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甸县民族中学2020
-
2021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
历
史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
1.周代宗法分封制,打破了远古以来方国之间政治相互独立的格局,以周王室为中心,联结许多有亲缘关系
的诸侯国,形成在统一版图之内的强大统治机体。据此可知,周代分封
A.出现了君主专权的局面B.有助于亲缘关系的形成
C.建立起国家政治新秩序D.产生了中央集权新体制
2.
1975年在湖北出土的睡虎地秦简《置吏律》中规定:任用吏或尉,在已正式任命后才能令他行使职权和派往就任;啬夫(古代官吏名)被调任其他官府,不准把原任官府的佐、吏任用到新任官府。这一规定旨在
A.强调地方官吏由中央任免B.提升基层官吏的责任意识
C.加强对官吏的监督和管理D.允许地方官大胆任用亲信
3.《元史?地理志》载:“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糜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之于内地”。这表明元朝
A.实现了民族平等B.国家经济中心南移加速
C.减轻了农民负担D.统一的封建国家的发展
4.下表为汉至唐前期东南三个地区的郡县增置情况。据此可知,这段时期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削弱
B.东南地区成为政治统治中心
C.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已成熟
D.经济发展影响地方行政区划
5.下表反映的是曹魏至北宋时期入仕群体中寒门学子所占的比例,导致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央机构的调整B.选官制度的变革
C.监察制度的完善D.儒家思想的发展
6.美国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中写道:“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其依据之一是
A.出现地域性的商帮B.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C.城市政治功能加强D.市场监管不复存在
7.“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这一论述最可能出自
A.《韩非子》B.《春秋》
C.《道德经》D.《墨子》
8.宋代在知州以外,于诸府州设“通判某州军事”一官,知府知州的公文命令必须经通判的联署方能生效,
通判还可直接向朝廷奏事。这表明通判的作用是
A.制约地方长官B.控制财政大权
C.提高行政效率D.牵制中书门下
9.《史记》提出“祖黄帝说”,认为黄帝是华夏始祖,是颛顼、帝喾、尧、舜的祖先,也是夏朝人、商朝人、
周朝人、秦朝人的祖先,还是汉朝人和匈奴人的共同始祖。这种观念有利于
A.维护宗法制度B.加强中央集权
C.增强文化认同D.巩固政治联盟
10.汉武帝在位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增加政府收人采取的经济措施包括
①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②实行盐铁官营
③国家插手并经营商贸
④“废井田,开阡陌”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1.汉武帝时期,曾多次大规模“巡狩”,视察地方,发现很多郡国监御史玩忽职守,地方许多问题没有及时
奏报中央政府。为此,汉武帝
A.确立察举制B.设立十三州刺史
C.实行推恩令D.发兵平定地方叛乱
12.下列改革中,为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基础的是
A.商鞅变法B.王莽改制
C.孝文帝改革D.王安石变法
13.地图包含有丰富的历史信息,是学习历史的必备工具。图1反映的社会状况出现于
A.西汉B.西晋
C.唐朝D.北宋
14.如果想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作物和果树栽培方法,最好查阅
A.《九章算术》B.《尚书》
C.《水经注》D.《齐民要术》
15.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历史的认识。某同学设计了图2,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段历史时
期的阶段特征是
A.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16.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异域文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文化艺术作品不
符合这一特征的是
A.壁画《胡姬舞》B.龙门石窟佛像
C.顾恺之《洛神赋图》D.雕版印刷《金刚经》
17.三省六部制(图3)的确立使得中央决策和执行体系日臻完备。其决策体系包括
A.皇帝、尚书省、六部
B.皇帝、中书省、门下省
C.六部、尚书省、门下省
D.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
18.唐太宗认为“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君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
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为此唐太宗采取了
A.开明的民族政策B.互惠的开放政策
C.公平的选官政策D.严密的监察政策
19.下表为不同人物对科举制的贡献。据此可知,科举制
A.扩大了官吏来源
B.得到了不断完善
C.提升了人才素质
D.解决了考试弊端
20.唐太宗认识到边疆之患不在于少数民族,而在于中原王朝的政策和民心。基于这一认识,唐太宗处理民族
关系的举措是
A.唐蕃和亲B.迁都洛阳
C.册封大祚荣D.成立西域都护府
21.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因此朝廷采取南北分卷制度,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
取,以维持取士人数的均衡。据此可推知
A.南方学子更加聪明
B.科举制的弊端渐显
C.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D.八股取士制度僵化
22.词在宋代文坛占统治地位,与唐诗前后相辉映。宋词的繁荣
A.迎合了市民生活的需要
B.导致诗歌走向衰落
C.是时人素质提高的反映
D.得益于社会政治的稳定
23.“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材料表明元代设置
行省
A.管辖边疆地区,维护国家统一B.拓宽选官渠道,扩大统治区域
C.削弱地方割据,减少财政开支D.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
24.“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事故”这一主张来自于
A.道家学派B.佛教禅宗C.朱熹的理学D.陆九渊的心学
25.吐蕃作为元代一个单独大行政区,未设行省,由中央宣政院直接统辖。宣政院下属的低级地方官员可由当
地僧侣首领按本地习惯自相传袭。这体现了古代边疆治理的智慧为
A.订立盟约B.因地制宜C.武力征服D.和亲联姻
26.图4是某历史时期的局势演变图,图中“?”处应填写
A.匈奴B.辽
C.吐蕃
D.元
27.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其主要原因是
A.商鞅变法较为彻底
B.
更多使用铁制农具
C.牛耕得到迅速推广
D.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
28.某同学在研究古代亚洲法律时发现,八世纪初日本在制定大宝律时,吸收了唐律“八议”中的“六议”,
将“十恶”改为“八虐”。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A.唐律对日本法律影响较大
B.
