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课堂同步单元测试卷: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步测试卷)word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课堂同步单元测试卷: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步测试卷)word版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1-05 20:23: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课堂同步单元测试卷: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步测试卷)
(测试时间:60min
满分:7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如图所示,通过图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如图所示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
B.图的成像特点与投影仪成像原理相同
C.图中在透镜左侧“戴”上近视镜,光屏向右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D.用遮光板挡住透镜的上半部,光屏上只出现像的下半部分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光具座上各元件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恰好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这一原理制成了照相机
B.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则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且像逐渐变小
C.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会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放大的像
D.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放在刻度线45cm处,适当移动光屏也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3.随着我国疫情高峰过去,全球疫情走势及防止境外输入成为焦点。3月12日19时钟南山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同医院重症监护团队一
起,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及美国重症监护方面的专家进行多方视频连线。下列有关说明正确的是(  )
A.摄像头工作时利用的是光的折射原理
B.此时人与摄像头的距离在镜头的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
C.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屏幕上的图象和文字,是因为光在屏幕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D.若要使屏幕中的人像更大,人应远离摄像头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记录实验数据并绘制了物距u和像距v之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
B.当u=8cm时,在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
C.实验过程中移动光屏,只要光屏上观察到像就可以直接利用光具座上的刻度尺读取此时物距所对应的像距大小
D.当物体从距凸透镜16cm处移到10cm处的过程中,其所成像逐渐变大
5.小明同学在第二届农博会上用数码相机拍摄下了同一个新品种彩色花菜的两张照片。如图所示,结合图片分析,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照相机的镜头与老花镜属于一类透镜
B.凸透镜能成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C.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照相机的镜头需要伸出来一些
D.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照相机的镜头需要缩进去一些
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凸透镜的焦距范围10cm<f<20cm
B.透镜右移,眼睛在光屏和透镜间,通过透镜看到正立的像
C.当蜡烛向焦点方向移动时,光屏要向右移动,在某一位置光屏再次成像时,物距的变化△u小于像距变化△v
D.若在透镜和蜡烛之间放近视镜片,应将光屏适当左移,可再次出现清晰的像
7.小明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成像规律实验,记录了光屏上成清晰像时的四组数据(如表),其中明显错误的一组是
组别




