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级(上)科学同步测试卷
第一章 探索物质的变化(第4节)(上)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 学号______ 得分______
一、选择题
1.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其本质原因是 ( )
A. 都能与指示剂作用
B. 都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
C. 都能电离出金属阳离子
D. 都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2.下列化学方程式不能反映碱的共性的是( )
A. 2NaOH+CuSO4===Cu(OH)2↓+Na2SO4
B. 3NaOH+FeCl3===Fe(OH)3↓+3NaCl
C. Ca(OH)2+Na2CO3===CaCO3↓+2NaOH
D. 2NaOH+H2SO4===Na2SO4+2H2O
3.下列物质的名称、俗称和化学式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
A. 氢氧化钠、苛性钠、NaOH
B. 铁锈、氢氧化铁、Fe(OH)3
C. 熟石灰、消石灰、CaO
D. 熟石灰、石灰石、CaCO3
4.下列物质与水蒸气的混合物,既能用浓硫酸干燥,又能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的是( )
A. SO2 B. HCl C. CO2 D. O2
5.下列性质中,可以确定某物质属于碱的是( )
A.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B.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
C.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D.能与酸发生反应
6.航天员舱外服内含有与氢氧化钠性质相似的氢氧化锂(LiOH),它不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A.与二氧化碳反应
B.与盐酸反应
C.与氧化铁反应
D.与氯化铜溶液反应
7. 区分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不可用的试剂是( )
A.稀盐酸 B.酚酞试液 C.氯化钡溶液 D.氢氧化钙溶液
8.下列有关熟石灰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熟石灰又称为消石灰
B.熟石灰可由生石灰与水反应制得
C.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熟石灰可以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9.研究氢氧化钠性质实验中的部分记录如下,其中现象不合理的是( )
序号
实验
现象
A
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表面皿上,放置一会儿
固体受潮,逐渐溶解
B
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有氯化钠生成
C
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D
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
产生蓝色沉淀
10.将一定质量的Ba(OH)2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恰好完全反应,向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体的体积与加入稀盐酸的体积的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N点时,所得溶液的pH=7
B.Q点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只含有BaCl2
C.P至Q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OH)2+2HCl===BaCl2+2H2O
D.O至P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11.烧杯中盛有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渐加入过量10%氢氧化钠溶液,下列有关图像不正确的是( )
12.下列有关氢氧化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钾固体露置在空气中易变质
B.氢氧化钾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C.氢氧化钾溶液与氧化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D.2mL氢氧化钾溶液与1mL硫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13.小明同学学习了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后知道: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都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中能产生明显的现象。于是小明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 ?小明同学联想到在做“固体碘溶解在酒精中”的实验时,酒精作为溶剂,能溶解固体碘。酒精能否溶解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呢?小明查阅资料后获知:氢氧化钠不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但能溶解在酒精中形成无色、透明的溶液;氢氧化钠的酒精溶液与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化学性质相似;碳酸钠不与酒精反应也不溶于酒精。至此,小明同学对自己提出的问题有了清晰的解决方案。
(1)小明同学的解决方案是 。
(2)写出解决方案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
14.小黎同学为了进一步加深对“碱的化学性质”的理解,特邀你协助完成下列活动与探究:
(1)如图所示,在白色点滴板上进行实验,请将实验现象填入表中。
氢氧化钠溶液
氢氧化钙溶液
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____
____
(2)回忆检验二氧化碳的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二氧化硫(SO2)与氢氧化钠发生的反应与(2)的反应类似,写出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5.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氨水呈碱性。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NH4Cl)和熟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图1
(1)实验室可选图1中装置 做发生装置, 做收集装置。(均填字母)
(2)如图2,将胶头滴管中的少量水挤入盛满干燥氨气的烧瓶中,打开橡皮管上的止水夹,此时可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
2307590121285
图2
16.小希设计了一套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完成实验。
实验开始时,打开K2关闭K1,向其中通入CO2气体。一段时间后,关闭K2打开K1,继续通入CO2气体。
(1)以上实验是为了证明 。
(2)若要达到实验目的,预期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
17. 某化学小组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
(1)写出A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A、B两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洁净的烧杯,烧杯中出现蓝色沉淀。小组同学将烧杯中的物质进行了过滤,对滤液中成分有如下猜想:
【提出猜想】
甲:滤液中的溶质是Na2SO4 CuSO4
乙:滤液中的溶质是Na2SO4 H2SO4
丙:滤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
丁:滤液中的溶质是Na2SO4
【交流讨论】同学们对以上的猜想提出质疑,认为猜想____不合理,
理由是 。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5 BCADB 6-10 CBCBD 11-12 DA
填空题
能否让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明显的现象;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的酒精溶液中;CO2+2NaOH===Na2CO3+H2O
溶液变蓝;溶液变蓝;CO2+Ca(OH)2===CaCO3↓+H2O;SO2+2NaOH===Na2SO3+H2O
A ; C; 烧杯中的水由导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烧瓶内的溶液呈红色。因为NH3极易溶于水,使烧瓶内压强减小,故打开止水夹后,大气压将酚酞试液压入烧瓶,形成喷泉;又因为氨水呈碱性,可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烧瓶内溶液呈红色
_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开始时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变化,一段时间后氢氧化钙溶液变浑浊
(1) 2NaOH+CuSO4===Cu(OH)2↓+Na2SO4; (2) NaOH、Na2SO4 ;乙;如果滤液中含有稀硫酸,则不可能出现蓝色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