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词五首(望,渔,江,武,破)2004—2011中考语文鉴赏试题一网打尽及参考答案:61个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25.词五首(望,渔,江,武,破)2004—2011中考语文鉴赏试题一网打尽及参考答案:61个试题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9.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0-18 13:58: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影响力位居国内前列教育资源网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5.词五首(望,渔,江,武,破)2004—2011中考语文鉴赏试题一网打尽及参考答案:61个试题
(1)《望江南》2004—2011中考语文鉴赏试题一网打尽:3个试题
1、内江市(2009年四川省)
读《望江南》,回答下列问题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5.这首不到30字的小词,容纳了很多内容,就时间而言,是从 写到 ;就景物而言,先后写了 、白蘋洲等。就人物情感变化而言,由希望到 以至最后的 。(6分)  
6.本词给人们展示了一幅优美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100字内)。(4分) 
答案:5.清晨 黄昏 楼、帆、斜晖、江水 失望 肠断(前两空和后两空,每空1分,中间1空,共2分,共6分)6. (画面形象.具体3分;语言简洁优美1分,共4分,不合要求,酌情扣分)
2、荆州市(06年湖北省)
7.阅读温庭筠的《望江南》,然后答题。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①从“_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写出了 词中女子等等远行爱人归来的时间之长。
②“_______________”一词,写出了词中女子一次次失望之后内心的痛苦和哀伤。
答案:①梳洗 斜晖 ②断肠
3、2010四川省犍为县
读《望江南》,回答下列问题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10、词的第一句“梳洗罢,独倚望江楼。”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
答案:3分。只要答出三点就给满分。①“梳洗”点明了时间是早上。②“梳洗罢”隐含着女主人公盼归的急切。③一个“独”字,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孤独。(3分)
(2)《江城子·密州出猎》2004—2010中考语文鉴赏试题一网打尽:22个试题
1(达州市·2011)(三)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完成17——18题(4分)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7.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词的上阕、下阕的内容。(2分)
上阕:
下阕:
18.下面对该词的理解品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 此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的爱国壮志。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界境。
B. 开篇着一“聊”一“狂”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放,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再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
C. 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词中下阕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
D. 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
答案:17.上阕写出猎盛况(场面)。下阕写报国情。(2分,意同即可)18.C(2分)
2(眉山市·2011)12.阅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回答问题。(4分)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仔细观察右边这幅图,图中所展示的画面是词中的哪一句 (1分)
(2)词中的“倾城”的意思是 , “为报倾城”体现了当地百姓对苏轼态度是: 。(2分)
(3)从选文中加线的“狂、卷、挽”中任选一个,说说这个词是怎样体现豪放的?(1分)
答案:12.(1)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或“千骑卷平岗”);(2)全城的人都出来了(形容随观者之众);体现的态度:表面是跟随太守,实质是对苏轼的拥戴、赞扬、敬佩(或:对苏轼政绩的肯定)(能从“实质”上说对,即可给满分);(3)示例:“狂”:激情奔放,统领全词,无不展现粗犷豪迈的风格;“卷”:体现打猎场景宏大,人员众多,气势壮阔,突现阳刚之美;“挽”:拉满弓的姿态强劲,信心百倍,激情无比(三个词语均体现豪放之气势)。
3(沈阳市·2011)7、对《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A.“千骑卷平冈”形象地写出出猎的人很多,气势很大。
B.“亲射虎,看孙郎”表明词人已功成名就,对孙权有蔑视之意。
C.“酒酣胸胆尚开张”是说词人饮酒到尽兴之时,更觉心胸开阔、壮志满怀。
D.这首词表面写的是一次出猎,实则表达了词人报效国家的志向和豪迈气概。
答案:7、B
4(天水市·2011)四、古诗词赏析(10分)
【甲】江 城 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乙】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21.【甲】请从表达方式上看.上片重在____,下片重在 。(2分)
22.【乙】诗的前两句写出了梨花的哪些特点,(2分)
答:
23.【甲】诗中的“亲射虎”“遣冯唐”的典故分别表选什么意思?(2分
答:
24.【甲】词【乙】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苏轼一生著述丰富、风格各异,你再写两句他其它作品中的名句。(4分)
答:
答案:21.叙事(描写)(写出其中一项即可)抒情22.写出了梨花颜色雪白(‘淡白”),花开繁茂(“满城”)的特点。23.“亲射虎”在这里词人的意思是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这突出地展现了作者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1分)“遣玛唐”在这里词人以魏尚自喻,表达了他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1分)24.【甲】词表达了词人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1.5分)【乙】诗流露了诗人内心的惆怅和感叹人生短暂、美景易逝的思想盛情。(1.5分)示倒: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1分)
5、2010湖南长沙
四、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文后各题。(共18分)
