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教学设计
课题: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课时安排:2课时
课标要求:了解农业的地位、重要性,以及因地制宜发展的必要性。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的农业发展状况,了解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2.掌握农业的主要部门,理解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3.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过程与方法:
1.能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分析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2.能初步分析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3.根据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我国农业与发达国家农业间的差别,分析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和科技兴农的思想,并为农业发展好好学习,献计献策。
教学重点: 1.我国农业的地区差异。
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教学难点: 分析我国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异而导致的农业差异;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教学辅助手段: 板书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前一段时间,有一部纪录片红遍了中国大江南北,它的名字叫《舌尖上的中国》。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个产业:农业
(板书)第一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讲授新课]
同学们虽然生活在城市里,但对农业却并不陌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与农产品打交道。大家不妨把自己印象中的农业描述一下。(学生谈自己接触过或听说过的农业活动,或自己认为是农业活动的有哪些?)
(引导总结)同学们在谈的过程中,农业生产活动的对象是什么?(动物或植物)那么,像这样通过培育植物和饲养动物等方式来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统称为农业。
(板书)一、农业
1.概念
(练习巩固)用电脑打出以下农业活动让学生判断是否属于农业,以加深对农业概念的理解。养鸡 种花 人工养殖珍珠 打猎 采野生菌 养蚕 种果树 捕鱼
(承转过渡)农业类型多种多样,我们可依据一定的方法来进行分类。每一类即为一生产部门。
(板书)2.农业分类: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
依次引导:
2、按照劳动对象的不同,农业可包括 、 、 、 等部门。
种棉花、种花生属于(种植业)部门。
种茶、种毛竹属于(林业)部门。
养虾、养蟹属于(渔业)部门。
养鸡、养猪属于(畜牧业)部门。
(教师说明)农业有大有小,狭义的农业仅指种植业,而广义的农业则可包括农(种植业)、林、牧、副、渔五大部门。
(承转过渡)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许多物品都是以农产品为原料加工而成的,同学们,我们吃、穿、用等日常生活用品及工业产品中哪些是来源于农业呢?
(板书)3.农业的重要性
(学生活动)通过学生自己举例,体会农业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老师同时与学生进行归类板书。
(读图分析)用电脑打出课本图P75我们吃、穿、用等日常生活用品及工业产品中哪些是来源于农业呢?
①农业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必需的吃、穿、用等物质资料。
②农业还给工业生产提供大量的原材料和消费市场。
(承转过渡)同学们听过这样一句话吗“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同学们觉得在海南种植天山雪莲,在东北种植椰子树可以吗?这些说明了农业生产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呢?(通过学生讨论和简单分析,使学生明白农业生产有地区差异的观念)
(教师讲述)我国国土辽阔,气候、地形、水分等自然条件复杂,地区差别大,再加上全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等,导致全国的农业类型和发展状况在地区分布上有很大差异。
(板书)二、农业的地区分布差异
(板书)种植业
(承转过渡)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特别是种植业,一方面要求有适宜耕作的土地,另一方面要有农作物生长需要的光照、热量、水分等条件。它需要的是多种自然条件的组合。(画图)万物生长靠太阳,雨露滋润和苗壮。某一地区,即使其他条件都很优越,但只要有一个自然因素不适宜,都会成为发展种植业的限制因素。例如:云南的石林地区,降水充足,阳光充沛,但没有植物所能生长的土地,造成了旅游资源开发前长期的贫困。
(读图分析)现在,我们从宏观的角度看我国的主要农作物分布,可以看出哪些差异呢?
a.东西方向界线:400毫米年降水量线
(教师讲述)我们可以明显看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农作物分布广,种类多。而西部地区,分布较少,尤其是青藏高原地区。西部地区分布在地势低,水源充足的平原、河谷和绿洲。
b.南北方向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教师讲述)秦岭-淮河一线又可以看出,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
(承转)造成东西部农业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根据收集的气候、地形、水分、土壤等情况进行讨论)
(引导分析)1.北旱南水的耕地类型由什么原因造成?(北方降水比南方少,雨季短,水资源短缺)2.作物熟制北方少于南方是什么原因?(热量差异)
原因分析:
(归纳总结)可以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这些方面来分析。西部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地势高峻,以高原、山地为主;水、热、土配合较差,且人口稀少,农业发展历史较晚,农区小而分散,以畜牧业为主。东部是湿润、半湿润性季风气候,平原大部分分布在东部,水、热、土配合良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人口稠密,农业类型多样。
用同样的方式,我们可以对畜牧业、渔业、林业进行分析。
畜牧业东西差异:400毫米降水线
渔业:长江中下游
林业:东北林区、西南林区、东南林区
(原因总结)影响农业分布的因素有哪些:自然 人文因素分析
(板书)三、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承转过渡)人们常说“中国地大物博”,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明白了从农业上来看,物博是指农产品类型丰富多样,而这“地大”即土地辽阔,自然条件复杂正是这“物博”的主要原因,而复杂的自然条件也要求我们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分组讨论)同学们,假如现在你就是一个农业决策者,让你在以下不同地区选择农业类型,你会选哪一种,为什么?(用投影打出:内蒙古草原、成都平原、太行山区、长江沿岸等)学生分析后,老师评价。
(总结归纳)由大家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很大,每个地区都有农业发展上的优势与不足,在选择农业类型时必须考虑地域特点,才能做出合理的选择,促进农业的良性发展。即发展农业必须因地制宜。
(引导分析)怎样才能做到因地制宜?
