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3课 大花瓶岭南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3课 大花瓶岭南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岭南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0-11-07 19:36: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百变的大花瓶》教学设计

课 题 《百变的大花瓶》 学习领域 设计 .应用
学 校 花都区新华街培新学校 年 级 二年级
备课人 王佩 性别 女 职 称 小学美术二级教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感知中国古陶瓷花瓶造型美、装饰美的特点,学会折叠对称镂空剪纸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2、尝试运用折叠对称剪纸的方法,设计制作一个镂空剪纸花瓶,体验剪纸的乐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能用折叠对称剪纸的方法,设计制作出多种造型、花纹的花瓶,体验创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 运用折叠对称剪纸的方法,设计制作镂空的花瓶造型。
教学难点 设计制作造型美、纹样美的镂空花瓶。
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吉祥百变的巧手工”单元主题要求下,运用折叠对称剪纸的方法制作镂空花瓶造型的设计课程,旨在培养孩子的设计意识。教学中,教师主要抓住三大内容:一、欣赏古陶瓷镂空花瓶,增强民族自豪感;二是学会折叠对称剪纸的方法,三是运用折叠对称剪纸方法,设计制作镂空花瓶造型,培养设计意识。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动手实践的愿望比较强烈,但缺乏设计意识。教师要善于借助趣味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体验设计制作带来的乐趣。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PPT、微课示范、教具板书、学生作品纸、小组作品展板、黑板笔等;
学生:美术书、彩色笔1套、铅笔1支、剪刀1把、固体胶1支。 课时数 1课时
1.教学方法:探究法、讲授法、欣赏法、讨论法、练习法。 2.活动方式:采用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活动方式。
3.教学模式:情境导人—探究讨论—知识讲授—操作实践—评价反思—成果分享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阶段 导入
创设情境:请出熊大与熊二出场,他们到野外春游,发现了很多鲜花盛开,格外美丽!于是摘了一些花朵回家慢慢欣赏,但是摘完鲜花回家后,熊大与熊二却遇到一个难题,就是它们家里忘记买花瓶了,于是请小朋友们帮帮忙!
二、出示课题:《百变的大花瓶》
发展阶段 新授
查一查
对各组推选出来的最佳学案进行展示检查,了解学生的预先对知识掌握的情况。
2、找一找
通过欣赏古代的花瓶,探讨中国古陶瓷花瓶的审美价值。
1、实用美:猜猜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2、造型美:花瓶的形状美在哪里?各有什么特色? (轴对称)
3、装饰美:找一找有哪些花纹和图案?怎样排列?美在哪里?(纹样)
4、审美价值:教师小结。
二、展开
1、试一试:
各小组探讨一下花瓶造型美、装饰美。
2、说一说:
查学案,找出花瓶的基本形体结构:瓶口、瓶颈、瓶身和瓶脚。(结构)
深入
1、转一转:
邀请学生上台摆动转盘,感受几何形体的花瓶组合,体验由不同基本形和不同组合方法能设计出不同造型的花瓶。
看一看:
观看微课示范,找到作品标准:1、造型美;2、花纹美;3、对称美;4、创意美。
试一试
老师为学生现场示范错误与正确的轴对称剪纸效果,在犯错与改错修正技巧与方法
拓展阶段 表现
1、剪一剪:
根据作品标准,用对称的方法,在15分钟内剪出百变的大花瓶。
2、比一比:
小组探讨小组内谁剪的花瓶图案好看?好看在哪里? 运用什么表现花纹?(具象美与抽象美)
3、 找一找:
哪些地方有月牙形和锯齿形的花纹?(感受传统剪纸技法)
二、评价
通过组内自评和他评,推选出小组内最美的6张作品粘贴在作品板上,并拿上台参与展示。
三、展示
投一投:
对上台展示的小组作品,参考作品标准,进行民主投票。分别投票选出:最佳造型奖(1名)、最佳花纹奖(1名)、最佳创意奖(1名);现场随机抽选1-2名同学说明投票理由。
四、结课
老师对本课题进行评价总结,并结课。
课后延展 指引学生与家长一起欣赏自己的剪纸作品,并装饰美化自己的房间。
课后反思 学生基本可以实现教学目标,但是作品的创新性还不够,需要思考提升学生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