(一) 江城子密州出猪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韶裘,千骑卷平同。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3. “江城子”是这首词的_______,“密州出猎”是这首词的____________。
14.请写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大意及其所蕴含的情感。
答案:13.(2分,每空l分)词牌名 题目
14.(3分)定将把弓拉得如圆月一样去参加战斗,去抵抗西北的侵略者。
表达了作者要报效祖国,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意思相近即可)
6、2010广东广州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请找出这首词中描写出猎场景的句子。(4分)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分)

答案:12.(1)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2)表达了作者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7、2010新疆乌鲁木齐9.对下面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A.这首词上不、阙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猎的场面,下阙生动形象地刻画一位挽弓劲射的志士形象,反映出诗人的豪情狂态和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B.诗中“卷”字极具表现力,既写出了千骑奔腾时的壮阔场景,又表现了出猎者情绪高昂的豪迈气概,为凸现“老夫”的狂放形象营造氛围。
C.诗人在诗中多次用典,以孙权,魏尚自比,以“天狼”借指敌人,直接表达期和、盼重被朝廷重用,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强烈愿望。
D.诗人用语刚劲,挥洒自如,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完成了形象的塑造,体现出诗人粗犷、豪放的风格。
答案:C。
8、2010青海西宁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回答下列问题。(3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从词中的哪两个典型细节我们可以看出词人念念不忘报国。(2分)
A:
B:
(2)词的末尾一句“可怜白发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
答:
答案:8.(共3分)(1)A“醉里挑灯看剑”;B“梦回吹角连营”(每空l分,共2分)
(2)写出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身先老(白
发生),空怀一腔报国之志的悲愤之情。(意思相同即可,1分)
9、2010福建厦门阅读晏殊的《破阵子》一词,完成(1)-(2)小题。(5分)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1)这首词勾画了美妙的春景,上阙(划波浪线处)描绘了哪些自然景物,请找出。(2分)

(2)词中“笑从双脸生”的少女是如此清新活泼,请你结合这首词想象她的外貌和语言,并描写出来。(3分)

答案:示例(1)这幅美景中描绘的自然景物有:燕子、梨花、碧苔(或苔藓)、黄鹂、柳(飞)絮、池塘(或小池、水池)、叶子(或树叶)
(2)通过外貌(神态)、语言的描写来表现女少的笑靥如花,笑语盈盈。外貌可写静态的也可动态的,得1分。语言要能表现游戏(斗草)赢了的喜悦,得1分,表达1分。
10、大庆市(2009年黑龙江省)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7-8题。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
7.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打猎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 的豪情壮志。(1分)
8.“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3分)
答:
答案:7.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
8.这时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启用自己呢?(也可以答作者希望自己能够收到朝廷的重用)运用典故,使表达含蓄典雅。
11、洛阳市(2009年河南省)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20~21题。(共4分)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0.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狩猎场面。(2分)
21.在下阕中作者用晕了两个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20.示例:太守率领众多随从,纵马飞奔,像狂风一样越过小山岗。(意思对即可。2分)
12、南充市(2009年四川省)
7.诗词鉴赏(4分)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套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本词上阕描写了 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阕抒写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雄心壮志。(2分)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一句蕴含了什么意思 有什么表达效果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出猎 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
希望朝廷能派遣冯唐一样的使臣,前来召自己回朝,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13、栖霞区(09年南京市)
6.阅读下面的词,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 本词上阕写景,描写了打猎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阕言志,抒写了词人
的豪情壮志。(1分)
(2)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2分)
答案:6.(3分)(1) 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1分)(2) 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1分) 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缺一不可)(1分)
14、盐城市(2009年江苏省)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7、8两题。(5分)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7、词中典故出自《史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画线的句子勾勒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7、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词人以古人自比,希望得到朝廷重用。
