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共60分)
1.
患者尿液中出现血细胞和蛋白质,病变可能发生在
?
A.
肾小球
B.
肾小囊
C.
肾小管
D.
输尿管
2.
下列人体器官中没有排泄功能的是
?
A.
肛门
B.
肺
C.
皮肤
D.
肾脏
3.
欣怡的爷爷去医院检查,发现尿液中有蛋白质和血细胞,据此推测,与爷爷出现该症状有关的结构最可能是
?
A.
肾小球
B.
肾小囊
C.
肾小管
D.
集合管
4.
从肾脏流出的血液,与流入肾脏的血液相比,其特点是
?
A.
蛋白质的含量明显减少
B.
尿素的含量明显减少
C.
二氧化碳的含量明显减少
D.
葡萄糖的含量明显减少
5.
关于人体排尿的生理意义不包括
?
A.
改变血浆的组成成分
B.
调节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C.
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
D.
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6.
皮肤、肺和肾脏都具有的功能是
?
A.
调节体温
B.
排出废物
C.
气体交换
D.
释放能量
7.
以下尿液的排出途径,正确的是
?
A.
肾脏
膀胱
输尿管
尿道
B.
输尿管
肾脏
膀胱
尿道
C.
肾脏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D.
肾脏
输尿管
尿道
膀胱
8.
在肾脏中,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是
?
A.
细胞
B.
肾单位
C.
肾小管
D.
肾小球
9.
下列关于泌尿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
出现蛋白尿的原因是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
C.
血液流经肾小球后,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尿素减少
D.
尿液的排出途径是肾脏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体外
10.
组成泌尿系统的器官,不包括
?
A.
肾脏
B.
输尿管
C.
肛门
D.
膀胱
11.
某团队将具有重吸收功能的肾脏细胞移植到具有过滤功能的微芯片滤膜上,制成人工肾脏,植入动物体内,能正常排出尿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微芯片滤膜模拟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功能
B.
肾脏细胞可以将大分子蛋白质重吸收回血液
C.
身体产生的代谢废物可以通过人工肾脏排出
D.
人工肾脏可以维持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平衡
12.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排泄途径的是
?
A.
呼出二氧化碳
B.
皮肤排汗
C.
食物残渣的排出
D.
排尿
13.
健康人的尿液与肾小管功能异常的人的尿液相比不含有的成分是
?
A.
水
B.
无机盐
C.
葡萄糖
D.
尿素
14.
如表是正常人血浆、肾小囊以及输尿管内液体中两种物质的浓度。据表中数据判断,甲、乙分别是
?
A.
甲是尿素,乙是葡萄糖
B.
甲是尿素,乙是蛋白质
C.
甲是葡萄糖,乙是蛋白质
D.
甲是葡萄糖,乙是尿素
15.
如表为某人的尿检结果,此人可能发生病变的部位是
?
注:“”表示有,“”表示无。
A.
膀胱
B.
尿道
C.
肾小球
D.
肾小管
16.
如图显示肾脏及其一些相关的管道,以下哪项有关肾脏相关管道内物质含量的比较是正确的
?
A.
B.
C.
D.
17.
肾脏相当于人体的净化器,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大分子蛋白质经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
B.
正常人的尿液中一般检测不到葡萄糖
C.
流出肾脏的血液中尿素含量明显减少
D.
人体每天排出的尿量远远小于原尿量
18.
如表是某正常人血浆、原尿和尿液的部分检测数据,表示葡萄糖的是
?
A.
B.
C.
D.
19.
尿的形成过程中,当血液流经肾单位时,原尿中出现葡萄糖而尿液中却没有,这说明肾小管的作用是
?
A.
过滤
B.
重吸收
C.
运输
D.
分泌
20.
正确表示尿液排出过程的是
?
A.
肾脏
膀胱
输尿管
尿道
B.
肾脏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C.
肾脏
输尿管
尿道
膀胱
D.
肾脏
膀胱
尿道
输尿管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40分)
21.
