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25.诗词曲五首(酬,赤,过,水,山)(55个试题)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17个试题)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柳州市·2011)二、古诗词鉴赏(共4分,每小题2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7.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回顾自己二十多年来遭贬流放的经历。
B.颔联写诗人回到故乡听着幽幽笛声而勾起对旧友的怀念。
C.颈联写诗人对待世事变迁、仕宦沉浮的达观态度。
D.尾联点明了酬答白居易赠诗的题意。
8.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诗的标题看,这是作者刘禹锡写给好友白居易的回赠之作。
B.诗歌借用两个典故把自己对亲朋凋零、世事沧桑的伤感表达得委婉、含蓄。
C.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景象,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D.这首诗感情起伏跌宕,“暂凭杯酒长精神”流露出举杯浇愁愁更愁的忧愤不平之情。
答案:7.B(“闻笛赋”是引用晋人向秀作《思旧赋》的典故,而非作者在故乡所闻)8.D(“暂凭杯酒长精神”流露出的不是忧愤不平之情,而是一改前面伤感低沉的情调,表示要振作精神,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
2(西宁市·2011)10.阅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答下列问题。(3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这句诗在写法上的突出特点是: 。(1分)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在诗中的本意是什么?后人运用此句的比喻义又是什么?(2分)
答:本 意:
比喻义:
答案:10.(1)运用典故(1分)(2)本意:诗人以“沉舟”和“病树”比喻自己,用“千帆”和“万木”比喻自己被贬谪之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们,从而抒发了诗人被赃官二十三年的身世之感。(1分)比喻义:后人用此诗句是指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或者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1分)(共3分)
3(2010贵州毕节)诗歌鉴赏:(8分)
(甲)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韩愈 【唐】刘禹锡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2.(甲)诗中 “左迁” 的意思是 ;请概括(甲)诗首联的意思: 。(乙)诗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 http: / / baike. / view / 194692.htm )”两句诗运用了典故,涉及到的两个人物分别是 和 。(4分)
13.请你简要分析(甲)(乙)诗在情感方面的异同。(4分)
答案:12.贬官;朝奏夕贬;向秀;王质。(4分)
13.相同点:两首诗都表现了被贬官之后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
不同点:(甲)诗语虽悲酸,却悲中有壮,表现了“为除弊事”而“不惜残年”的坚强意志;(乙)诗表现诗人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乐观的胸襟。(4分)
2、(2010山东滨州)古诗词鉴赏。(3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7.诗中借用典故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1分)
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7.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评分:共1分。
8.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表达了对自己不幸遭遇的愤懑和惆怅,同时也表达出豁达的情怀。现在人们赋予它新意,常用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评分:共2分。只答出诗作的本意或新意,即可得满分。
4(德宏州·2010)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诗中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着深刻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9.(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2)全诗表达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5(2010河北省)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7~9题。(5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7.这首诗的作者是 ;标题中的“乐天”是指诗人 。(2分)
8.用“/”划分下面的诗句的朗读节奏。(每句只划一处)(1分)
巴 山 楚 水 凄 凉 地,二 十三年 弃 置 身。
9.这首诗的颈联蕴涵了什么道理?(2分)
答:
答案:7.(2分)刘禹锡白居易(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
8.(1分)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有错该题不得分)
9.(2分)蕴含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意思对即可)
6(2010湖南怀化)
(三)诗歌鉴赏。(每小题2分,共4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4.首联中的“凄凉地”“ 弃置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15.试从表现手法及诗人的思想感情两个角度,说一说你对颔联的理解。
答案:14、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15、颔联借用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怀念故友和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之情。
7、初中古诗词赏析及考点考题:
2004·湖北黄冈:1、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_______________,后四句_______________,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2、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他长年被贬偏远之地,政治失意的句子是:“______”;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对未来的积极、乐观向上的句子是:“______”。
2004·湖北黄冈:3、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4、请再写出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蕴含哲理一致的诗句:“______”。
