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课堂同步单元测试卷:5.2生活中的透镜(同步测试卷)
(测试时间:60min
满分:7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列情景中形成的像,属于实像的是( )
A.湖面的倒影
B.用放大镜看数字
C.小孔成像
D.
“海市蜃楼”
2.如图所示,小明用手机扫描共享单车上的二维码进行解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手机摄像头与近视眼镜的镜片的成像原理相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手机摄像头与远视眼镜的镜片的成像原理相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手机摄像头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二维码在镜头的一倍焦距点与两倍焦距点之间
D.手机摄像头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二维码在镜头的一倍焦距点与两倍焦距点之间
3.如图,是相同焦距拍摄的同一小孩的照片,则拍摄时,物距、像距的比较情况是( )
A.甲的物距、像距都比乙大
B.甲的物距、像距都比乙小
C.甲的物距比乙大,甲的像距比乙小
D.甲的物距比乙小,甲的像距比乙大
4.如图是小强用手机、透镜和纸盒自制的简易投影仪,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色墙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手机屏幕到透镜的距离应大于透镜的二倍焦距
B.白色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倒立、放大的实像
C.若用不透明的硬纸板遮住透镜的一部分,白色墙上的画面将不再完整
D.从各个角度都能清楚地看到白色墙上的像,是因为墙对光发生了镜面反射
5.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行车的尾灯是靠光的折射来引起后方车辆司机注意的
B.我们能看到投影屏幕上的画面,因为屏幕是光源
C.通过放大镜观察远处的景物,看到的是景物的倒立缩小的像
D.轿车内的行车记录仪,在拍摄录像时,物体在透镜一倍焦距内
6.如图所示,早期照相馆里摄影师取景时看到的像是倒立的。有几位同学对此现象展开了讨论:
甲.将照相机靠近两位照相的人,可以看到两位照相人的全身像
乙.调整相机和两位照相人之间的距离,人像变小时,应减小相机镜头和胶片之间的距离
丙.要使人像更亮,必须在两位照相的人身后进行“补光”
丁.现在的相机利用光学或电子技术,把倒立的像转变成正立的,便于观察
A.甲与乙
B.甲与丙
C.乙与丁
D.丙与丁
7.我们生活中常常都提到像:其中( )
①针孔照相机内所成的像,
②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
③放大镜成像,④汽车观后镜中的像,
⑤照相机成的像。
A.属于实像的是①④⑤
B.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C.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像是①②④
D.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像是③④⑤
8.在一个圆柱形水杯后放置一个小泥娃,透过水杯观察小泥娃的图象。改变泥娃与水杯的距离,下面是关于我们所能看到的像的特点,其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当泥娃比较靠近水杯时,可能看到泥娃的像只变粗不变高
B.当泥娃离水杯足够远时,可能看到泥娃上下倒立的像
C.当泥娃离水杯某一固定距离时,可能无论人眼在什么位置都看不清泥娃的像
D.人眼透过水杯看到的泥娃的像可能是虚像,也可能是实像
9.如图所示,白板上嵌入LED灯做成的两个发光箭头(图甲),用玻璃杯装半杯水放在白板前(图乙),人眼观察到位于下方的箭头发生了变化,根据此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玻璃杯下半部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B.下方箭头是利用凸透镜形成的虚像
C.下方箭头成像原理在生活中应用是照相机
D.乙图看到上方箭头是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10.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拍摄的风景区中“天地桥”的照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石拱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所形成的虚像
B.倒影看起来比桥本身暗一些,主要是因为桥的光射到水面时,有一部分发生了折射
C.小明发现石拱桥没有全部进入照相机取景框内,这时他应该远离石拱桥,并将镜头前伸
D.该照片的照相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可用来矫正远视眼
11.如图所示是用投影仪放影投影片的示意图。若使屏幕上的字大一些,并且还是清楚的,可行的办法是( )
A.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将镜头向下移动
B.只需将投影仪远离屏幕
C.使投影仪靠近屏幕,同时将镜头向上移动
D.只需将投影仪靠近屏幕
12.小明在物理实验室里把一个透明圆柱形试管装满水塞上塞子后横放,如图所示,再将该试管贴近书本,透过试管观看书本上的鹦鹉图片(圆圈中的鹦鹉图与书本中的鹦鹉图实际大小相等),则他所看到的虚像可能是( )
A.