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局部结构如下图所示。肾单位是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有
、
两套串联在一起的毛细血管网,均发生物质交换。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毛细血管网
主要位于肾脏的
?质,交换的物质
?(包含/不包含)代谢废物。
(2)毛细血管网
交换的物质
?(包含/不包含)尿素和尿酸。比较血管
和血管
内的血液,“净化”后的是血管
?内血液。
(3)在毛细血管网
所在部位,葡萄糖等物质的交换过程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来自肾小管细胞的
?作用。流经此处毛细血管后,血液中氧气含量变
?,血液变成了静脉血。
22.
下图为人体代谢的部分生理活动过程示意图。
、
、
、
表示相关的系统,
表示某种气体,
表示某种生理过程,请据图分析时算下列阿问题:
(1)
系统能为全身各处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其动力器官是
?。
(2)
过程表示营养物质的
?。
(3)
代表的气体是
?。
(4)人体内代谢废物的主要排泄途径除图中显示的之外,还可以通过
?排出。(填器官名称)
23.
如图是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及肾单位结构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
(1)人体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
?,可以暂时贮存尿液的器官是[
?]
?。
(2)肾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它由图中的
?(填序号)组成。
(3)医生在检查某病人的尿液成分时,发现含有较多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如果是肾脏有疾病,最可能的病变部位是[
?]
?。
(4)健康人每天排出的尿液约有
升,比原尿少了许多,主要是因为[
?]
?的重新吸收。
24.
下列图示中,图一为小刚胸腔底部膈肌所处的①、②两种状态示意图;图二是他的肺与外界、肺泡与血液气体交换示意图,图中甲、乙、丙表示不同的血管,
、
、
、
表示气体进出的过程;图三是他进行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值的变化曲线,图中
、
、
、
、
是曲线上的五个点。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膈肌由①状态向②状态转变时,图二中气体进出的过程能够进行的有
?(填序号);图三中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差值对应曲线的
?段(填“”或“”或“”)。
(2)在图二中,红细胞呈单行通过的血管有
?(填序号)。
(3)小刚在下列四种生活状态中,对应图三内
点到
点之间距离最短的是
?(填序号)。
A.漫步
B.静坐
C.打篮球
D.睡觉
(4)某人小腿受伤发炎,医生给他手臂静脉注射药物,该药物最少需
?次经过丙血管才能到达小腿受伤部位。
答案
第一部分
1.
A
【解析】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急性肾炎患者的尿液中出现血细胞和蛋白质,其病变部位可能发生在肾小球。故选A。
2.
A
【解析】A、肛门时排泄粪便的器官,属于排遗,A错误;
B、经呼吸系统由肺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B正确;
C、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C正确。
D、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由肾脏形成尿液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D正确;
故选A。
3.
A
【解析】肾小球的结构类似滤过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分子较大的蛋白质以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都可以通过滤过屏障进入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肾小球发生病变时,肾小球的通透性会增加,原来不能滤过的蛋白质和血细胞被滤过掉;而肾小管对这些物质没有重吸收能力,因而在尿液中出现蛋白质和血细胞。
4.
B
5.
A
6.
B
【解析】人体的皮肤主要有保护、防御功能,其次是排出汗液,还能调节体温;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呼吸能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在肾里能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可见,皮肤、肺和肾脏具有的共同功能是排出废物。故选B。
7.
C
【解析】泌尿系统的结构图如下:
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泌尿系统。肾中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膀胱内储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在大脑的支配下,尿经尿道排出体外。所以,尿液排出体外的顺序是:肾脏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体外。
8.
B
9.
C
【解析】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有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两部分,A正确;
当肾小球发生病变、通透性增大时,血细胞和蛋白质会滤过到肾小囊腔中,但由于肾小管不能重吸收血细胞和蛋白质,这些物质会随尿液排出体外,形成血尿和蛋白尿,B正确;
血液流经肾小球后,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减少,蛋白质的浓度增高,养料含量有变化,而氧气没有变化,还是动脉血,C错误;
人体的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尿道共同组成。肾中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膀胱内储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在大脑的支配下,尿经尿道排出体外。所以,尿液排出体外的顺序是:肾脏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体外,D正确。
10.
