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送东阳马生序》2004—2011年中考语文阅读试题一网打尽及参考答案:97个试题(省市按音序排列)
2011年:15个试题
1(滨州市·2011)(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10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zhuàn)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②欺。”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选自《明史·宋濂传》)
注释: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②朕:皇帝自称。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标两处)(2分)
录 毕 走 送 了 不 敢 销 逾 约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余幼时即嗜学 嗜:
(2)弗之怠 弗:
(3)宋濂尝与客饮 尝:
(4)间问群臣臧否 臧: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诚然,卿不朕欺。
12.【甲】文段在读书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 ;【乙】文段在做人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 。(2分)
答案:(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10分)
9.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评分:共2分。每对一处得1分。
10.(1)爱好 (2)不 (3)曾经 (4)善,好
评分:共2分。每空0.5分
11.(1)因此人家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看到许多(各种各样的)书。
(2)真是(确实是)这样,你没有欺骗我。
评分:共4分。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12.读书方面围绕“勤奋刻苦”“博览群书”,做人方面围绕“正直”“坦诚待人”“与品德优秀的人交友”“背后不说人坏话”等要点回答即可。
评分:共2分。每空1分,答出其中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2(长春市·2011)(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单,门人弟手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侯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筐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腾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窝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蕴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9.本文的作者是 代文学家 (人名)。(1分)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援疑质理( ) ②礼愈至( )
③持汤沃灌( ) ④同舍生皆被绮绣( )
11.从作者的成长中我们不难看出,除勤奋刻苦外,他还有许多可贵的品质值得我们借鉴,请你把体会最深的两点写在下面。(2分)
1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青少年时期的作者所思所行尽在于这种“好”与“乐”中,选文部分写了他好学乐学的种种情形,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其中的两件事。(2分)
13.作者谈及青少年时期“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时,运用肖像描写,分别描 述了自己和同舍生的服饰,这是怎样的写法?他借此赠给马生的精神礼物是什么?<3分)
答案:(二)(15分)
9. 明 宋镰
10.①引、提出 ②周到 ③浇水、灌溉 ④通“披”,穿戴
11.①诚实守信。作者向人借书,从来都会准时归 还,不负约,所以能借到更多的书读②有礼有节。作者向“德隆望尊”求教时,总是“色愈恭,礼愈至”,故能得到更多的收获。 ③安贫乐道。同舍生都衣着华丽,作者却无艳 羡之色,坚守于学习之道。④勤奋刻苦。为获取更多知识,作者不辞百里 向贤者请教。寒暑无间,一心向学,终有所成 (以上答出两点即可给分,意思对即可。)2分。
12.①家中贫困,常向别人借书来看,并且亲手抄写。
②不辞路途遥远,到百里之外向名师请教。
③寒冬之中,大雪深积,足肤冻裂,仍强忍其苦, 坚持学习。
④不与同舍人攀比衣食之优越,而是专心致志读书,从中体味学习的“足乐”。
(以上答对两点即可给分、意思对即可。2分。)
13..对比(或“反衬”)锦衣玉食只是外在肤浅的享受,知识学习才是人生的至味。
3(长沙市·2011)(二)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4分)
(1)无从致书以观( ) (2)走送之( )
(3)同舍生皆被绮绣( ) (4)益慕圣贤之道( )
15.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16.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原因是什么?(2分)
答案:14.(1)得到(2)跑(3)通“披”(4)的
15.因此,别人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得以博览群书。(关键词“以是”“假”“因”,语义明确。)
16.(1)因为“我”好学,以书为乐。(2)“我”的勤学好问。(3)“我”不畏艰辛,能吃苦。
4(恩施州·2011)(三)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回答问题(8分)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
1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⑴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⑵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⑶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⑷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19.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⑵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0.本文是作者给马生的赠序,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叙述自己的求学经历的?
21.文中哪句话揭示了宋濂求学不辍的原因?