答案:1、低沉愤懑;高昂乐观。2、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3、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所描写的画面须扣住“千帆竞发”“万木争春”)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画面描述1分,含义分析1分,意近语顺即可) 这两句诗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5、2004年黄冈这首诗是古代酬赠诗中的佳品,其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答案示例:由低沉到高昂(或由低沉愤懑到高昂乐观);画面应紧扣“千帆竞发”和“万木争春”: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竞发;大自然中,枯死的树木前头有千千万万棵树木竞相争春,呈现出一派生机学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6、 诗体现主旨的句子中哪两句?简述本诗的情感变化的线索。
7、 析本诗三、四句在写作上的主要特点。
答案:6、末两句;前六句是反复渲染激愤悲苦的情调,后两句逼出激情慷慨的绝唱。或先激愤后激昂。7、比喻、虚实结合。
8、2005年河南省课改区(1-2):
(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答案:1、①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②暗示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
2、这两句诗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004年西宁市:表达的思想感情是:______。表现手法是:______。心境是______,表达了______的心境。
答案:豪放热情;议论兼抒情;颂秋;乐观豁达、昂扬向上
8+、2006年1月犍为九上期末考试:
从内容和语言方面对下面诗歌进行一点赏析,(要求语言方面对颔联赏析)。(4分)
(一)欣赏古诗,完成8—9题。(4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8.诗的颔联借典喻情。“怀旧空吟”隐含作者 ,
“烂柯人”隐含作者 之情。 (2分)
9.自选角度赏析诗句。(2分)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我的赏析: 。
答案:8.对旧友受迫害的不满;因人事全非而生惆怅之情(每空1分)
9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
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所描写的画面须扣住“千帆竞发”“万木争春”)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画面描述1分,含义分析1分,意近语顺即可)
9(2007·广西梧州)
古诗文阅读(17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6.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酬”字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B.诗人在首联写自己无罪而长期被贬,为全诗定下了愤激的基调。
C.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了两个典故,表达作者怀念被贬受害的朋友,回乡恍如隔世的感慨。
D.“暂凭杯酒长精神”写作者有些消极低沉,只有喝了一杯酒后才会稍微振作起来。
7.诗的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情调由前四句的“伤感低沉”,
转为 。这两句诗蕴含的哲理是:
。(3分)
答案:6.(2分)D
7.(3分)积极乐观(或:慷慨激昂)(1分) 没落的事物就让它没落吧,新生的事物必然蓬勃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或新事物必将替代旧事物)(2分)
10(2006·江苏扬州)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完成11-12题。(4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1.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2分)
12.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划线诗句,作简要分析。(2分)
答案:11.答题要点: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
评分标准:2分,每点各1分,意对即可。
12.答题要点:①“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②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渡,“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
评分标准:两点各1分,计2分,意思对即可。
11、2005黑龙江哈尔滨对唐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分析错误的——项是(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 首联写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多年,饱含了诗人无限的辛酸。
B.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引用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
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出诗人要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成功迈进 的积极进取的情怀。
D.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也给友人以鼓舞。
答案:C
12(2004·湖北黄冈)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①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_________,后四句________,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②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答案:①低沉愤懑 高昂乐观 ②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13、百色市(08广西省)
(一)阅读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完成7~8题。(5分)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7.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中的词语“凄凉地”“弃置身”,暗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
B.颔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虽人事全非,心里却有欣慰之情。
C.颈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