物距(厘米)
10
15
20
30
像距(厘米)
40
30
20
15
A.甲
B.乙
C.丙
D.丁
8.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用焦距分别为
f1、f2
的甲、乙两个凸透镜进行实验。先将点燃的蜡烛、透镜甲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后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图中未标出);再用透镜乙替换透镜甲,且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向左移动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图中光屏上的像是放大的
B.图中光屏上的像是缩小的
C.f1<f2
D.f1>f2
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乙中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未画出),则该像是倒立、等大的实像
B.若在图乙中将凸透镜移到55cm刻度线处,则将光屏移动到85cm刻度线处,可以再次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
C.若在图乙中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近视眼镜的镜片,则将蜡烛向左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
D.若在图乙中用塑料吸管对准A点沿垂直于纸面的方向持续用力吹气,发现光屏上“烛焰尖部”变模糊,则将光屏向右移动,“烛焰尖部”又会变清晰
10.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利用图甲测出了透镜的焦距后,正确安装并调节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图中将透镜向左移动适当的距离,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清晰的放大的像
B.若乙图中的透镜上有一个小飞蛾,则光屏上会得到一个飞蛾倒立缩小的像
C.在乙图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光屏上不能得到清晰的像
D.图乙的成像情况符合投影仪的原理
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判断正确的的是(  )
①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
②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15cm<f<20cm
③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动
④将近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要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光屏应靠近透镜
A.只有②和③
B.只有②和④
C.只有①和②
D.只有①和④
12.圆柱形玻璃杯后白纸上有一水平方向的箭头(如图所示)。慢慢向玻璃杯中注入水至水面高过箭头位置,透过玻璃杯看纸上的“箭头”,下列图中哪一种像符合放大镜的原理(  )
A.
B.
C.
D.
二、非选择题(共34分)
13.(2分)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如图所示,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刷脸”支付过程中,摄像头相当于
(选填“凸”或“凹”)透镜,面部经摄像头成倒立、
(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实像。
14.(3分)甲图为电影放映机,其成像原理如图乙所示。为让观众看到清晰的实像,应将胶片放在距离透镜
的位置(选填序号:①一倍焦距以内、②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③二倍焦距以外);当所成的像没有铺满荧幕,若保持荧幕位置不动,应将放映机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同时适当的
(选填“增大”或“减小”)镜头到胶片间的距离,才能得到清晰的图象。
15.(7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实验中,让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
(1)当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标尺上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出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像,这个像是
像(选填“实”或“虚”);
(2)请根据物距与像距大小关系,推断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填序号):
A.8cm
B.10cm
C.12cm
D.15cm
(3)把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了;
①小有为了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调整光屏向
移动(选填“左”或“右”);
②小芳不移动光屏,将一个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也变清晰了,则该眼镜片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的镜片;
(4)重新使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位置如图所示,然后把凸透镜换成平面镜,观察平面镜也能看到一个正立、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蜡烛的像,这个像位于标尺
cm刻度处正上方;把光屏移到这个像所在的位置,光屏上
(选填“有”或“没有”)这个像。
16.(4分)小明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装置如图甲所示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图甲中光屏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填序号)
A.28cm
B.18cm
C.8cm
(2)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调节一段距离后,要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填“左”或“右”)调节。
(3)若步骤(2)中未调整光屏的位置,则需在凸透镜前加一个
(填“凸”或“凹”)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倒立的像。
(4)若将印有字母“F”的纸片(图乙)放在离凸透镜5cm的地方,我们能看到的清晰的像是图丙中的
(填序号)。
17.(9分)【探究名称】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提出问题】小明通过前面物理知识的学习,知道放大镜就是凸透镜。在活动课中,他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指(图甲),看到手指
的像;然后再用它观察远处的房屋(图乙),看到房屋
的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他想: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进行猜想】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与
有关。
物体到凸透
镜的距离/cm
光屏上像到凸
透镜的距离/cm
光屏上像
的大小
1
40
13.5
缩小
2
30
15
缩小
3
20
20
等大
4
15
30
放大
5
10
光屏上没有像
6
8
光屏上没有像
【设计并进行实验】
(1)小明在图丙所示的光具座上,不断改变蜡烛与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上表所示。
(2)实验中,当小明用白纸遮掉凸透镜的上半部分时,光屏上成像的情况是
A.只出现烛焰的上半部分的像      B.只出现烛焰的下半部分的像
C.仍然是完整的像,只是变暗些     D.成像情况像不受任何影响
(3)若小明改用焦距为12cm的另一凸透镜重做第4次实验,保持烛焰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他应将光屏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
【结论与应用】分析数据可知:
(1)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短,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

(2)保持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不变,适当移动凸透镜,光屏上最多能成
次像。
(3)光屏上没有成像的原因是

18.(9分)如题图所示,小李用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凸透镜的焦距为12cm。
(1)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要使光屏承接到一个倒立、
清晰的实像,具体的操作是:首先将光屏向右移动,
,直到找到最清晰的像,日常生活中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2)当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会变短,烛焰的像会往
偏离光屏中心。
(3)请你指出用烛焰作为发光物体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存在的两点不足
之处:①
;②

