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育才学校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二地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某校地理社团进行了网上模拟探究活动,图中表示模拟探究的区域和探险路线。读图完成下列1-2题。
1.下列地理现象与主要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
A. ①与②自然带不同—纬度位置不同
B. ①与⑦植被相似—大气环流相同
C. ④与⑤气候不同—海陆位置不同
D. ⑤与⑥自然带不同—海拔不同
2.关于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②地冬季寒冷少雨
B. ④地自然带以热带雨林为主
C. ⑥地的主要农作物是油橄榄、葡萄
D. ⑦地位于板块边界,多火山、地震
读图,回答下列3-4题。
3.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农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 土壤不同 B. 热量不同 C. 降水不同 D. 地形不同
4.下列能够正确体现乙图所示区域特征的有( )
①有广泛分布的黑土 ②雨热同期,大陆性气候稍强
③水稻土 ④水田 ⑤水稻种植业 ⑥综合性工业基地 ⑦重工业基地 ⑧旱地耕作业
A. ①②③④ B. ③④⑤⑥ C. ⑤⑥⑦⑧ D. ①②⑦⑧
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是这样看待中国的:他首先把中国分成东部与西部,再分别分成南北两部分,形成如图中所示①②③④四块区域,并把四块区域命名为“黄色中国”“绿色中国”“银色中国”和“金色中国”。读图完成下列5-6题。
5.关于图中各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决定各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是气候和地貌
B. 各区域间具有明确的界线
C. 各区域内部没有明显的分异
D. 各区域间不存在广泛的联系
6.各色分区与主要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
A. ①—“金色中国”—海陆位置影响
B. ②—“银色中国”—纬度位置影响
C. ③—“绿色中国”—流水侵蚀作用
D. ④—“黄色中国”—流水侵蚀作用
下图是“某区域不同时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7-8题。
7.有关该区域20世纪80年代初聚落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聚落沿河流、交通线分布明显
B. 受地形影响,聚落间联系不便
C. 聚落间均有便捷交通线路相连
D. 该区域位于我国西南地区
8.下列不属于该区域20多年来发生的明显变化的是( )
A. 交通条件明显改善 B. 矿产资源得到开发
C. 旅游业的兴起 D. 再城市化明显
下图为“安徽省铜陵市和黄山市三大产业结构图”。读图,完成下列9-10题。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第一产业比重铜陵市较小
B. 黄山市第三产业比重大于第二产业
C. 第二产业比重黄山市较大
D. 第三产业为铜陵市的支柱产业
10.造成铜陵市和黄山市产业结构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 资源禀赋 B. 人口结构 C. 城市化水平 D. 科技实力
1月14日《京华时报》消息,中粮开卖“沙漠小米”推进荒漠化治理。专家介绍,相对于玉米、小麦等当地传统作物,平均每亩沙漠小米可节约400立方米水。通过种植沙漠小米,可为当地节约大量的绿洲地下水,延缓沙漠蔓延。下图为“我国某地区荒漠化形势图”。读图完成下列11-12题。
11.甲所处的绿洲地区自从推广种植“沙漠小米”之后,荒漠化速度得到了有效控制。这间接说明该地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 过度樵采 B. 水资源利用不当 C. 过度开垦 D. 过度放牧
12.乙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土地盐碱化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
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③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
④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读“世界主要森林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13-14题。
13.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原始森林面积最大的两种类型分别是( )
①热带雨林 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③温带落叶阔叶林 ④亚寒带针叶林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4.在热带雨林系统中,你认为最主要而且是最容易遭到人类破坏的部分是( )
A. 热带雨林的土壤层
B. 热带雨林的地上植物
C. 热带雨林的动物
D. 热带雨林的根系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荒漠化状况图”。读图,回答下列各15-16题。
15.图示区域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有( )
①过度放牧 ②环境污染加剧 ③地处西北内陆,降水稀少 ④过度农垦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16.下列对图中荒漠化扩展及治理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华北大部分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B. 荒漠化正向东、向北推进