8、勾勒了一个英武豪迈。气概非凡的英雄形象。抒发了渴望立功报国的豪情壮志。
15、梧州市(08年广西省)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 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 起句“老夫聊发少年狂”的“狂”字贯穿全篇,统摄全词,写出了作者的豪情壮志。
B. 结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写作者为了抵抗西北的敌人,要把弓拉得如圆月一样去参加战斗。
C.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是写为回报人们倾城而出观看太守狩猎的盛情,作者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亲自挽弓射虎。
D.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是写作者非常在意自己的衰老,慨叹报国无门。
7. 这首词的下阕运用了两个典故,请你找出其中一个典故的相关诗句,并说说作者运用这个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
答案:6.(2分)D
7.(3分)①用典故的句子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1分) 这个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2分)。
②用典故的句子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分)这个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思想感情(2分)。
16、孝感市(08年湖北省)
阅读下面的诗文,回答文后提出的问题
江城子 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这首词上阙描写了打猎时的________________,下阙抒发了作者企望为国杀敌的_______________。(2分)
7.对这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全词由叙事而抒怀,开篇以“老夫”自况,着一“狂”字体现情怀,统领全词。
B.词中两次用典,上阙自喻孙权,下阙又自比冯唐。
C.全词塑造了一个慷慨激昂、走马挽弓,渴望建功立业的爱国志士形象。
D.这首词从题材、情感、艺术形象到语言风格都体现了粗犷、豪放的风格。
答案:6、壮观场面 报国情怀; 7、B
17、资阳市(07年四川省)
读下边一首词,完成4—5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4.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该词起句着一“狂”字,贯穿全篇,统摄了全词。
B.“亲射虎,看孙郎”是词人以孙权比况自己虽“鬓微霜”,但仍英武有为,希望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冯唐自比,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使他们重新复职。
D.“天狼”喻指西北方的敌人。
5.对这首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词的上阕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阕抒发由打猎激发出来的胸襟抱负。全词由实而虚,由叙事而抒怀。
B.苏轼作此词时正值壮年,而以老夫自称,是因为作者心怀壮志却仕途坎坷,深感岁月易逝,人生易老,所以才要“聊发少年狂”。
C.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雄豪气。
D.此作是东坡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它对李清照词风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苏、李二人成为了宋朝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
答案:4.C 5.C
18、眉山市(06年四川省)
7.下面这首词是苏轼38岁时(1075年)偕同僚出城打猎时而作的,请你阅读后完成(1)—(2)题。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词中划线的词句运用了典故,它们在表达上有什么效果?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豪情壮志?(3分)
(2)仔细看插图,回答问题。
①从词中找出与图中A、B、C、D箭头所指的相对应的词句写在下面。(2分)
A B C D
②图中有的地方同词中的某些词语或客观事实不相符,请指出来,并简要说明理由。(2分,本题为加分题,得分计入二大题。)
答案:7.(1)言简而意丰,委婉而含蓄(意思相近即可),杀敌报国(或报效祖国,杀敌立功)(意思相近即可)。此题共3分。其中第一问2分,答出一点得1分,第二问1分。 (2)①依次为A:右擎苍,B::锦帽,C:貂裘,D:左牵黄。(每处0?5分)
②图中没有画出“卷”的情态,因为人物的衣饰,乘坐的姿势,马的尾巴,马奔跑的情态等都没有体现出马儿快速奔跑的情态。(如学生答图中苏轼的胡须与苏轼当时38岁的年龄不相符也对)(此题2分,找到问题1分,答出理由1分)
19、河南省(05年)
读下面的词,完成21-22题。(共4分)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1.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豪情壮志。(2分)
2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2分)
答案:21.密州出猎(或:出城打猎 出猎 打猎 狩猎 )(1分) 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1分) (共2分)
22.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1分) 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1分) (共2分)
20、陕西省课改(05年)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3分)
7.对这首词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词的上片“老夫……擎苍”三句,不仅写出了打猎时威武的阵容,而且突出了作者少年的豪情。
B.词的上片“卷平冈”一语,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C.词的下片作者以冯唐自喻,表达了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D.词的上片以记叙为主,语言风格粗犷、豪放;词的下片以抒情为主,语言格调婉约、纤柔。
答案:7.C
21、2004年山东泰州11.阅读《江城子 密州出猎》,完成下列两题。(3分)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用你自己的话,描述“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壮观场面。
(2)根据词中划线句子塑造的形象,说说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1)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架着苍鹰,戴上锦蒙帽,穿上貂鼠裘。率领众多的随从,纵马狂奔,飞快地越过小山冈。 (2)表达了词人渴望杀敌报国的思想感情。
22、2004江苏连云港11.阅读《江城子 密州出猎》,完成下列两题。(4分)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词中“鬓微霜,又何妨!” 表达了词人什么心境?其言外之意是什么?