D.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
8.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为人所称赞。试从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哲理两个角度,说一说你的理解。(3分)
答:(1)思想感情:
。(2分)
(2)哲理:
。(1分)
答案:7.B(该项正确理解是:运用两个典故,表达诗人对受害友人的悼念,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充满无限悲痛怅惘之情。)
8.(1)此联表现了诗人身经危难,仍保持坚定的意志和积极乐观的精神。(或“虽身经危难却不消极气馁,而是保持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和百折不回的坚强毅力”)(意思对即可)(2分)
(2)告诉人们:旧事物必将消逝,新事物必将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如回答“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规律”亦可)(1分)
14(2008·湖北黄冈)
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后面题目:(4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7.诗的颔联中借用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闻笛赋: (2)烂柯人
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2分)
答案:7、①怀念故友(1分);②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1分)
8、示例一:这两句诗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示例二:“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
示例三:原意是:沉船旁边千帆飞驶而过,病树前头万木峥嵘,春意盎然。新意是:事物在迅速向前发展,相信未来一定比现在更美好,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2分,意近即可)
15(2008青海西宁)
8.阅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回答问题。(3分)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题目中的“乐天”指的是谁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8.(1)自居易 (2)表达了诗人对被贬谪遭弃置境遇的愤懑不平和悲痛怅惘之情,同时在表达对友人的谢意与共勉之中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
16、连云港市(2009年江苏省)
(一 )、诗歌欣赏(5分)
7、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5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试做简要分析。(3分)
(2)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富含哲理而被后世广为传诵,你从这居室中领悟到了什么?(2分)
一)、诗歌欣赏
答案:7、(1)主要表达了作者忧伤中更显乐观豁达的情怀。作者虽以“凄凉地”“弃置身”“闻笛赋”“烂柯人”、“沉舟”、“病树”写出了内心的凄苦,但“千帆过”“万木春”更表现出作者乐观和豁达的情怀。
(2)示例供参考:1)人在逆境面前,要积极进取,振作精神,面向未来(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2)痛苦、困难、挫折、失意都是暂时的,理想、光明、胜利就在前头;3)新事物必将带起旧事物,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17、沈阳市(2009年辽宁省)
7.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首联写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
B.颔联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二惆怅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C.颈联以“沉舟”“病树”作为反衬,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无奈、惆怅与叹息。
D.尾联写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诗人坚忍不拔的意志。
答案:C
(2)赤壁 杜枚(8个试题)
1(怀化市·2011)(三)诗歌赏析(每小题2分,共4分)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7.这是一首咏史诗,作者借对前朝往事的咏叹,表达了自己 的思想感情。
18.人们对这首诗的后两句颇为喜爱,请从表现手法上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
答案:17.不得志(2分)
18.诗人借“东风”,对赤壁之战加以评述,又虚拟出一个带有传奇性的结局,杜牧之所以这样写,除了表现出非凡的见识外,还曲折地反映 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2分)
【详细解析】17.考查点: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解题思路: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迹,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认为周瑜胜利属于侥幸,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慨叹。解答同类题的技巧方法:解答此类题,最主要的是把握整首诗表达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18.考查点:本题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解题思路:这两句发表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写,诗的构思极为精巧,议论新颖独特,发人所未发,一反众口一辞的论调而又不悖情理,使人耳目一新。解答同类题的技巧方法: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2(铜仁地区·2011)13、阅读杜牧《赤壁》,回答问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几十首古诗词,有的咏史,有的写景,有的叙事……请问杜牧的《赤壁》属于那一种写法?本诗在运用这种写法上有什么特点?(3分)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3分)
答案:13、3分(1)咏史诗(1分)。特点:借史实抒情。(2分) 3分(2)“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1分)。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2分)。
3、2005湖北荆州读杜牧的《赤壁》,然后答题。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①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_______________.