C. 土地荒漠化的扩展与冬季风有关
D. 在绿洲内部采取封沙育草等工程措施进行治理
读克里希纳河水系分布图,完成下列17-18题。
17.根据图示信息可以推断,20世纪60年代以来,克里希纳河中上游地区( )
A. 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导致土地荒漠化
B. 砍伐森林和矿山开采加剧水土流失
C. 修建铁路和城市扩张导致地面沉降
D. 修建库坝和过度灌溉致使土地盐碱化
18.为防治克里希纳河下游平原地区的旱涝灾害,合理的措施是( )
A. 加固加高河岸堤防
B. 控制工农业用水量
C. 建设梯级大坝
D. 积极发展节水农业
黄河上游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水能资源丰富,被誉为我国水电建设中的“富矿”。读图回答下列19-20题。
19.该河段进行梯级开发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①海拔高 ②河流流量大 ③水位季节变化大 ④河流落差大 ⑤水库移民较少
A. ②④ B. ①② C. ③④ D. ④⑤
20.河流上游的梯级开发对中下游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有( )
①减轻旱涝灾害威胁 ②增加年径流量 ③改善枯水期水质 ④提高地下水水位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甘肃玉门是中国第一个大型石油基地,但近年来资源趋于枯竭。目前甘肃省正在河西走廊建设千万千瓦级发电基地,打造“陆上三峡”,玉门是其主战场。下图为“河西走廊”简图。读图回答下列21-22题。
21.河西走廊能够建设千万千瓦级发电基地的主要原因是( )
A. 风—电能源丰富
B. 油—电能源丰富
C. 水—电能源丰富
D. 煤—电能源丰富
22.助推玉门成为“陆上三峡”主战场的因素是( )
A. 地形 B. 气候 C. 风力 D. 太阳辐射
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的河流,读伏尔加河流域简图和河流大坝模式图,回答下列23-24题。
23.伏尔加河流域的特征是( )
A. 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春季为汛期
B. 多山地,落差大,水能丰富
C. 无结冰期,主要参与海陆间循环
D. 常年盛行西风,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
24.伏尔加河流域梯级开发采用低坝模式的原因最可能是( )
A. 调节洪水能力强 B. 节约土地资源
C. 有利于水生生物生长 D. 溃坝的威胁性小
读怒江大峡谷示意图,完成下列25-27题。
25.图示地区地理环境比较脆弱,人们面临最严重的生态问题是( )
A. 荒漠化 B. 水土流失 C. 泥石流 D. 地震
26.最可能直接导致大峡谷生态破坏的常见原因是( )
A. 人类开发 B. 气候变暖 C. 季风强弱 D. 构造运动
27.兼顾怒江大峡谷的开发与保护,正确的做法是( )
A. 边采伐边造林,使青山永在
B. 只采伐森林,不开发矿产
C. 设立自然保护区,适当开发旅游观光
D. 封山育林,建设大型水电站
“呼包银榆经济区”地处内陆腹地,资源优势得天独厚,是国家综合能源基地、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国家向北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高地。读图,完成下列28-30题。
28.该经济区能源开发的不利条件主要是( )
A. 地表起伏 B. 优质土地资源短缺
C. 气候条件恶劣 D. 水资源短缺
29.合理开发利用该基地能源资源的有效措施是( )
①加大科技投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②禁止开发利用,防治环境污染 ③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④实施环保标准,加强矿区土地复垦与绿化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30.该经济区开发中,有可能形成的合理产业链是( )
A. 煤矿开采、火电厂、金属冶炼
B. 煤矿开采、铁矿开采、汽车厂
C. 油气开采、油气化工、汽车零配件厂
D. 煤矿开采、油气开采、金属矿产开采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天山以南(含南麓),昆仑山以北(含北麓),称之为南疆。南疆幅员辽阔,大致处于35°~42°N之间,气候干旱少雨,塔克拉玛干沙漠周围有许多绿洲,棉花种植面积较大。
(1)从地理位置、地形角度分析南疆气候特征。
(2)分析南疆河流特征,并说明理由。
(3)列举南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说明理由。
32.依据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以下各题。(12分)
材料一 100多万年前的第四纪更新世时期,银川平原是一个由断陷盆地形成的浩瀚大湖,直到黄河形成,沧桑巨变,逐渐出现冲积湖平原。平原顺黄河流向,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其中银川一带,是平原的沉降中心,地势低洼。银川湖泊湿地众多,一个众所周知的说法便是“七十二连湖”,而这些湖沼和引黄灌溉区的开发有很大关系。图1示意银川平原湿地分布,图2示意银川附近地区年蒸发量和年降水量分布。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银川湿地的储水量一度大幅下降。如今从黄河灌区逶迤而来的一条条水渠,将湖泊湿地重新连通,塞上湖城风采得以重现。
(1)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银川湖泊湿地众多的原因。
(2)简要分析20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银川湿地的储水量一度大幅下降的原因。
(3)银川市实施“生态立市”战略,计划在市郊建立一个面积大约是西湖5倍的人工湖,试从地理学的角度评价这一举措是否合理?