分析:“鬓微霜”说明词人年纪大,“又何妨”说明词人不服输、不服老的心理,表明了词人希望被重用,能征战沙场,为国立功的心愿。
答案:表达诗人不服老的心境,言外之意: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仍能跃马疆场,迎击来犯之敌。
(3)《渔家傲·秋思》2004—2010中考语文鉴赏试题一网打尽:20个试题
1(德阳市·2011)8.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A.这首以“秋思”为题的《渔家傲》是范仲淹在镇守西北边疆时的感怀之作,“渔家傲”是词牌名。
B.词的上片重在描写塞下秋景,开头一句“塞下秋来风景异”首先点明地点和时间,并以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边塞秋景与中原之不同。[]
C.词的下片集中抒发边塞将士的愁思,反映出思乡与卫国的矛盾心理。结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以互文的形式,含蓄地表达了对朝廷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D.全词意境悲凉,与李清照的《武陵春》一起为宋词婉约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答案:D
2(黔东南州·2011)(一)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12-15题。(8分)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2.“塞下秋来风景异”的“异”字表现了边陲之地的 。(2分)
13.请谈谈你对“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的理解。(2分)
答:
14.就表达方式而言,这首词的上阙运用了 ,下阙运用了 。(2分)
15.由“长烟落日孤城闭”的词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王维《使至塞上》表达塞外奇特壮美景象的诗句“ , ”。(2分)
答案:(一)12.与中原不同孤寂荒凉(2分)13.表现了诗人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之情。(2分)14.描写 抒情(2分)1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青海省·2011)(一)阅读《渔家傲·秋思》,完成11-12题(4分)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1.“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最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1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怎样的心理?(2分)
答案:(一)11.突出塞下孤城与内地景象的不同,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2分)12.因尚束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所以虽思乡却难回的矛盾心理。(2分)
4(乌鲁木齐市·2011)9.对下面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A.词的上片重在写景,词人着意用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内地景象的迥然不同。
B.词人在下片集中抒发了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开头两句是全词的核心部分,从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卫国思家的心理矛盾。
C.结尾三句情调激昂、高亢。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的腐朽和软弱及其不修武备、不重边功做法的愤懑之情。
D.词人写了自己亲临目见的景物,表达了戍边将士复杂的情感,全词意境壮阔,形象鲜明,语言凝练,读来真切感人。
答案:9.C
5(徐州市·2011)(三)古诗词鉴赏。(3分)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3.对上面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词的上片描写边塞秋色,以一“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特点,突出了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B.“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方面描写迥异内地的独特景色,表现边塞的悲凉,同时也反映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正面揭示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将士们苦中作乐,夜深霜重之时仍在军营中奏乐欢闹的场面。
答案:(三)(3分)13.D(写夜深霜重之时传来的悲凉哀怨的羌笛之声,更加重了征人的愁思。)
6、2010云南昆明诗词赏析。(第7题,共2分)
品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7.请简要分析画线句在这首词中的作用。

答案:7.(2分)“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的作用:(1)时间上是上阙“长烟落日”的延续。(2)借景抒情。写出戍边将士们寒夜戍守的艰辛,抒发了他们因功业未立、归期无计又思念家乡的复杂感情。
7、2010贵州铜仁11.阅读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按要求答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均衡生产书·语文)
(1)一个“ ”字,概括了塞外景色的总体特征;“ , ”概括描写了边地荒凉冷落的景色。(2分)
(2)请对“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作一简要分析。(4分)

答案:11. 6分:(1)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2分) (2)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的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4分)。
8、白下区(09年南京市)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7—11题。(15分)
【古诗阅读】
7.阅读范仲淹《渔家傲·秋思》,按要求答题。(3分)
渔家傲 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词的上片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词的上片“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勾勒出一派壮阔苍茫的边塞黄昏景象。
B. 词的下片“羌管悠悠霜满地”,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
C.词中“将军白发征夫泪”意思是将军和征夫久戍不归、有家难回、功业难成而哀伤流泪。
D. 这首词写景抒情气魄宏大,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
答案:7.(3分)(1分)(1)雁去。(2)(2分)B
9、高淳县(09年南京市)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第8题。(16分)
8.阅读范仲淹的《渔家傲》,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用“‖”划分下面诗句的诵读节奏。(2分)
长烟落日孤城闭
(2)对诗歌内容赏析有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开篇词人特地用了一个“异”字,以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B.“衡阳雁去”是说连那南飞的衡阳雁也掠空而过,不愿作片刻的停留。
C.这首诗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D.词中的“长烟落日”,与王维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都是描写了塞外壮阔苍茫的奇异风光。
答案:8、(2分)(1)长 烟 //落 日// 孤 城 //闭(划对前两处的1分,再划对后一处得2分)(2分)(2)C(这首诗既流露出守边战士的思乡之情,也抒发出守边御敌的英雄气慨)
10、维吾尔族自治区(2009年)
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13-17题(5分)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幛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幽幽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3.这首词中描写边地荒凉冷落景色的句子是 。(2分)
