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自然的语言》 课件(2课时,27+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大自然的语言》 课件(2课时,27+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06 16:02:36

内容文字预览

(共27张PPT)
统编版
·
语文
·
八年级(下)
第1课时
5.大自然的语言
1.朗读课文,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重点)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难点)
学习目标
新知导入
新知导入
新知导入
我们人类交流是用的语言,但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大自然也有自己的“语言”,桃花开了,这是大自然在告诉我们春天到了,乌云来临,这是大自然在告诉我们就快要下雨了。大自然还有很多奇妙的语言,今天我们就跟随竺可桢先生一同去探究《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气象学家、地理学家。他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物候学等方面的成就都很高。他是我国现代物候观测网的倡导者和组织者,还带头撰写物候学专著,普及物候知识。
1963年出版的《物候学》是竺可桢多年研究物候的结晶。他结合我国的实际,系统地介绍了物候学的基本原理、我国古代的物候知识、世界各国物候学的发展、物候学的基本定律、利用物候预告农时的方法等。
助学资料
作者简介
本文是根据《科学大众》1963年第1期竺可桢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一文改写的。竺可桢长期坚持物候观测,掌握了翔实的资料,为我国物候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写此文的目的是普及物候知识,帮助困难时期的农业生产,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创作背景
助学资料
标题“大自然的语言”指“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物候现象,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生动形象地点明了说明的对象,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文题解读
助学资料
说明文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它通过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或对抽象事理进行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成因、关系、原理等有科学的认识,从而获得相关的知识。
说明文按说明对象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说明文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知识链接
助学资料
萌发(