答案:(三)文言文(8分)
18.(2分)⑴假:借(0.5分);⑵叩:请教(0.5分);⑶腰:腰佩,这里用作动词(0.5分);⑷支:通“肢”,肢体 (0.5分)。
19.(2分)⑴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向他请教。(1分)⑵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比不上其他的人。(1分)
20.(2分)⑴学习的刻苦(0.5分);⑵从师的艰难(0.5分);⑶求学的艰苦(1分)三个方面。或:勤且艰若此(2分)。
21.(2分)“以中有足乐者”或“余幼时即嗜学”。
5(福州市·2011)(一)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完成10~14题。(15分)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0.请用“/”标示下列语句的句中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媵 人 持 汤 沃 灌 (2)腰 白 玉 之 环
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同舍生皆被绮绣( ) (2)主人日再食( )
(3)右备容臭( ) (4)缊袍敝衣(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3.选段依次从□、住、食、□四方面写出了求学的□□情形,但这些之所以未动摇的求学意志,那是“ ”。(最后一处用原文语句回答)(4分)
【材料链接】
以下是《送东阳马生序》删节内容的部分译文:
(马生)等太学生们在太学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有皮袍葛衣送来,坐在高大的屋子里诵读诗书,有司业、博士做他们的老师,凡是应该有的书都集中在这里……
14.由链接的材料可以看出,马生的学习条件十分优越,那么,作者把自己“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告诉他有何用意?(3分)[]
答案:(一)10.(1)媵人/持汤沃灌 (2)腰/白玉之环(2分,每小题1分)
11.(1)通“披”,这里是穿的意思 (2)每天 (3)气味,这里指香气 (4)破(4分,每小题1分)
12.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2分)
13.行(走) 衣(穿) 艰苦(艰难) 以中有足乐者(4分,每处1分)
14.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勉励马生要珍惜眼前优越的学习条件,以读书为乐,勤奋学习。(3分,意思对或言之有理均可)
6(阜新市·2011)(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选文,回答8-11题。(10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溥①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②,钞已③朗读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④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⑤,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选自《明史·张溥传》)
【注释】①溥:张溥,明末文学家。②钞:后来写作“抄”。③已:完毕。④斋:书房。⑤毫:笔。
8.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假借:
(2)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俟:
(3)如是者六七始已 始:
(2)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就: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1)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
10.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甲】【乙】两文段的内容。(2分)
11.从以上两人的学习经历中,你受到哪些启发?请联系实际谈一谈。(2分)
答案:二、阅读(满分60分)
说明:阅读部分的简答题,考生的回答与该题的答案大意相符即可。
(一)
8.(1)借(2)等待(3)才(4)完成(每词1分,共4分)
9.(1)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1分)
(2)冬天手指冻裂,每天要在热水中浸几次。(1分)
此题共计2分。
10.(甲)作者学习之勤奋及从师求学之艰难(1分)(乙)张溥靠抄书学有所成,名高一时(1分)。
此题共计2分。
11.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勤奋刻苦,不怕困难。(答上两点得1分,联系实际者得1分,共2分)
7(河池市·2011)(一)文言文阅读
【甲】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侮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六则》节选)
【乙】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滕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粗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宋镰《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13.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色愈恭,礼愈至 每至晴初霜旦(郦道元《三峡》)
B.同舍生皆被绮绣 唯见布被覆尸(范晔《强项令》)
C.何有于我哉 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D.择其善者而从之 日出而林霏开(欧阳修《醉翁亭记》)
14.下面加点词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D )
A.腾人持汤沃灌 B.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列论战》)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小石潭记》)
15.下面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D )
A.甲文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谈论学习方法及个人修养。
B.乙文中“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体现了作者从师求学之艰苦
C.甲乙两文都谈到了严谨的治学态度,乙文还将自己读书的艰苦和太学生读书的优越进行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作者求学意志的坚定。
D.甲乙两文让我们看到了古人对学习的执着追求。
16.把第I卷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7.从第I卷甲乙两文古人对学习的态度中你获得怎样的启示?你又是怎样对待学习的?请联系实际简要谈谈。(4分)
答案:13、D 14、D 15、CD 16、暂无 17、暂无。
8(黄石市·2011)(二 )比较阅读。(14分)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材料,完成10-13题。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安石《伤仲永》)
【乙】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 )(2分)
A.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B.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乡为身死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鱼我所欲也》)
C.或以钱币乞之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睢不辱使命》)
D.色愈恭,礼愈至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陈太丘与友期》)
1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B.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
C.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倡(《陈涉世家》)
D.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12.用“/”为甲文中画浪线句子断句。(断五处,不要求加标点。)(2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译文:
(2)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译文:
14.乙则材料中,因“家贫“和”嗜学“之间的矛盾,作者在求学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两个方面的困难?(各用两个字概括)(2分)
答:
15.两则材料都涉及到成才话题,从甲则材料来看,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送》文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终成为饱学之这士,这两则材料对的成才观有什么启发?(2分)
答:
答案:10.C
11. B
12.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 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13.(1)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2)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
14.无书,幼时求学借书抄录之难;无师,成年求师叩问之难。从师求教的跋涉之难;衣食粗劣,生活简朴。
15.是没有继续学习。由这两篇文章看来,宋濂以他的亲自实践和体会告诉马生:学习必须勤奋刻苦,学习的内容和目的在今天已有很大的差别,但他所讲的道理对我们仍然具有启发和教育意义。作者那种不怕艰苦,勤奋好学,安于贫贱,不慕富贵的精神和对后学的热情关怀和谆谆教导的态度,诚实守信、尊师重教也都是值得肯定的。如果学习条件差,要勤勉治学,不怕吃苦;学习条件好,要珍惜优越的学习条件,努力学习。
9(鸡西市·2011)(一)阅读文言文,回答11—14题。(共10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选自晋·葛洪《西京杂记》)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1)假借: (2)以是:
12.翻译句子。(2分)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衡乃穿壁引其光。
13.【甲】【乙】两段在选材上的相同点是什么?请用一个词语或成语分别概括两段内容。(3分)
14.结合上面文段,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3分)
答案:(一)阅读文言文,回答11—14题。(共10分)
11.(1)假借:借。(2)以是:因此。
评分说明:(2分)每小题各1分。
12.(1)(我)抄完书,跑着送还给人家,一点也不敢超过约定的期限。
(2)于是,匡衡在墙壁上凿了一个小洞,邻居家的烛光从洞中透过来。
评分说明:(2分)每句1分。
13.选取的材料都与勤学(求学条件艰苦)有关,【甲】段写读书之艰(得书之难),【乙】段写凿壁偷光。
评分说明:(3分)相同点1分,概括两段内容各1分。
14.示例一:学习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我们要像宋濂和匡衡那样想办法克服,努力学习,最后一定会学有所成。
