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受降城闻笛
作者:李益
目录
contents
壹
作者介绍
贰
探究诗情
叁
作品赏析
肆
诗歌赏析
壹
作者介绍
壹
作者介绍
李益(约公元750年-约公元830年),字君虞,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后迁河南郑州,唐代诗人。
出身陇西李氏姑臧房,大历四年(769年)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年)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出名,擅长绝句,尤其是七言绝句。
李益
贰
创作背景
贰
1068年
探究诗情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蕴藉含蓄,将所要抒发的感情蕴涵在对景物和情态的描写之中。诗的开头两句,写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正是触发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环境的描写之中现出人物的感受。在这万籁俱寂的静夜里,夜风送来了凄凉幽怨的芦笛声,更加唤起了征人望乡之情。“一夜征人尽望乡”,不说思乡,不说盼归,而是以人物的情态行为展现其心理,写出了人物不尽的乡愁。
叁
创品赏析
夜上受降城闻笛
作者: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xiánɡ受降城,烽火台名。唐代在东西中三个受降城,此处指西受降城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烽火台名,西受降城附近
一作“城上”
一作“城下”
回乐峰前的沙地白的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犹如秋霜。
描绘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
笛子
出征的军人
全,都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幽怨的笛声触动了征人的思乡愁绪。
肆
诗歌分析
肆
诗歌分析
1.诗中“沙似雪”“月如霜”两个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出边塞怎样的坏境特点?
描绘出边塞寒冷、凄凉的环境特点。
肆
诗歌分析
2.这首诗被推崇为中唐边塞诗的绝唱,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了诗人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肆
诗歌分析
主题
这是一首描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诗歌通过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从多角度表现了戍边将士(包括吹笛人)浓烈的思乡和满心的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