翩然(

孕育(

簌簌(

候鸟(

农谚(

悬殊(

海棠(

·
·
·
·
·
·
m0ng
pi1n
y
n
s
h8u
yàn
·
xu2n
shū
预习思考
学习字词
·
·
t2ng
预习思考
多音字

)记载、载入史册

)装载、风雪载途

zài
z3i

)翘课、翘尾巴

)连翘、翘首以待

qi2o
qiào

)参差不齐

)参考、参观

)人参

c1n
c9n
sh9n
翩然:形容动作轻快的样子。
孕育: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
销声匿迹:本义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这里指昆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衰草连天:指很多草枯黄败落的样子。
理解词义
预习思考
载途: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悬殊:相差很远。
短促:(时间)极短;急促。
预习思考
初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思考问题
初读课文
逻辑顺序
返回
2.本文讲了哪些内容?
初读课文
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意义。
决定物候现象的主要因素。
物候学研究的意义。
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包含哪些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划分层次
初读课文
第一部分(1—3)
第二部分(4—5)
第三部分(6—10)
以四季为序,从人们熟悉的自然现象说起,自然地引出什么是物侯、什么是物侯学等问题。
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说明决定物侯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纬度差异、经度差异、高下差异、古今差异。
初读课文
第四部分(11—12)
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1.阅读第一部分(1—3),回答下面的问题。
(1)第1—3段是怎样将“物候”这一科学概念一步步引出来的?
先描绘四季变迁的景象
草木枯荣、候鸟迁徙等动植物的变化与气候之间存在关联
最后指出,这些“大自然的语言”就是物候
返回
精读课文
(2)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物候
草木枯荣、候鸟来去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
物候学
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精读课文
2.阅读第二部分第4段,说一说中“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一句中的“这里”具体指什么。
“这里”具体指代物候观测的手段复杂灵敏,物候观测的数据综合性强,应用到农事活动中简单而易掌握。
精读课文
(1)第6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阅读第三部分(6—10),回答下面的问题。
提出疑问,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对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的说明。
精读课文
(2)第7—10段说明的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有哪些?
纬度
经度
高下差异
古今差异
精读课文
(3)影响物候的四个因素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不能调换。课文在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时,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或由主到次),依次排列,纬度影响最大,所以先说;经度差异次之,放到第二位;高下差异又次之,放到第三位;古今差异影响最小,所以最后说。另外,前三者都是空间因素,古今差异是时间因素。这四个因素是按照逻辑顺序说明的,条理清晰。
精读课文
①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
②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
③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
④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⑤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4.阅读第四部分(11—12),概括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横线处。
(只填序号)
(1)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
得多。
A.灵验
B.灵敏
C.灵活
D.灵便
(2)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
是必
要的。
A.观察
B.观测
C.预测
D.观望
B
B
跟踪检测
返回
2.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
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
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③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④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剖麦插
禾。”
A.②④①③
B.②①④③
C.①③②④
D.①④③②
跟踪检测
B
3.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阳春三月,广州已是花团锦簇,而北京的柳枝才刚刚抽
芽。
B.上海的春天要比武汉来得早,榆叶梅开花也比武汉要早。
C.南京紫金山脚下的玄武湖边的海棠盛开的时候,紫金山
顶上的海棠才刚刚打朵儿。
D.四月青藏高原的念青唐古拉雪山上白雪皑皑,而武汉大
学樱花绚烂。
跟踪检测
B
课文中说“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上海和武汉的纬度差不多,但是上海临海,所以上海的春天要比武汉来得迟。(共25张PPT)
第2课时
5.大自然的语言
统编版
·
语文
·
八年级(下)
1.分析本文的说明方法。(重点)
2.体会科普说明文形象、准确的语言特点。(重点)
学习目标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明白了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这节课,我们来探讨本文的说明方法和语言特色。
学情回顾
精读课文
精读课文
分析说明方法
1.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通过列举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具体说明
物候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举例子
速读课文,找一找文中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返回
精读课文
精读课文
2.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生物比作物候观测的“活的仪器”,生动形象,突出了生物在物候观测中的重要作用。用引号表示强调和特殊意义。
打比方
用生物与气象仪器作比较,突出了通过生物观测物候的特点——灵活多变,复杂多样。
作比较
精读课文
精读课文
3.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左右”一词,对“十天”进行了限定,表示大概,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列数字
举例子
精读课文
精读课文
4.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
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
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
精读课文
精读课文
5.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地说明经度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举例子
精读课文
精读课文
6.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
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说明什么是逆温层,体现了文章的科学性和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下定义
精读课文
精读课文
7.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举英国南部物候记录的例子,将“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与“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作比较,说明了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差异。
举例子
作比较
精读课文
精读课文
品味语言特色
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找出文中的句子并赏析。
“沉睡”“苏醒”两个词将大地人格化,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状态。
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生动形象
精读课文
精读课文
采用拟人手法,以灵动的语言表现出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反应,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2.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生动形象
精读课文
精读课文
“一定”在这里是“特定”的意思,起限制性作用,说明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只有在特定的高度上气温才比低处高,并不是所有高度都如此,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3.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准确严密
文本特色
1.用语严密,生动形象
文章语言准确严谨,如“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一句中,用“许多”,而不用“全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同时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如开篇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写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形象贴切。用“翩然”写燕子归来,写出了燕子轻盈灵动的姿态;用“簌簌”写秋风吹落叶,写出了秋天的肃杀景象,用“渐渐变黄”
写叶子颜色逐渐变化、枯萎的过程,写得有声有色,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精读课文
2.思路清晰,结构分明
全文共分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而且是按照逻辑顺序来写的。第一部分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第二部分话题转到农业生产上,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这部分也与文章结尾相互照应;第三部分写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最后一部分写研究物候学的重要意义,再次突出了“大自然的语言”,与第一部分相照应。全文思路清晰,结构分明,介绍的物候学知识通俗易懂。
精读课文
3.运用多种说明方法,通俗易懂
本文运用了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和下定义等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文章在说明有关问题时,举出了不同的事例,使文章具有说服力,且易于让读者明白。有的不仅举出了一般情况下的事例,还举出了特殊情况下(如逆温层)的事例。这样举例,具体而全面。值得注意的是,文章常常将举例子和作比较这两种说明方法结合在一起使用。
精读课文
本文运用通俗生动的语言介绍了物候、物候学,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提醒人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和研究,促进农业生产的大丰收。
课文主旨
返回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
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物候现象——物候和物候学)
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利用物候决定农事活动,简便易行
现象
课堂小结
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利用物候观测可及时调整,避免损失
纬度差异
经度差异
高下差异
古今差异
空间因素
——时间因素
本质
逻辑顺序
1.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1)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


(2)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跟踪检测
返回
举例子
下定义
作比较
打比方
(3)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


跟踪检测
举例子
作比较
列数字
2.下列关于本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标题“大自然的语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显得新颖别
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我国古代人民称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为物候。
C.本文运用了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按照从现象到本
质的说明顺序介绍了有关物候学的知识。
D.纬度、经度、高下和古今的差异这四个因素在决定物候现象来临方
面没有主次之分,位置可以随意调动。
跟踪检测
D
纬度、经度、高下和古今的差异是按照其影响程度依次论述的,位置不能随意调动。
1.“清明前,开秧田”是根据节气确定“开秧田”的时间。
2.“柳毛开花,点豆种瓜”是根据物候现象安排“点豆种瓜”的时间。
3.“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是根据物候现象“雨中蝉叫”预测天气情况。
4.“蚂蚁垒窝要落雨”“鱼跳水,有雨来”“燕子低飞要落雨”“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龟背潮,下雨兆”“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是根据动物的行为预测天气情况。
积累拓展
返回
包含的物候知识农谚
农忙季节到来时,人们需要依据天气时令安排生产,请你观察下面的图片,完成题目。
课后作业
返回
课后作业
(1)【关注时令】上面前三幅图片呈现的是某地区的一组物候现象,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把它们描述出来。
夏季时分,布谷声声,小麦成熟,丰收过后便又要插秧。
课后作业
(2)【心系农事】晓华家种有数亩农田,父母利用农闲去了邻近城市务工,根据从上图中了解到的物候现象和本地区天气预报信息,请以晓华的身份给他们发送一条提醒短信。
爸爸妈妈,家里小麦已经成熟,近3天天气不错(3天后天气有变),适合收割,你们尽快回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