示例二:我们今天的学习条件和宋濂、匡衡相比要优越得多,他们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去读书。我们也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成为一个知识丰富的人。
评分说明:(3分)联系学习生活1分,结合文段1分,语句通顺1分。
10(凉山州·2011)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
A.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忧患 B.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叩:叩头
C.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 D.腰白玉之环 腰:腰上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组( )
A.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当余之从师也 时人莫之许也
C.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D.足肤皲裂而不知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0.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幼时即嗜学”中的“嗜学”是文章的中心词,全文围绕它层层展开。
B.宋濂写自己求学的艰苦是想用自己的例子来训斥马生学习不用功。
C.选文运用夹叙夹议的方式,通过现身说法的途径,叙述作者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勉励后辈努力学习,读来情感恳切,语重心长。
D.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无书、无师的困难,他自己创造条件克服了这些困难,获得了知识。
11.根据第Ⅰ卷中的文言文,把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
(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2分)
译文:
(2)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2分)
译文:
答案:二、(每小题3分,共9分)
8. C 9.D 10.B
三、(9分)
11.(4分)
(1)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向他请教。(2分,落实“倾耳”得1分,句子通顺得1分)
(2)(我)住在客舍里,店主每天提供两顿饭,没能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2分,落实“再”得1分,句子通顺得1分)
11(内江市·2011)(一)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5—8题(12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5.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 )(3分)
A.录毕,走送之 走:走路
B.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手:用手
C.色愈恭,礼愈至 至:周到
D.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 ,穿
6.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
B.当余之从师也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C.无从致书以观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D.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7. 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是因为他从读书中得到了精神上的快乐。
B.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说明他有害羞的一面。
C.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抄书之辛,叩问之难,奔走之艰,住读之苦。
D.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刻苦学习 、博览群书、虚心求教。
8.将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3分)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翻译:
答案:5. A (走:跑) (3分) 6、B(B项均为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分别译为“向”、“在”;C项分别译为“来”、“因为”;D项分别译为“如(表比较)”、“你”)(3分) 7. B (3分) 8.我住在客舍里,每天只吃两顿饭(或主人每天只提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逆旅”1 分, “再”1 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 分,共3分)
12(莆田市·2011)(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18分)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5、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录毕,走送之
(2)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3)四支僵劲不能动
(4)主人日再食
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在文中用“勤且艰”为概括自己的学习生涯。那么,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三个方面的困难?请根据文意概括。(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作者在求学的过程中为什么能做到勤奋刻苦?请用文中的句子作答。(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5、跑 已经 通“肢” 每天
6、(1)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
(2)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当中,毫无羡慕的意思。
7、无书之难 无师之难 求学之难
8、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3(潼南县·2011)(二)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10--13题。 (15分)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曲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1)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0.解释下列各项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无从致书以观 (2)门人弟子填其室
(3)持汤沃灌 (4)腰白玉之环
1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1)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2.文中具体从哪些方面叙述了作者求学的艰难?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4分)
13.作者在叙述青年求学经历时,插入“同舍生”优越的条件有何用意?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收获?(3分)
答案: (二) (15分)
10.(4分,每个1分)(1)致——取得、买到 (2)填—— 挤满
(3)汤—— 热水 (4)腰—— 挂在腰间
11.(4分)(1)(我)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2)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或:因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
12.(4分)读书难(要借书,抄书)、 拜师难(冒严寒顶风雪,到外地寻师)、 求教难(常遭“叱咄”)、生活难(“日再食,”穿“緼袍敝衣”)。(或四个方面:家境贫寒,无书可读;无师求教难; 远道求学,备受艰苦;艰苦的求学生活。) (或幼时求学的艰难;成年后求师的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13.(3分)用意(1 分):与同舍生对比,表现自己并不羡慕别人的优越条件,而是以学得知识,获得学问为乐。
收获要点(2 分):(1)不求物质享受;(2)刻苦学习;(3)专心向学。(4)物质上不羡慕,更不攀比。(答对其中二点即可)
14(无锡市·2011)⒊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A.汤:热水。 B逆旅:旅店。
C.日:每天。 D.腰:腰间。
答案:⒊(3分)B。逆旅:逆,古语中为“迎接”之意;旅:旅人、行者。“逆旅”引申即为旅店的意思。
15(余姚市·2011)(三)(8分)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媵人持汤沃灌 (2)四支僵劲不能动
19.下面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A.莲,花之君子者也。 B.微斯人,吾谁与归
C.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D.山峦为晴雪所洗。
2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句子: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翻译:
21.本文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淡你的认识。(2分)
答案:18.(1)热水(2)通“肢”。
19.C
20.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红缨装饰成的缀着珠宝的帽子,腰上系着白玉环。
21.要点: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能够产生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因素,促使学习成功的关键,是长期坚持“勤且难”,专心致志。我们的生活条件不知比作者优越多少倍,我们应该利用这优越的条件,学习作者刻苦勤奋的精神,使自己学有所成。
2010年:7个试题
1、2010内蒙古呼和浩特阅读下面文字,完成9-12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乙】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①媵人持汤沃灌 汤: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任:
10.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人恒过然后能改 以其境过清 B.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时时而间进
C.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河曲智叟亡以应 D.以衾拥覆 祭以尉首
11.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2.阅读简答。(4分)
(1)甲文开头连用六个排比列举事实,证明了什么道理?