②“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②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与此相近的表述即可)(2分,每对一处给1分)
4(2007·湖北省恩施) (一) 欣赏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4分)
赤 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选自语文鄂教版七年级[上]人教版八年级[下])
20.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
21.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答:
答案:(一)古诗欣赏(4分)
20、(2分)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或前两句写兴感之由。说明:两种答案任答一种均给2分。
21、(2分)不好。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说明:从诗句的形象性或感情的含蓄性任一方面答均可。
5(2007·四川乐山)4.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①初中三年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唐诗:有的咏史,有的咏物;有的描写清新美丽的山水
田园,有的刻划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上面这首诗属于哪一类 这类诗最突出的特点 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刻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咏史诗。特点是咏史抒怀或借史实抒发作者情感。(答出"咏史"给1分,答出特点给1分,意思相近即可)
答:"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或"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 (答怀才不遇,有志不得伸等也可。) (以上两点,答到任何一点都得2分)
6(2008·四川成都)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4分)
赤 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____________”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2分)
2.如果把诗歌最后一句“铜雀春深锁二乔”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 好不好 为什么 (2分)
答案:
1.(2分)折戟(1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1分;语意相近即可)
2.(2分)不好。虽然它们表达的意思基本一样,但“铜雀春深锁二乔”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 或:通过以小见大(或借代)的手法,借“二乔”被“锁”的命运来写出东吴失败的命运](1分);而“国破人亡在此朝”则过于直白,缺乏诗味(1分)。(语意相近即可;未明确回答“不好”扣0.5分)
7(2008甘肃庆阳)
(二)初中三年,我们学习了许多唐诗:有的咏史,有的咏物,有的描写清新美丽的山水田园,有的刻画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下面这首诗属于哪一类?这类诗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2 分)
赤 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6 、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 ”换成“国破家亡何处逃”好不好?为什么(3 分)
答:
答案:(二)( 5 分)
25、味史诗。(1分) 特点是咏抒怀或借史实抒发作者的情感。(1分)(意思对即可)
26、不好。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歌的形象性:( 1 分)能以小见大,( l 分)感情表达更含蓄。( 1分)
8、2009·南京市溧水区
【古诗阅读】
5.阅读《赤壁》一诗,回答问题。(3分)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请从“咏史”和“咏怀”两个角度,说说你对“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5.这两句既咏史表明如果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会改写(1分);又咏怀暗含自己欠缺机遇,怀才不遇。(2分)
(3)过零丁洋 文天祥(18个试题)
1(抚顺市、铁岭市·2011)9.对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这首诗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重大事件,融叙事和抒情言志为一体,慷慨悲凉,感人至深。
B.颔联写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运用比喻,生动形象贴切。
C.颈联运用“惶恐滩”“零丁洋”两个典故,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诗人对前途的忧虑。
D.尾联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为国家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堪称千古绝唱。
答案:9.C,2分。
2(乐山市·2011)10.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4分)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诗歌中“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两句诗各是一个完整的主谓句子。诗人将两个陈述的对象摆在一起,要表达什么意思、抒发什么感情?
答:
(2)诗歌尾联采用的抒情方式是什么?抒发了什么感情?
答:
答案:10.诗歌鉴赏。(4分)(1)(2分)答:从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说到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将“国家”与“自身”联系在一起,(1分)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深情。(1分)
(2)(2分)答:尾联采用的抒情方式是“直抒胸臆”。(1分)抒发了诗人“以死明志”(或“为国捐躯”、或“举身赴国难”)的坚贞情怀。(1分)
3(襄阳市·2011)(一)阅读古诗《过零丁洋》,完成10-11题。(4分)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0.“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在诗的颈联,诗人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 和 ,地名与处境融合在一起,恰到好
处地表现了诗人当时的心境。(2分)
1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影响深远。请说说你的理解。(2分)
答案:(一)古诗赏析(4分)10.形势的险恶(1分);境况的危苦(1分)。(2分)
11.①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②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舍生取义,一片丹心将永垂史册,映照千古。③这两句诗直抒胸臆,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只要答出其中一点即可,2分)
