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六上第六课第二课时《丢丢铜仔》课件+教案+素材(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六上第六课第二课时《丢丢铜仔》课件+教案+素材(共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11-06 17:38:4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六课第二课时《丢丢铜仔》教学设计

时:1课时
1、教学策略/教学思路:本节课通过欣赏《外婆的澎湖湾》导入新课,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习由歌曲改编的乐曲《丢丢铜仔》,学习歌曲的背景,使得学生了解《丟丢铜仔》原为流传于宜兰及其附近地区的曲调,后来就以宜兰为名,称为“宜兰调”。歌词虽然完全改头换面,但是原来的轻快旋律和诙谐衬字依然保存了下来。是流行在台湾和福建闽南一带的民歌。“丢丢铜仔”的意思是模仿山洞里的滴水声。让学生通过学习台湾民歌,进而对其他民族的民歌产生兴趣。
2、教材分析:人民音乐出版社六年级上册歌曲《丢丢铜仔》选自《丢丢铜仔》选自《台湾情思一-中央民族乐团一丝竹徽音》,是指挥家赵咏山根据台湾民歌《丢丢铜仔》改编的。原乐曲形式为二段式,简短生动,全曲充满律动的趣味。改编的曲式大致和原曲相同,为二段式;而本乐曲经由二胡、柳琴、唢呐等乐器连接担任主旋律的演奏,展现了不同风格的情趣,再加上中间各段的快板变奏,更增添了几分活泼的气氛。
3、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身心的发展正处在由幼稚趋向自觉,由依赖趋向独立的半幼稚半成熟交错的矛盾时期。求知的欲望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音乐的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对各种音乐要素、音乐体裁都比较了解。能听辨一些常用的演奏乐器的音色,能视唱一些简单的乐谱等。这些都为课堂内的新课学习奠定了基础。
4、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体验感悟法。
5、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电子琴等
6、学生用具:课本
课题
《丢丢铜仔》
第2课时
学科
音乐
年级
六年级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聆听、欣赏,感受乐曲表达的情绪。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欣赏,说出第1、2段旋律不同的情绪。3、知识与技能:能听出乐曲的主奏乐器
重点
能听出乐曲的主奏乐器
难点
通过聆听、欣赏,说出第1、2段旋律不同的情绪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聆听欣赏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1、你能说说听到的歌曲的名字吗?2、这两首歌曲都是那个地方的歌曲?
学生认真听,回答老师的问题。
导入课题。
讲授新课
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台湾,去听听台湾的歌曲《丢丢铜仔》。初听乐曲:听听这首乐曲的旋律与哪一首歌相似?复听歌曲:听听乐曲是由什么乐器主奏的?介绍歌曲背景再听乐曲:欣赏合唱版的《丢丢铜仔》介绍歌曲背景随着音乐哼唱第一段旋律再听听
乐曲第1、2段旋律各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情绪。第1段活泼风趣第2段舒展优美声响游戏完整聆听,说说乐曲的结构。8、完整聆听,体会乐曲的情感。
回答老师的问题。
通过畅所欲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通过欣赏、你们是不是对《丢丢铜仔》又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让我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作力把这首歌曲用不同形式展现出来,演绎到我们的课堂中吧。请同学们分组设计多种表演形式,比比哪组做的好。 请每个小组轮流推荐一些同学演奏乐器看看哪组演奏的好。
积极参与小组表演并互评发挥小组合作的力量以及个人的才能,比一比哪组唱得好。
用分组活动来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信以及参与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成长。以创编的形式来进行扩展延伸,利于培养学生创作的灵感与兴趣,并巩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拓展延伸
听听改编的现代版《丢丢铜仔》,请同学们谈谈感受。
了解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知识面。
拓展了解
课堂小结
每个民族和地方都有不同的文化,我们要尊重它们,了解它们,请同学们在课下多多了解其他民族的歌曲。
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说出自己对歌曲的体会。
通过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有助于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板书
《丢丢铜仔》第1段
活泼风趣第2段
舒展优美
清晰、直观地展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及学习过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8张PPT)
《丢丢铜仔》
人音版
六年级上
丢丢铜仔
新知导入
01
你能说说听到的歌曲的名字吗?
《外婆的澎湖湾》
新知导入
《一只鸟仔》
新知导入
新知导入
这两首歌曲都是那个地方的歌曲?
宝岛台湾
新知讲解
02
1、初听乐曲
听听这首乐曲的旋律与哪一首歌相似?
《一只鸟仔》
欣赏民族管弦乐版的《丢丢铜仔》
2、复听乐曲
听听乐曲是由什么乐器主奏的?
唢呐
欣赏民族管弦乐版的《丢丢铜仔》
3、再听乐曲
欣赏合唱版的《丢丢铜仔》
《丟丢铜仔》原为流传于宜兰及其附近地区的曲调,后来就以宜兰为名,称为“宜兰调”。最初表现的是:二百多年前,山路上交通不便,伐木者为了从北部山区的宜兰运送木材到台北盆地的淡水,便将木材绑成木排,放在河里顺水西行。在从淡水回家的路上,他们边走边唱,唱成了这首歌。歌中的‘丢丢铜’是象声字,模拟他们经过的山洞里滴水落地的声音。后来,火车从台北通到宜兰,运送木材再也不必经过河道的急流险滩了。这首歌遂在流传中改成了一首表现孩子们迎接火车进山的欢快歌曲。歌词虽然完全改头换面,但是原来的轻快旋律和诙谐衬字依然保存了下来。是流行在台湾和福建闽南一带的民歌,两百多年前,顺水路运送木材的工作在返回宜兰的路上,常常唱着这首歌走过山洞。“丢丢铜仔”的意思是模仿山洞里的滴水声。
乐曲背景
欣赏乐曲
随着音乐哼唱第一段旋律
欣赏乐曲
再听听
乐曲第1、2段旋律各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欣赏乐曲
第1段
活泼风趣
欣赏乐曲
第2段
舒展优美
欣赏乐曲
声响游戏:模拟火车声,为第1段伴奏
模拟水滴声,为第2段伴奏
XX|XX(KaCi
KaCi)
X0
X0|X
0|



完整聆听
说说乐曲的结构?
欣赏民族管弦乐版的《丢丢铜仔》
ABA’三段体
完整聆听
请同学们完整聆听
欣赏民族管弦乐版的《丢丢铜仔》
跟着音乐哼一哼,体会乐曲情感
巩固拓展
03
巩固新知
请同学们分组设计多种表演形式,比比哪组做的好。
巩固新知
请每个小组轮流推荐一些同学演奏乐器看看哪组演奏的好。
拓展新知
听听改编的现代版《丢丢铜仔》,请同学们谈谈感受。
课堂小结
04
课堂总结
每个民族和地方都有不同的文化,我们要尊重它们,了解它们,请同学们在课下多多了解其他民族的歌曲。
板书设计
05
板书设计
《丢丢铜仔》
第1段
活泼风趣
第2段
舒展优美
作业布置
会唱《丢丢铜仔》第一段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