八年级课堂同步单元测试卷:5.3凸透镜成像规律(同步测试卷)答案
(测试时间:60min
满分:7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如图所示,通过图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如图所示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
B.图的成像特点与投影仪成像原理相同
C.图中在透镜左侧“戴”上近视镜,光屏向右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D.用遮光板挡住透镜的上半部,光屏上只出现像的下半部分
答案:C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光具座上各元件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恰好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这一原理制成了照相机
B.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则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且像逐渐变小
C.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会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放大的像
D.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放在刻度线45cm处,适当移动光屏也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答案:B
3.随着我国疫情高峰过去,全球疫情走势及防止境外输入成为焦点。3月12日19时钟南山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同医院重症监护团队一
起,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及美国重症监护方面的专家进行多方视频连线。下列有关说明正确的是(  )
A.摄像头工作时利用的是光的折射原理
B.此时人与摄像头的距离在镜头的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
C.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屏幕上的图象和文字,是因为光在屏幕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D.若要使屏幕中的人像更大,人应远离摄像头
答案:A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记录实验数据并绘制了物距u和像距v之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
B.当u=8cm时,在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
C.实验过程中移动光屏,只要光屏上观察到像就可以直接利用光具座上的刻度尺读取此时物距所对应的像距大小
D.当物体从距凸透镜16cm处移到10cm处的过程中,其所成像逐渐变大
答案:D
5.小明同学在第二届农博会上用数码相机拍摄下了同一个新品种彩色花菜的两张照片。如图所示,结合图片分析,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照相机的镜头与老花镜属于一类透镜
B.凸透镜能成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C.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照相机的镜头需要伸出来一些
D.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照相机的镜头需要缩进去一些
答案:D
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凸透镜的焦距范围10cm<f<20cm
B.透镜右移,眼睛在光屏和透镜间,通过透镜看到正立的像
C.当蜡烛向焦点方向移动时,光屏要向右移动,在某一位置光屏再次成像时,物距的变化△u小于像距变化△v
D.若在透镜和蜡烛之间放近视镜片,应将光屏适当左移,可再次出现清晰的像
答案:C
7.小明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成像规律实验,记录了光屏上成清晰像时的四组数据(如表),其中明显错误的一组是
组别




