高架屋主要是适应了当地( )
A.炎热干燥的气候特点 B.炎热多雨的气候特点
C.冬冷夏热的气候特点 D.终年寒冷的气候特点
4、我国黄土高原的窑洞( )
A.能反映当地降水丰富 B.能反映当地冬暖夏凉
C.能反映当地气候干旱 D.能说明当地经济发达
5、一般说来,寒带地区比温带地区的住房( )
A.墙壁厚 B.窗户大
C.高大宽敞 D.记录的政治文化信息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