33.玛纳斯河流域开发是我国军垦成功的典范。一代代转业军官、支边青年和各族人民扎根边疆,使玛纳斯河流域成为了我国天然彩色棉花和优质瓜果生产基地。结合流域开发示意图与石河子气候资料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描述玛纳斯河的水文特征。
(2)分析过去玛纳斯河流域的灌区可能给当地带来的不利影响
(3)依托准格尔盆地丰富的油气资源,有人提议石河子市加快重化工业的发展。你赞同吗?请说明理由。
答案
1.A 2.C 3.B 4.B 5.A 6.A 7.A 8.D 9.A 11.B 12.C 13.D 14.B 15.D 16.C 17.B 18.C 19.A
20.D 21.A 22.A 23.A 24.B 25.B 26.A 27.C 28.D 29.D 30.A
31.(1)地理位置:地处中纬度,以温带气候为主;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气候干旱;
地形:盆地地形,地形封闭,水汽不易深入,降水少;边缘山地,相对海拔大,气候垂直差异明显。
(2)河流特征:以内流河为主;呈向心状分布;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流量较小;有结冰期等。
理由:盆地,地形封闭,四周高中部低;山地高大,有大量冰川;温带大陆气候降水稀少。
(3)影响:人口、城镇分布在盆地边缘;理由:内部为沙漠,边缘为绿洲,有水资源。
影响:贯穿盆地的交通线较少;理由:内部为沙漠,且沙漠规模大,沙丘流动性强。
影响:棉花种植面积大;理由:地广人稀,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河流提供灌溉水源。
32.(1)地面沉降,地势低洼,有利于贺兰山山洪汇集,形成湖泊;黄河自然裁弯取直,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宁夏平原灌溉面积大,大水漫灌、只灌不排,造成大量的渠间洼地积水成湖。
(2)20世纪60年代围湖造田发展农业;农业发展快,灌溉用水增加;20世纪90年代城市建设加快,围湖造陆。
(3)合理。有河流流经,可以保证湖水的补给与更新;当地气候干旱,可以调节小气候。
不合理。会占用大量耕地;当地气候干旱,降水少,水资源短缺;该地蒸发旺盛,人工湖会使水资源因蒸发加强而浪费掉;该地气候干旱,修建人工湖会导致地下水位的升高,导致土壤次生盐碱化。
33.(1)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径流量小;季节变化大,夏季为汛期;上游水量大,下游水量小;冬季有冰期或断流。
(2)浪费水资源,使本来紧缺的水资源更加紧张;河流流量小,渠灌使流入中下游流量减少,下游沙漠化扩大;河流中下游自然湿地、草地、水域和野生动物减少;渠灌在干旱地区极容易造成土壤盐渍化。
(3)赞同。 新疆(准格尔盆地内)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依托丰富油气资源发展重化工业,将资源进行深加工,可以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且可以平衡工业地域分布,加快西部开发。不赞同。 油气重化工业产品属于市场导向型产业,其消费市场主要在东部和中部地区;东部地区工业基础雄厚,科技力量强,可通过西气东输管道输往消费市场;发展重化工,可能使当地本身紧张的水资源更加紧张,农业与工业“争水”矛盾更加突出;重化工对当地生态破坏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