14.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为国建功的情怀。
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
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D.“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答案:13.千幛里,长烟落日孤城闭;14.C
11、2009广西梧州(最新补充)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6.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塞下秋来风景异”的“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了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B.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塞外边关秋景图,渲染了边塞的萧索荒凉。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
D.“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
7.“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所描写的景象,与王维的《使至塞上》中的哪两句诗相似?请写出来,并谈谈二者的意境有什么不同。(3分)
答案:6、D 7、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不同的意境:“长河”句,萧条荒凉;“大漠”句,雄浑壮美。
12、金华市(08年浙江省)
阅读下面三则古诗文,完成13—20题。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3、“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突出了“塞下秋景”的哪些特点?(2分)
14、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13、天冷、声杂、城孤。14、思乡之情。
13、百色市(07年广西省)
(一)阅读范仲淹《渔家傲》,回答7—8题。(5分)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7.下面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词的上片描写词人身临目见的景物,下片直接抒发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的不满。
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揭示词人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指士兵久戍不归,伤心落泪,使白发的将军无计可施。
D.全词意境豪放、壮阔,形象鲜明、生动。
8.“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3分)
答:
答案:7、B 8、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2分)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1分)
14、泰州市(07年江苏省)
9.阅读范仲淹的《渔家傲》,完成下列三题。(5分)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感情?(2分)
(2)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1分)
(3)请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妙处。(2分)
答案:(1)本题2分,一点1分。a、慨叹功业未立;b、思念家乡。其它如“壮志难酬、有家难归”、“爱国的情怀、思乡的苦闷”之类的意思也得全分。
(2)本题1分。借边地夜景表达凄清悲凉之感;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答对其中一点得全分,若答“交代时令特征”或“借景抒情”、“渲染气氛”之类的内容,也得1分)
(3)本题2分。写出了塞外的奇异(壮阔)风光;反映宋朝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为下阕抒情作铺垫。(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全分)
15、孝感市(07年湖北省)
(一)品读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然后完成第6题。(3分)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6、①词的上片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 ”(限2个字)。(1分)
②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秋景之“异”;词的下片集中抒情,主要抒发了征人思乡爱国之情。
B、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C、词的下片中“ 管悠悠霜满地”,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D、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
答案:6、①雁去 ②C
16、遵义市(07贵州省)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浊酒一杯家万里,衡阳雁去无留意。燕然未勒归无计,四面边声连角起。羌管悠悠霜满地。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9、你怎样理解“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的“寐”?(2分)
答:
20、从“长烟落日”,你想到了学过的哪两句诗?(2分)
答:
21、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答案:19、睡觉(2分) 20、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2分)21、上阕侧重于描写,下阕侧重于抒情。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力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答对一种表达方式给1分,后一问意思接近即可给2分。共4分)
17、仙桃市 潜江市江 汉 油 田
6.开启智慧泉,赏析古诗词。品读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然后答题。(3分)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词的上片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限2个字)。(1分)
(2)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秋景之“异”;词的下片集中抒情,主要抒发了征人思乡爱国之情。
B. 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C. 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
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
答案:(1)雁去(1分) (2)C(2分)
18、高青县(05年山东省)
读诗,然后回答9~10题(4分)
渔 家 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9.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__________________,下阕写________________,笔力雄健,感情沉郁。(2分)
10.“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亦描述。(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9、边塞秋色 思乡之情
10、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
19、洛阳市(05年河南省)
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渔 家 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2)“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D (2)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言之成理即可)
