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声音是什么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它说明了
A.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
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快
2.关于“声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的传播速度总是340m/s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D.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可能不同
3.天坛公园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
)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
B.声音在墙壁中的传播
C.声音遇到墙壁后发生的反射现象?????????????????????????
D.声音遇到墙壁后被吸收
4.弹奏吉他时,琴弦振动发出美妙的乐音,用手掌按住琴弦就听不到琴音了,这是因为( )
A.琴弦发出的声音全被手吸收了
B.琴弦发出的声音被手掌挡住无法听到
C.琴弦被按住之后停止振动不再发出声音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5.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
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发现两次的声音不同;
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立即消失了.
A.
B.
C.
D.
6.下列各事物中,不属于声源的是
A.正在探测鱼群的“声呐”
B.在黑夜中飞行的蝙蝠
C.挂在胸前的哨子
D.振动的手臂
7.关于声音产生和传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的传播快慢与温度无关
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
C.物体的振动一旦停止,发声也随之停止
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最快
8.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这说明( )
A.发出声音的音叉在振动
B.超声波具有能量
C.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响度会变大
D.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速度会变小
9.下列选项中,声音不能在其中传播的是( )
A.气体
B.液体
C.固体
D.真空
10.如图,下列实验现象不能说明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是( )
A.扬声器播音泡沫粒跳动
B.音叉发声溅起水花
C.抽出空气铃声减弱
D.大钟发声球被弹起
11.古代的侦察兵为了及一早发现敌人骑兵的活动,常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以下解释正确是( )
A.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
B.声音不可以沿土地传播
C.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
D.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慢
12.如图所示,号称“天下第一鼓”的山西威风锣鼓队正在表演.当队员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时,鼓声就消失了,其主要原因是
A.手不能传播声音
B.手吸收了声波
C.手使鼓面停止了振动
D.手把声音反射回去
二、填空题
13.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由物体的_______产生,以_______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
14.弹钢琴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琴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_;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够传递_________.利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2
s后收到回波,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1
m/s,则此处海水的深度为_________m;利用此种方法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这是因为_________.
15.(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声现象.例如:笑树能发出笑声是因为果实的外壳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使其________发声;广场音乐喷泉的优美旋律是通过________传入我们耳中的.
17.王亮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小芳在另一端击打铁管,王亮先后听到两个响声,先听到的是由______传来的响声,这说明声音在______中传播比在______中要快。
18.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大小不同.根据以下小资料可知:多数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______(选填“大”或“小”),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受______影响.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
空气()
331
煤油()
1
324
空气()
340
水(常温)
1
500
空气()
346
海水()
1
531
19.小亮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创作了一部科幻小小说——《太空漫游记》.小说中有这样的描写:小明和小亮驾驶“女娲号”飞船漫游在太空,突然听到空中传来“隆隆”的雷声,之后又看见闪电四射.哇!太空真美啊!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指出这段文字中的一处科学性错误及判断依据.错误之处:________________;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开放性试题,答案合理即可).
20.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小明同学做了以下小结.请你在横线上为小明填上空缺.
(1)悠扬的笛声是_____振动产生的.
(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的原因是_____.
三、解答题
21.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小球被多次弹起,这说明了_______.
(2)如图乙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
(3)如图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________可以传声.
(4)如图丁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会发现______________,并由此推理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丽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丽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
(1)通过对上面的种种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
(2)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发出很大的响声,但是他看到桌子几乎没有振动,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
(3)小明、小丽等同学在探究出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
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东西做媒介;
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什么东西做媒介: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如右图所示,
随着向外不断抽气,结果发现手机铃声越来越_____。(填“大”或“小”)。
由此现象可以推理:猜想_____是正确的。
(4)探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步骤:
A.提出猜想假设
B.得出结论
C.分析归纳
D.实验研究
E.发现并提出问题
你认为小明他们的第二个探究活动依次采取的步骤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答案
1.A
2.D
3.C
4.C
5.D
6.C
7.C
8.A
9.D
10.C
11.C
12.C
13.振动
声波(或“波”)
14.音调
能量
1531
真空不能传声
15.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
空气能传播声音
将微小的振动放大
16.振动
空气
17.铁管
固体
气体
18.小
温度
19.听到空中传来的雷声
真空不能传声
20.空气柱
大于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或其他轻小物体)
空气
铃声越来越小
真空不能传声
2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在桌子上撒一些沙粒或细小的纸屑
小
①
EADCB
试卷第4页,总4页
试卷第7页,总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