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册4.1光的直线传播(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册4.1光的直线传播(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1-05 17:09: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年秋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册4.1光的直线传播
下列现象中不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造成的是(?

A.?先见闪电,后闻雷声???????????????????????????????????????????
B.?坐井观天,所见甚小
C.?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D.?日下立杆,其影立现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5km/s?????????????????
B.?月亮是光源
C.?光在同种介质中一定沿直线传播?????????????????????????
D.?光年是时间单位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许多优美的诗词既是对生活和自然现象的生动描述,也与物理知识紧密联系.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理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
A.?“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青山相对出”说明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B.?“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阴晴圆缺的月亮是自然光源
C.?“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轻舟”的运动是以山为参照物的
D.?“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水结冰是凝固现象
早在战国时期,我国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墨子就在研究小孔成像的现象。如图所示,他用蜡烛作为光源,在木板上钻了一个小孔,发现透过小孔的光能在墙壁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木板上的小孔一定是圆形的
B.?保持蜡烛和墙的位置不变,将木板向靠近墙的方向移动,蜡烛在墙上的像会变大
C.?小孔成像的特点是成倒立的虚像
D.?蜡烛在墙上成的像是实像
在北回归线以北的地方,早晨的影子在西方,中午的影子在北方,傍晚的影子在东方。从原理上来说,根据影子的长度或方向都可以计时,但根据影子的方向来计时更方便一些。日晷都是以影子的方位计时的,如图所示是安置的武汉某地的日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日晷是古代的“钟表”,是记录时间的工具????????????????
B.?日晷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能看见日晷上“子丑寅卯”等字,是因为光的反射?????
D.?图中日晷显示的时间大约是上午10点
如图所示,用自制针孔照相机在不同位置观察烛焰,有以下四句说法:①薄膜上出现烛焰的像是倒立的,②薄膜上烛焰的像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是放大的,③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推动内筒,增加筒长,烛焰的像变大,④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前推动内筒,烛焰的像更明亮.对于这四句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C.?①②????????????????????D.?①②③
利用激光测量地月距离,是20世纪60年代后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从地面向月球发射一束脉冲激光。激光被安装在月面上的反射器反射回来,地面上的计时器把激光往返地月的时间记录下来,这样就可以计算出地月距离。真空和空气中的光速均按3.0
108m/s计算,若计时器记录的时间为2.56
s,则地月距离约为(??

A.?3.84
108m??????????????B.?3.84
108km????????????????C.?7.68
108m????????????D.?7.68
108km
夏天,在茂密的树下常常看到一个个圆形的小亮斑,这些小亮斑其实是太阳倒立的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因为光在空气中沿________传播。在一张不透光的纸上打一个极小的“△”三角形孔,让太阳光垂直射到这张纸上经过这个小孔,这时在地面看到________(选填“圆形”、“三角形”或“方形”)小亮斑。
如图所示,在水平板上竖直固定一根直杆,并将其放在太阳光下。中午11:00----14:00之间,每过30分钟(中午12:00左右,每过15min)在直杆影子的顶端做一个记号,并测量影长。水平板上影子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小明分析实验数据发现影长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选填编号:①先变长后变短②先变短后变长③一直变长④一直变短)。
如图所示,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需将一端用半透明薄纸蒙好的圆筒插入易拉罐中,为了便于更清楚观察像,应在圆筒的________(填“A”或“B”)端是蒙上半透明薄纸。用制成的小孔成像观察仪观察静物时,移动圆筒位置,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距离,则光屏上像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如图所示,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小孔a处,它成像在距小孔b的半透明纸上,且a大于b,则半透明纸上的像是________的。(选填“放大”或“缩小”)
在模拟日食、月食的实验中,王老师画了图示。如果地球上观察到日食,这些人应该是位于________(选填“甲”或“乙”)处,此时月亮在________处(选填“A”、“B”或
“C”)。
晴天,我们常常可以在茂密的树下看到一个个圆形的小亮斑,这些小亮斑是太阳的________(实、虛)像、一张不透光的纸开一个极小的“Δ"形孔,太阳光垂直射到这张纸上,那么这个小孔在地面上产生的形状是________。
光在真空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_,太阳光透过茂密的树叶的缝隙,会在树下的地面上形成许多大小不同的________(选填“圆形”或“月牙形”)光斑,光斑大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试用光学知识解释“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为什么总是先看见闪电而后听到雷声?
画出小孔成像光路图。
如图,路灯下站着小明和小华两人,地上留下了他们的影子,通过作图确定路灯灯泡S的位置。
细心的小华同学通过观察发现,每当夜幕降临时,自己在不同路灯下的影子长短如图所示.
(1)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猜想小华同学的影子长度与哪些因素有关?________
(2)现用一个光源高度可调的台灯模拟“路灯”,用立起来的铅笔模拟“人”,如下图所示,请设计实验验证其中一个你的猜想。
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________。
实验步骤:________。
小明的实验小组用图甲所示的两个圆柱形纸质套筒做“探究小孔成像规律的实验,观察到像的大小不同,亮度也不同。
(1)关于像的亮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1: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
猜想2:与小孔的形状有关;
猜想3:与小孔的大小有关
①类比利用太阳光测凸透镜焦距时,光屏从焦点处远离透镜过程中,光斑越大越暗的现象,
可判断猜想1是________?的。
②验证猜想2时,固定烛焰、纸筒和半透明纸的位置,更换使用如图乙所示的三个小孔进行实验,分别观察比较所成像的亮度,他们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
③为验证猜想3,固定烛焰、小孔和光屏位置,只改变圆孔直径,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
圆孔直径/mm
小于1.0
1.0
1.5
2.0
2.5
4.0
像的清晰度
清晰
清晰
清晰
清晰
较模糊
模糊
像的明亮程度
——逐渐变亮→
实验现象表明:在小孔成像清晰时,________。
(2)实验小组对成像情况作进一步探究,固定烛焰、纸筒和半透明纸,位置如图甲所示。
①如图丙,在纸筒底部开孔.在中心开一个小孔,半透明纸上观察到一个像:开四个相同小孔,半透明纸上观察到________个。
②若在中心开一个大孔,并在大孔处放一合适的凸透镜,恰能在半透明纸看到一个清晰的像,则此像是________(放大/缩小)的倒立的实像。
答案部分
1.【答案】
A
2.【答案】
A
3.【答案】
B
4.【答案】
D
5.【答案】
D
6.【答案】
A
7.【答案】
A
8.【答案】
实;直线;圆形
9.【答案】
光的直线传播;②
10.【答案】
A;变大
11.【答案】
缩小
12.【答案】
甲;B
13.【答案】
实;圆形
14.【答案】
3×108
m/s;圆形;小孔离地面的距离不同
15.【答案】
解:因为光沿直线传播且不能穿过不透明的物体,所以“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16.【答案】
解:这是由于光的速度远远大于声音的速度,光传播得快,声音传播的慢造成的。
17.【答案】
解:如图所示;
18.【答案】
解;如图所示:
19.【答案】
(1)路灯的高度、人到路灯的距离
(2)刻度尺;①把台灯调到某一高度,把铅笔放在离台灯前某一位置,用刻度尺记录影子的长度;②保持铅笔到台灯的位置不变,多次调节台灯的高度,分别用刻度尺记录影子的长度;③比较影子的长度,得出结论
20.【答案】
(1)正确;没有保持面积相同;小孔越大,像的亮度越小
(2)四;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