(2)乙文表现了宋濂的什么精神?
答案:9、热水;责任,使命。10、D。11、(1)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2)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穿的吃的不如人。12、(1)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或艰苦困境出人才,或成才须经历苦难磨练。(2)表现了宋濂勤奋学习和求学不怕艰苦的精神。
2、2010江汉油田6.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扣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6.(1)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虑阻塞, 才能有所作为。(2分。“过”“衡”各0.5分,通顺1分)
(2)曾经跑到百里之外拿(捧)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2分。“趋”“扣”各0.5分,通顺1分)
3、(2010四川泸州)文言文阅读(16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6—9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3)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4)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7.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B.当余之从师也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隆中对》)
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
D.足肤皲裂而不知 佣者笑而应曰 (《陈涉世家》)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3分)
翻译:
(2)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3分)
翻译:
9.下列各项内容全都体现作者学习生活艰苦的一组是(3分)
①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②足肤皲裂而不知 ③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④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⑤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⑥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A.①②③⑤ B.②④⑤⑥ C.①②④⑥ D.①③④⑥
答:( )
答案:文言文阅读(16分)
6.走—跑 卒—最终、终于 俟—等待 援—提出(1词1分,共4分)
7.B(B项均为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分别译为“向”、“在”;C项分别译为“因”、“用来”;D项分别为转折关系连词、表修饰关系)(3分)
8.(共6分)
(1)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3分。“德隆望尊”1分,“辞色”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
(2)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红缨装饰成的缀着珠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3分。“被”1分,“腰”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
9.C(3分)
4、2010山西省 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7~11题。(10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7.语段选自课文《 》。(2分)
8.给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2分)
余幼时即嗜学( ) 。
9.下列加点字与“走送之”中的“走”用法不同的是( )。(2分)
A.小大之狱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乡为身死而不受 D.先帝不以臣卑鄙
10.任选下面一句翻译。(2分)
A.不敢稍逾约
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我选A句,翻译: 。
我选B句,翻译: 。
11.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求学精神和态度?(2分)
答案:7.《送东阳马生序》。(2分)
8. Shì 特别爱好。
9. C
10.我选A句,翻译: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
我选B句,翻译:因此人家大多数愿意把书借给我。
11.专心致志,虚心求学,勤学好问,尊重老师,执着追求等。(答出两点即可)
5、2010湖北十堰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扣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闻。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城,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倍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者出。”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顾炎武 ( http: / / baike. / view / 19739.htm" \t "_blank )《与友人书 ( http: / / baike. / view / 1269875.htm" \t "_blank )》节选)
1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词意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既加冠 若既不出户
B.故余虽愚 虽有子羔,原宪之贤
C.俯身倾耳以请 夫以孔子之圣
D.益慕圣贤之道 曾益其所不能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或遇其叱咄( ) (2)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
(3)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 (4)若既不出户( )
1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扣问。
(2)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14.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但在阐述“为学”方法时,两段文字相同之中又有不同,请认真阅读后分析并指出其相同和不同之处。(3分)
相同:
不同:
答案:11.B(A项前者是“已经”之意,后者跟“且,又,也”等副词呼应,表示两种情况兼而有之。C选项前者相当于“而”,后者为“凭”之意。D项前者是“更加”之意。后者为“增加”之意。B项都为“虽然”之意,故选B。
12.(1)有时(2)地方区域等(3)交往(4)门
13.(1)曾经跑到百里之外,追随本乡德高望众,学识渊博的学者,拿着经书向他求教。(2)一个人做学问,如果不是每天(或一天天地)进步,那就会每天退步。
14.共同之处:(1)要勤勉好学(2)要与人研讨交流。(或要有能在一起研讨交流的志同道合者。) 不同之处:甲文(1)从为学之难的角度说勤勉(2)也谈了尊师之道;乙文:(1)从为学不进则退的角度上谈勤勉(2)还谈了要认真钻研,独立思考(3)还谈了要出门学习生活。
6、2010天津市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一文,回答9~11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或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9.下面选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走:步行
B.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质:询问
C.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俟:等待
D.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 汤:热水