中日文化交流频繁
C.唐律与日本法律差别较大
D.日本不重视内部稳定
29.图5是金、南宋、西夏的局势图,此时期政治局势的特点是
A.地方军阀割据B.南北政权对峙C.民族政权并立D.战乱长期不息
30.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传人欧洲并对“近代世界”产生深刻影响的宋代科技成就是
A.地动仪B.火药C.造纸术D.活字印刷术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31.(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6所示。
材料二汉高祖刘邦为了巩固统治“汉承秦制,有所损益(减少和增加)”。有人这样评价汉武帝“内强皇权,外服四夷”。
材料三唐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宋朝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后来又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说明秦朝为巩固中央集权所采取的新措施。(2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汉承秦制具体指汉朝继承了秦朝的哪些政治制度?并说明汉武帝时期为了
加强中央集权在内政外交上采取的措施。(7分)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唐朝设立三省六部制的作用,与唐朝相比宋朝的宰相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
化?(7分)
32.(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代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起点,可分为由中国沿海港口至朝鲜、日本的东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口至东南亚诸国的南洋航线和由中国沿海港口至南亚、阿拉伯和东非沿海诸国的西洋航线等三大航线。……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主因是因为中国东南沿海山
多平原少,且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自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
——李庆新《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二从汉代开始,中国人就开通了从广东到印度的航道。……宋朝时,随着中国南方的进一步开发和
经济重心的南移,面对北方好战民族的侵袭、围困,从广州、泉州等地出发的海上航路日益发达,越走越
远,宋朝发展出中国航海史上的一个高峰。
——摘选自杨希义主编的《中华人文自然百科历史卷》
(1)依据材料一,概括出唐代以来海上丝绸之路的突出特点。(4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宋朝“海上航路日益发达”的原因。(6分)
33.(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二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
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三不返本开新,不接续源头活水,综合创新便会食多不化,推陈出新就会迷失方向;不综合创新,不引进众家异说和外来文明,返本开新便会泥古不化,推陈出新就会乏力苍白;不推陈出新,不致力于内部创造,返本开新就会徒说空话,综合创新也会主体不明。因此,“三新”之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则儒学的继承与创新庶几可以顺利进行。
——牟钟鉴《儒学继承与创新的三种途径》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是基于哪一历史现象的教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有哪些?(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的具体表现。(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北宋前期儒学面临的危机。宋代理学家为重振儒学是如何“推陈出新”
的?(6分)寻甸县民族中学
年上学期高一年级第次月考
历史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题(本大题共30
60分)
题
C
A
1.根据材料“以周王室为中
成在统一版图
大统治机体”可知周
分
建立巩固了周代的统治,建立起了新的国家政治秩序,故选C项;君主
现在
秦朝,排除A项:亲缘关系早于宗法
成,逻辑关系混
除B项;秦朝才正式形
成中央集权体制,排除D项
材料“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
皆赋役之
知,材料说明的
朝边疆的治理变化,由唐朝羁縻到元朝实际控制等冋同內地,实际上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
和发展,故选D项;材料未涉及民族关系,排除A项: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末年完成,排
项;材料“今皆赋役
于内地”说明农民负担没有减轻,排除C
魏至北宋时期入仕群体中寒门学子所占的比例”中数据呈增加的趋势,说明下层社会
入上层社会的通道越来越宽,这与选官制度的改变有关,故选B
仕群体中寒
子所占的比例
才选拔有关,不属
群体中寒
所
例
选拔制度有关,不涉及监察制度,排除C项;“曹魏
期
群体中寒门学子所
无法判断是否为儒家思想
根据“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
故能长生”阐述了“道”的思
史XM参考答案·第
摘自《老子·道经·第七章》可知
论述最可能出自道家学派老子的著作《道德经
故选C项:《韩非子》是法家学派韩非子的代表作,排除A项:《春秋》是儒家学派
的著作,排除B项;《墨子》是墨家学派墨子的代表作,排除
9.“认为黄帝是华夏始
颧
舜的祖先
朝人、商朝人、周朝
朝人的祖先,还是汉朝人和匈奴
同始祖”可知所有民族均出自同一
自然
形成了相互的认同,故
夏始祖,是颧项、帝
舜的祖先,也是
夏朝人、商朝
朝人、秦朝人的祖先
明有继承关系,却无大宗小宗的区分
不是宗法,排除
看出与中央集权无关,这是两
不同的国
除B项;“汉朝人和匈奴人的共同始祖
两国并非联盟关系,排除
10.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增加政府财政收入,采取统一铸币的措施,故①正确:汉武
将煮盐冶铁等有利可图的行业收
汉武帝采取均输平准等插手并
贸的经济
故③正确;“废井
商鞅变
容,故④错误,因此
符合题
知识可知,在汉武帝统治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
方上设
州刺史
以加强对地方上的监察,故选
举制是汉朝
选官制度,与题干内容无关
排除A项;“推恩令”
化地方
势力,以减少其与中央对抗的实力
监察地方无关,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议
国之乱”发生之后,汉
武帝颁
恩令”,减少了地方与中央对抗的实力,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排
所学知
南方
盛世打下基
魏孝文帝改革,故
商鞅变法为秦朝统一创造了条件,排除A项;王莽改
次失败的改
隋唐的统一无关,排除
安石变法没有改变宋代积贫积弱的局面,与隋唐的统
关,排除D项
合所学知识
匕方的匈奴、鲜卑、羯、狄、羌等少数民族并存的朝代是西晋
故选
西汉时期只有匈奴雄踞北方,排除A项:唐朝时期,
的少数民族有突厥
纥和靺鞯等,排除C项;北宋时期北方主要分布的少数民族是辽、金与西夏政权
除D项
历史XM参考答案·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