B.
C.
D.
二、非选择题(共34分)
13.(6分)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镜,被拍摄的景物到镜头的距离
时,在胶片上得到
立缩小的
像.为了使胶片上的景物大一些,应将照相机与被照的景物的距离调
些,同时应将镜头与胶片的距离调
些。
14.(2分)无人机利用携带的焦距一定的微型摄像机进行航拍,来自地面景物的光通过摄像机镜头,会聚在感光晶片上,形成倒立、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当无人机上升时,须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镜头与感光晶片间的距离,才能拍摄到清晰地画面。
15.(3分)一幅如图甲所示的漫画立在桌面上。小霞把一个装水的玻璃杯放在漫画前,惊奇地发现:透过水杯看到漫画中的老鼠变“胖”了,还掉头奔向猫,如图乙。小霞观察分析:装水的圆柱形玻璃杯横切面中间厚,边缘薄,起到
(填“平面镜”、“凸透镜”或“凹透镜”)的作用,使图片横向放大、颠倒,透过水杯看到的是老鼠的
(填“实”或“虚”)像,此时老鼠到玻璃杯的距离满足
(填“f<u<2f”或“u>2f”)。
16.(4分)小林在家里拿爷爷的放大镜做实验。第一次小林通过放大镜看到书上的字如图甲所示,此时他看到的是字的______像;第二次小林通过放大镜看到书上的字如图乙所示,这时他。看到的是字的_______像(以上两格填“实”或“虚”)。从图甲到图乙的变化过程中,放大镜是逐渐________
(填“靠近”或“远离”)书本的。与图乙所反映的成像规律相同的光学仪器有______。
17.(4分)生活中常见以下光学现象:①小孔成像;②看穿衣镜中自己的像;③幻灯机屏幕上的像;④照相机拍照成像。其中一定成实像的是
;一定成倒立的像的是
;一定成放大像的是
。四种现象中,成像原理最接近的是
。
18.(3分)如图是十字路口处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的汽车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镜。A
、B
是一辆汽车经过十字路口时,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可以看出汽车是 摄像头(“靠近”、“远离”)。观察照片可以发现,几乎看不见车内的人,但车的外表却很清晰,是因为车内的人
,摄像头几乎无法成像。夜晚,为了不影响司机开车,车内应 。
19.(3分)“刷脸支付”成为了现在十分流行的支付方式,无需借助手机等工具,人为操作少,更加简单、高效。如图,它是通过摄像机镜头来捕捉人脸信息。摄像机镜头相当于一个
,所成的是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要使屏幕上的像大些,人脸应该离镜头
(选填“远”或“近”)些。
20.(5分)在信息化时代,相机和手机都是常用的图象采集设备.
(1)如图所示,用相机拍照时,在芯片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缩小的
像(选填“实”或“虚”).镜头靠近人时,像的大小将变
,此时像会
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用相机拍摄远近不同的物体时,通过伸缩镜头,使像清晰地成在芯片上,这个操作过程便是“调焦”,如图所示.
(2)小敏同学发现手机不能“调焦”但成像也基本清晰,她将手机拿到哥哥工作的大学实验室去探究,实验数据如表,根据表中数据,判断手机镜头的焦距大约为
次数
物理量
1
2
3
4
5
6
7
物距/m
10.00
5.00
2.00
1.00
0.50
0.10
0.05
像距/cm
0.500
0.501
0.502
0.503
0.505
0.526
0.556
A、5m
B、0.5m
C、0.05m
D、0.005m
(3)请分析,手机拍摄远近不同的物体不需要“调焦”的原因是
.
21.(2分)小明通过前面物理知识的学习,知道放大镜就是凸透镜。在活动课中,他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指纹,(图甲)看到指纹是
的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然后再用它观察远处的房屋,(图乙)看到房屋
的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八年级课堂同步单元测试卷:5.2生活中的透镜(同步测试卷)答案
(测试时间:60min
满分:7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列情景中形成的像,属于实像的是( )
A.湖面的倒影
B.用放大镜看数字
C.小孔成像
D.
