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 课件+素材(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2《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 课件+素材(共3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06 16:20:49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22.《礼记》二则
统编版
·
语文
·
八年级(下)





1.积累文言词汇,疏通文意。(重点)
2.赏析文章多用对偶增强气势的特点。(重点)
3.理解“大同”社会的内涵。(难点)
学习目标
儒家学者早在2000多年前就曾对社会进行了美妙的设想,从孔子的天下归仁、近悦远来、四海之内皆兄弟到孟子的政治清明、君民同乐、百姓“亲睦”,再到荀子的上下协调、群居和一、四海之内若一家等等,无不勾画出一幅社会稳定和谐的美妙蓝图。今天我们学习的《大道之行也》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所勾勒的理想社会。
新知导入
《大道之行也》是《礼记·礼运》中的一段话,是孔子对学生说的一番话,主旨是阐明儒家思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礼运》是《礼记》中的篇名,大约是战国末期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孔子之名答问的著作。
创作背景
助学资料
“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大道之行也”的意思是“在大道施行的时候”。题目揭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文题解读
助学资料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矜寡孤独(


·
预习思考
学习字词

guān
·
·
朗读指导
初读课文
本文排比句、对偶句比较多,应读出层次感。部分句子朗读节奏划分示例:
故/人/不独亲/其亲。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货/恶其弃于地也。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是故/谋/闭而不兴。
故/外户而不闭。
返回
初读课文
给文章划分层次。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阐述了“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全文的总括语。描绘了“大同”社会的未来图景,表达了对“大同”社会的美好期待。
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梳理文章
精读课文
天下是公共的
返回
同“举”
培养
用作动词,以……为亲
父母
用作动词,以……为子
有终老的保障
职分,职守
女子出嫁
作乱害人
兴起
古人理想中的太平盛世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
、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精读课文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孩子,(要)使老人有终老的保障,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
精读课文
配。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不是一定要据为己有;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这样一来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的事)不会发生,于是(家家户户)都从外面带上门而不从里面闩上。这就叫作“大同”社会。
精读课文
精读课文
文言知识积累
1.选贤与能
通假字
(“与”同“举”)
1.大道之行也
古今异义
古义: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今义:大路
2.矜、寡、孤、独、废疾
者皆有所养
(“矜”同“鳏”,老而无妻)
精读课文
精读课文
2.不独子其子
古义:指子女
今义:现代汉语中专指“儿子”
3.男有分,女有归
古义:女子出嫁
今义:返回;归还
精读课文
精读课文
4.货恶其弃于地也
古义:财物
今义:货物
5.盗窃乱贼而不作
古义:作乱
今义:没有秩序;没有条理
精读课文
精读课文
一词多义

故人不独亲其亲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只是
老而无子

天下为公
不必为己
读wéi,表示判断,相当于“是”
读wèi,为了
精读课文
精读课文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天下为公
(“为”,表示判断)
不必藏于己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不必于己藏”)
2.倒装句
分析讨论
精读课文
1.“大同”社会的社会纲领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加以分析。
天下为公
政权(也可以把社会财富包括进来)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而不属于任何个人。
选贤与能
社会的管理者应由社会成员选举产生。选举的标准是“贤”和“能"(即德才兼备)。
讲信修睦
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要讲求诚信以消除欺诈,要崇尚和睦以止息争斗,使社会保持和平安定。
精读课文
2.“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加以分析。
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对这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地体现了全社会的关爱。
精读课文
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地工作。
“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
古代男耕女织,妇女在家也要从事蚕桑,这样才能丰衣足食。以上两个方面主要是就物质生活说的。
精读课文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这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它据为己有。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这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却没有“多得”的念头。
这主要是就人们的思想观念说的,因为只有树公心、去私心,才能达到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的境界。
精读课文
3.文章是如何描绘“大同”社会的未来图景的?
谋闭而不兴
外户而不闭
盗窃乱贼而不作
精读课文
4.你如何理解文中描绘的“大同”社会?
文中描绘的“大同”社会是一个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人人平等的社会。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多年以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所向往的目标,例如洪秀全、康有为、谭嗣同、孙中山等都曾受到过它的启发,它是我国社会思想史上一份宝贵的财富。
精读课文
5.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大同”社会与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有何联系。
“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如“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生活很幸福,而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表现。大同社会的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外户而不闭与世外桃源的没有战乱、和谐安定相似。
精读课文
6.本文多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请你找出来并加以分析。
1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对偶精严,音韵(平仄)相对,简洁凝练。
2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句式相同,表意相对,顺承自然。
对举男女应该得到的“待遇”,简明有力。
3
男有分,女有归。
精读课文
4
虽然不是严格的对偶,在语词上不一一相对,但句子结构、表意风格仍具有对偶和铺排的特点。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运用对偶句式,两相对举,结构相同,用词相对,语气一致,相互辉映,明快有力,连用铺排,强化了比喻说理的效果。
层次清晰
结构严谨
精读课文
文本特色
1
多用对偶
增强气势
2
本文通过阐述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特征,表达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课文主旨
返回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大道之行也
社会纲领
基本特征
大同
课堂小结
理想社会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互相关爱,人人都得到社会关爱
安居乐业,全社会亲如一家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谋闭不兴
盗乱不作
外户不闭
1.请将文中与下面句子意思相近的语句写出来。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路不拾遗。
跟踪检测
返回
(1)老有所终;幼有所长。
(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2.本文描述大同社会的人才选拔制度与福利保障体系是怎样的?
(可用原文语句回答)
跟踪检测
人才选拔: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福利保障: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五经”指的是《诗》《书》《礼》《易》《春秋》,与“四书”(《大学》《论语》《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五经”,“五经”是古代儒家经典,也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
《诗》,又称《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书》,即《尚书》,是我国古代王室诰命、誓辞和追述古代史迹的著作汇编。
《礼》,又称《礼记》,今传有戴德本、戴圣本等。
《易》,又称《易经》,它不仅对了解商周时代的哲学思想、社会生活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且还保存了一些相当罕见的商周史事材料。
《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书,按照年、月、日记载史事,以春秋代表四时,故名《春秋》。
积累拓展
返回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大道之行也》全文。
【乙】《桃花源记》全文。
课后作业
1.解释下列句中加红的词。
(1)选贤与能(

(2)不独子其子(

(3)屋舍俨然(

(4)寻病终(

同“举”,推举
以……为子
整齐的样子
随即,不久
返回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2)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甲】文构想的大同社会理想包含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述。
课后作业
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不是一定要据为己有。
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①人人都能受到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4.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听了之后为什么“皆叹惋”?
5.【乙】文的“世外桃源”与【甲】文的“大同”社会有什么关联之处?两文各自侧重于哪种表达方式?
课后作业
桃源外的世界依旧如此动乱、黑暗;桃源外的人不能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
两文反映的都是古人对理想(大同)社会的向往与追求;【乙】文“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甲】文“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甲】文侧重于议论,【乙】文侧重于记叙(或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