(师生总结)
1.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的地方适合发展耕作业。例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大平原区等地区,这些地方地形、土壤、水源、气候条件相对来说都比较优越。
2.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的地方适合发展林业。既增加收入,又可保持水土,发挥森林的环境效益。
3.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但牧草生长良好地方,适合发展畜牧业。4.河湖较多,水资源充足的地方适合发展渔业。“宜林则林”“宜粮则粮”“宜牧则牧”“宜渔则渔”这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四大原则,违背这些原则不合理利用土地或利用过度都将遭到大自然的报复。
事例1: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为什么?(土壤差异、气候差异)
事例2:我国海南岛上香蕉树、四川盆地柑橘树、山东丘陵苹果树。为什么?(热量条件的差异)
事例3:我国农作物种植中,北方以小麦为主,南方以水稻为主。为什么?(水源条件差异)
(教师总结)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不仅要合理选择农业生产部门,还要合理选择农业生产的品种。
(事例巩固)投影打出以下资料
事例3:滇池水质清澈,以前是昆明市民的饮水之源,而现在滇池周围围湖造田,排放污水入湖成了劣五类的臭水。草海地区农民围湖造田的做法是否合理?为什么?(不合理,这种做法违背因地制宜的原则,破坏了草海地区的生态平衡)草海地区农民该怎么办?请你为他们出主意?(开放式讨论,教师给以归纳)
(板书)四、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板书)1.因地制宜、全面发展
(启思)为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对目前不合理利用产生的一些环境问题,该怎样补救呢?(学生答: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控制滥砍滥伐滥捕行为,畜牧业也应注意草地的承载量,同时注意对农业生态的保护,使农、林、牧、副、渔能协调持续发展,以达到农业结构合理化)
(事例巩固)农业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已引起我国人民高度重视,许多地方已经或正在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环境恶化,我们看云南省为保护林业所取得的成就。
(板书)2.建立商品粮基地
(引导分析):这些地方成为主要商品粮基地的原因是什么?(气候条件优越:都为湿润半湿润的季风气候区;地形平坦:都为河流中下游平原或三角洲地形,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平坦的地形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好处?(便于机械化操作,提高劳动效率)在商品粮基地,粮食生产专业化,可以大规模使用优良种子、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了单位面积粮食的产量,保证了国家对粮食的需求。
(提问启思)华北平原是我国三大平原之一,为什么没有成为商品粮基地呢?(当地人口稠密,消耗量较大)
(板书)3.科技兴农
(承转过渡)由于我国的各地在自然、人文和经济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别,所以各地农业发展方向也会有所不同。
(学生活动)对照活动3,让学生分析讨论我国东中西三地区农业发展方向差别及原因。从而加深对因地制宜的理解。(同时用电脑打出我国交通图、地形图、气候类型分布图便于学生对照分析)
(归纳总结)学生边分析,教师边引导学生总结:“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积极发展出口创汇农业”的地理条件:地势平坦,多平原、丘陵地形;降水丰富,热量充足,水热配合较好;交通发达,便于运输,临海,进出口方便,适于发展对外农业贸易;技术设备先进,信息来源广,居民众多,市场大。而“西部地区之所以要实行退耕还林,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主要是因为西部自然条件在发展耕作业方面处于劣势,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已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形势严峻,所以必须根据西部特点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
(课后思考)你生活的地方,农业生产面临哪些挑战?相应对策可以有哪些?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一、农业
1.概念
2.农业分类
3.农业的重要性
二、农业的地区分布差异
1.种植业 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
2.畜牧业
3.渔业
4.林业
三、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四、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