“海市蜃楼”
答案:C
2.如图所示,小明用手机扫描共享单车上的二维码进行解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手机摄像头与近视眼镜的镜片的成像原理相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手机摄像头与远视眼镜的镜片的成像原理相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手机摄像头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二维码在镜头的一倍焦距点与两倍焦距点之间
D.手机摄像头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二维码在镜头的一倍焦距点与两倍焦距点之间
答案:B
3.如图,是相同焦距拍摄的同一小孩的照片,则拍摄时,物距、像距的比较情况是( )
A.甲的物距、像距都比乙大
B.甲的物距、像距都比乙小
C.甲的物距比乙大,甲的像距比乙小
D.甲的物距比乙小,甲的像距比乙大
答案:C
4.如图是小强用手机、透镜和纸盒自制的简易投影仪,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色墙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手机屏幕到透镜的距离应大于透镜的二倍焦距
B.白色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倒立、放大的实像
C.若用不透明的硬纸板遮住透镜的一部分,白色墙上的画面将不再完整
D.从各个角度都能清楚地看到白色墙上的像,是因为墙对光发生了镜面反射
答案:B
5.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行车的尾灯是靠光的折射来引起后方车辆司机注意的
B.我们能看到投影屏幕上的画面,因为屏幕是光源
C.通过放大镜观察远处的景物,看到的是景物的倒立缩小的像
D.轿车内的行车记录仪,在拍摄录像时,物体在透镜一倍焦距内
答案:C
6.如图所示,早期照相馆里摄影师取景时看到的像是倒立的。有几位同学对此现象展开了讨论:
甲.将照相机靠近两位照相的人,可以看到两位照相人的全身像
乙.调整相机和两位照相人之间的距离,人像变小时,应减小相机镜头和胶片之间的距离
丙.要使人像更亮,必须在两位照相的人身后进行“补光”
丁.现在的相机利用光学或电子技术,把倒立的像转变成正立的,便于观察
A.甲与乙
B.甲与丙
C.乙与丁
D.丙与丁
答案:C
7.我们生活中常常都提到像:其中( )
①针孔照相机内所成的像,
②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
③放大镜成像,④汽车观后镜中的像,
⑤照相机成的像。
A.属于实像的是①④⑤
B.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C.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像是①②④
D.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像是③④⑤
答案:B
8.在一个圆柱形水杯后放置一个小泥娃,透过水杯观察小泥娃的图象。改变泥娃与水杯的距离,下面是关于我们所能看到的像的特点,其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当泥娃比较靠近水杯时,可能看到泥娃的像只变粗不变高
B.当泥娃离水杯足够远时,可能看到泥娃上下倒立的像
C.当泥娃离水杯某一固定距离时,可能无论人眼在什么位置都看不清泥娃的像
D.人眼透过水杯看到的泥娃的像可能是虚像,也可能是实像
答案:B
9.如图所示,白板上嵌入LED灯做成的两个发光箭头(图甲),用玻璃杯装半杯水放在白板前(图乙),人眼观察到位于下方的箭头发生了变化,根据此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玻璃杯下半部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B.下方箭头是利用凸透镜形成的虚像
C.下方箭头成像原理在生活中应用是照相机
D.乙图看到上方箭头是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答案:C
10.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拍摄的风景区中“天地桥”的照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石拱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所形成的虚像
B.倒影看起来比桥本身暗一些,主要是因为桥的光射到水面时,有一部分发生了折射
C.小明发现石拱桥没有全部进入照相机取景框内,这时他应该远离石拱桥,并将镜头前伸
D.该照片的照相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可用来矫正远视眼
答案:C
11.如图所示是用投影仪放影投影片的示意图。若使屏幕上的字大一些,并且还是清楚的,可行的办法是( )
A.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将镜头向下移动