4(宜宾市·2011)(三)阅读诗歌《过零丁洋》,完成16-17题。(5分)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6.诗歌首联叙写了诗人一生中经历的哪两件大事?(2分)
17.有人认为作为英雄人物的文天祥,在诗中感慨“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显得消极悲观,你是否同意?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答案:16.①寒窗苦读,进入社会;②峰烟四起,艰苦抗元。17.不赞成,诗人的惶恐、零丁是当时所处环境的真实体现,但作者并未因此而消沉、退缩,而是呐喊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言壮语,震烁古今。
5、(2010湖北荆门)
14、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共5分)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诗中颔联句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试具体分析。(3分)
(2)诗中尾联句直抒胸臆,请你从内容上作简要分析。(2分)
答案:14、(1)比喻;宋王朝的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被雨打的浮萍(1分),生动形象地表现的国家和个人和遭遇和命运。(1分)(2)人难免一死,为拯救国家而死,一片丹心永垂于史册,(1分)诗句表明了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民族气节。(1分)
6、2009·南京市建邺区
(一)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3 分)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6.颔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明 ▲ 和 ▲ 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2分)
尾联表现了文天祥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毫不动心, ▲ 的大无畏英雄气概。(1分)
答案:6、国家命运 个人遭际 “ 视死如归”、“青史留名”等意思对即可
7(2009·广东广州)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2.这是一首述志诗。有人说,诗的基调由悲郁而昂扬,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请选择诗中句子说明你的理由。(6分)
答案:同意。诗的前三联高度概述了国家的艰危困厄和自己九死一生的悲愤抑郁之情,尾联则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表现出诗人为正义事业而英勇献身的精神。
8、青海省(2009年)
(一)阅读《过零丁洋》,完成10~11题。(3分)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10.这首七言律诗的作者是 。(1分)
1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答:
答案:10.文天祥(1分)
11.这两句诗阐明作者台生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体现文天祥的民族气节。或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答出“以死明志的决心”即可得2分)
9、资阳市(2009年四川省)
(三)过零丁洋(4分)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1.诗中第二联运用比喻手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比喻 ,以“雨打萍”比喻 (2分)
22.从抒情方式和思想内容上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作简要分析。(2分)
答案:21.破碎的国家如风中飘散的柳絮,无可挽回。 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 。 (2分,意思对即可)
22.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2分,言之有理即给分。)
10(2008·广西贵港)(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8——9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起一经,四周了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别云间》 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注】 ① 南冠:俘虏的代称。语出《 左传》,后世以“南冠”代被俘。② 毅魄:英魂。
8、对这两首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
A、两首诗都抒发了诗人对国破家亡的无限悲愤之情和表现了诗人为国献身的精神。
B、两首诗的首联都写了诗人的战斗经历。
C、两首诗的颔联都用了对偶、比喻两种修辞手法。
D、两首诗都是律诗,《 过零丁洋》每联联末的字的韵母都是ing,《别云间》 前两联联末的字的韵母都是uan,后两联联末的字的韵母都是an。
9、请赏析文天祥《过零丁洋》 中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4 分)
答案:8、C 9、答:① 这两句诗的含义是:从古到今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将垂于史册,映照千古。(大意对即可酌情给分)( 2 分)② 这两句诗所表现诗人的精神品质是:大义凛然、舍生取义、以死明志的民族气节。(意思相近即可)( 2 分)
11(2008·河南省B卷)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20-21题。(共4分)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http: / / baike. / view / 170147.htm" \t "_blank )。
20.分析“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一联的巧妙之处。(2分)
21.本诗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20.用“惶恐滩”“零丁洋”两个地名,巧妙地表现了诗人当时的心情,将昨日的惶恐、眼下的零丁之感渲染得淋漓尽致。(意思对即可, 2分)
21.为了国家宁可死也决不投降的民族气节。(或“舍生取义”等,意思对即可。2分)
12(2008江苏镇江)
阅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完成 7——8题。(共5分)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7.诗歌颔联通过 和 两个自然景物,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和个人的命运;颈联用两个带有感彩的地名抒写了诗人 的心情。(3分)
8.结尾两句以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出诗人怎样的生死观?(2分)
答案:7.(3 分) 絮 萍 (“风飘絮”、“雨打萍”亦可) 忧虑不安(“惶恐零丁”亦可)
(每空1 分)
8.(2分)舍生取义 ( “为国而死”或“以死报国”均可。答“宁死不屈”给l 分)
13(2006·四川成都)一、诗歌鉴赏。 ( 共 4 分 )