C
11.
B
【解析】微芯片滤膜具有过滤功能,所以微芯片滤膜模拟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功能,A正确;
在尿液的形成过程中肾脏细胞不能将大分子蛋白质重吸收回血液,B错误;
制成人工肾脏,植入动物体内,能正常排出尿液,所以身体产生的代谢废物可以通过人工肾脏排出,C正确;
人工肾脏与真正的肾脏一样,可以维持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平衡,D正确。
12.
C
13.
C
14.
A
【解析】血液、原尿、尿液中都有尿素,而且浓度在尿液中含量最高,这是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重吸收了大部分水而重吸收尿素造成的,由此可判断甲是尿素。据葡萄糖在血液中的浓度为
,又根据原尿中有葡萄糖,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把全部葡萄糖吸收回血液,可知尿中不含有葡萄糖。因此乙是葡萄糖。所以据表中数据判断,甲是尿素,乙是葡萄糖。
15.
C
【解析】尿液中出现大量蛋白质,是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出了问题,C错误。故选择C选项。
16.
D
17.
A
【解析】A、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都能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A错误;
B、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会把全部的葡萄糖重吸收,所以尿液中没有葡萄糖,B正确;
C、血液经过肾脏的时候,由于肾脏是由肾单位组成的。肾单位又包括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在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这样从肾静脉中流出的血液尿素的含量就大大减少了,无机盐的含量也相对减少;由于组织细胞的呼吸作用也消耗了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血液由含氧丰富动脉血变成含氧少静脉血。故从肾流出的血液,氧减少,无机盐减少、营养物质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尿素减少。C正确;
D、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所有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所以人体每天排出的尿量远远小于原尿量,D正确。故选:A。
18.
B
【解析】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被滤过到肾小囊中成为原尿)和肾小管的重吸收形成尿液(肾小管将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重吸收送回血液中)两个过程。因此与血浆相比,尿液中不含蛋白质和葡萄糖。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知
是蛋白质,
是葡萄糖,
是无机盐,
是尿素。
19.
B
20.
B
【解析】泌尿系统的结构图如下:
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泌尿系统。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膀胱内储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在大脑的支配下,尿经尿道排出体外。所以,尿液排出体外的顺序是:肾脏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体外。
第二部分
21.
(1)
皮;包含
??????(2)
不包含;
??????(3)
呼吸;少
22.
(1)
心脏
??????(2)
吸收
??????(3)
二氧化碳
??????(4)
皮肤
23.
(1)
;肾脏;;膀胱
【解析】
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膀胱可以暂时贮存尿液。
??????(2)
肾单位;,,
【解析】肾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又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即它由图中的
,,
组成。
??????(3)
;肾小球
【解析】若发现某人尿液中含有红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可能是
肾小球发生病变,导致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使蛋白质和红细胞滤过到原尿中,而肾小管不能重吸收蛋白质和红细胞,因此蛋白质和红细胞随尿排出。
??????(4)
;肾小管
【解析】原尿经过肾小管时,发生了重吸收作用,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下的其他物质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此人体虽然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
升,但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的有用物质又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形成的尿量就大大减少约为
升。
24.
(1)
;
【解析】图一①②表示膈肌不同的状态。当膈肌由①状态向②状态转变时,即膈肌下降,表示吸气。即图二中
过程。图三中
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负值,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过程。
??????(2)
乙
【解析】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在图二中,红细胞呈单行通过的血管是乙。
??????(3)
C
【解析】选项中的打篮球状态,呼吸频率快,图三中
到
的距离最近。
??????(4)
【解析】通过静脉注射药物治疗小腿炎时,药物到达小腿经过的路线是上肢静脉
上腔静脉
右心房
右心室
肺动脉
肺部毛细血管
肺静脉
左心房
左心室
主动脉
小腿的毛细血管,因此通过静脉注射药物治疗小腿炎时,药物需
次经过丙肺部毛细血管才能到达小腿。
第1页(共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