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数据处理与统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第三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书本P44页。《数据处理与统计》这一节是本章的核心内容,也是本章的重难点。本节主要介绍公式的含义、组成、编辑、复制,以及函数的含义、引用形式、格式和使用方法等,而这些都是学生需要熟练掌握的内容。
二、学生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一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尤其是通过对WPS文字的学习,对WPS软件已有一定的认识。信息技术教学最终的目的是回归学生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信息技术魅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贴合学生实际生活,让学生充分探究和实践,从而掌握知识、培养技能,并能独立地、富有创造性地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单元格地址、公式、函数、相对地址和绝对地址、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的概念
2、熟悉公式的组成,熟练掌握公式的编辑,掌握简单函数的应用,理解公式和函数的关系
3、能够灵活运用公式和函数进行数据统计与运算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建立在自主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新知学习模式。
2、通过任务驱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知识的价值,体会“三力”课堂的魅力。培养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索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公式和函数的操作
2、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
五、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法;任务驱动法;比较发现法等
六、教学资源
多媒体教室 WPS操作素材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今年是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的评选表彰之年,江阴也在争创文明城市,学生中也提倡践行核心价值观、八礼四仪的文明行为……作为祖国未来的我们,我们应该为这一盛事添砖加瓦,因为我们是一支庞大的队伍,如何庞大呢?下面我们来看下这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人数。
《历年各省高考人数统计表.et》
设计思想:文明城市创建行动如火如荼开展着,通过学生身边的大事要事,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更能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自主探究,形成新知
★忆一忆★:WPS表格的相关知识点(单元格、单元格地址、工作表标签)
组织学生回忆上节课知识点,为本节课教学任务的开展提供支撑。
★试一试★:公式的组成
在“练一练”工作表中操作:A1单元格输入:10*2+3
B1单元格输入:=10*2+3
请学生观察“试一试”后的结果。
结论【知识点】:如果在一个单元格中以“=”开始,则WPS表格会把“=”后面的式子作为代数式来对待。这也是公式的组成部分。公式以“=”开始,公式中可以包括常数、运算符号、引用地址和函数等。P47
★学一学★:计算2016年15地区高考人数
教师结合题目,向学生演示如何运用公式对数据进行统计,同时介绍公式的一般计算步骤。
【知识点】公式的使用一般有3个步骤:
单击(确定)某一单元格——输入公式——按回车键确认
设计思想: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Excel不但是一个“表格”,它的主要作用体现在对数据的处理和统计上。同时,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可以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做一做★:运用公式统计出2009-2015年15地区高考人数
学生模仿老师的演示,通过对每年高考人数的计算进一步熟练对公式的操作。同时,思考:如果2016年江苏高考人数发生了变化,统计结果是否随之发生变化了呢?
目的:学生学会区分数值、单元格地址在公式中的不同。
设计思想:通过对各年高考人数的统计,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于公式的操作。同时,通过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公式中引用的是单元格地址而不是简单的数值,以此解决学生运用公式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数值和单元格地址分辨不清的问题。真正体现了“在学中做,在做中提高”的教学目的。
(三)交流协作,共同提高
★想一想★:能否更快的统计出各年高考人数?
组织学生结合以前所学关于数据填充的知识,思考能够运用公式填充呢?通过相互讨论掌握关于公式填充的操作,同时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究能够有其他的方式对数据进行统计。
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组织学生上台演示操作过程,并对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点评和讲解。
【知识点】填充柄:快速填充单元格内容的工具。它可以填充一组有规律的数据序列,也可以复制公式中的运算关系。
设计思想:当学生已经对于公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后,他们希望能够有新的知识点进行探究,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熟练公式的操作,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知识点之间的存在的相互联系。
★做一做★:15地区平均人数?
通过WPS表格中的公式,我们可以快速的统计出各年高考人数,体现了WPS表格对于数据处理和统计的功能,那么如何能够统计出每日入馆的平均人数呢?
组织学生进行相互讨论,同时结合书本(P48),在通过公式进行统计的同时,能否有思考出其他的方法?
通过相互讨论,教师请操作能力强的学生演示运用公式如何进行平均统计,同时向学生演示如何运用函数(平均值函数AVERAGE())对数据进行统计。归纳出函数操作的一般步骤。
设计思想:通过计算平均人数,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对于公式运用的能力,不单单是“+”、“-”,还可以进行“*”、“/”;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运用函数来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的功能之强大。由于学生对于函数知识的缺乏,同时教师直观的演示,可以进一步让学生掌握对于函数的操作。
★练一练★:统计出2009-2015年15地区的平均人数,同时运用MAX()函数找出每年各地区高考最大值。
组织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运用 AVERAGE()函数和自动填充,快速完成对于平均人数的统计。为了进一步提升对于函数的人数,组织学生进行最大值统计,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函数数据区域的概念。
组织学生演示操作,找出插入函数的不同操作过程,并归纳出函数操作的注意点。
设计思想:函数操作的难点在于数据区域的选择,通过组织学生对于MAX()函数的运用,让学生了解如何选择正确的数据区域。由于这块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知识,学生既有很强的求知欲,又有很大的危难情绪,所以通过交流协作的方法,充分发挥操作能力强的学生作用,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议一议★:统计出2016年河南高考人数在2016年总人数中的比例。
组织学生能够运用公式和“填充柄”来完成对于所占比例的统计,引导学生发现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和错误,并请学生对所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
从中归纳出:
相对引用:用“填充柄”填充时,相对地址进行自动调整;
绝对引用:自动填充柄填充时,绝对地址保持不变。
通过教师演示,进一步让学生了解如何在公式或函数中进行地址引用。
组织学生完成其他地区高考人数的所占比例,从而进一步了解地址引用的操作要点。
设计思想:地址引用是本节内容的难点,通过学生自主操作让学生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析,了解出现问题的原因,对于更好的解决问题打下了扎实的基础。通过教师的演示及学生的巩固练习,为学生掌握知识提供了保障。
(四)作品展示,师生互评
★评一评★:谁的统计表最正确?
通过教学软件展示学生经过数据处理和统计的数据表《历年各省高考人数统计表》,请学生评选出数据统计最正确的表格,并对获奖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请其将自己的操作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
设计思想:信息技术教学总在操作能力的培养,操作能力则体现在作品的完成情况中。通过师生互评,不但为好的作品提供了一个展示的空间,更能够让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形成一个完成的知识体系。
★总结★本节课内容总结回顾
八、板书设计:
一、忆一忆:单元格地址、工作表标签
二、公式的组成:“=A1+A2”
公式的使用步骤:确定某一单元格——输入公式——回车键
三、填充柄的使用:填充有规律的序列或复制公式中的运算关系
四、函数:
函数的组成:“=函数名(数据区域)”
常见的函数
求和函数SUM()
最大值函数MAX()
平均值函数AVERAGE()
五、地址引用
相对引用:用“填充柄”填充时,相对地址进行自动调整;
绝对引用:自动填充柄填充时,绝对地址保持不变。
绝对地址的组成:“$F$12”