20、2003广西桂林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渔 家 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上阕中“塞下秋来风景异”的“异”字表现了边陲之地的________________.(2分)
(2)请谈谈你对“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的理解。(2分)
答案:(1)孤寂、荒凉;(2)表现了作者壮志难酬、思念家乡的感情。
(4)《武陵春》2004—2010中考语文鉴赏试题一网打尽:6个试题
1(广元市·2011)12.读下面这首词,然后答题。〔5分)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
(1)这首词所写的时令是“晚春”,从词中哪个语句看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词中原语句填写〉;“日晚倦梳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用词中原句回答(2分)
(2)你认为这首词中写得最好的句子是哪两句?为什么 (3分)
答案:(1)闻说双溪春尚好 物是人非事事休(2分)
(2)示例: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词人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将“愁”与“舴艋舟”自然地联系在一起,使抽象的“愁”变得具体生动形象;赋予无形的“愁”以重量,竟达到了船“载不动”的地步。 “舴艋舟”则运用了夸张、比喻的手法。词人所说的究竟是船小还是 “愁”重,不言而喻。(3分)
【详细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词的理解与鉴赏能力。第一问考查对词句内容的理解。“春尚好”意为春天还没过完,春天的素色还好,暗含“晚春”之意;俗语有“女为悦己者容”,词中的“物是人非事事休”则道出了词作者当时悲凉的心境——丈夫去世,因而“日晚倦梳头”; 第二问考查对词中重点句子的鉴赏,可以从词句运用的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这一角度入手,谈其作用或表达效果等。
2(内江市·2011)(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8分)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上片中,“ ”,交代的是季节特征, “ ”是通过描绘日常起居生活来表达内心的哀伤。(4分)  
2.全词是如何表现作者对故人的思念这份“浓愁”的?(4分) 
答案:(一)1.“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各2分,共4分)  
2.作者先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用形象的比喻(“载不动”的愁),抒发愁之重,重得无法承载。(两层意思各2分,共4分)
3、眉山市(2009年四川省)
10.请阅读李清照的《武陵春》,完成下面两个小题。(4分)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①请说说右边的插图能否体现诗中的“日晚倦梳头”并说明理由。
②诗中加点的“只恐”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案:10.①开放题,可说能,也可说否,强调言之有理。示例1:不能,因为插图中的月亮表明是在月夜下,而“日晚”则是日色已晚,显然图中的月亮不当;示例2:不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已打扮好与“倦梳头”相矛盾。示例3: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的满面愁容正体现了她沉重的愁苦下“日晚倦梳头”。②与前面的“闻说”“也拟”结合起来,以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体现内心沉重的哀愁。(表述题要求符合大意,不苛求答案,开放题宜放宽,但强调符合题意,语句通顺。)
4、淄博市(08年山东省)
阅读李清照的《武陵春》,完成第6题。(2分)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6. 这首词的最后两句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答案:6.这两句诗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愁绪,比作可用小船来承载的具体的东西,形象地写出了内心哀愁的沉重。评分:2分。
5、广州市(07广东省)
12.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上阙四句中有两句通过人物的外在行为来写主人公的内心哀愁,请将它们找出来。
(2)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答案:(1)“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2)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用夸张表现凄苦忧愁重得连船都载不动,形象可感地写出了“愁”之重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比喻(设间、夸张),将无形的“愁”比作有形的“一江春水”永流不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愁”之多。
6、无锡市(07年江苏省)
7.对下列一首词理解和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栽不动许多愁。
A.首句“尘香”二字写落花已化为尘土,流露出词人对美好事物遭受摧残的惋惜之情。
B.“欲语”而泪先夺眶而出,写出词人有难以抑制的满腹忧愁和伤痛,具有感人心弦的艺术魅力。
C.“春尚好”“泛轻舟”用词轻松,节奏明快,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词人随遇而安的喜悦之情。
D.词作最后两句将哀愁比作可承载可触摸的实体,来写“愁”之浓之重,既形象生动又自然妥帖。
答案:7.(2分)C
(5)《破陈子·为陈同……》2004—2010中考语文鉴赏试题一网打尽:6个试题
1(桂林市·2011)(一)诗词鉴赏。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6~7题。(共5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6.对这首词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上阕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一句描绘了将士们饱餐烤牛肉的热闹场面。
B.下阕中“马作的卢飞快”一句表现了将士们勇往直前、势不可挡的锐气。
C.全词刻画了一个虽人近暮年,仍雄姿英发,亲自领兵上阵杀敌的英雄形象。
D.全词反映了作者渴望完成抗金大业却壮志难酬的现实。
7.对这首词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沙场秋点兵”一句写阅兵场景,“秋”字为阅兵场景增添了悲凉之气。
B.“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一句呼应题目,是作者与陈同甫的共勉之词。
C.词的上下阕一般会“换意”,但这首词却突破传统,词意上下贯通,展现了一幅战争场景,甚为独特。
D.“可怜”两字凸显词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从前九句的壮怀激烈陡然变为末句的黯然伤神,波澜起伏,言近意远,实为大家手笔。
答案:6. C(2分) 7. A(3分)
2、2010湖南娄底破 阵 子
为陈同甫作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5.这词首融 与 于一体,富于浪漫色彩。(2分)
16.这首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答案:15.梦幻(梦境、理想)(1分)现实(1分)
16.抒发了作者抗敌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1分)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1分)。
3、2010四川自贡阅读下面两首诗词,然后回答问题。(9分)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①对上面两首诗词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幽草:幽深地方的草丛。
B.野渡:野外的渡口。
C.沙场:平旷的沙丘。
D.天下事:指收复中原统一天下的大业。
②《破阵子》中“五十弦翻塞外声”一句的意思是:

③判断下面对这两首诗词分析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滁州西涧》是一首一著名的山水诗,写的是安徽滁州西涧的景色。( )
B.《滁州西涧》在看似平常、平静的写景中,不动声色地蕴藉自己的心迹,这是本诗的高妙之处。( )
C.《破阵子》首句“醉里挑灯看剑”形象地显示出作者杀敌的壮志。( )
D.《破阵子》中“可怜白发生”一句既写出了作者对自己的爱恋,也表达出壮志难酬的沉痛。( )
答案:⒚①C 3分
②琴瑟中弹奏着塞外的曲调。2分
③A.√B. √C. √D×。4分一项1分.