10.下面选文中的句子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A.余幼时即嗜学
B.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C.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
D.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1.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选文开篇即点出作者“家贫”和“嗜学”的矛盾处境,由此引出求学的艰难。
B.选文将富家子弟的奢华和作者的贫寒加以对比,表现了作者求学意志的坚定。
C.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向人们展示自己成长之路的曲折与艰辛。
D.作者通过现身说法表明:知识的积累,精神的充实,是学子读书的必备条件。
答案:9.A 10.B 11.C
7、2010新疆乌鲁木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B.益慕圣贤之道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C.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D.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第Ⅱ卷(共115分)
11.请将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2)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2.文章写了作者求学中遇到的许多困难,请概括说说他是如何克服的。(4分)
答案:10.B
11.(1)天气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冰。手指不能屈伸,也不敢放松抄书。
(2)我却穿着破烂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一点也不羡慕他们,因为我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就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
12. (1)以抄书克服无书之难(2)行百里谦恭拜师克服无师之难(3)不畏路遥天寒克服求师之难(4)以读书之乐克服生活艰苦之难
(09:12;08:10;07:8;06:12;05:7;04:6;课外相关文段:21)
1、达州市(09四川省)
(三)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20~24题(14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0. 找出文中的两个通假字,并写出本字。(2分)
通假字
本 字
21. 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①腰白玉之环 ②江横玉系腰
B. ①当余之从师也 ②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C. ①余因得遍观群书 ②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D.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②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22.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原文】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3.阅读下面的小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3分)
劝 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结合选文划线部分,联系文意,参考链接内容,谈谈作为当代青年学生的你应当怎样面对自己的学业。
答:
【链接】《华西都市报》6月1日报道,邛崃市实验中学15岁的初三学生邹林颖几天前获得了第19届世界超级模特大赛全球总决赛冠军。该生班主任语文老师告诉记者,她学习一直勤奋,尤擅文科,学业训练兼顾,为人谦逊低调。
24. “世界读书日”那天,凤凰中学九年级六班开展“好读书 读好书”的主题活动,邀请你参加。请按要求完成以下活动内容。
(1)根据语意,仿写两个句子,组成排比句式,表达你读书的感受。(2分)
读一本好书就是一次甜美的享受。每次阅读,犹如品尝香醇的美酒,使你沉醉不已;每次阅读, , ;每次阅读, , 。与书为伴,你的人生会更精彩。
(2)当今社会林林总总的图充斥我们的课堂和生活,心浮气躁者认为已进入“读图时代”,不必耗时阅读文本。你觉得“读图”和“读文”各有何长处和局限?莘莘学子该怎样处理这二者的关系?(60字以内,3分)
20.(2分)支—肢 被—披 (各1分)
21.(2分)D
22.(2分)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所以)不知道吃的穿的比不上别人(注意译准“以” “中” “足” “口体之奉”,其余译对大意即可给分)
23.(3分)略(抓住勤奋、惜时、静心、戒躁等方面阐述即可)
24.(5分)(1)(2分)【示例】犹如沐浴和煦的春风,使你神清气爽;犹如聆听智者的教诲,使你茅塞顿开。(2)(3分)【示例】读图轻松悦目,形象性强,信息量大,但思维受限;读书亲近文本,思辩性强,增长智慧,但耗时费心。(2分)学习中应扬长避短,合理利用。(1分)(只要言之有理,语言简明通顺,即可给分)
2、黄冈市(09湖北省)
(五)【阅读古典文化】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21—24题。(12分)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①,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②。既长,知其世家③,感泣辞母,去之南都④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颤(zhān)粥不充⑤,日昃(zè)⑥始食,遂大通六经⑦之旨,慨然⑧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选自《宋名臣言行录》)
〖注释〗①孤:幼年丧父谓之孤。②再适长山朱氏:改嫁到长山姓朱的人家。③世家:身世。④南都:地名。⑤颤粥不充:颤,稠粥。充,充足。⑥日昃:太阳偏西。⑦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书。⑧慨然:形容慷慨激昂。
2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
(1)腰白玉之环 ( ) (2)同舍生皆被绮绣( )
(3)媵人持汤沃灌( ) (4)感泣辞母 ( )
22.下面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①足肤皲裂而不知 ②范仲淹二岁而孤
B.①当余之从师也 ②去之南都
C.①以衾拥覆 ②辄以水沃面
D.①余则组袍敝衣处其间 ②其如土石何 (选自《愚公移山》)
23.翻译句子(2分)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译文:
24.两文段的主人公都克服了生活的艰难,勤奋苦渎,从文段中来看,二者的读书动力略有差别,请分别用自己的话概括,甲文宋濂是:① ,乙文范仲淹是:② 。反映古代名人苦读的成语故事有:③ 、
(要求填写两个)。(4分)
21.(1)用作动词,“腰佩”或“腰上佩带”;(2)通“披”,“穿”或“穿着”;(3)热水;(4)辞别。(答出意思即可,每小题l分,共4分。)
22.C(A①连词,“却”;②连词,“就”。B①助词,取消独立性;②动词,“到”。C①和②都是介词,都当“用”讲。D①人称代词,“他们的”;②加强反问语气。)(2分)
23.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2分,大意正确l分,关键词语翻译错误酌情扣分。) 。
24.①以读书为乐(有极强的求知欲望)(1分)②因感恩慈母,承担家庭责任而读书(1分)③囊萤映雪 悬梁刺股 凿壁偷光 画荻凿壁等(要求填写两个,一个1分)
3、荆门市(09湖北省)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10——12题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舍生皆被绮绣:被子
B.右备容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C.腰白玉之环:腰佩,用作动词
D.媵人持汤沃灌:热水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久而乃和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B.今虽耄老,未有所成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C.今诸生学于太学 受任于败军之际