阅读下面古诗 , 按要求回答问题。 (4 分 )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 ,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诗中第二联 , 运用比喻的方法 , 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 “ 风飘絮” 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 , 无可挽回 , 以 “ 雨打萍 ” 比喻
。(1分)
2.对尾联 “ 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 ” 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3 分 )
答:
答案:1.(1 分 ) 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 , 时起时沉。( 意思相近即可计 1 分, 不够准确酌情扣分 )
2.(3 分 ) 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 (1 分 ), 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 (1 分 ), 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1 分 ) 。 ( 意思相近即可计分 , 不够准确酌情扣分 )
14、2006 广西河源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5.诗中运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第 联。(1分)
6、“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千古名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3分)
7.律诗中的第二联又称颔联、第三联又称——联。律诗对这两联在形式方面的特殊要求是: 。(2分)
答案:5. 1分 第二联(或颔联)
6. 3分 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7. 2分 颈联对仗
15(2006·湖北黄冈)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7~12题。(15分)
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7.诗中以“风飘絮”、“雨打萍”的形象比喻,抒写了____________的悲哀;借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地名,暗示了形势的险恶和作者境况的危苦。(2分)
8.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2分)
答:
答案:7.国破家亡 惶恐滩 零丁洋(2分,第1空1分,第2、3两空各0.5分)
8.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2分,意近即可。其他符合要求的答案亦可)
16(2006·湖北黄冈课改) (一欣赏下列诗歌.完成5~7题。
(甲) 沁园春 雪(节选)(毛泽东)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乙】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5.指出下面朗读节奏有诶的一项:(2分)
A.江山/如此/多娇 B.干戈/寥落/四周星
C.惜/秦皇/汉武 D.人生自古/谁无/死
6.填空。(3分j
两首诗都表达了________的主题.但两首诗抒发的感情又有所不同。甲诗侧重先________,乙诗侧重________。
7.自选角度,从下列诗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2分j
(1)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我会赏析 句:
答案:5 . D . ( 2 分)
6 .爱国 豪迈、自信 忧虑、悲壮 (3分,每处 l 分。意近即可)
7 . ( 1 )此句表达了作者对当今“风流人物”的赞美之情。“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使命,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创造了空前伟大的业绩。( 2 ) 此句直杆胸臆,表明作者以死明志的决心(2分,意近即可)
17(2006·江苏泰州)9.阅读《过零丁洋》,完成下列两题。(5分)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 。(1分)
(2)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2分)
(3)反复诵读诗中具有丰富内涵的画线句,写出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
答案: ⑴儒家经典(1分)(2)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2分)(3)舍生取义的高尚情操。(2分)
18(2004·江苏无锡)对下列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过零丁洋 别云间
文天祥 夏完淳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A.《过零丁洋》是一首七言律诗,四联八句,全诗押的是ing韵;《别云间》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四联八句,押的是an韵。
B.《过》诗多用对偶句,如“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和“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对仗极为工整。
C.《别》诗中“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一联点明自己被捕,过了三年漂泊的生活,今天又成了囚徒,同时表明自己要像楚人钟仪那样忠于故国的意志。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全诗透露出作者内心的恐惧和对前途的迷惘。
答案:D。
(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5个试题)
1(河北省·2011)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7~8题。门分)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才匕篇,兼怀子由。
明月儿时有?把酒问青天。不多。天上官闭,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高处不胜寒。鱼生元竟色j勉座上且。转朱阁,低绩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婢娟。
7.请就词中加线句子的内容质疑(只提一个疑问,不作答)。(2分)
答:
8.简析“转朱阁,低椅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
答:
答案:7.示例一:是在月宫(天上)起舞,还是在人间起舞?示例二:“何似在人间”是说天上好,还是人间好?示例三:“清影”是月亮的影子,还是人的影子?8.“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放眠的情景。
2、2010安徽巢湖【三】(15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14.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 )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3)高处不胜寒( ) (4)千里共婵娟( )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16.时间都是朗月之夜,请找出两篇(首)文、词中直接描写月亮的句子,并指出分别运用了什么写法。(4分)