4、江宁区(09年南京市)
6、阅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⑴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________”。(1分)
⑵对这首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展现了醉态、
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
B、“沙场秋点兵”中的“秋”字既点明了季节,又为将士们出征渲染了肃杀和悲壮的气
氛。
C、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D、“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写出了作者收复失地、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赢
得青史留名的理想,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答案:6、(3分)(1)(1分)“可怜” (2)(2分) C
5、连云港市(06年江苏省)
8.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4分)
破 阵 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2分)
(2)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8.(4分)(1)(2分)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2)(2分)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1分)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1分)。
6、泰州市(05年山东省)
阅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完成下列两题。(5分)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2分)
(3)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⑴收复中原,统一国家。(1分,意思正确即可) ⑵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挑灯看剑,梦回连营”亦可,2分,写一个得1分)(3)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2分,每点1分)
7、甘肃省(04年)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7-19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7.从下列诗句中选出风格完全不同的一句,并说说理由。( )(4分)
A.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B.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C.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D.……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理由:
18.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破阵子”是这首词的题目,表达了作者杀敌立功的决心。
B.这首词是写给好友陈同甫的,抒发了作者的抗金壮志。
C.“塞外声”是指塞外边境的悲壮粗犷的战歌。
D.末句“可怜白发生”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遗憾。
19.请写出两句描写“风”或“雪”的古典诗词名句。(3分)
答案:17.(4分)C理由是:其余三项可看作“豪放派”风格,而C项属于婉约派。(选项正确评2分,理由2分。理由答成“其余三项都是与战场、军事、杀敌有关,而C项是表达思念之情”的,评1分)
18.(3分)A
19.(3分,写出一句评1分,写出两句评3分,有错误该句不得分)
参考诗句:①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②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③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⑤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②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③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④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⑤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008年全国各地《词五首》期末考试题(共计4个试题)
(一)《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__________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的__________豪情壮志。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词的结句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4、对这首词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老夫……擎苍”三句,不仅写出了打猎时威武的阵容,而且突出了作者少年的豪情。
B.词的上片“卷平冈”一语,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C.词的下片作者以冯唐自喻,表达了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D.词的上片以记叙为主,语言风格粗犷、豪放;词的下片以抒情为主,语言格调婉约、纤柔。
答案:1、密州出猎(或:出城打猎 出猎 打猎 狩猎 )杀敌卫国(或:渴望报效国家、渴望建功立业)
2、这是词人以魏尚自比,也希望朝廷能派人来赦免他的罪名,让他有机会到西北边防抵抗外敌入侵。 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
3、到那时我一定会把雕弓拉得满满的,向西北方的天狼星猛射过去。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4、B
(二)《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2、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__________,下阕写__________,笔力雄健,感情沉郁。(2分)
3、“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以描述。(2分)
4、“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一句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1、D
2、边塞秋色 思乡之情
3、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
4、此时此刻,驻守在边关重镇、满怀乡愁的将士们个个难以入睡,将军整日操劳,白发染白了双鬓;久征在外的士兵们艰苦异常,止不住悄悄地流泪。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言之成理即可)评分:本题2分,答对一个方面得1分,意思对即可。
(三)《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浊酒一杯家万里,衡阳雁去无留意。燕然未勒归无计,四面边声连角起。羌管悠悠霜满地。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9、你怎样理解“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的“寐”?(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从“长烟落日”,你想到了学过的哪两句诗?(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9、睡觉(2分)20、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2分)21、上阕侧重于描写,下阕侧重于抒情。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答对一种表达方式给1分,后一问意思接近即可给2分。共4分)
