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5课 奇思妙想 浙美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5课 奇思妙想 浙美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0-11-07 19:40: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奇思妙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欣赏奇思妙想的艺术作品,感受想象带来的乐趣。
2、过程与方法:通过添加、改变物象大小等方式,掌握趣味画面的创作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联想,创意地表达自我感想,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理解艺术品中的奇思妙想的内涵和表现方法。
难点:开拓学生思维,用各种方式将不同事物巧妙安排在画面上,创作出一幅新奇有趣的作品。
教学准 备 教师: PPT课件。自制小书签。
学生:学生用工具袋7组(黑头笔、彩笔、剪刀、固体胶,废旧招贴)
作业要求 基本要求:通过联想,用添加组合、变化背景等方法完成一幅作品。
较高要求:运用所学知识,以独立或合作的方式完成作品,奇妙、有创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欣赏 评述
感悟
奇妙
1、师生一起把自己喜欢的物品写在便签纸上,收好,告知学生一会有用途。
2、学生欣赏本课图片,谈感受。
3、出示“猫和老鼠捉迷藏”动图,感受画面巧妙重叠的趣味。(板书:奇 妙) 1、学生在便签纸上写下一样自己喜欢的物件。
2、欣赏课本图片。谈感受。 设置悬念,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一幅物象重叠组合方式的艺术品引入本课知识点,感受奇妙创意带来的趣味。
探究 新知
师生
互动 1、艺术家的创意往往出人意表。出示艺术品《比利牛斯山之城》引导学生从色彩,构图去观察,发现艺术品独特之处,体会作品表达的含义。
2、出示艺术家和孩子们的作品,了解不同的艺术作品组合的方法。
3、出示霍夫曼的作品,用“大黄鸭”穿越的方法连接知识点:
画面的构成形式多样,可以用更换背景、改变形体大小、组合、添加等方式进行创作。
4、师生互动。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并讲述画面构成的方式,学习几种变化画面的方法。(随机板书)
5、合作探究。
学生讨论,合作完成学案纸。
师生小结学案完成情况。 1、学生根据教师语言引导完成艺术品《比利牛斯山之城》的欣赏。
2、观看艺术家和孩子们创作作品的课件。
3、跟随“大黄鸭”的神奇之旅,观察画面的变化,感受图片变化带来的乐趣。
4、观察“大黄鸭”的“变化”,发现变化的原因是用了以下几种简单的方法:(预设)
变换背景,更换组合方式,让画面更有创意。
5、小组分工合作完成探究活动。
组长汇报学案纸,组员补充。 1、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艺术品。学习从画面的形体、色彩、空间构图观察、分析作品,了解作品内涵,提高学生图像识读的能力。
2、用生动、直观的动图,让学生了解简单的画面组合方法。
3、用艺术和现实巧妙结合的艺术符号“大黄鸭”为导线,趣味化地带出本课知识点。
4、用“画面变化”和“形成感受”对应的方式,加深知识点的理解。了解画面变化的几个方式,学习利用背景,采用重叠,添加,组合,夸张等创作方法。
5、设置学生合作探究环节,检测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通过学生间的交流、汇报,快速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为辅导作业的方向性做出预案。
创作
表现
增强体验
小组竞赛,用简单的学具完成创作:把自己喜欢的物品巧妙的和其他同学喜欢的物品结合在一起,并把画面补充完整,让作品奇妙有趣。
1、接受挑战,各小组认领学具袋。
2、根据学具袋内的工具和提示进行创作。 注重思维拓展,鼓励学生采用几种基本的用具表达想法,创意、趣味为先。
本课采用不同用具(黑白、彩色或剪贴)来表现同一主题(完成一幅奇思妙想的画),用竞赛的方式鼓励学生迎接挑战。
展示评价
拓展延伸 1、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2、学生谈学习感受,教师小结本课知识。
3、“奇思妙想”在日用品、艺术品、建筑作品、生活场景、的表现。
4、用小魔术的形式揭示上课时“信封内”便签的内容。 1、互评作品。
找出自己或同学的优点。
表达自己画面包含的意思。
2、谈本课收获。
1、检验学习效果,小结本课学习情况。
2、回顾知识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欣赏生活中的“奇思妙想”给人们带来的乐趣,鼓励孩子多关注生活中有趣现象。
4、艺术创作,需要创新思维。不局限学生思维,鼓励创新,才是教师初衷。上课时出现的信封内写着某一个同学喜欢东西。喜欢是一种主观的意识,艺术创作也是主观行为,审美判断也可因观者而异……因此,信封内的物件,预示的是:因无限的可能,所以,美妙。
板书 设计
奇思妙想
背景 叠加 添加组合
夸张 对比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