D.以衾拥覆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一段将“余”与“同舍生”的求学对比,表现作者求学勤艰,乐以忘忧。
B.选文第二段用排比写“同舍生”求学之便,强调了天资和求学条件的重要性。
C.选文是作者写给同乡后学的临别赠言。
D.作者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感情真挚诚恳。
三、(9分,每小题3分)
10.A 11.C 12.B
4、南充市(09四川省)(四)文言文比较阅读,完成24—28题(共10分)
[甲]既加冠,益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翌日,问宋濂昨饮酒否 坐客为谁 馔何物 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②欺。”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选自《明史》)
注: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 ②朕(zhèn):皇帝自称。
24.给加点字注音(2分)
叱咄( ) 翌日( )
2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
(2)色愈恭,礼愈至 至:
(3)濂具以实对 具:
(4)间问群臣臧否 臧否:
26.下面含有词类活用的一句是( )(2分)
A.帝密使人侦视 B.坐客为谁
C.卒获有所闻 D.善者与臣友
27.翻译下面句子。(2分)
诚然,卿不朕欺。
28.宋濂是明初著名的文学家。[甲]文表现宋濂 的品质;[乙]文表现宋濂 的品质。(2分)
duō yì
(1)动词,担忧、忧虑的意思
周到、到位
同“俱”,都,完全
好坏优劣
26、D
27、确实如此,你没有欺骗我
28、勤奋好学,尊敬老师 实事求是,荐人唯贤
5、绍兴市(09浙江省)(二)(8分)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媵人持汤沃灌( )(2)同舍生皆被绮绣( )
(3)腰白玉之环( ) (4)余则袍敝衣处其间(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句子: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翻译:
14、文中写“同舍生”的目的是什么?(2分)
(二)12、(1)热水(2)通“披”,穿(3)腰挂,作动词(4)破
13、(我)寄住在旅店里,店主每天提供两顿饭食,(我)从没享受过鲜鱼肥肉的好滋味。
14、通过对比,①反衬自己求学生活之艰苦,②同时也突出自己求学信念之坚定。
6、太原市(09山西省)
阅读文言文,完成9~12题。(13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①,自谓可将兵十万。会有土寇②,自练乡兵与之角③。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州官使试于一村,沟洫④甫⑤成,水大至,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节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①经年:一年左右。 ②土寇:土匪。 ③角:战斗。 ④洫(xù):沟渠。 ⑤甫:刚。
9.甲文记叙了作者小时候借书和 的学习经历;乙文中刘羽冲最终抑郁而死的原因是打仗失败和 。(2分)
10.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余幼时即嗜学 嗜:
(2)走送之 走:
(3)自谓可将兵十万 将:
(4)会有土寇 会:
11.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恒独步庭阶,曰:“古人岂欺我哉?”
12.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乙文中的刘羽冲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9.抄书 治水失败
(评分说明:大意对即可。每空1分,共2分)
10.(1)特别爱好(或“喜欢”、“爱好”) (2)跑 (3)率领(或“带领”) (4)适逢,正赶上
(评分说明:结合语境理解正确即可。每小题1分,共4分)
11.(1)因此人家大多数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读到各种各样的书籍。
(2)(他)常常独自在庭院(台阶)散步,说:“古人难道在欺骗我吗(或古人怎么能欺骗我呢)?”
(评分说明:翻译通顺、完整,大意对即可。每个分句1分,每小题2分,共4分)
12.示例:刘羽冲是一个喜欢读书但做事不切实际的人。他虽然潜心研读古代的兵书和水利书,但不能灵活地运用于实际之中,结果屡遭失败,抑郁而死。
(评分说明:言之成理即可。具体谈“读书”的意思1分,具体谈“不切实际”的意思1分,语言表达1分,共3分)
7、威海市(09山东省)
阅读下列甲、乙两个语段,完成7——11题。(12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①之供,父母岁有裘葛②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③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注】①廪稍:官府发给的粮食。②葛:夏天穿的衣服。③天质:天资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②黑质而白章
B.①色愈恭,礼愈至 ②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C.①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 ②诚宜开张圣听
D.①不必若余之手录 ②若皆罢去归矣
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B.①余因得遍观群书 ②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C.①今诸生学于太学 ②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D.①不必若余之手录 ②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9.下列对甲、乙两段文字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乙两段文字均选自《送东阳马生序》,“序”是一种文体,分“书序”和“赠序”。
B.甲段文字作者叙述自己年轻时的经历,以此来勉励东阳马生。
C.甲、乙两段文字中作者与诸生的学习条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D.从甲、乙两段文字来看,学习成功的关键不在于客观条件的优越。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③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11.从学习的角度,谈谈上面两段文字给你的启示。(3分)
7.C (2分) 8.A (2分) 9.A (2分)
10.(共3分)(如果)他们的学业还有不精通,品德还没有养成的,那么不是天资低下,而是用心不像我那样专一罢了,哪里是别人的过失呢?(意思对即可)
11.(共3分)答案要点:勤奋刻苦,克服困难,坚持不懈,虚心好问,专心致志。
(每点1分,答对3点给3分)
8、云南省(0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忻悦,则又请焉。故余虽
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任选两个作答,多选不加分)(2分)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于:
(2)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
(3)腰白玉之环 腰:
(4)媵人持汤沃灌 汤:
11、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12、第①段中叙述了作者勤苦求学的哪两件事?(2分)
13、第②段对“同舍生”的穿戴作了详细的描写,其作用是什么?(2分)
14、阅读文中画线句子,联系实际,谈谈你所得到的启示。(3分)
10、(1)于:向。 (2)被:通“披”。 (3)腰:腰佩。 (4)汤:热水。
11、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11、译文:因此人们大多把书借给我。
12、幼时借书抄录,成年远行求师。
13、突出了“同舍生”服饰的华贵,与我的“缊袍敝衣”形成鲜明对比(1分),凸显我的志趣所在(2分)。
9、株洲市(09湖南省)
三、阅读下面文言诗文,回答问题(共16分,每小题2分)
(一)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2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无从致书以观 ②尝趋百里外
22.翻译下面的句子。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3.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你如何看待这种从师尊师方式?