(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6、辛弃疾虽然年事已高,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奋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感受到,由此,我们不禁联想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2分)
7、“可怜白发生”表达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8、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试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理解。(2分)
答案:
6、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1分)。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1分)
7、表现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的矛盾和作者痛苦无奈的感情(1分),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抑郁、愤慨(1分)。
8、“壮词”即内容、情感、形象、语言诸方面都豪放、壮美的作品(1分)。“赋壮词”,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情境都极勇猛、雄健;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所以叫做“赋壮词”。(1分)
人教社课标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词五首》能力测试题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基础知识。(40分)
1.给下列生字注音。(10分)
脉( ) 嶂( ) 勒( ) 擎( ) 羌( )
鬓( ) 麾( ) 寐( ) 舴( ) 艋(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含义。(16分)
(1)过尽千帆皆不是( )
(2)斜晖脉脉水悠悠( )
(3)燕然未勒归无计( )
(4)老夫聊发少年狂( )
(5)鬓微霜 ( )
(6)会挽雕弓如满月( )
(7)八百里分麾下炙( )
(8)了却君王天下事( )
3.文学常识填空。(14分)
(1)《渔家傲》作者 ,字 , (朝代)政治家、文学家。
(2)《江城子》作者苏轼,字 ,号 ,北宋文学家, 派代表人物。
(3) 《破阵子》作者 ,字幼安,号 , (朝代)著名的 。
(4)《望江南》作者 ,本名岐,字长卿, 代诗人、词人。
(5)《武陵春》作者 ,号易安居士, (朝代)女词人。
阅读理解。(共60分)
渔家傲(12分)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4.王之涣《凉州词》中有“一片孤城万仞山”之句,此诗中与此意境相似的句子是哪句?(4分)
5.直抒胸臆,写出将士们的思乡报国之情的句子是哪句?(4分)
6.抒发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怀国情怀的句子是哪句?(4分)
(二) 江城子·密州出猎(20分)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7、8小题为2005年河南省中考试题)
7.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怎样的宏大壮观的场面 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怎样
的豪情壮志 (4分)
8.“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4分)
9.写出猎时装束威武和气势之盛的句子是哪句?(3分)
10.用孙权射虎的典故抒写自己出猎时的豪情壮志的句子是: ,
, 。(3分)
11.借用典故表明自己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哪句?(3分)
12.表明自己的坚定信念和报效国家的宏愿、伟大气概的句子是: ,
, 。(3分)
(三)(18分)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3.展现醉态和梦境情景的句子是哪句?(3分)
14.写官兵同甘共苦,战歌雄壮,再现军中壮观、热烈场面的句子是: , , 。(6分)
15.刻画冲锋陷阵杀敌报国的英雄形象,反映了作者杀敌立功愿望的句子是:
, 。(3分)
16.道出词人最高理想,反映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句子是哪句?(3分)
17.尽吐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揭示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的句子是:
。(3分)
(四) 梦江南(4分)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18.表达作者盼望之且、相思之苦、忧愁之深的句子是什么?(4分)
(五)(6分)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19.表达作者晚年生活的磨难和内心的悲观的句子是哪句?(3分)
20.苏轼《虞美人》中有“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一句,此词中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3分)
参考答案:
1.注音。
mò pín zhàng lè qíng bìn huī mèi zé meng
2.解释。
代指船 (2)夕阳的斜光 (3)刻石记功 (4)暂且、聊且 (5)稍白 (6)定将 (7)切碎的熟肉 (8)了结
3.填空。
(1)范仲淹 希文 北宋 (2)子瞻 东坡居士 豪放 (3)辛弃疾 稼轩 南宋 爱国词人 (4)温庭筠 唐 (5)李清照 北宋
4.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5.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6.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7.密州出猎(或:出城打猎 出猎 打猎 狩猎 )(1分) 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1分) (共2分)
8.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1分) 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1分)
9.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10.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11.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1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3.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14.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15.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16.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17.可怜白发生。
18.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段白频洲。
19.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20.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懂许多愁。
21世纪教育网(原课件中心网站) www.21cnjy.com 第 1 页 共 3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