B.只需将投影仪远离屏幕
C.使投影仪靠近屏幕,同时将镜头向上移动
D.只需将投影仪靠近屏幕
答案:A
12.小明在物理实验室里把一个透明圆柱形试管装满水塞上塞子后横放,如图所示,再将该试管贴近书本,透过试管观看书本上的鹦鹉图片(圆圈中的鹦鹉图与书本中的鹦鹉图实际大小相等),则他所看到的虚像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C
二、非选择题(共34分)
13.(6分)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镜,被拍摄的景物到镜头的距离
时,在胶片上得到
立缩小的
像.为了使胶片上的景物大一些,应将照相机与被照的景物的距离调
些,同时应将镜头与胶片的距离调
些。
答案:凸透;大于二倍焦距;倒;实;小;大。
14.(2分)无人机利用携带的焦距一定的微型摄像机进行航拍,来自地面景物的光通过摄像机镜头,会聚在感光晶片上,形成倒立、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当无人机上升时,须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镜头与感光晶片间的距离,才能拍摄到清晰地画面。
答案:缩小
减小
15.(3分)一幅如图甲所示的漫画立在桌面上。小霞把一个装水的玻璃杯放在漫画前,惊奇地发现:透过水杯看到漫画中的老鼠变“胖”了,还掉头奔向猫,如图乙。小霞观察分析:装水的圆柱形玻璃杯横切面中间厚,边缘薄,起到
(填“平面镜”、“凸透镜”或“凹透镜”)的作用,使图片横向放大、颠倒,透过水杯看到的是老鼠的
(填“实”或“虚”)像,此时老鼠到玻璃杯的距离满足
(填“f<u<2f”或“u>2f”)。
答案为:凸透镜;实;f<u<2f。
16.(4分)小林在家里拿爷爷的放大镜做实验。第一次小林通过放大镜看到书上的字如图甲所示,此时他看到的是字的______像;第二次小林通过放大镜看到书上的字如图乙所示,这时他。看到的是字的_______像(以上两格填“实”或“虚”)。从图甲到图乙的变化过程中,放大镜是逐渐________
(填“靠近”或“远离”)书本的。与图乙所反映的成像规律相同的光学仪器有______。
答案:虚
实
远离
投影仪
17.(4分)生活中常见以下光学现象:①小孔成像;②看穿衣镜中自己的像;③幻灯机屏幕上的像;④照相机拍照成像。其中一定成实像的是
;一定成倒立的像的是
;一定成放大像的是
。四种现象中,成像原理最接近的是
。
答案:①③④;①③④;③;③④。
18.(3分)如图是十字路口处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的汽车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镜。A
、B
是一辆汽车经过十字路口时,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可以看出汽车是 摄像头(“靠近”、“远离”)。观察照片可以发现,几乎看不见车内的人,但车的外表却很清晰,是因为车内的人
,摄像头几乎无法成像。夜晚,为了不影响司机开车,车内应 。
答案:靠近
反射光线很暗
不开灯
19.(3分)“刷脸支付”成为了现在十分流行的支付方式,无需借助手机等工具,人为操作少,更加简单、高效。如图,它是通过摄像机镜头来捕捉人脸信息。摄像机镜头相当于一个
,所成的是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要使屏幕上的像大些,人脸应该离镜头
(选填“远”或“近”)些。
答案:照相机;缩小;近。
20.(5分)在信息化时代,相机和手机都是常用的图象采集设备.
(1)如图所示,用相机拍照时,在芯片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缩小的
像(选填“实”或“虚”).镜头靠近人时,像的大小将变
,此时像会
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用相机拍摄远近不同的物体时,通过伸缩镜头,使像清晰地成在芯片上,这个操作过程便是“调焦”,如图所示.
(2)小敏同学发现手机不能“调焦”但成像也基本清晰,她将手机拿到哥哥工作的大学实验室去探究,实验数据如表,根据表中数据,判断手机镜头的焦距大约为
次数
物理量
1
2
3
4
5
6
7
物距/m
10.00
5.00
2.00
1.00
0.50
0.10
0.05
像距/cm
0.500
0.501
0.502
0.503
0.505
0.526
0.556
A、5m
B、0.5m
C、0.05m
D、0.005m
(3)请分析,手机拍摄远近不同的物体不需要“调焦”的原因是
.
答案:(1)实
大
远离
(2)D
(3)手机镜头的焦距小,像距变化的范围小。
21.(2分)小明通过前面物理知识的学习,知道放大镜就是凸透镜。在活动课中,他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指纹,(图甲)看到指纹是
的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然后再用它观察远处的房屋,(图乙)看到房屋
的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答案:放大
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