物距(厘米)
10
15
20
30
像距(厘米)
40
30
20
15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A
8.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用焦距分别为
f1、f2
的甲、乙两个凸透镜进行实验。先将点燃的蜡烛、透镜甲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后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图中未标出);再用透镜乙替换透镜甲,且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向左移动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图中光屏上的像是放大的
B.图中光屏上的像是缩小的
C.f1<f2
D.f1>f2
答案:BD
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乙中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未画出),则该像是倒立、等大的实像
B.若在图乙中将凸透镜移到55cm刻度线处,则将光屏移动到85cm刻度线处,可以再次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
C.若在图乙中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近视眼镜的镜片,则将蜡烛向左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
D.若在图乙中用塑料吸管对准A点沿垂直于纸面的方向持续用力吹气,发现光屏上“烛焰尖部”变模糊,则将光屏向右移动,“烛焰尖部”又会变清晰
答案:C
10.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利用图甲测出了透镜的焦距后,正确安装并调节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图中将透镜向左移动适当的距离,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清晰的放大的像
B.若乙图中的透镜上有一个小飞蛾,则光屏上会得到一个飞蛾倒立缩小的像
C.在乙图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光屏上不能得到清晰的像
D.图乙的成像情况符合投影仪的原理
答案:A
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判断正确的的是(  )
①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
②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15cm<f<20cm
③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动
④将近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要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光屏应靠近透镜
A.只有②和③
B.只有②和④
C.只有①和②
D.只有①和④
答案:A
12.圆柱形玻璃杯后白纸上有一水平方向的箭头(如图所示)。慢慢向玻璃杯中注入水至水面高过箭头位置,透过玻璃杯看纸上的“箭头”,下列图中哪一种像符合放大镜的原理(  )
A.
B.
C.
D.
答案:A
二、非选择题(共34分)
13.(2分)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如图所示,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刷脸”支付过程中,摄像头相当于
(选填“凸”或“凹”)透镜,面部经摄像头成倒立、
(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实像。
答案:凸;缩小。
14.(3分)甲图为电影放映机,其成像原理如图乙所示。为让观众看到清晰的实像,应将胶片放在距离透镜
的位置(选填序号:①一倍焦距以内、②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③二倍焦距以外);当所成的像没有铺满荧幕,若保持荧幕位置不动,应将放映机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同时适当的
(选填“增大”或“减小”)镜头到胶片间的距离,才能得到清晰的图象。
答案:②;左;减少。
15.(7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实验中,让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
(1)当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标尺上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出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像,这个像是
像(选填“实”或“虚”);
(2)请根据物距与像距大小关系,推断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填序号):
A.8cm
B.10cm
C.12cm
D.15cm
(3)把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了;
①小有为了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调整光屏向
移动(选填“左”或“右”);
②小芳不移动光屏,将一个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也变清晰了,则该眼镜片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的镜片;
(4)重新使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位置如图所示,然后把凸透镜换成平面镜,观察平面镜也能看到一个正立、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蜡烛的像,这个像位于标尺
cm刻度处正上方;把光屏移到这个像所在的位置,光屏上
(选填“有”或“没有”)这个像。
答案:(1)实
(2)C
(3)①左
②远视
(4)等大
80
没有
16.(4分)小明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装置如图甲所示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图甲中光屏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填序号)
A.28cm
B.18cm
C.8cm
(2)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调节一段距离后,要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填“左”或“右”)调节。
(3)若步骤(2)中未调整光屏的位置,则需在凸透镜前加一个
(填“凸”或“凹”)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倒立的像。
(4)若将印有字母“F”的纸片(图乙)放在离凸透镜5cm的地方,我们能看到的清晰的像是图丙中的
(填序号)。
答案:(1)B
(2)左
(3)凹
(4)A
17.(9分)【探究名称】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提出问题】小明通过前面物理知识的学习,知道放大镜就是凸透镜。在活动课中,他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指(图甲),看到手指
的像;然后再用它观察远处的房屋(图乙),看到房屋
的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他想: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进行猜想】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与
有关。
物体到凸透
镜的距离/cm
光屏上像到凸
透镜的距离/cm
光屏上像
的大小
1
40
13.5
缩小
2
30
15
缩小
3
20
20
等大
4
15
30
放大
5
10
光屏上没有像
6
8
光屏上没有像
【设计并进行实验】
(1)小明在图丙所示的光具座上,不断改变蜡烛与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上表所示。
(2)实验中,当小明用白纸遮掉凸透镜的上半部分时,光屏上成像的情况是
A.只出现烛焰的上半部分的像      B.只出现烛焰的下半部分的像
C.仍然是完整的像,只是变暗些     D.成像情况像不受任何影响
(3)若小明改用焦距为12cm的另一凸透镜重做第4次实验,保持烛焰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他应将光屏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
【结论与应用】分析数据可知:
(1)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短,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

(2)保持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不变,适当移动凸透镜,光屏上最多能成
次像。
(3)光屏上没有成像的原因是

答案为:放大;缩小;蜡烛到透镜的距离;C;远离;(1)大;(2)2;(3)u≤f。
18.(9分)如题图所示,小李用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凸透镜的焦距为12cm。
(1)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要使光屏承接到一个倒立、
清晰的实像,具体的操作是:首先将光屏向右移动,
,直到找到最清晰的像,日常生活中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2)当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会变短,烛焰的像会往
偏离光屏中心。
(3)请你指出用烛焰作为发光物体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存在的两点不足
之处:①
;②

答案:(1)放大
在承接到像的位置左右移动光屏,比较像的清晰度注意观察光屏上的像
投影仪
(2)上(3)①无法判断烛焰所成的实像是否与烛焰左右相反
②烛焰的形状不稳定
③不易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④蜡烛变短,像偏离光屏中心
⑤烛焰(或蜡烛)亮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