17.词人两夜未眠,起因均是遭贬谪。一次漫步叹月叹两人,“闲人”隐含作者 的情感(心情);一次饮酒悟月悟人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揭示了
的道理。(4分)[]
答案:14.(1)形容水的澄澈 (2)只 (3)受得住,能承受 (4)月亮(各占1分,4分)
15.(我)想到没有可以(与自己一起)交谈取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意思对即可,3分)
16.[甲]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写法:比喻,间接描写,静态描绘等。(写出其中一个,意思对即可,2分)
[乙]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写法:拟人,直接描写(动作描写),动态描绘等。(写出其中一个,意思对即可,2分)
17.悲凉,感慨,欢喜,悠闲,失意,旷达等(写出其中两个即可,2分)
人生是缺憾的,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人生应该乐观而旷达等。(2分)
3(2006·乌鲁木齐).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答案:A
4(2009广西桂林、百色)阅读苏拭的《水调歌头》,完成18-19题。(5分)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8.这首词开篇发问,起笔不凡。画横线的句子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思 (2分)
答:
19.这首词,历来被认为是中秋词里最好的一首,《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你认为这首词为什么会获得如此高的评价 (3分)
答:
答案:18中秋对月,抒发了强烈的思亲之情,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和对人生的感慨。19(1)词人借与明月的对话,探讨人生的意义(抒发人生感慨),富有哲理;(2)诗的意境豪放而阔大;(3)情怀乐观而旷达;(4)想象丰富,富有浪漫色彩;(5)语言如行云流水。(意思相近即可,以上五点答对其中三点即给3分。)
5、2009·南京市六合区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7-13题。(15分)
【古诗词阅读】
7.阅读苏轼的《水调歌头》,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词的上片问天,下片问月,归根结底是问 ▲ 。(1分)
(2)“起舞弄清影”的“弄”字用得好,请说说好在哪里。(2分)
答: ▲
答案:7.(1)人生、人。(能写出命运、前途、悲欢离合等与主旨有关的内容也可)(1分)
(2)“弄”即舞弄、摆弄(1分),一个“弄”字极富有动感,表现出舞姿的不断变化,使人联想到舞姿的美妙。(1分)
(5)山坡羊·潼关怀古(6个试题)
1、2010贵州毕节诗歌鉴赏:( 5 分)
13、阅读《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回答问题。
《 山坡羊· 撞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划线句子分别从哪两个角度形象地描绘出峰峦高峻的形态和波涛呼啸的气势?(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今:国富民殷,社会和谐。
请就两种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理解。(3 分)
答案:13、(1)视觉和听觉。(2)示例:这是一组古今社会现实的对比。(1分)古代,国家兴盛时,统治阶级却依然盘剥百姓,大兴土木,修建宫庭,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百姓当然辛苦;国家衰亡,战乱频繁,百姓自然也辛苦。如今,人民当家作主,国富则民殷,如“两免一补”、“医疗保险”等多项民生政策的出台,惠及千家万户,百姓生活幸福,自然不再辛苦 。(2分)
2、2005广东广州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后面的题目。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⑴请摘录出最能表现这首元曲主题的句子。
⑵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来源:考 ( http: / / www. / zhongkao / )
答案:15.(1)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峰峦如聚",群山好像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一个“聚”字,既写出了潼关被群山包围的险要地势,又赋予了群山生命和意志,它们守卫着潼关。
或:“波涛如怒",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一个“怒”字,既写出了黄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关处于黄河之边的险要。
3(2008·湖北江汉油田 仙桃市 潜江市)
阅读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完成8~9题。(3分)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8.曲中描写主人公在潼关驻足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1分)
9.全曲由所见所想到所感,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这样一个历史的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答案:8.望西都,意踌躇。(1分)
9.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或:兴,百姓苦;亡,百姓苦。)(2分。意对即可。)
4(2008四川南充)
8.赏析下面一首曲,完成后面题目。(3分)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①此曲中“山坡羊”是 ,“潼关怀古”是 。(1分)
②请谈谈你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理解。(2分)
答:
答案:8. ①曲牌名 曲题
②表现了一个历史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群众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1分)表达了作者对人民苦难的同情。(1分)
5、2009·广西贺州古诗词阅读,完成8——9题。(5分)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8.从视觉听觉的角度写潼关险要的两个字分别是 和 。(2分)
9.这首元曲中的怀古小令,是古代诗词中的优秀作品,请你说说曲中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3分)
答:
答案:8、聚 怒
9、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对统治阶级残暴贪婪的痛恨和对劳动大众所受苦难的同情。(意对即可)。
6、淄博市(2009年山东省)
二、古诗文阅读(15分)
(一)阅读张养浩的《山坡羊》,做第7题。(2分)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7、用简洁的语言赏析画线句子。
答案:7、要点:一个“聚”字和一个“怒”字,分别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形象地表现出峰峦高峻的形态和波涛呼啸的气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2 页 (共 3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