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作者:岑参
目录
contents
壹
作者介绍
贰
创作背景
叁
作品赏析
肆
诗歌赏析
壹
作者介绍
壹
作者介绍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
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
岑参
贰
创作背景
贰
1068年
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安被攻陷。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二月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这首诗原有小注说:“时未收长安”。九月唐军收复长安,此诗可能是当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此诗以重阳登高为题,表达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深深关切。全诗语言朴实,构思精巧,情韵无限,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抒情佳作。
思想内容:
1.描写边塞的奇特风景。
2.表现建功立业的豪情、报效祖国的激情或壮志难酬的愤懑。
3.反映战争的残酷和战士的艰苦生活。
4.表现征人思乡,闺中念远的边愁。
边塞诗
叁
创品赏析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作者:岑参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故乡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qiǎnɡ,勉强
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酒的风俗。
用典,陶渊明闷坐时,刚好刺史王弘送酒,二人痛饮至醉
九月九日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中,没有人能送酒来。
“强”字表现诗人在战乱中的凄凉
可怜
靠近
开放
我在远方怜爱着故乡长安的菊花,它们大概靠近这战场开放了。
“遥”渲染了自己和长安相隔之远。
肆
诗歌分析
肆
诗歌分析
1.此诗写于安史之乱长安被攻陷之时。这首诗写了哪一个中国传统节日?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重阳节
“九日”“登高”
肆
诗歌分析
2.“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肆
诗歌分析
主题
这五言绝句通过写诗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望远,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这是一首言简意赅,耐人寻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