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眼睛和眼镜
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过程与方法
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
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重、难点:
眼镜怎样矫正视力。
器材:
近视眼镜、远视眼镜、眼球仪。
学习课时:1课时
课前预习:
1、下面是关于眼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分别填上近视眼、远视眼、正常眼
(2)图中甲眼、丙眼比较,不同点是:?a_____;b_____。
2、下列与近视眼不符合的是(
)
A、晶状体曲度过大
B、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
C、眼球前后径过短
D、可用凹透镜纠正
二、课前展示
1、一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当:
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45cm时,成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30cm时,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5cm时,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写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规律
照相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投影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放大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创设情景:我们人眼是如何看到这个世界的?为什么又有近视眼和远视眼?
四、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五、展示汇报:
1、自学眼睛的内容,各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1)、眼睛的结构:课本图3.4-1示
各部分的作用……
晶状体:
____
__
睫状体:_____
____
视网膜:______
____
(2)、眼睛如何看到物体:课本P63图示
总结:眼睛实际上是一个可以改变_______________的高档照相机,物体在视网膜上成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像
2、自学近视眼与远视眼的产生原因,各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1)、近视眼:课本图3.4-3示
__________太厚,折光能力太强
眼球前后方向太长
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_____
(2)、远视眼:
__________太薄,折光能力差
眼球前后方向太短
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_____
学生探究:如何调整?
3、眼镜:
(1)、近视眼镜:让光线发散……__________镜
(2)、远视眼镜:让光线会聚……__________镜
4、学生讨论:如何保护视力?
六:实践创新,开动脑筋:
1、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它把来自物体的光__________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_________。
2、眼睛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变得比较_________,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_________在视网膜上,就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得比较_________,对光的偏折能力变_________,近处物体射来的光_________在视网膜上,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3、小明的爷爷和爸爸都是老花眼,爷爷的老花眼更重一些,小明的妈妈则是近视眼。他们用的三副眼镜都放在报纸上,如图3—33所示,现在爸爸要看书,让小明把眼镜递给他,小明应该拿图__________中的那一副。
图3—33
七、拓展提升
1、完成课本练习。
1.如图1所示是教学中常用的投影器的结构示意图。下面有关投影器的四句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螺纹透镜对灯泡发出的光有发散作用
B.透明胶片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的焦距
C.在屏幕上可以观察到胶片上箭号的虚像
D.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2.在“测量凸透镜焦距”的实验中,甲学生先把光源和凸透镜的位置固定,移动光屏来找像,但他无论把屏放在何处,都不能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
;乙学生先把光源和屏固定,把凸透镜放在它们之间,但他无论怎样移动透镜位置都不能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这是由于
__________________;丙学生先把凸透镜和光屏位置固定,但他无论把光源放在何处,都不能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这是由于_________
;丁学生在实验中避免了以上三位学生的问题,但在光屏上得到的是一个光源较模糊的像,且移动光屏位置还是改变不了像的质量,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缩小的像,然后他把燃烧的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这时光屏上(
)
A.成倒立缩小的像
B.成倒立放大的像
C.成正立放大的像
D.不能成像
4.某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4所示,先后使烛焰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实验后,他归纳出以下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使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
B.使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
C.使烛焰位于a点时,成缩小的实像
D.使烛焰位于d点时,成放大的实像
学习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