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自新世界)交响曲》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音乐:《第九(自新世界)交响曲》第二乐章。
2、音乐常识:英国管、交响乐、民族乐派。
3、音乐家:安东﹒利奥波德﹒德沃夏克。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第九(自新世界)交响曲》,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英国管的音色,交响乐的定义,认识作曲家德沃夏克。
2、通过聆听主题音乐,哼唱主题音乐,对旋律片段进行对比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的情感变化。
3、通过欣赏《第九(自新世界)交响曲》,感受、体验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唤起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感受、体验、分析《第九(自新世界)交响曲》第二乐章的音乐特点,在音乐中感受作曲家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感受德沃夏克在整部交响曲中所蕴含的情感。
【教学过程】
导入
观看视频 童声合唱《Going home》
师:正式上课前,我们先来听这样一首歌曲。
设问:这首歌曲在表达什么呢?
学生:思念故乡。
师:其实这首歌曲的旋律来自于一部交响曲的第二乐章,据说,这部交响曲首演时,当这个旋律响起,不少听众热泪盈眶,暗自悲泣。此后,这个主题便如添双翼,飞出第二乐章,飞出交响曲,被人们配上怀念故乡的各种歌词,成为一支流传甚广的歌曲。
出示课题《第九自新世界交响曲》
现在就让我们来听听它的原型
二、新课
1、聆听a主题
设问:这件乐器的音色有什么特点?
学生:忧郁的,忧伤的,闷闷的。
追问:大家知道这是什么乐器吗?
2、介绍英国管
师:(出示英国管图片)大家知道这件乐器是什么吗?
学生:单簧管……双簧管……
师:(介绍英国管)
设问:作曲家为什么选择这件乐器来表现这个乐段?
(提示:这段旋律所表达的忧伤是淡淡的还是激动的?)
师生总结:作曲家选择这件带着朦胧色彩的英国管来表现淡淡的乡愁。
3、哼唱主题a
出示主题a曲谱,师生一起哼唱旋律主题a。
4、聆听c主题,并出示谱例
设问:接下来,作曲家的乡愁依旧是淡淡的吗?
学生:更加浓郁了。
追问:音乐的什么地方能够体现出更加浓郁的忧伤呢?
提示:力度、旋律线、三连音
师生讨论得出:渐强的力度,下行的旋律线表达了作曲家低落的心情,而连续的三连音就好比是一个个孤独的漩涡,不断拉扯着作曲家往孤独的深渊陷落。
5、聆听d主题,并出示谱例
师:在这种孤独、压抑的情绪萦绕在作曲家心底的时候,音乐的色彩却发生了改变。
设问:音乐的色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旋律线
学生:色彩开始明亮起来。上行的旋律线仿佛是作曲家在回忆自己在故乡的美好过往。
追问:完整的旋律线是如何的呢?这又在表达什么呢?
学生:先上行,后下行。下行代表着孤独的现实。作曲家的思绪在孤独的现实和美好的回忆中来回游移。
7、全曲聆听第二乐章
设问:根据色块和文字的提示,画出这个乐章的结构框架。
结论:复三部曲式结构
三、拓展
1、交响曲的含义
师:我们从第二乐章中可以充分感受到作曲家那抹淡淡的乡愁,作曲家在1892年受邀离开祖国来到美国纽约音乐学院担任院长一职,那么它对这座城市的第一印象是怎样的呢?
出示《第九(自新世界)交响曲》四个乐章图示。
2、聆听第一乐章第一主题
设问:在作曲家眼中,美国纽约是一个怎样的城市呢?
学生:热闹的、繁华的、生活节奏很快……
追问:从哪里听出来这些特点?
学生:速度快、节奏紧凑、铜管乐和打击乐增强了力度和气势……
3、聆听第四乐章的第一主题
师:作曲家在第一乐章描述了他对美国的初步印象,在第二乐章表达了对祖国的无尽思念,在第三乐章加入了各种舞蹈素材来表现一幅幅舞蹈场景。可是他真的只想表达这些吗?有人说我们可以从作品的第四乐章中寻找答案,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个乐章的第一个主题。
设问:情绪如何?作曲家究竟想表达什么?
学生:喜悦的。
追问:为什么会有喜悦的心情?
提示:你在什么哪里听到过这段音乐?
学生:游戏的竞技环节。
师生总结:是一种战争胜利的喜悦。
4、简介作曲家
师总结:德沃夏克是19世纪非常重要的一位捷克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他在纽约任职之前,他的祖国就已经沦为他国的殖民地,当他来到美国,这个对他来说的一个崭新的世界,他感受到了一切都是那么的欣欣向荣,所以,所以在这部交响曲中还承载着他对祖国最终一定能够获得独立的希望和祝福。
课后作业:完整欣赏《第九(自新世界交响曲)》,并着重聆听第四乐章,找找音乐中是否有前三个乐章的音乐主题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