(二)
张秀才,寿州人也。寿俗尚武,比户蓄兵器。邻人有市鸟枪归者,夜试之宅旁,猝闻号声。急往视之,有死者,则秀才子也。邻人惧,曰:“杀他人子且不可,况杀张秀才子乎!”乃率家人环跪秀才门,泣诉其故,且曰:“惟君所欲为。”秀才强忍痛,曰:“子岂敢故杀吾子哉,是吾子命当绝也。且安知非我不德,天之降罚,杀吾子以报吾耶?”自具棺葬之,无他语。
(选自徐珂《清稗类钞》)
24.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邻人有市鸟枪归者 ②乃率家人环跪秀才门
25.翻译下面的句子。
且安知非我不德,天之降罚,杀吾子以报吾耶?
26.张秀才的优点是: ,但以现代人的眼光看,他的缺点是: 。(各写出一点即可。)
(一)21、①得到 ②曾经
22、抄完,跑着送还书,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毕”和“走”,译错一个字扣一分)
23、答案要点:①尊师、应该谦虚(1分) ②尊师方式应改,提倡平等交流。(1分)
(二)24、①买 ②于是、就
25、况且怎么知道不是我没有道德,上天降下惩罚,杀掉我的儿子来报复我呢?
26、宽容或遇事冷静、善于调适心理等;(1分)不依法办事或迷信等。(1分)
10、漳州市(09福建省)
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5—9题(16分)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高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愠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乙】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5、解释加点的词(4分)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 (2)俟其欣悦( )
(3)于是遂就书 ( ) (4)吾徒相教( )
6、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
7、宋濂和邴原小时候都是家贫好学,但他们的求学态度有什么不同?(2分)
8、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什么?(3分)
9、读了上面两则短文,你得到怎样的启示?(3分)
5、(1)借 (2)等待 (3)于是,就 (4)白白地 (每个1分,共4分)
6、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6、(1)(我)曾经走到百里之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2)我一来仰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每小题2分,共4分。)
7、宋濂,目的性明确,主动借书抄录阅读,拜访名师,虚心求教。而邴原,中是被动地等待机会,只有遇到富有同情心的教师,才能得到学习的机会。(2分。)
8、(1)具有伯乐之慧眼,(2)富有同情心,(3)能把孔子关于教育对象“有教无类”的主张作为办学方针的可贵精神。(3分。能答出两点,即可得3分,若有其他答案,只要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9、(1)为自己的学习创造条件,(2)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学习条件,(3)学习是一个长期而又艰辛的过程,应有恒心和毅力。(3分。能抓住一点联系实际进行阐述,自圆其说即可得分)
11、镇江市(09江苏省)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节选),完成13~l7题。(共l3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祖莹字元珍,范阳遒④人也。父季真,位中书侍郎,钜鹿太守。莹年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②学生,耽书③,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僮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由是声誉甚盛,内外亲属呼为圣小儿。尤好属文,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时中书博士张天龙讲《尚书》,选为都讲④。生徒悉集,莹夜读劳倦,不觉天晓,催讲既切,遂误持同房生赵郡李孝怡《曲礼》卷上座。博士严毅,不敢复还,乃置《礼》于前,诵《尚书》三篇,不遗一字。以才名拜太学博士。
(选自《北史》)
【注】①范阳遒(qiú):范阳郡道县。②中书:即中书省,官署名。③耽书:酷爱读书。耽,迷恋、沉溺。④都讲:主讲。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4分)
(1)益慕圣贤之道( ) (2)或遇其叱咄( )
(3)同舍生皆被绮绣( ) (4)生徒悉集(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译文:
15.如果用“祖莹偷读”作为上联,结合【甲】文相关内容对出下联,并说说【甲】【乙】两文所写人物宋濂和祖莹在读书上有什么共同特点。(2分)
下联:
共同特点:
16.体会【甲】【乙】两文画线句子的人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分别是什么。(3分)
【甲】
【乙】
17.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说说从宋濂求师的经历中,你受到哪些启发。(2分)
答:
13.(1)更;(2)有时;(3)同“披”,穿;(4)全、都。
14.因此人家大多数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读到各种各样的书籍。
l5.示例:宋濂借阅 他们都想方设法刻苦读书。
16.【甲】通过对比表现宋濂读书的清苦(以读书为乐)。【乙】通过侧面(烘托)表现了祖莹的文章之妙(好)。
17.示例:“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表明求师的艰苦;“余立侍左右”或“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表明虚心、尊师;“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表明要善于质疑。
12、安徽省(08)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偏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忻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3分)
(1)余幼时即嗜学 (2)录毕,走送之 (3)媵人持汤沃灌
15.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6.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的原因是什么?(2分)
17.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写了自己学习的经历?(3分)
18.读了上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答出两点即可)(3分)
14、①嗜:“爱好”或“特别爱好”“喜欢”②走:跑③汤:热水
15、(1)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2)我求学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像这样。
16、作者从读书中得到精神上的快乐,不在意生活的贫困。
17、(1)得书之难(2)求师之诚(3)求学之苦
18、参考示例:(1)学习的动力源于浓厚的兴趣 (2)向人求教要谦虚诚恳 (3)学习要敢于发问 (4)学习要有主动性 (5)学习要勤奋刻苦 (6)以读书为乐,就会不畏艰难。
13、巴中市(08四川省)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9 ——24题。(20 分)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9.解释加点词。( 4 分)
① 录毕,走送之( ) ② 同舍生皆被绮绣( )
③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 ④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
20.下列句中的“/ ”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余幼时/即嗜学 B、益慕圣贤/之道
C.腰/白玉之环. D、门人弟子/填其室
21.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B.略无慕艳意 人物略不相睹
C.足肤皲裂而不知 国险而民附
D、四支僵劲不能动 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
22.选文写了作者幼时求学的艰难和成年后求师艰难这两方面的内容,其中“求师的艰难”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3 分)
答:
23.翻译下列句子。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3 分)
答:
24.“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你认为这种态度对吗?谈谈你的观点。(4 分)
答:
19.4分。(1)跑 (2)同“披” (3)年已二十(二十岁) (4)担忧
20.3分。B
21.3分。B
22.3分。每项1分。扣问之难,路途之艰困苦,生活之苦。(符合大意即可)
23.3分。因此人们大多数愿意把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博览群书。 重点词是“以是”、“以”、“假”,如翻译错误,酌情扣分。
24.4分。开放题,言之成理,表达流畅,观点明确即可。
14、佛山市(08 广东省)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第5 至10 题。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5、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走送之(跑) B、援疑质理(援助)
C、同舍生皆被绮绣(通“披”,穿) D、右备容臭(香气)
6、选出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以中有足乐者”中的“以”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
A、俯身倾耳以请 B、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不以物喜 D、以塞忠谏之路也
7、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
A、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B、未尝稍降辞色(从不把言辞放委婉些)
C、媵人持汤沃灌(服侍的人拿着汤药喂我)
D、烨然若神人( 浑身光彩照人,好像很神气的样子)
8、选出对“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翻译正确的一项。( )
A、或者遇到他训斥,我的表情更加恭顺,送的礼物更多,一句话也不敢多说。
B、或者遇到他训斥,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也不敢回答。
C、有时遇到他训斥,我的表情更加恭顺,送的礼物更多,一句话也不敢回答。
D、有时遇到他训斥,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也不敢多说。
9、选出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本文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勒奋学习的经历.寄寓了作者对马生的殷切期望。
B、第一段重点记叙作者克服学习上“无书” 和“无师”的困难、终于能够有所收获的事情。
C、第二段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表现求学的艰苦,其中“负箧曳履行深山巨谷中”一句写出了作者家境的贫寒和借书路途的遥远与险恶。
D、“略无慕艳意”一句,表现了作者在艰苦的学习生活中怡然自乐、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艳羡的心态。
10、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
A、本文是一篇书序,是作者给同乡后学的临别赠言。
B、本文采用夹叙夹议的写法,作者通过现身说法,表现了夸耀自己的写作意图。
C、多用对比手法。例如把“先达德隆望尊”与“门人弟子填其室”进行对比。
D、注重细节描写。例如对作者执经叩问、同舍生豪华穿戴等的描写,均细致入微。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2 分,共12 分)
5 、B 6 、C 7 、A 8 、D 9 、C 10 、D
15、河南省(08)
四、古诗文阅读(共14 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8—21 题。(共10 分)
(一)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侯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 送东阳马生序》)
(二)先公① 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② 以获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③ 士人家④ 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而己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⑤ 文字,下笔己如成人。
(节选自《 欧阳修全集》)
注:
① 先公:指欧阳修。
② 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
③ 闾里:乡里。
④ 士人家:读书人家。
⑤ 诗赋:两种文学体裁。
18.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A.无从致书以观(买) B.不敢稍逾约(超过)
C.先达德隆望尊(学术界的前辈) D.不敢出一言以复(回答)对答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的词。(2 分)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0.文段(一)从哪两个方面叙述作者的“嗜学”? (2 分)
21.宋濂和欧阳修在求学的路上皆面临什么矛盾?好学与家贫。他们的求学经历,给了你哪些启示?(4 分)
四、古诗文阅读(共14 分)
18.D
19.因此人家大多数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读到各种各样的书籍。
20.借书 求师
21.好学与家贫
“启示”示例:(1)特质条件的优劣,不是学习好坏的决定条件。(2)成功与自己的努力密不可分。
16、怀化市( 08湖南省)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